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培養孩子團體溝通的能力

2021-01-07 雙翼說

培養孩子團體溝通的能力

孩子的意見雖然在成人眼中可能幼稚,但是必須多多肯定他的努力、讚賞做得好的地方,才能有效增強這方面的信心。

現代社會對於團體溝通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團體溝通的機會也來得越來越早。由於社會步調及工作節奏快速,若不能有效了解他人的興趣,並清楚說明自己想法的人,往往很容易失去許多發展的機會。

學校為了幫助孩子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以便未來進入社會後能把握住更多機會,因此,在學校中為學生創造了很多上臺作報告的機會。

雖然有人天生就是屬於舞臺型的,對於上臺講話不但不怯場,反倒是聽眾越多就越來勁兒。擁有這種天分的人,真的很幸運。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是舞臺型的,看到臺下烏壓壓的聽眾,心裡總是發怵。對於公眾演講有恐懼感的人,是不分男女老少的。事實上,英國《泰晤士報》多年前曾經作過一項有關恐懼排行榜的調查,有趣的是,人人雖然都怕死,但是,對於死亡的恐懼卻只是榜上的第六名。高居榜首的居然是「對演講的恐懼」!真是不可思議,這表示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情願去死,也不想去演講。

美國激勵及培訓大師戴爾·卡內基,在上世紀初期就已經發現了這個現象。他不但發現人們一般有面對聽眾的恐懼,而且還發現,如果能有效克服這個排名榜首的恐懼,就能有效提升一個人的自信。

卡內基培訓中設計了各種教學的方式,並培養講師成為一流的教練,適時幫助學員克服這種恐懼,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演講經驗。於是這些人不但提高了自信,並且克服公眾演講的恐懼,能夠在各種場合中贏得聽眾的注意,推廣自己的想法,從而贏得他人的尊重,打開機會的大門。

就讀於北京四中的郭紫苜,就是為了克服團體溝通的恐懼,而來參加卡內基培訓的。她在培訓中的收穫,促使她回到學校後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演講比賽。按照她的原話說:「我首先徵服了班級裡的聽眾。僅用了一個晚上的準備時間,就在第二天的班級演講比賽中獲得31票的好成績,比班裡的第二名高出12票。」在參加學校比賽的前夕,她仔細分析了主題,準備演講內容,並按照卡內基所傳授的方法,練習自己的語音、語調以及時間的掌控,最後在16位參賽者中獲得第五名。

許多同學在掌握了團體溝通的要訣後,回到學校就敢於挑戰自己。在競選班幹部時,作好競選演講。當選為班幹部後,不但增加了練習團體溝通的機會,更是培養發揮影響力贏得同學合作,以及練習領導力的機會。

原來非常懼怕在公眾面前表達自己想法的史東來,在公眾面前總是很不自信及緊張。但是,在卡內基受訓後的最後一次上臺時,他敢於大聲地和大家分享自己培訓的收穫,還來了一句非常經典的結語:「上臺講話比不上臺講話好,上臺大聲講話比上臺小聲講話好!」真是可愛!

另一位學員楊天笑說:「上卡內基訓練的一個月前,對上臺發言還小腿肚子打轉,連一句通順話都說不出口的我來說,在卡內基最後一堂課上,竟能贏得最高成就獎的提名!」

念外國語學校初三的趙作栩,也是為了提升團體溝通的能力來參加培訓的。他發現自己的演講能力在幾周內就有明顯的提升。回到學校,每當在關鍵性時刻需要同學擔任主持任務時,老師都會交給作栩,這不但證明老師看出了作栩的這種能力,更是對他的信任,當然對他們的師生關係也起到非常大的加分作用。更有趣的是,作栩的父親,有時也會跟作栩交流接受卡內基培訓的收穫,有一次爸爸在單位開會前,想到作栩提過演講時注入熱忱的重要性,因此,爸爸先上外面操場跑了一圈,帶動自己的活力,回來作工作匯報時,就遠比以前要更有感染力,同事對爸爸的表現十分意外,反響極佳。

