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南懷瑾:器量決定命運

2021-02-13 沐心心理

 

人的器量如同一個可以自由伸縮的容器,可大可小。而人與人之間,器量也有大小之分。換句話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器量。

有的人器量大,能容得下各種人或事;而有的人,器量小,只能容下自己和與自己有關的事。大多數人,都處於這兩者之間。比如說,有的人,心中能裝下萬卷詩書,卻聽不進半句忠告;有的人,能句句讒言媚語,卻說不出一句真心話;而有的人,能容得下奸詐狡猾之徒,卻容不下一個剛正不阿的人。

既然器量有大小,那麼,器量大和器量小的人區別在哪呢?

對此,南懷瑾先生說:「一個越是有德的人,當他的地位越高,臨事時就越是恐懼,越加小心謹慎……不但一國君主應該戒慎恐懼,就是一個平民,平日處世也應該如此,否則的話,稍稍有一點收穫,就志得意滿。賺了一千元,就高興得一夜睡不著,這就叫做『器小易盈』,有如一個小酒杯,加一點水就滿溢出來了,像這樣的人,是沒有什麼大作為的。」

認真地品讀南先生的這段話,我們不難發現,器量的大小決定命運的好壞。一個器量狹小的人,就如南先生所言,像一個小酒杯,加一點水就滿溢出來了,這樣的人,不會有大作為,註定會遭遇失敗。

元朝末年,狼煙四起,群雄割據,當時朱元璋和張士誠是對手。在評價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說:「這個人,器小,不足畏。」後來,張士誠果然大敗。

而一個器量博大的人,就能夠「海納百川」。這樣的人,大事面前有氣場,更有氣度;小事面前更不斤斤計較,大有「一切如浮雲」的通透和灑脫。在紛繁複雜的人世間,若能擁有如此器量,又怎會去計較得失,怎會天天記著煩惱?一切憂擾都在寬容中沉澱,他的眼光只聚焦在做好自己、辦好事上。這樣的人,最終也是大有作為之士。

1991年,南非民族鬥士曼德拉被選為總統。曼德拉是黑人,在他被選為總統之前,因為帶領群眾公然反對白人的種族隔離政策而被捕入獄,並一關就是27年。

在這27年裡,曼德拉過著地獄般的囚徒生活。因為曼德拉是「反動派」的頭領,所以他是作為重犯被看管的。當時曼德拉被關在一個荒涼的小島上,每天要做很多的體力活,比如從寒冷的海水裡撈取海帶,採石灰,或者是把大石塊碾成小碎石,等等。

被捕時的曼德拉,年紀已經比較大了。但是看守者並不同情他,因為他是反抗頭領,所以,總是找各種理由對他進行人身攻擊,變本加厲地虐待他。

但是,曼德拉並沒有為此和他們進行反抗,更沒有因為這樣的磨難而放棄生命,只是在默默的忍耐中承受一切磨難。27年以後,他被釋放了,並且最後被選為南非的總統。在總統就職儀式上,曼德拉在介紹完世界各國的政治要客之後,便鄭重地向全世界介紹了當年看守他的那些人,並對他們的出席表示真誠的感謝。

當曼德拉微笑著向全世界介紹完他們的時候,年邁的他站起身來,向看守他的那些人鞠了個躬,表示敬意。曼德拉的這一舉動,讓世人為之震驚。這充分地體現了曼德拉的器量,也讓在場的人對曼德拉肅然起敬。

 

後來,曼德拉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就告訴自己,若是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就永遠活在牢獄的痛苦中,難以有所成就。」

 

這就是器量大的人的選擇,正因為曼德拉能拓寬自己的器量,所以他才能忘記仇恨,做自己更應該做的事;才能有新的開始,不斷尋找生活的希望和目標。最後成功被選為南非總統。

可見,命運,或者說人生的境遇,與我們自身的器量是密不可分的。事實上,一切成就其實都是自己修來的福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我們能夠看到八九,那也應該看見一二。這一二之見,便源自博大的器量。

人生的大智慧,就如南先生所強調的,不要做一隻小酒杯。其言下之意,便是要做一個「宰相肚裡能撐船」和「器大不盈」的人。

這就如法國大作家雨果說的:「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人生路上,遇見不如意,碰到再大的艱難困苦,都要敞開胸懷,用自己的大器量去包容一些阻滯與挑戰,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一個人在逆境中的風範,是詮釋其生命的內涵和深度最好的證詞。而順境中的點滴成就,也不可過於誇耀,更不可就此滿足。所以南先生勸誡我們不要「稍稍有一點收穫,就志得意滿。賺了一千元,就高興得一夜睡不著」。

