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覺得和孩子難溝通?不如試下「積極傾聽」這個好方法

2020-08-26 寶藏媽媽tiny

你和孩子難溝通嗎?是否每次溝通時都會有以下的想法:

「一講道理就完蛋!」

「每次真不想吼他,可這孩子簡直油鹽不進。」

「不吼不叫,有用嗎?他照樣和你對著幹!」

和孩子難溝通,是家長們都會遇到的難題。尤其是遇到那些有獨立想法的孩子,沒點真本領,還真的難以搞定。

覺得孩子難溝通,大多都是因為我們想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孩子,而孩子卻拘你於千裡之外。為什麼這麼難呢?其原因大多在於:我們沒有學會積極傾聽,在還沒開始講道理之前,我們就輸了。

那麼,什麼是積極傾聽?積極傾聽有什麼好處?具體該怎樣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積極傾聽這件事。

什麼是積極傾聽

很多人覺得,傾聽有什麼難的?只要好好聽孩子說話就可以了。

但這裡的「積極傾聽&34;媽媽,我今天在幼兒園很不開心。&34;,願意傾聽孩子說出他為什麼「不開心」。

積極傾聽的好處

《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提到,積極傾聽遠比被動傾聽更為有效,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把信息的「發送者&34;都包含進來。簡單來說,就是你和孩子處在同一個震動頻率,你可以準確讀懂孩子的情緒,進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我曾試過積極傾聽的方法來改善我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發現效果還是蠻驚人的:

1、積極傾聽能贏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

當孩子有了情緒,或者做錯了事情,你想讓孩子和你敞開心扉地說話,首先要做的就是贏得孩子的信任。只有孩子信任你,才會對你毫無保留地說出他的想法。而積極傾聽則能贏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

我記得我家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和班上的同學發生了爭執 ,老師告訴我是他打的別人,然後他就一直悶在牆角不說話。我去接他放學時先是給了他一個非常深切的擁抱,並告訴他,我願意聽他說說整件事情的經過,希望他能和我分享開心的,也能分享不開心的。

就這樣,孩子眼眶溼潤地看著我,和我說了整件事情的經過。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立刻做出批判他的行為,也沒有任何責怪他的表情。他說出來後整個人很輕鬆,而且還主動承認了錯誤,連「講道理」這個環節都省去了。

2、積極傾聽能減少孩子對負面情緒的恐懼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發脾氣時其實背後更多的是對負面情緒的恐懼。而積極傾聽則能減少孩子對負面情緒的恐懼感。

每次我家孩子發脾氣時,我都會用積極傾聽的方式陪著他,他每次都會說,「媽媽,我覺得和你說完後好多了。」

3、積極傾聽能幫助孩子積極正確的表達情緒

當你與孩子在溝通中,孩子最難表達的就是自己的情緒。情緒是摸不著看不見的,很難用言語來準確表達。而積極傾聽則能幫助孩子積極正確的表達情緒,讓孩子能夠主動地和你敞開心扉談及他的感受和情緒。除此之外,當你積極傾聽孩子的情緒時,其實也是在接納他的情緒,在你接納的同時,孩子自己也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具體怎樣做

積極傾聽的好處這麼多,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1、花時間去傾聽

積極傾聽首先就是家長願意花時間去傾聽。

像我一般每天都會在睡前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去聽聽孩子今天一天做了什麼,是什麼心情,有什麼感受。而不是只有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才去傾聽孩子。

2、坦白面對孩子

一邊玩手機一邊傾聽孩子,或者傾聽的時候心不在焉,都屬於不能坦白面對孩子。如果沒時間,就告訴孩子,我可能需要等一下才能聽你說。坦白和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比一邊忙著自己手頭的事一邊又假裝很認真的傾聽要靠譜得多。

3、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

作為一個傾聽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在傾聽的過程中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要知道,孩子的情緒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但是沒關係,不能因為孩子處在負面情緒, 你就表現出一副不耐煩或者很生氣的樣子。

當我們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時,積極傾聽也就生效了。

和孩子說話是一門藝術,聽孩子說話更是一門學問。做一個積極傾聽的父母,無條件接納孩子的當下,讓溝通不再困難。

你學會了嗎?

