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現代性內涵

2020-12-14 人民網傳媒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鄭保衛的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研究可以概括為:一體兩翼二足。一體是指新聞職業精神和職業理想所構築的職業責任體;兩翼是指一柔一剛地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兩條路:職業道德教育和新聞評議會監督機制;二足是指支撐一體兩翼的外圍研究:新聞職業道德準則分析和職業道德現狀調查。

【關鍵詞】鄭保衛;新聞倫理;職業道德;職業責任

鄭保衛教授研究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的文獻數量不少且形式多樣。本文集中述評的對象僅限於他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跨越了20多年的時間,見證了其新聞倫理思想的演進和發展。

在這些論文中,鄭保衛提出了許多獨具卓見的新聞思想,即使時過境遷,一些觀念和術語至今仍然葆有極強的生命力。

一、職業精神與職業理想

早在1993年,他就提出新聞從業人員要有敬業精神。這種敬業精神包括: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奉獻精神、有協作精神。[1]他認為,發揚敬業精神是改進新聞作風、進而改進新聞文風的重要途徑之一。[2]

如果說敬業精神一詞還不是新聞倫理學的特定術語,那麼,10年後,鄭保衛提出的「新聞職業精神」這一說法則拉近了前一概念與新聞實踐的距離。他認為,新聞職業精神是新聞職業道德的內核,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職業精神的外在表現。新聞職業精神的內涵,既包括對新聞傳媒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也包括對新聞工作者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作風的認識與理解。在新聞工作中,新聞職業精神的實質是,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堅持黨性原則;自覺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堅持正義,敢講真話;勤勤懇懇,不謀私利,無私奉獻。[3]雖然,人們可能對於新聞職業精神的實質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以新聞職業精神來凝練新聞職業道德的核心,無疑是很有理論概括力和理論見識力的,體現了理論創新精神。

當然,也許人們要追問,既然新聞職業精神如此重要,那麼,什麼樣的新聞從業人員才可能具備這種精神?鄭保衛以「樹立新聞職業理想」做出了回答。他說:「職業理想,指的是對職業的想像和希望,以及對職業成就的嚮往與追求。」[4]他認為,職業理想構成了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成為職業道德的「靈魂」。這與前文所言「新聞職業精神是新聞職業道德的內核」的表述庶幾近之。由此可見,在他的心目中,職業理想和職業精神是名二而實一的概念。但是,經由同一文章的下文論述可知,職業理想是職業精神的前提和依託,沒有理想,就不會去承擔相應的職業責任,也就不會接受職業規範。換言之,也就沒有了職業精神。

二、職業責任

有了職業理想和職業精神,自然就會有職業擔當,用鄭保衛的術語概括就是,必然會有職業責任。在提出新聞職業理想的同一篇文獻中,他要求新聞職業道德規範必須明確新聞職業責任。他認為,新聞職業責任是普遍存在的一種道德關係、道德要求,是從事新聞職業者必須自覺履行而不能推卸的一種義務。新聞職業責任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法律責任,一是道德責任。法律所規定的新聞職業責任和義務,需要新聞從業者自覺去履行,在一定意義上也屬於道德範疇。故而,各國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裡,經常會見到新聞道德與法制合流的現象發生。

2014年至2017年11月,鄭保衛又發表文章,將其新聞職業責任思想作了引申。他說:「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是其職業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其職業精神的集中體現。」[5]然後,他將新聞的職業責任分為道德責任、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法律責任不再被包含於其中。他還認為,在三種責任中,道德責任是基礎;道德責任與社會責任是相互聯繫的,有著許多共性要求。在文章中,作者將道德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共性概括為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至於什麼是新聞工作者的政治責任?他認為,政治責任就是,新聞工作者要承擔的宣傳報導和輿論導向的任務。就我國新聞傳媒的特殊情況而言,新聞從業者必須履行其政治責任自不待言,新聞職業責任當然應該包括政治責任。但是,能不能將政治責任納入到新聞道德規範的範疇內去做要求,這是有爭議的。鄭保衛所言的新聞的三大責任當然可以並置而提,但是,如果履行好了道德責任,自然也就履行了社會責任;履行好了社會責任,也就履行了政治責任(因為一個良好政黨、政府的政治訴求與廣泛的社會訴求是一致的)。他之所以如此建構新聞倫理的責任框架,可能有他們這一代學者的追求慣性和認知預設。在2016年,他又聯繫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再一次強調新聞工作者要牢記責任和使命,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6]

