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國藥控股子公司中國生物技術集團董事長楊曉明在接受央視和新華社採訪時詳述了新冠疫苗的熱點問題。楊曉明透露,正在向藥監局提交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新冠疫苗臨床數據,有望在今年3月份之前將接種人群範圍擴大至3歲至17歲的低年齡段人群。
「根據我們內部已經獲取的數據,3歲至17歲的青少年兒童是可以打疫苗的,但是要更加慎重,需要密切觀察。」楊曉明表示,「這部分群體的特殊性在於,兒童的免疫系統還在發育,與成年人有差異。尤其是3歲至5歲的幼齡兒童仍在生長階段,必須在接種疫苗時特別仔細地監測。」
他還透露,疫苗臨床試驗的數據還沒有揭盲,但是從目前的觀察來看,各個年齡段接種之後的反應沒有顯著的差異。
目前中國生物已經向國家醫療產品管理局提交臨床數據並進入監管審批程序,從而儘快將疫苗接種人群範圍擴大至兒童和青少年人群。中國生物技術集團開發的新冠疫苗目前已經接種了超過1000萬劑次。公司此前發表數據稱,新冠疫苗在預防新冠疾病感染的有效率為79.3%。
「疫苗的有條件上市就是說我們還要繼續觀察。」楊曉明表示,「不良反應肯定有,大部分是局部疼痛和輕度發熱。我們已經進行了8個多月的觀察,未來還將對不良反應和抗體的持續性進行監測。」
針對外界關注的疫苗對病毒的變異株是否有效的問題,楊曉明表示,中國生物的疫苗已經證明能對多個病毒株的變異提供保護。「英國變異病毒株的實驗還在做,初步結果認為可以保護。」他說道。
目前全球都仍然沒有關於兒童青少年疫苗接種的臨床數據正式發表,已經獲批的疫苗都針對18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接種。中國的其他兩家疫苗廠商科興和康希諾正在針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測試;輝瑞/拜恩泰科和Moderna也在進行相關的疫苗臨床研究,Moderna預計針對12歲以上青少年的研究將在今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時完成;而1歲至11歲的幼兒研究的臨床數據要到2022年才能獲得。
Moderna執行長史蒂芬·班塞爾(Stephane Bancel)表示:「對於年幼的兒童,臨床試驗需要逐步放低兒童的年齡,並且必須從低劑量開始試驗,以確保安全。」
對此,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王頌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兒童臨床試驗需要測試不同的劑量和免疫反應,通常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
臨床醫生表示,藥物和疫苗的臨床研究一樣,通常都是先針對普通成年人,再針對特殊人群。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顏學兵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兒童青少年是特殊的群體,免疫識別能力尚不成熟或者比成年人低,需要在成人臨床試驗中觀察了不良反應後,再擴大到兒童。對於兒童臨床試驗主要是調整劑量,適當減量,對於藥物的臨床研發是這樣,對於疫苗而言也是一樣的。」
除了兒童的免疫系統與成年人的反應有所差異之外,研究人員認為,倫理也是一個主要的問題。「一般而言,臨床試驗總是先做成年人,再做兒童。生理原因是一方面,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出於倫理方面的考慮。」一位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疫苗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