總而言之,器量決定命運。若是渴望改變命運,或是想要更好的命運,那就謹記南先生的勸誡——做一個擁有博大器量和寬闊胸襟的人。

 

- END -

《品讀南懷瑾的人生智慧》,作者   :劉軍娣,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圖片來自網絡。

鄭州大學管理學碩士

諮詢/培訓/合作

微信ID:wallaceandbeauty

郵箱:540902380@qq.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

沐心心理

你就可以擁有一個讓心靈沐浴陽光的小驛站

別猶豫了,從平淡到幸福,你只差一個關注

更多書摘

賞讀:有一種成長,叫學會承受委屈

賞讀|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較量

董卿:女人四十,最好的時光才剛開始

賞讀|每天「自我改造」

賞讀|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

賞讀|女人,你需要確定自己的界限

賞讀|陳果:每一個不賞讀|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賞讀|懂得放棄,更需要勇氣和智慧

賞讀|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把它做好

賞讀|閱讀,比美貌更持久的光華

賞讀|閒暇,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

董卿|才情,是女人永不過時的衣裳

賞讀|生命中最難的,是你不懂自己

賞讀|平常心做人,進取心做事

賞讀|林清玄:晴窗一扇

賞讀|一個人越努力,他的選擇就越多

賞讀|修煉品格,成為最好的自己

賞讀|董卿:魅力不在容貌,而在氣質

賞讀|王陽明:改變心境就在一瞬間

賞讀|《次第花開》:欲知後世果,今生作便是

相關焦點

  • 南懷瑾:這一點決定你的命運,想改命從今天開始做起!
    編者按:對於世人來說,有幾大問題說不清道不明,其中有一件事就是玄之又玄的命運。常有人感慨自己命運不好,其實在佛教看來,命運之事屬於因果機緣。在佛教《無常經》開示:「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 南懷瑾老師: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因此他回到家裡,為了孝順母親,自己坐在那裡做苦工,編蒲鞋去賣。賣的是自己的勞力,賣了蒲鞋賺來的錢是屬於他本人的,可以拿來孝順母親。講到戒律,講講古代做事的風格,給你聽聽。 所以對於《楞伽經》要讀清楚。你們天天念《楞伽經》,早晚功課經上有兩句話要特別注意:「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自有定數,福報再好,也切忌隨意揮霍
    但想想這種言論是經不起推敲的,試想每個人的命運都已定好,無法改變,那麼人還奮鬥什麼,整日躺在床上等命運的到來不好嗎?佛說:「命由己造。」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世間通過努力改變命運,和因揮霍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比比皆是。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在命運叵測的一生裡,每個人都好像在大霧裡行走,時而雲開霧散,時而濃霧瀰漫。那些組成人生的片段每天都在重複:吃喝拉撒,上學,工作,成家立業,養育兒女,直到生老病死。你會糾正我:這些都是現象,是尋常百姓的生活寫照。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
  • 《公主連接》量角器什麼梗 量角器介紹
    導 讀 公主連接量角器是什麼意思?
  • 《公主連結》公會戰量角器怎麼來的 公會戰量角器釋義
    導 讀 公主連結中量角器是什麼梗呢?
  • 《公主連結》量角器出處與具體含義解析 量角器是什麼
    導 讀 在遊戲中玩家一定聽說過一些特殊的與遊戲毫不相干的名詞,這些詞彙都是玩家們根據遊戲中一些角色的特性或者是場景而約定俗成的黑話
  • 量角器裡那點事
    生:這個角是個銳角,不可能大於90度,所以不讀外圈刻度,要讀內圈刻度。師:如果角的邊與量角器內圈0度刻度線重合,讀內圈刻度,如果角的邊與量角器外圈0度刻度線重合,讀外圈刻度。(投影出示學生前置作業中一個量角練習的兩個不同答案,一生量出55度,一生量出125度)師:讀外圈刻度還是內圈刻度?生:讀內圈刻度。