三、職業教育與制度監控

「職業精神」「職業理想」「職業責任」構成了鄭保衛正面論述新聞倫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框架,是他孜孜以求的新聞道德境界。可是,在中國的現實社會裡,違背新聞職業道德的亂象蕪雜叢生。剛開始,鄭保衛像人們慣常所做的那樣,用社會上流行的順口溜來描述這些亂象。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社會現象就需要學者們從理論上對其進行總結和概括。在新世紀,他適時提出了新聞界的「四大公害」之說,以涵蓋種種新聞道德失範現象,並專門就杜絕虛假新聞寫了一篇文章,總結了虛假新聞的五個方面的道德誤區。[7]到2004年、2005年,他又多次撰文,論述了新聞界的「五大公害」,即「虛假新聞」「有償新聞」「侵權新聞」「低俗新聞」「虛假廣告」。同時,將這「五害」與新聞傳媒公信力下降作了具體的關聯性分析。[8]後來,考慮到概念的覆蓋面,他將「虛假新聞」變名為「虛假報導」,「低俗新聞」擴充為「低俗之風」,「虛假廣告」改稱為「不良廣告」。[9]

針對這些林林總總的違規現象,鄭保衛一直在思考正本清源的方法和路徑。

細細尋繹這些糾偏校正的論文的內在思維理路,發現鄭保衛所心儀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路徑存在兩條明顯的軌道,一條是柔性的思想教育軌道,另一條是剛性的制度監控軌道。

鄭保衛分別於2001年、2005年、2007年對新聞從業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發表了看法。他早先只是簡要地泛論道德和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並強調新聞院系要將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之中。後來,他又詳細地對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內容展開了論述。他認為,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職業理想教育、職業責任教育、專業理念和職業技能教育、職業紀律教育、職業榮譽教育。這五個方面內容的概括,除職業技能教育與道德教育本身有點距離外,其他至為確當。文章還認為,新聞職業道德教育途徑包括學校教育、媒體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的專業教育和思想引導是新聞從業者養成新聞倫理與職業道德意識的關鍵所在。至於媒體如何進行職業教育,他認為,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抓住一些典型案例,對症下藥,做到日常教育不斷線。同時,新聞從業者的日常工作還要靠全社會來監督,特別是當其出現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時,更需要社會及時而有效的批評和監督。[10]我們稍加思索可知,這三種依教育主體不同而不同的新聞職業道德教育類型不可一概而論,其中第三類社會教育似乎是廣義的教育概念,即這裡的教育是指,新聞從業者實施不當行為後承擔相應後果、得到應有懲罰,進而得到了教訓。實際上,這已經是鄭保衛教授常常思考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另一話題了。

從我所獲論文資料來看,鄭保衛較早集中言及建立檢查監督制度以提高新聞工作者道德素養是在新舊世紀之交。1997年,中國記協公布《關於建立新聞工作者接受社會監督制度的公告》以後,鄭保衛就多次呼籲通過社會監督來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認為,監督機制不完善是新聞職業道德問題層出不窮的關鍵所在,因為僅僅靠新聞工作者的自省、自查、自糾往往制止不了違背新聞道德的行為。他進而順理成章地最早提出,在中國應該建立新聞評議會。經初步統計,自2001年到2010年十年間,鄭保衛談及新聞評議會的論文近10篇。其中集中討論之且影響很大的論文是《建立監督仲裁機構 強化行業自律機制》[11]和《組建新聞評議機構 強化行業自律監督》[12]。前者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如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曾特約作者就如何監督新聞道德失範現象進行過商討,並研究了組建相關機構的問題。在這些論文中,作者提出,新聞評議會應該是一個非政府組織,經費來源應該多種多樣,明確主張評議會要有主動審查權和具體制裁權,並且對這兩個新提的權利概念作了解釋。文章問題意識強,思考縝密,體現了很好的學術膽識,是我國新聞道德建設的先聲,是睿思哲言。

四、結語

鄭保衛的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研究還有另外兩條研究路徑:一是對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現狀做調查[13],二是對已有的新聞職業道德規範作評價[14]。限於篇幅,也因為其溢出本文「觀點」研究的主題,故在此不再討論。

