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論文又造假?代寫公司與巴西SCI雜誌合作「淘金」

2021-01-10 澎湃新聞

一本巴西SCI期刊同一期刊登了數篇相似的中國投稿者論文,論文使用了相同圖表、相同研究對象、得出了相同實驗結果。距英國學術醫療科學文獻出版商大規模撤銷中國論文僅僅一年時間,中國學術論文造假再度被曝光。

9月20日,美國知名英文論文抄襲檢測網站PlagiarismWatch首頁發表報告《科學論文代筆公司與掠奪欺詐型期刊合謀中國學者》。報告內容長達幾十頁,詳細披露了監測到的造假論文內容。

該事件一經曝光,再次震驚學術界。重慶醫科大學特聘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審專家譚新傑博士最早在科學網上翻譯了整份報告。「這是世界科學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英文論文造假公司和SCI雜誌默契合作攫取中國人錢的、又一涉及中國學者和玷汙中國科研及論文聲譽的重大事件,披露的監測結果觸目驚心。」譚新傑博士說。

事件起源於有讀者向PlagiarismWatch網站匿名舉報一篇中國研究組的文章(檔案編號:GMR7730)有嚴重抄襲嫌疑,於是PlagiarismWatch網站工作人員使用iPlagiarism軟體系統(中文名:艾普蕾,是全球唯一獲得中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的英文文章抄襲查重品牌)進行比對,發現該論文確實存在大量文本抄襲,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左右。

編號GMR7730的論文被發現與其他論文有大量文本重合。

僅有一篇文章抄襲並不是什麼大新聞,然而當PlagiarismWatch網站工作人員將這篇論文和艾普蕾軟體查重結果中的第一篇相似比例最高的文獻(單篇相似比例高達11%,該論文也來源於中國作者)進行仔細的人工圖表比對時,驚訝地發現,兩篇文章的圖2和表2基本一致。

GMR7730論文與查重結果中第一篇相似比例最高的論文使用了同樣的圖2和表2。

兩篇論文中使用的圖2和表2。

緊接著工作人員將這篇論文與查重結果中的第二篇相似比例最高的文獻(單篇相似比例3%,該論文也來源於中國作者)進行人工圖表比對,發現兩篇文章的圖3基本一致,尤其是流式細胞檢測結果一致。

GMR7730論文與查重結果中第二篇相似比例最高的論文使用了同樣的圖3。

然而還不止這些,繼續將該論文與查重結果中的第三篇相似比例最高的文獻(單篇相似比例3%,同樣來源於中國作者)進行人工圖表對比,圖3依然一致,流式細胞檢測結果一致。

再與查重結果中的第四篇相似比例最高的文獻對比,得到了同樣的結果;與查重結果中的第六篇相似比例最高的文獻對比,同樣圖3一致,流式細胞檢測結果一致。

也就是說,偶然被舉報的一篇抄襲文章,被發現與其他5篇論文使用了大量相似文本和同樣的圖標及檢測結果。

毫無疑問,根據這些查重比對結果,這篇文章GMR7730是一篇抄襲文章。但是為什麼這麼多不同SCI雜誌的文章都有這個一樣的圖3呢?是不是所有的這些文章均是中國作者呢?有沒有可能這些中國作者的文章是互相抄襲的呢?

在搞清楚這些問題以前,網站工作人員決定探究一下刊登了這篇論文的巴西SCI雜誌「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這本雜誌的影響因子只有0.764,但是2015年度中國學者發表的文章達到了1605篇,該雜誌2015年總共發表了2056篇論文,也就是說,中國學者論文比例高達78.1%。

PlagiarismWatch網站在報告中寫道:只有一個可能會導致出現上述情況,這本雜誌是一本交錢就發的雜誌,沒有審稿過程、沒有啟用查重軟體、編輯水平太差。網站工作人員將GMR7730發表的這本雜誌同一期所有文章均用艾普蕾英文軟體查重系統查了一遍,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這一期很多中國作者文章均出現了圖表的一致,這簡直是一本專門為中國學者開設的搶錢雜誌。

為了更詳細地發掘這些抄襲背後的更多內容,他們將本次順藤摸瓜發現的所有相互抄襲的文章製作了更為詳細的相似圖表比對表。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中國作者的文章均相互抄襲,尤其是那個「漂亮的」流式細胞檢測結果。

更為詳細的相似圖表比對表顯示,這些中國作者的文章均相互抄襲,尤其是那個「漂亮的」流式細胞檢測結果。

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出來了:為什麼所有的這些中國作者文章均喜歡這張漂亮的圖3?

