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駭人聽聞的新聞:青島女孩佯裝給媽媽按摩,親手用繩子勒死了媽媽,然後冷靜的用行李箱處理了母親的屍體並且關上媽媽的手機,反鎖家門和冰冷的母親相處了兩天一夜。這個女孩僅有15歲。
不禁讓人想起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這兩起案件之間的共同點是他們的媽媽非常的愛他們。是什麼讓他們對生養自己並精心培養自己的母親痛下殺手?不得不讓人思考,愛,是否會是一種負擔,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應該得到重視。
無疑,我們應該注意愛的方式,當被愛的人被壓得喘不過氣,這種愛就是錯的。家長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讓孩子成為最優秀的。但那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家長們要有洞察孩子心理的本領,能從孩子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感受到他們的情緒。
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非常大,一個好的教育方式能培養出優秀開朗的孩子,不正確的方式則可能毀了孩子一生。愛本沒錯,錯的是愛錯的方式。那麼到底如何愛孩子才是正確的呢?家長不妨看看這3點。
1. 尊重孩子的興趣
有些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的更全能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反而孩子自己喜歡的萬般阻止。這樣孩子一直處於被逼迫的狀態,自己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卻一直做自己討厭的事情。痛苦壓抑,心理扭曲。
試著去尊重孩子的意願,只有孩子自己感興趣才能把事情做好。逼迫的即便孩子成績可觀他們也不快樂。
2. 多與孩子談心
不管有多忙,都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多與孩子談心。孩子很容易有心結想不開,需要家長的疏導。家長要能看出孩子是否有心事,這就要求平時多關注孩子,多與孩子聊天。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不隨便對孩子發脾氣。說話心平氣和、幽默詼諧,不要拿孩子撒氣。
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少了父母的陪伴而出現心理問題。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成長中缺席,彼此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3. 維護和睦的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也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一旦家庭中出現裂縫,孩子會變得自卑叛逆,可能會把愛轉化為仇恨。愛而不得對孩子的打擊很大,一個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懂得愛人也懂得被愛。
一些夫妻鬧離婚,孩子會比較懂事,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佯裝自己很看得開。其實他們是在壓制自己的悲傷,父母在這時候一定不要反目成仇,即便分開了,也不要傷害你們愛的結晶。
父母要為孩子做的很多,除了學會愛孩子,還要解讀他們的心理,給予及時的正確的疏導。
孩子的心智不夠成熟,有時候會誤解很多東西,家長不能及時發現的話孩子會越陷越深。這裡給家長們推薦一套兒童心理學書《兒童行為心理學》《兒童習慣心理學》。
書中的案例都是來源於生活的,非常的真實,給出家長解問題的方法,幫助家長解讀孩子的心理,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更有效的教育出獨立自主自律的孩子,也有助於孩子和家長很好的相處。
現在這本書加入了話題活動。點擊下方【去看看】就能享受團購優惠,感興趣的家長幫孩子搶購一套吧~幫助你們更好的了解孩子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