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董竹君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一家人蝸居在低矮的平房中,她的父親給人拉黃包車,性格耿直,而她的母親也靠著給人漿洗衣裳,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用。兩人雖然生活困窘,但還是將董竹君送入私塾讀書。後來她的父親生病,她只好中途輟學,被父母抵押給青樓做「清倌人」。在她認識夏之時後,便趁機逃出魔窟,和對方結為夫妻,一同前往日本讀書。
1915年,她的丈夫因事返回四川,臨行之前交予她一把槍用作防身,但萬一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他便讓她用槍自殺。即便這般,夏之時仍不放心,特意叫來自己的弟弟來監督董竹君。1917年,董竹君完成學業,她本想前往巴黎繼續深造,未曾想丈夫卻態度堅決要求她返回四川。她拗不過丈夫,只得答應。
1919年,夏之時被解除公職,失意的他開始吸食鴉片,態度發生巨大變化,稍不如意,便對董竹君又打又罵,但即便這樣,董竹君仍然十分自立自強,她創辦兩間公司,但因經營不善,雙雙倒閉。
1929年,夫妻二人分居五年之後,終於離婚,她曾希望前夫能為女兒們提供撫養費,但是夏之時並沒有這麼做,反而讓她交出孩子,但董竹君斷然拒絕,在剛剛離婚的時候,董竹君生活十分艱難,為撫養孩子,她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典當行。1930年,她創辦了一家紗管廠。但因日軍進攻,被迫停工。
1935年董竹君在旁人的資助下,創辦錦江餐館,連杜月笙等人都成為這間飯店的常客,政府要員也經常出如此地,卓別林當時來中國表演,也曾於此處就餐,並對其讚不絕口。1936年,董竹君便又創辦錦江茶室。1940年,她前往菲律賓,結果她和長女被認為是日寇的間諜,幸虧摯友幫助,這才得以逃脫。1945年,她返回上海,卻發現自己的飯店早被代理人搞得面無全非。
但她並未失意沮喪,依舊十分兢兢業業,最後化險為夷,上海解放後,她根據政府的指令,成立錦江飯店。她還將自己數年所得的十五萬美元無償捐獻給國家,甚至連自己所居住的花園住宅一併交了出去,自己只保留了郭沫若所寫的一首詞和一套文房四寶。1997年,董竹君接受採訪,講述自己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