我希望等孩子個子比我還高時,我們還可以如此興奮的擁抱彼此。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有效溝通開始。
「不要把手放嘴裡!!」
「不要踩到泥坑了!!」
「不要在沙發上蹦!!」
「不要在亂跑了!!」
「不要....!!!」
家長聲音越來越大,最後就吼起來了。
這些話做家長的都在熟悉不過了,但你有沒想過,「聽不見」你說話的孩子,聽了這些話是怎麼想的?什麼感受?他為什麼就像「聽不見」一樣?
我們總是以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和孩子說話。我們覺得簡單的方式,也許對孩子來說並不簡單。他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時會讓他聽不懂大人在講什麼,進而無法理解,所以就選擇屏蔽。
方法:指令明確,一次說一個。或者給兩個選擇讓他自己去選擇。
2.孩子會自動屏蔽家長說的「不」,只聽見他想聽到的。
孩子自動屏蔽著家長說的「不」,他不理解「不」是什麼意思,但他會把你的情緒和說話方式記下來。這也就是孩子經常說「我不要」「我不幹」的原因。
方法:把指令明確話,說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不應該怎麼做。
3.沒有指名道姓,他認為不是在跟他說話。
當孩子認知不成熟的的時候,他不覺得你在跟他說話或下指令。所以自然不理家長了。
方法:讓他明確知道家長在跟你溝通。
4.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專注力非常集中。可能是真的暫時「關閉」耳朵。
孩子在他的世界裡,家長說的話自然聽不到,其實這是好事。總是打斷認真做事的他,會導致專注力下降,以後學習就麻煩了。
方法:靜靜看著他,等他忙完,在試著溝通。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提升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密值,反之可能破壞親子關係。
那家長應該怎麼說呢?
當你與孩子平視,心平氣和的看著孩子眼睛,先說出他的感受和想法,再說出你的想說的。當孩子感覺被理解,才能更有效的溝通。
很多家長會說,看著孩子那麼搗亂,那麼不聽話,沒把他打一頓已經夠好了,還要我和顏悅色的接受他,跟他心平氣和的說話,這簡直太難了。
是的,對於孩子的行為,如果你本身就是無法接受,那自然很難去接納孩子;如果你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那麼只有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你才會愛他,才會接納他;如果他有一些不符合你期望的行為,你就會討厭這個孩子。
或許你不承認你會討厭自己的孩子,但是你所做出的吼叫,甚至打罵的行為,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不被愛的。
然而當他有這種感受時,就會花更多精力去證明這一點,而證明方式就是你所看到的不聽話的行為。
其實我們都太常對孩子說指令性的「不」,孩子聽得多了,自然就一點用都沒有了。我們可以嘗試用一些手勢信號代替語言信號。相信如果這個手勢信號是你和孩子特有的,是別人都不知道,孩子會覺得特別有自豪。
每個家長都希望和孩子成為朋友,那從改變我們的溝通方式開始吧。
關注我
我是豆媽
一個在育兒路上不斷摸索前進的寶媽
希望成為優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