父母要注意培養並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其途徑當然不是只有通過培訓。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常常問他的意見,培養他有組織、有條理地提出自己想法的能力,孩子的意見雖然在成人眼中可能幼稚,但是必須多多肯定他的努力、讚賞做得好的地方,才能有效增強這方面的信心。在親友面前,或是人多的場合,更要設法讓他多開口,並且要讓他有成功的經驗,這才能培養孩子對公眾演說的信心與樂趣。

曾經有過一位同學非常排斥上臺,即使卡內基教室內充滿鼓勵包容的氣氛,他還是無法放鬆自己。看他情況特殊,講師不免課後私下找他了解狀況。原來他是一位演講的受害者。小學時,他曾經被選為班上代表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老師比他還緊張,幫他準備講稿,要他背個滾瓜爛熟,還跟他預演了好幾次,什麼地方要提高聲調,什麼地方應該抬手做個手勢,都完全設計好了。他也認真準備了,演講輪到他時,上臺一看,臺下人人定睛看著他,他不免開始緊張起來,這個狀況可是跟老師預演時完全不同的。他開口背了幾句講稿,忽然間,腦子裡一片空白,臉卻開始漲得通紅。

臺上一秒鐘有如10年那麼長,他自己也不知道在臺上待了多久,反正在大家的鬨笑聲中,他非常狼狽地走下臺。走到後面老師過來劈頭就是一巴掌,恨恨地說他真是給班級丟臉。從此,他恨透了上臺說話,甚至在人多的地方說話都會令他緊張。因此,雖然他強迫自己到卡內基教室來改善團體溝通,但是,對於上臺講話,他其實是又恨又怕的。卡內基講師了解狀況後,決定陪他一起站在全班同學面前,使他感到講師就在身邊支持著他,加上講師不斷地讚賞他挑戰自己的勇氣。全班同學也都毫無保留地願意看到他的突破。他終於漸漸地可以上臺講話了,後來甚至願意主動發言。他發現自己克服了最恐懼的事,彌補了受傷的心靈,重新找回當眾說話的自信,真的令他開心極了。

這種自信的提升,不只讓他有能力當眾發表自己的意見,更重要的是,他幾乎脫胎換骨,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原來如同閉鎖在一個硬殼中,他的人生態度被動消極,希望越不引起他人注意越好,而現在卻能如同陽光般,主動積極地跟人打招呼說話了。