總結而言,鄭保衛的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研究可以概括為:一體兩翼二足。一體是指新聞職業精神和職業理想所構築的職業責任體;兩翼是指一柔一剛地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兩條路:職業道德教育和新聞評議會監督機制;二足是指支撐一體兩翼的外圍研究:新聞職業道德準則分析和職業道德現狀調查。以上五者構成了鄭保衛教授的新聞倫理研究的現代性思想框架和科學體系。

當然,鄭保衛的新聞倫理觀念中凸顯的重點已然鮮明,但遮蔽和忽視的方面也較明顯,這正好體現了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的思索焦慮與寄託之所在。

[本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風險規制、法治媒介化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17YBA29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鄭保衛.也要提倡敬業精神[J].新聞愛好者,1993(8).

[2]鄭保衛.關於新聞文風問題的歷史反思與現實思考[J].新聞業務,1996(5).

[3]鄭保衛.簡論新聞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建設[J].新聞戰線,2004(5).

[4]鄭保衛.論新聞職業道德規範的內涵及要求[J].新聞傳播,2004(2).

[5]鄭保衛.新聞工作者要擔負起自己的職業責任[J].今傳媒,2007(11).

[6]鄭保衛.牢記職責和使命,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J].中國記者,2016(3).

[7]鄭保衛.呼喚新聞良知 杜絕虛假新聞:淺談虛假新聞與道德誤區[J].新聞界,2001(2).

[8]鄭保衛,唐遠清.試論新聞傳媒的公信力[J].新聞愛好者,2004(3).

[9]鄭保衛.新聞實踐呼喚新聞倫理規範和職業道德教育[J].當代傳播,2007(4).

[10]鄭保衛.論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依據及實踐要求[J].新聞學論集,2007,(19).

[11]鄭保衛.建立監督仲裁機構 強化行業自律機制[J].新聞記者,2001(8).

[12]鄭保衛.組建新聞評議機構 強化行業自律監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11-08.

[13]鄭保衛,陳絢.從現狀調查看扼制傳媒人職業道德滑坡的緊迫性:2003年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及法律意識調查報告之一[J].新聞記者,2004(5).

[14]鄭保衛,劉豔婧.與時俱進 加強規範 服務實踐:對《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修訂稿的評價[J].新聞記者,2010(1).