  • 讀南懷瑾的書,感悟教育本質目的
    一、南懷瑾對教育的擔憂 我這裡選取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著作,挑出其中有關教育的論述,特別是他對教育實質的透徹理解,幫助我們更好的接受教育,完成從學知識到求學問的轉變。而他對教育的擔憂,不僅僅是對中國文化命運的擔憂,實則是對中國前途命運的擔憂,也是對人類命運前途的擔憂。
  • 《詩賞讀》推薦:25位詩人25首詩
    >《詩賞讀》微信群新作選(1)|丁不三,李建新,百定安,李飛駿,安琪,琴匣,昌政,秦眉,量山,宮白雲詩賞讀:母親節特輯(4)//寧延達、王國平、雷默、山鴻、安皋閒人、 陳廣德、鄭成雨、大連點點、小景、張天國、霜扣兒、林榮、宮白雲詩賞讀:母親節特輯(3)//西棣、徐南鵬、江帆、魯俠客、默抒、劉黃強、荷戟尋仇、阿笑、病夫、殷龍龍詩賞讀:母親節特輯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思路決定出路,氣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
    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人生境遇無常,思路決定出路!  宋朝流傳一個勵志的故事,一個書生進京趕考,在旅店剛剛住下,準備2天後考試,讀書到了半夜,突然恍惚間睡去,夢見自己來到了一個紅牆碧瓦的所在。不由自主的在牆上種了一顆樹,突然大風吹起,讀書人醒來,一身冷汗!第二天,在吃飯的時候,有些神情恍惚。掌柜的就問了一句,「先生,這是怎麼了,沒有精神?」
  • 量角器是個什麼東東?
    話說回來,量角的操作技能,在整個小學階段確實是比較難掌握的,很多學生直至小學畢業也許都不怎麼會量角。 雖然學生在量角之前已經有了量長度、量面積的活動經驗,而且從「理」的層面分析其道理都是完全一致的,畢竟所有度量的本質實際和加法、乘法等運算一樣,都是度量單位的累加。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有鬼只是一種猜測,我認為世界上是沒有鬼的,鬼只是人性醜惡所展現的一面。
  • 《聽南懷瑾講〈莊子〉全集》
    而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更是對人的心靈的選禮。雖然我們可能無緣親聽大師教誨,但有緣得讀大師之書著已是莫大福分。本書是作者精心研讀南懷瑾大師《莊子講記》後的個人感悟之作。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以他一貫生動流暢、引人入勝之語言魅力,講述了《莊子》一書中的智慧,聽南懷瑾大師講《莊子》,會讓我們的心胸更加開闊,讓我們的精神更加飽滿。
  • 器度決定高度,你有多大的器度,人生就能到達多高的高度
    文/芨芨草器與度,原本是不同的計量單位,組合在一起,就成了胸懷與氣度的象徵。我看著男人的樣子,忽然想起南懷瑾老先生說過的話:器度決定高度,每個人的氣度、知識、範圍、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業,就要培養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樣大。一個人的器度有多大,或者說他的胸懷有多大,他能達到的人生高度就有多高!人生高度是什麼?是一個人成功的程度,以及德行修為的深度。
  • 南懷瑾的傳奇與《論語別裁》
    劉雨虹說,「那時有美國及法國、德國等地來臺研習中國文化的幾個人,禪學正是大家所渴望的,所以南老師決定先開辦禪學班」。所授課程也包含了儒家思想、道家學術等。從《人文世界》到《論語別裁》1971年2月,南懷瑾決定辦雜誌。
  • 國士無雙:你所不知道的南懷瑾,儒釋道外衣下的報國之心
    南懷瑾大師一生堅實的文化功底,是從小就一層一層打好的,很多書我們現在讀都讀不下去,他在小時候就已經背的滾瓜爛熟,這種童子功背書,能把內容一輩子都刻在腦子裡,永遠不會忘記。讀書是個好材料,但南懷瑾卻有個毛病,從小身子就弱,據他自己回憶,小時候簡直就是個藥罐子,傷寒、麻疹、天花逐一生了個遍。
  • 南懷瑾為何心有戚戚焉?
    最近讀南懷瑾的《話說中庸》,南老師鄭重其事,推薦清朝乾隆年間的名臣孫嘉淦的「三習一弊疏」,所以找出來認真學習。    「我常常提醒大家,清朝乾隆時代孫嘉淦的《三習一弊疏》奏摺,最為重要,需要認真一讀。    讀到「上愈智則下愈愚,上愈能則下愈畏」、「目與媚化,匪媚則觸」尚能會心一笑,想到乾隆最後身邊的寵臣都是擦鞋擦得最好的和珅之流,未免傷感。
  • 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