所以,團體溝通並非只是上臺演講這麼簡單。團體溝通的能力,與自信、積極、主動、影響力及領導力都是密不可分的。有時成為良性循環相輔相成,萬一成為惡性循環,就會相互抵消,無法發揮自己的所長,這也是很多人覺得鬱郁不得志的背後原因。可惜,有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溝通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溝通能力  希望總是美好的,現實也總是殘酷的。如何培養孩子的交際溝通能力  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有的孩子生來內向,不敢與人說話,父母這時應該以鼓勵為主,而不是當面批評或吹毛求疵,鼓勵孩子從打招呼做起,慢慢地培養寶貝的社交能力。  在平時生活中,也給孩子創造情景,鍛鍊孩子的社交水平。比如在超市結帳時,讓孩子拿著鈔票去找收銀員,這樣不僅能提高社交技巧,也能鍛鍊孩子的邏輯和數學能力。  第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 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如何培養
    培養孩子成為會溝通的人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人際交往,就存在著人與人的各種關係,沒有一個人能隔開與外界的交往、溝通而獨自生存下去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很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交往和溝通能力,能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遊刃有餘,獲得更多機會,更易得到成功。孩子的良好溝通能力怎樣培養?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根據關於我們如何獲取知識的社會本質的調查,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孩子們通過與他人互動的自然能力來學習生活。 我們經常稱這種社交能力,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在一起聊天、開玩笑、工作和建立友誼的樂趣時,我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是通過這些互動,孩子們使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見,跨越邊界,進入了新的學習領域,並激發了思想和情感,從而幫助他們規劃人生道路。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活動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生活中,雖然大多數孩子並不需要特別的指導就能學會社交技能,但仍有一些孩子在社交和溝通理解上存在障礙。4.享受社交互動的方法就是找出能預測的,參與互動的前提都是他能夠先預測好的。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幫助孩子建立友誼,這是當前很多家庭面臨的共同難題。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呢?其實,遊戲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居家幹預方式。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所以我們在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應該幫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快速的融入集體,成為一個情商高的人。家長還應該教會孩子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所謂的社交能力,最直接最主體的表達方式就是語言的溝通。所以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把自己心中想說的話,用恰當的方式說出來,既能完成自己的目的,又不傷害他人的情緒。
  • 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從這3個方面來培養
    那麼,如何讓孩子愉快地與人相處,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呢?這就需要從孩子的社交能力談起。對孩子而言,所謂的社交能力是指孩子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即使心裡渴望社交,但卻膽小不敢主動交朋友;而有的孩子則相反,在和其他夥伴玩耍的時候往往霸道蠻橫,不懂尊重。
  • 培養孩子「受歡迎」的能力
    很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在提高孩子學習成績和鼓勵他們參加課外興趣班上不遺餘力,投入巨大。但是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性格是天生的。父母性格內向,孩子也是,怎麼推都推不動,後天能改進嗎?
  •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
    導讀: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然後一起去玩鬧和成長。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善於社交的話,孩子不僅性格開朗,而且生活也會多姿多彩。可是社交能力欠缺的話,孩子的性格明顯有些落寞,生活也相對單調。悅悅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好,唯獨社交能力有些薄弱。
  • 想孩子成功社交能力是關鍵,孩子社交能力培養,他將受益終生
    兒童自身性格的不同導致有的孩子社交能力的不足孩子性格和自身能力息息相關,性格也會影響能力的發展。可能孩子的性格就是內向不擅長社交,因此性格是影響孩子社交的一個關鍵點。可以說性格內向有一點膽小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的社交能力要低一些,也更困難一些,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的培養其社交能力會慢慢的變得缺乏社交能力原因也是自身性格造成的。
  • 如何培養孩子英語溝通能力呢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表現來源於生活中的引導和互動。家長教孩子表達和行為,都是要做到位的;而且還通過提問和互動等形式,來驗證並增強孩子的能力。實踐中表現得多了,自然也就模仿了;但家長總是會耐心地去教孩子模仿到位,恐怕孩子學不好。
  •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導語:學齡前也就是0-3歲時,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寶寶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或許通過家長的幫助,寶寶可以改善自己的交際能力,可以交到朋友。那麼如何來打造我們的「社交寶寶」呢?這裡倒是有三條錦囊妙計。
  • 培養孩子良好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父母值得一看
    有效溝通的能力是一項關鍵技能,我們做得越好,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越好。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交流;讓我們的母親知道我們是帶著我們的第一聲哭聲來到這裡的。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清晰而自信地表達自己。
  • 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同時在1-3歲的年齡段裡,寶寶社交發展會有一些關鍵期,在這些關鍵期,寶寶能夠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感,並開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社交能力會有一些顯著的變化,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早了解。一、1歲寶寶的社交培養1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指」和發聲來表達他們的意圖。
  •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也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同時也是孩子日後發展和生存的需要。社交能力的強弱有時也是將來孩子情商的體現,曾幾許?我們班的曹XX同學問我,袁老師老師,何為情商?如何才能夠提高的個人的情商?
  • 3-6歲是培養社交能力的黃金期,掌握三個方法,培養社交小達人
    答案是肯定,或許有些父母認為,現在孩子還小不需要社交,其實這是理解上的誤區,孩子小正是培養階段,一旦過了培養期,就很難達到目標了。上面的例子就已經說明了一切,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將導致孩子被孤立,如果長此以往,成年之後在職場、事業發展中將無法擁有強悍的人際網。2.社交能力好的兒童會具有更高的情商,而情商是一個人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社交能力是學齡前兒童在未來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父母莫大的責任,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我們來看一看。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儘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愛說話、敢說話的性格。家庭大小事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應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大膽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和諧交往帶來的種種樂趣。
  •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實際上,這是孩子交往能力太差的原因。要想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小讀建議大家從下面兩個方向入手。1、提高語言能力父母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多讓孩子談談所見所聞,學著用多種方法表達一個事物,如「爸爸、媽媽和我在家裡」「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使孩子在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