他們又將所有這些文章的基本信息制表進行了比較,獲得以下信息:

1.所有文章中的研究組均來源於中國不同的單位或部門;

2.所有的研究幾乎均是關於microRNA(一類由內源基因編碼的長度約為22 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單鏈RNA分子);

3.所有的email均是163信箱;

4.所有的email前面三個字母是doc (「doctor」)或者前面四個字母是manu(「manuscript」),後面再接上名字,email命名整齊劃一。

所有的email均來自163信箱。

這些互相抄襲的文章在同一個月投到同一本SCI雜誌,發表在同一期。為什麼會發生如此詭異的事情?PlagiarismWatch網站得出了一個結論:第三方論文造假代寫公司製造了上面的這些論文;同時相互抄襲圖表的SCI文章發表在同一期上,雜誌編輯幾乎不審稿。前者賺取論文造假費,後者賺取版面費。

PlagiarismWatch網站直言:這些「爛」雜誌與博客無異,但更糟糕的是,雜誌賺取大量中國人金錢的同時製造出大量汙染科學文獻資料庫的垃圾論文。

上述「涉案」文章是PlagiarismWatch網站使用艾普蕾英文論文查重軟體系統查重調查而發現的,由於最早的一篇出現在2014年,他們推測並堅信論文造假代寫公司可能在這之前就已經製造了大量含有這些相似圖表的文章。但是他們已經花了大量精力在這些上面了,實在累得不願再查下去了。

「建議中國政府、大學和機構、雜誌或出版商應該採取措施阻止中國研究滑向深淵。」PlagiarismWatch網站如此結尾報告。

事實上,中國學術造假已經被外媒曝光多次,比如投稿注水論文,偽造同行審議等,但像巴西這本期刊那樣,數篇論文使用同樣內容造假的情況還是令許多學者震驚。譚新傑博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過往的學術論文造假,有些雜誌或出版商也主動發現問題並採取了撤稿措施,但像上述情況,已經偏離了出版人的科學道德底線。

「這個雜誌竟然無底線地大量接受圖片一樣的論文發表,並且發表在同一期;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連查重軟體系統也不啟用。造假學者和論文代寫公司洞悉其中規則,彼此默契合作,結果就將這個雜誌變成了『垃圾雜誌』。所以,它的行為是更惡劣的、對中國科研環境和聲譽的損害也是深遠和惡劣的。如果不是PlagiarismWatch通過查重軟體系統進行檢測篩查研究順藤摸瓜發現了這個事件,這種學術不端還會任意、默契地存在並繼續蔓延。」

這本巴西期刊的影響因子僅有0.764,為何如此多的學者還要投稿低影響因子的雜誌?譚新傑博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0.764是比較低的,但依據影響因子而簡單評判學者或其論文的科學意義是不恰當的。有的學科領域的專業雜誌本來影響因子就不高,更不能簡單比較數字的高低。學者在這樣低影響因子的雜誌上發表論文,談不上有什麼意義或積極的作用,因為客觀上來講,雜誌和其他媒體一樣只是一個出版平臺,也一樣有影響大和影響小之分,但不妨礙平臺上會有好的內容。巴西這本期刊只是懂得潛規則,能學習利用中國學者及論文造假公司的潛在行為。」

SCI旗下雜誌不少是開放期刊,需要投稿者自己自費出版,而花錢發表一篇完全沒有學術價值的論文,是因為能給投稿者解決一些非學術的問題,例如獲得學位、工作機會或申請到經費。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教授、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旗下期刊《Medical Gas Res》的副主編之一孫學軍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產生這種結果的動力來自不合理的激勵驅動機制。而不合理的激勵驅動機制,延伸出了某些第三方公司的生存空間。在國際學術界,純粹語言方面的潤色是可行的。但是僅限於語言翻譯,絕對不能將包括論文寫作、修改和投稿一籃子交給第三方公司。」

是否有相關監管部門或學者所屬單位對學術醜聞進行相關的處罰?譚新傑博士介紹,其實已經有許多紅頭文件出臺,比如教育部發布的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15〕94號、科技部關於印發《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暫行規定》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印發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範的通知。

「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文件,但什麼時候能落地、能夠執行的決心和能力是關鍵。」