相關焦點

  • 親子溝通技巧7,如何運用積極傾聽,積極傾聽中遇到的問題
    而且孩子必須願意與父母談話。孩子如果沒有特殊的感受,也沒什麼大問題,那父母就不適合用積極傾聽,否則會把一個好好的孩子搞得神經兮兮的。從知道一個技巧到學會運用,確實需要一些練習和修養。因為很多年養成的溝通模式,忽然改變,彼此可能都覺得好奇怪,好彆扭。尤其是對急性子的父母,忽然不讓他大聲訓孩子,不讓去指揮孩子做事情,還得放下情緒,認真聽,細琢磨,再反饋回去。
  • 孩子不願跟自己溝通?是時候使用積極傾聽了
    因為爸爸使用了積極傾聽的溝通方式,這才使得兩年不願意跟自己溝通的女兒和自己說話。積極傾聽是一種良好的溝通技巧,它並不止於默默的聽,而是適時的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譯意(重複他人的話,表示自己認真聽)、反映感受(設身處地對待問題)的溝通方式。
  • 親子溝通技巧6 積極傾聽
    您好,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六篇,積極傾聽。上一次我們了解了,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時,我們通常的反應都是各種各樣的絆腳石,這時有的父母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講話了,因為一開口就是絆腳石,當孩子處在問題之中的時候,我們如何去有效地協助孩子呢,下面呢,我們給大家分享兩種非常有效的反應方式。
  • 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真誠的傾聽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孩子面前擁有權威,總感覺自己可以像國王一樣對孩子發號施令,總以為是為孩子好,但如果不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不尊重他們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格尊嚴,你和孩子之間的鴻溝將永久性的難以逾越。而真正在鴻溝之間架起橋梁的是——我們願意去了解孩子的心願,願意去傾聽孩子的需求,甚至就只是認真地聽他講一句「廢話」而已。
  • 家庭關係中最有效的溝通方法:深度傾聽
    家庭關係中最有效的溝通方法:深度傾聽維繫一段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是什麼?怎樣勸說孩子更有效?如何化解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更有效?好的溝通,讓人與人之間流動著溫情,壞的溝通,讓人與人之間豎起高牆,溝通之於家庭,就好像呼吸之於生命。深度傾聽//////////總有家長困惑,我一遍遍地給孩子講道理,可他還是聽不進去,甚至還埋怨我,作為家長覺得無力極了。但其實良好的親子關係未必需要你說了多少,而要看你做了什麼。
  • 學會傾聽,開啟和孩子高效溝通的第一步
    孩子由出生到漸漸長大,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渴望被家長理解和關注,對自身感受和情緒雖然有模糊的認識卻又不能很好的分析處理;家長則希望能夠正確解讀孩子的內心,理解接納他們的情感,同他們在愛和關懷中建立親密關係,而這些都離不開高效的親子溝通。「傾聽」作為溝通的前提和基礎,直接影響溝通效率和結果,隨著人們對親子溝通的日益重視,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也被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
  • 父母怎樣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不如試試以下方法
    朋友說:「以前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都會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說給我聽,我也很愛聽孩子說的事情。由於最近工作忙,經常去外地出差。孩子就跟爸爸說學校裡發生的他覺得很有趣的事。但是,孩子父親是個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對孩子的學習抓得特別緊。他覺得小孩子們在學校的那些事簡直是浪費時間,孩子興高採烈地說話時,爸爸兇巴巴地說:「別說閒話了!趕快去寫作業。你要改掉這些壞毛病,好好學習才是。」
  • 和孩子交流總是無效溝通?學會「反饋式傾聽」,快速做到有效溝通
    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加重孩子的依賴心理,什麼事都會等著父母來做決定。父母們還是要學會用「反饋式傾聽」,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高效。反饋式傾聽,就是指聽取孩子的意見,認真考慮孩子的想法,清楚孩子的意思之後和孩子再次確認,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就拿我們還小都會學自行車的事情來說,如果摔跤了,有些父母會上前去問問孩子是不是疼,安慰孩子。而有些父母則是站在一旁告訴孩子,摔倒了自己站起來繼續練。很明顯前者就是一種反饋式傾聽,知道孩子疼,覺得孩子此時需要安慰,這樣的傾聽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受到父母關愛的。
  • 豆瓣8.5《非暴力溝通》解讀三:傾聽的方法和意義,你真會傾聽嗎
    在昨天的分享中我們知道自己的觀察和判斷會引起溝通出現異化,那麼我們應該明白傾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那麼你是否掌握了傾聽的技巧和方法了呢?今天的分享我們來聊一聊傾聽的方法和意義。在這個過程中這位朋友一直在強調自己的觀念和想法,他認為自己在挽救孩子,讓孩子從歧途走回來,另外由於這位朋友有信仰,所以他從信仰的角度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擔心和焦慮。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這個話題一打開,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都紛紛表示,自己家裡的孩子差不多都不同程度有這樣的現象: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回想我和兒子的溝通,還算不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衝突偶爾也會有,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會讓衝突很快過去,然後母子兩又恢復了正常的溝通。
