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是著名的管理學大師,我拜讀了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主旨是管理者如何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
這本書闡述了實現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的要素和學習方法。
1、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2、如何挖掘管理者的自我價值。
3、如何發揮下屬的長處。
4、如何在工作中確定重點和抓住重點。
5、決策的幾大要素和如何決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應對以上五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做好時間管理
我認為要更好的實現目標,同一時間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到最好。這就要求我們慎重設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將寶貴的時間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劃分。
在有效利用時間之前,首先得弄明白,做什麼事情花的時間是有效的,如何做是有效的。
根據當前的情況,做一個計劃,執行,採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原則,我們通常是想到了,做個計劃,做著做著,計劃亂套了,後續的C和A那就更無從談起了。
所以時間管理,更多的是時間概念的及做事習慣養成。
二、管理者的自我定位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通常只考慮,我被分配了什麼工作,而不是考慮我能做什麼。在此基礎上,如果能考慮我能貢獻什麼,則進了一大步,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員工,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
對自身能力的認識,是激發自我潛力非常重要的一步。自我貢獻的意識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激勵的源泉。如果一個人只能靠外部的刺激來做事,那麼,他永遠無法達到期望的成就。一般員工的思路是:刺激—努力—刺激。但是管理者的思路應該是:成果——鼓勵——成果。
如何有效和團隊中其他成員有效合作,相當大程度取決於人際關係,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屬。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八面玲瓏,而是出於真實的互助,真正的互惠互助才能有效保持。
三、用人所長
如何發揮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在團隊中做出最大貢獻,這是我們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課的目的。
這要求我們根據工作中時刻變化的形勢,對人員做出客觀的評價,併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於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
這本書對用人之所長強調了四點:
1,設定合適職位,有人能勝任;
2,設定有適當挑戰的職位,激發潛力;
3,先考慮他能做什麼,而不是崗位需要的最低要求;
4,取人所長,容其所短。
四、要事優先,重視目標和績效管理
通過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讓自己的工作更有計劃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終圍繞目標進行,通過責任意識將計劃的執行到位,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
而現實中團隊的目標,要通過組織來實現。這要求我們要加強組織內部溝通和團隊合作,通過各種激勵手段和培訓等手段來實現組織目標。
書中強調,要事優先並不是我們平時不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優先,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已知的情況下去做一個有勇氣的捨棄。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任何事情如果同時並進的話,那麼其結果可能是一事無成。
五、進行有效決策
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決策,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關注經營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
決策的重點不是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而是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所以管理者要明白:什麼問題是例行性的,什麼問題是策略性的。對於例行性的問題,搞清楚背後的產生問題的機理,然後建立流程來避免例行性問題。策略性的問題,則用權變理論來對付,對於戰略問題,要求在還沒出現問題的時候,看問題可能產生的環境並提前預防。
書中給出了5個決策要素:
1、了解問題的性質。
2、找出解決問題的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4、確定的解決方案是可執行貫徹的。
5、重視執行過程中的反饋。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訓練顯得更為重要。
他首先得要有知識和技能。在他當管理者的過程中,他還必須養成許多新的習慣,同時必須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
如果不先養成講究效率的習慣的話,那麼不管有多少知識,有多好的技能和習慣,統統都幫不上什麼大忙。
在實際管理中要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還要重視和下屬互相溝通、共同協作、自我提高、培養下屬。
文|朱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