屢見報端的學術醜聞已經給中國學術界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PlagiarismWatch網站上已經暴露了非常多的個案,艾普蕾的中文網站案例分析部分也進行了轉載,其中很大比例的抄襲論文竟然是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等資助的。這不僅浪費了納稅人的錢,而且以這些抄襲剽竊的文章輕鬆結題而騙取了國家的資金,使得很多真正潛心做科研而不會編論文的人得不到資助。」

譚新傑博士指出,PlagiarismWatch網站唯一信賴使用的艾普蕾軟體系統是具有中國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也是中華醫學會旗下雜誌社和很多大學機構、國家啟用的。

「由於中國近年來英文論文發表量的突飛猛進,大家(包括國家機構、單位、個人)均還未形成使用英文查重軟體系統的習慣。至少在技術層面,這些機構應該啟用類似艾普蕾這樣的英文抄襲防範和版權保護系統,在基金申報、項目結題、獎勵評審、職稱評審、科研部門和導師對論文管理等過程中,均應先採用技術手段保護聲譽、剔除抄襲等不公平材料的初級目的。」譚新傑博士發出呼籲,「不然長期出現這種負面事件,國際同行會有自己的解讀,並有可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科研,所以這就必將影響中國科研的國際聲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據《科技日報》披露,中國科協對涉及的31名作者逐一調研,結果顯示,有5家第三方機構與15名被撤稿作者合作。  除上海豐核公司及其分公司濟南豐核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外,另外3家機構包括:上海翊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艾斯泰微(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魔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上海豐核公司、濟南豐核公司、上海翊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實際都出自同一個集團。
  • 國際期刊以學術之名斂財 被曝登中國造假論文
    《參考消息》9月23日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報導 近日,美國反論文抄襲網站「剽竊監督」根據網友舉報,從調查一篇剽竊的論文入手,順藤摸瓜獲得驚人發現:一些旨在斂財的「掠食性」國際學術期刊與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狼狽為奸,疑似為大批中國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
  • 長沙一家論文代寫公司被查,代寫本科畢業論文,八千字一萬多塊!
    說到論文造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隨著一些稍有規模的論文造假公司的業務範圍逐漸擴張,像代寫畢業論文、代寫年終報告等業務變得異常火爆。儘管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但仍有一些論文造假公司為了牟取暴利鋌而走險,最近長沙就有一家公司被查了!
  • 中國醫生論文被曝造假 或是科學史上最大一次
    iPlagiarism(中文名:艾普蕾)順藤摸瓜,發現了世界科學史上最大規模的英文論文造假公司,該公司與一個巴西SCI雜誌(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費為中國學者發表了大量涉嫌抄襲、造假的論文。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這並非第一次出現論文造假被曝光的情形,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物集團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大陸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大陸作者;同年10月,荷蘭愛思唯爾出版社集團撤銷旗下5本雜誌9篇論文,作者亦全部來自中國大陸。雖然,輿論高度關注,然而造假仍在繼續。
  • 復旦劈腿女博士,SCI論文為碩導代寫,學術造假為何如此猖狂?
    博士是一個神聖而又嚴肅稱呼,是大家心中的白月光。可是,這些人的學術作弊,讓博士這一神聖的地位在人們心中打了折扣。翟天臨學術造假風波才平息沒有多久,但是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深遠持久了。復旦劈腿女博士的性質比起翟天臨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碩導對其心生愛慕,所以就把自己的學術成果白白送給了她,連SCI論文就有五篇之多,這實屬荒謬。他們是在用欺瞞的手段在給整個社會蒙羞。有人說應該好好查一查這位復旦劈腿女博士的碩士畢業論文和博士畢業論文。
  • 國際期刊被爆斂財:替大批中國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
    近日,美國反論文抄襲網站「剽竊監督」根據網友舉報,從調查一篇剽竊的論文入手,順藤摸瓜獲得驚人發現:一些旨在斂財的「掠食性」國際學術期刊與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狼狽為奸,疑似為大批中國研究人員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該網站編輯告訴本報記者,他們發現的可能是世界科學歷史上國外學術出版商瞄準中國研究人員斂財的「最大醜聞」。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近日,全球知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掉《腫瘤生物學》雜誌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論文。據統計,被撤稿的107篇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牽涉524名醫生以及4個國外研究機構。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醫生學術造假第一次被公之於眾。早在2015年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便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來自中國的9篇論文。
  • ...論文|學術期刊|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報|...