(作者為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代性內涵
    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推進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提升法治化水平和各族人民參與治理的主體性,加強學科話語和相關理論建設是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現代性建構的實踐路徑。為此,需要深入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代性1內涵,探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我國現代統一多民族國家建設的內生關係,以助力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目標的實現。  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這些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筆者以為,該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還有進一步趨向深厚和紮實的必要。
  • 中國視協成立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
    讓我們做有道德、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電視工作者,為推動電視界行風建設、樹立良好風氣、引領社會風尚發揮更大作用,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演員林永健在書面發言中說道。    12月18日下午,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 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張玘雲)近日,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辦。中國文聯黨組成員胡孝漢,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視協主席胡佔凡,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彭雲,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任謝力,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與眾多電視藝術界代表出席會議,中國視協各部門負責人列席。 會議由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範宗釵主持。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高健宣讀了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組織機構名單。
  •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與路徑選擇
    高校教師作為一種特殊職業,其職業道德亦源於高校教師特有的職業屬性和要求。其三,職業角色是職業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責任依附於角色、相隨於角色。角色是責任倫理中最基本最簡單最抽象的範疇,履行沒有角色的責任往往會被認為是越權、侵權或多管閒事。明確了高校教師的角色定位,方能界定高校教師的相應責任,進而釐定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真正內涵和應有內容。
  • 英語熱詞: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 2019-12-20 14:46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2015公務員考試文化類主題範文賞析:新聞職業道德
    其次,加強新聞工作者個人操守修養,要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從新聞工作者的思想入手,加強個人操守修養。新聞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個人操守修養,倡導優良作風,遵守社會公德,並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
  • 嚴守底線紅線 遵守職業道德 學習貫徹落實《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
    近日,李平社長主持召開了2020年度報社第8次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視頻(擴大)會,組織學習《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以下簡稱《準則》)。  會上,機關黨委書記許志龍對《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進行了領學和解讀。
  • ...學習教育活動」培訓班 解讀新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
    9月17日上午,深圳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培訓班在深圳報業會堂開講。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百新立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培訓,圍繞進一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下稱《準則》)進行專題輔導。
  • 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 履行新聞工作職責使命
    原標題: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規範 履行新聞工作職責使命   新修訂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公布以來,在新聞行業及社會各界引起良好反響。廣大新聞工作者要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準則》修訂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做好自身工作、履行好職責使命。
  • 【品德與操守】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新聞職業道德………靳翠萍
    在我國,現行的《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明確要求新聞從業人員「採寫和發表新聞要客觀公正,不得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利用自己的輿論工具發洩私憤,或做不公正的報導」。在新聞實踐活動中,除對自然界的新聞報導外,新聞從業人員的主觀意識始終影響著新聞事實的如實報導。
  • 恩格斯對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以及哈貝馬斯等人對現代性的看法
    他基於對現代性的深入批判,在揭示啟蒙現代性內在困境的基礎上指出,現代社會各種病症的根源並不在「理性」自身,各種問題都是人為的、後天形成的。因此,他主張用以「主體間性」為中心的交往理性來代替以「主體」為中的實體理性,其理論為人類反思和走出現代性危機提供了重要啟示。
  • 中國記協通報部分媒體從業人員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根據社會舉報,中國記協會同有關新聞宣傳單位查處了部分媒體從業人員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案例。現予通報。 一、2010—2012年期間,中國改革報記者王清機在中國食品安全報兼職期間,以建立「中國食品安全報質量監督跟蹤單位」為名,違規向山東地區多家食品企業收取所謂「質量監督跟蹤單位公告費」;2012年初,王清機違規收取山東省某醫院8萬元「宣傳費」。
  • 從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看新聞倫理
    摘 要:新聞倫理規範只有能夠切實貫徹到新聞實踐中去,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因此,實踐精神是新聞倫理的價值指向,實際上需要我們思考的則是,構建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精神的有效途徑。所謂的新聞傳播倫理就是指,新聞工作者在職業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和職業道德底線。
  • 記協通報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原標題:記協通報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原標題:記協通報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案例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根據社會舉報,中國記協近日查處了3起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案例。  一、2011年7月,《西部時報》記者李靜未經報社同意,私自前往甘肅省合水縣進行所謂「採訪」,期間以青蘭高速合水段建設徵地補償標準過低為由,煽動當地群眾與政府及施工單位對抗,策劃並炮製負面報導,敲詐合水縣政府13萬元。
  • 每日一學 | 新聞基礎知識:新聞職業道德
    1.中國新聞職業道德失範的現象①性質。由違反新聞職業道德規範行為向違法行為轉變。(敲詐、賄賂)②方式。由被動收取好處向主動設套明碼標價轉變。(要挾)③身份。由普通記者向記者站負責人轉變。④主體。由個人行為向集體行為演變。
  • 深化行業誠信建設 完善職業道德標準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秘書長  陳毓圭   2009年10月18日,財政部召開會計師事務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部署會計師事務所參加第三批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動員大會上,同時發布了《中國註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和《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職業道德守則》(以下統稱職業道德守則)。
  • 基於唯物史觀的現代性書寫
    在新的歷史語境中,我們的現代性話語創製必須站在中國立場上,書寫當代中國的現代性話語。  中國新現代性和中國道路的歷史坐標  儘管複雜現代性語境中包含後現代對現代性的反思批判和話語遮蔽、馬克思對資本現代性的批判向度,但是中國發展的主線、人民的主要期盼依然是現代性,學界對中國道路也更多地從現代化角度來加以研究。
  •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論文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規範 作用 建設   論文摘要:文章闡述了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內容,以及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指出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對於更好地服務於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 [加拿大]沈清松 ‖ 探索與展望:從西方現代性到中華現代性
    隨後在十年建設與抗日期間,轉向中華文化的自覺,乃至到20世紀60年代以後,致力於提出中西融合的哲學體系,甚至到了80—90年代以後從現代化轉向對現代性的省思。以下將中國哲學近百年來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討論從西方現代性到中華現代性的心路歷程。
  • 中國礦業大學以師德建設為核心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中國礦業大學以師德建設為核心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 2011-10-24 來源:中國礦業大學   多年來,中國礦業大學切實把加強師德建設、推進教書育人工作作為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環節抓緊抓實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