  • 做孩子最忠實的傾聽者,怎麼做才是積極的傾聽呢?
    自從兒子上了學,陳琪覺得兒子簡直變成了一個「嘮叨婆」。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兒子總是唧唧喳喳地說個沒完:今天上了哪些課,都是哪些老師,老師批評了哪個同學,自己和誰鬧了矛盾等等。陳琪總是很不耐煩,覺得兒子說的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值得聽的。與陳琪的解決方法不同,張先生則總是耐心地傾聽女兒的每一句話,偶爾插上一兩句話,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 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有更好的溝通
    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有更好的溝通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父母常常滔滔不絕地講話,卻很少傾聽孩子說些什麼,或讓孩子有說出他心聲的機會。漸漸地,孩子也就懶得向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聲了。於是,造成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當然不能幫助孩子面對問題,甚至無形中還會造成親子間的緊張和衝突。
  • 拿什麼拯救你,我親愛的孩子:良好的親子溝通,從學會傾聽開始
    想跟孩子說說心裡話,怎麼就這麼難?明明自己在外面跟任何人都能談笑風生,可為什麼在面對自己最最疼愛的孩子時,卻偏偏舉步維艱?孩子為什麼不愛跟父母說話呢?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也不難。我們先一起來看幾個對話的場景。
  • 和孩子溝通不暢?了解「溝通循環」,就能與孩子有「有效溝通」
    我們總是覺得跟孩子溝通不暢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年紀太小,其實不是的,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利用正確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小琴最近的考試成績沒考好,她的媽媽很生氣,劈頭蓋臉的罵了他一頓。小琴被媽媽罵了之後又委屈,跟媽媽說自己是有原因的,但是她的媽媽說她是在藉口,之後小琴就不再解釋了。
  • 《P.E.T 父母效能訓練》:學會積極傾聽
    閱讀之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要學會積極傾聽。我的理解,「積極傾聽」首先要有愛心和耐心。「我很忙,別煩我。」如果你是這樣的心情,沒有辦法開展積極傾聽。一邊玩手機,一邊「嗯嗯」,孩子也會認為你的手機比TA重要,喪失了和你溝通的心情。暫時放下其他事情,全身心地陪孩子聊天,這才是積極傾聽正確的打開方式。
  • 孩子需要父母傾聽他們的想法,3個要點讓孩子願意溝通
    ,沒有傾聽到孩子內心世界的聲音,沒有體會到她的委屈和著急,而是否定了孩子的情緒,並且用質問責怪的方式回應了孩子的傾訴。孩子沒有體會到被理解和被尊重,在委屈和憤怒中,她也無法以平和的心態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而是以一種批判嘲諷的方式去回擊媽媽。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這麼回應孩子:1、給建議——你再找找看,鑰匙會不會是你忘記放哪裡了?包裡有沒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迫不及待地給建議。
  • 和孩子溝通難?今天給你推薦一本和孩子溝通聖經
    今天推薦的書籍是《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作者 菲利帕·佩裡,一本說親子教育的,但這本書跟常規書籍角度和觀點完全不一樣。所有的問題都是溝通和相處問題。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體行為,並說出你欣賞的優點,這樣做的效果遠勝於籠統的評判。比如,與其說「你的數學很好」,不如說「我很喜歡你做算術題時聚精會神的樣子」;與其說孩子「畫得好」,不如說「我很佩服你為這幅畫下那麼多功夫。我喜歡你畫的那棟房子,看起來好像在微笑,讓我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了」。
  • 琴童媽媽運用「積極傾聽」,有效幫助孩子跨越了學琴障礙
    「積極傾聽」是幫助另一個人解決屬於他的問題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前提是傾聽者能夠接受問題歸屬於另一個人的事實,並自始至終允許那個人去尋找他的解決方法。01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積極傾聽」,它是指傾聽者放下自己,用心聆聽對方的事實和感受。 父母運用「積極傾聽」來幫助孩子,就需要積極主動地傾聽孩子所講的事情,掌握真正的事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僅僅聽孩子說話。
  • 如何與孩子相處?做到傾聽與溝通,親子關係差不了
    最近在看一部劇《隱秘的角落》,雖是懸疑片,但在追劇的過程中,讓我不斷去思考的是,卻是關於孩子的教育。我覺得,這部劇,也應該是是一部優質的教育片!嚴良與晉晉是從福利院出來的孩子,身世可憐,晉晉這位小女孩還一心想得到30萬來給弟弟欣欣治病。劇情隨著這3個孩子無意中錄下的一段兇殺案視頻展開。為了幫助晉晉的弟弟治病,他們決定用視頻去勒索殺人兇手要30萬。劇情精彩,卻讓我看得很壓抑,仿佛是一步步看著朱朝陽這個孩子釋放出自己心中的惡魔。
  • 父母們,孩子不上網課寫作業,親子關係緊張?試試「積極傾聽法」
    孩子擁有問題和父母擁有問題會用到不同的辦法。孩子處於問題區時,父母可以用「沉默、非語言的專注、理解性應答、門把手、積極傾聽法」來表示自己接納孩子和協助孩子。父母擁有問題解決之道將在另一篇文章講述,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應用「積極傾聽法」協助孩子解決問題、從而解決這個因作業而起的親子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