    「李老師」說,她是在幾個月前進入公司工作的,而公司運作論文發表已經有幾年時間了,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合作的期刊上將論文發表出來,目前合作比較好的有《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報》等,都是公司和作者雙方籤訂協議,保證能夠錄用和發表,文章經過編輯初審之後,若是發現沒有大的問題,一般一至三個月就能發錄用通知。
  • 比107篇造假論文更可怕的,是SCI論文都能買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決定撤回107篇同行評議造假的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學術不端再一次成為焦點。評職稱、晉升、加薪、評選各類稱號都與論文掛鈎的體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產業。甚至有人對「冰點」的記者直言,在SCI上發文章,「不過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線上的產品」。
  • 中國學術論文為什麼不靠譜?
    2015年8月,全球著名的學術期刊出版集團斯普林格也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發表的64篇論文,而這些文章也是全部來自中國。2015年10月,世界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學術期刊中的9篇論文,這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 武漢「槍手公司」代寫論文被叫停
    昨日,工商查處一家代寫論文的「槍手公司」。  據介紹,除法律自身外,一些高校也不斷出臺了畢業生論文造假的懲罰措施,比如:要求學生在論文封面籤署誠信申明,一旦被發現論文作假,校方將追回已授出的學位等。  「對出售論文的行為,不論是大學老師,還是社會人士,他們對這種行為多數是道德譴責。」因此,劉祥斌認為,代寫論文的公司一定程度上,「鑽了法律的空子」。
  • 買賣、代寫、代投!九起論文造假等案件查處結果公布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6日電 16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共計九起。  來源:科技部網站  科技部表示,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經查,北京華油冠昌環保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承擔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中,存在偽造支出證明材料、列支與項目無關支出等問題,違反了科技計劃項目及經費管理規定,違背了科研誠信要求。科技部決定收繳項目違規資金96.07萬元,取消該公司及項目負責人吳宗毅申請財政性資金支持的各級各類科研活動資格5年。對其他涉嫌違規違紀問題線索,移送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 「學術造假」赤裸裸 「論文買賣」竟不違法
    「我只參加過自學考試,根本沒有能力代寫論文,交給被騙學者的論文都是從網上拼湊的。」王某在看守所告訴記者。     為了讓「客戶」上鉤,王某編造謊言稱:「網站可以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代寫論文;網站協助很多客戶評上了副高、正高職稱;網站跟多個學術期刊合作密切,即使被編輯發現抄襲,也能發表……」王某坦言,有的謊言連自己都難以相信,但那些高學歷者卻深信不疑。
  • 9起論文造假,7起涉及買賣,科技部通報學術造假,研究生佔多數
    再加上近年來,許多科研機構把發表SCI論文數量,當作衡量學術成果的「唯一標準」,所以論文造假,論文抄襲幾年來層出不斷。 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剽竊足有9篇論文。上海大學教授、博導陳湛勻由於2篇論文涉及抄襲,被學校免除了職務,還被撤銷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一職。 這類事件數不勝數。
  • 揭秘論文產業鏈:代寫代發3萬全包 發稿靠"關係"
    近日,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發布聲明,因同行評審造假,撤銷了107篇署名為中國作者的醫學論文,期刊所在的施普林格集團大中華總裁安諾傑在與中國科協的會談中指出,「第三方」中介對虛假同行評審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記者調查發現,就論文刊發,目前存在大量的中介機構,已形成論文翻譯、潤色、轉讓、代寫、代發的「一條龍」產業鏈。
  • 數十名學者網購論文 赤裸裸「學術造假」
    為了讓「客戶」上鉤,王某編造謊言稱:「網站可以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代寫論文;網站協助很多客戶評上了副高、正高職稱;網站跟多個學術期刊合作密切,即使被編輯發現抄襲,也能發表……」王某坦言,有的謊言連自己都難以相信,但那些高學歷者卻深信不疑。  記者發現,為了快速騙錢,王某與「客戶」籤訂了論文代寫代發合同。
  • 代寫機構打擦邊球 論文中介為何風生水起?
    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9月16日,其通報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9起違規案件,其中7起涉及論文買賣。買家來自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山東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在這些交易中,均出現了第三方論文代寫代投機構的身影。
  • 揭秘論文產業鏈:代寫代發3萬全包 發稿靠「關係」
    原標題:揭秘論文產業鏈:代寫代發3萬全包 發稿靠「關係」  近日,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發布聲明,因同行評審造假,撤銷了107篇署名為中國作者的醫學論文,期刊所在的施普林格集團大中華總裁安諾傑在與中國科協的會談中指出,「第三方」中介對虛假同行評審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截止到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面對外界質疑,曹雪濤回應稱,「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同時,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會針對有關問題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