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普通受賄、斡旋受賄和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2021-02-14 法律讀庫

因為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請每次閱讀後,請給我的文章點一下「在看」、「贊」、「分享」三連擊,更歡迎大家在文後留言互動。

這樣,每日不停更的法律讀庫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作者:李成(北京京師【昆明】律師事務所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資深刑事顧問)湘潭大學法學碩士,曾任某省高級人民法院一級法官,某省紀委、監委一級主任科員,某基層法院分管刑事審判的院長助理。
原題:刑事案例深評析|前高院法官以案釋法:如何區分普通受賄、斡旋受賄和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吳市長原系某市市長,張秘書擔任其秘書多年(正科級),吳市長對張秘書十分信任。某年,吳市長上調省教育廳變成了吳廳長後,將張秘書調至該廳暫時任四級調研員。

某公司董事長李某系張某同學,看到張某的特殊地位,想承攬教育廳管理的某大學(事業單位)的工程項目,因張某剛調入教育廳與某大學的蔣校長不熟,遂請託吳廳長向蔣校長說情打招呼。

由於吳廳長直接出面,李董事長公司順利中標該大學的工程項目。

工程完工結算後,李董事長投桃報李,在一個夜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送給張某人民幣88萬元。

本案中對張某的行為如何定性產生了分歧,有三種意見

意見一,張某的行為行為屬於普通受賄行為,應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涉嫌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意見二,張某的行為屬於斡旋受賄行為,應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的規定,以涉嫌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意見三,張某的行為屬於利用影響力受賄行為,應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的規定,以涉嫌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普通受賄、斡旋受賄和利用影響力受賄的區別,首先我們來看刑法的規定:

受賄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斡旋受賄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係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或者利用該國家工作人員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其實普通受賄和斡旋受賄都是構成受賄罪,是受賄罪的兩種類型。根據《刑法》規定,普通受賄客觀方面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斡旋受賄客觀方面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實踐中,由於認定二者的方式不同,裁判所援引的刑法條款亦不相同,因此,對二者進行區分就十分有必要:第一,從權力運行的層面來看,普通受賄要求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相關行為。而斡旋受賄則強調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實施相關行為。對於如何區分上述兩種行為,最高人民法院於2003年11月13日發布的《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紀要》)將斡旋受賄中「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界定為:行為人與被其利用的國家工作人員之間在職務上雖然沒有隸屬、制約關係,但是行為人利用了本人職權或者地位產生的影響和一定的工作聯繫,如單位內不同部門的國家工作人員之間、上下級單位沒有職務上隸屬、制約關係的國家工作人員之間、有工作聯繫的不同單位國家工作人員之間等。該會議紀要將行為人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產生的「一定的工作聯繫」也納入「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範疇。第二,從謀取利益範圍來看,普通受賄要求為請託人謀取的利益,既包括正當利益,也包括不正當利益。而斡旋受賄僅限於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第三,從表現形式來看,普通受賄在實踐中多表現為直接的權錢交易;而斡旋受賄則需要藉助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實現權錢交易,但這並不是區分二者的實質性標準。

兩罪的區分如下:

首先,二者的主體不同。

而利用影響力受賄規制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以及與其關係密切的人、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及與其關係密切的人。

其次,二者客觀方面不同。

斡旋受賄要求行為人利用「本人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而在利用影響力受賄中,行為人是利用其既有身份(如是國家工作人員近親屬或關係密切的人的身份),實施上述行為。

第三,法定刑不同。

斡旋受賄屬於受賄罪,依照受賄罪定罪處罰;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是獨立的罪名。

兩相比較,斡旋受賄罪的法定刑要高於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法定刑。

張某通過吳廳長向蔣校長說情打招呼的行為,是屬於斡旋受賄中「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還是屬於利用影響力受賄中「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係密切的人,通過該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根據《紀要》將斡旋受賄中「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界定定義,該會議紀要將行為人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產生的「一定的工作聯繫」也納入「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範疇。具體到本案中,有分析意見認為,吳廳長系教育廳廳長,張某系該廳四級調研員,兩人存在「一定的工作聯繫」,符合《紀要》精神,張某行為構成斡旋受賄。首先,張某雖然是教育廳的四級調研員,但因系剛剛調入教育廳,此前與大學的蔣校長根本不認識,也未有相應的工作聯繫,張某隻有通過吳廳長向蔣校長說情打招呼的方式,才得以使其同學李董事長公司中標。其次,張某作為該廳的四級調研員,無疑確實與吳廳長有著「工作聯繫」,但如果僅是正常的上下級工作關係,二人的地位相差懸殊,吳廳長斷然不會為張某出面,正如二人的所供述的那樣,主要是因為原來張某長期擔任吳廳長秘書,兩人建立了深厚的私人感情,張某屬於吳廳長的「圈內人」,為其打招呼是「圈子文化」的一種表現。同時行賄人員李董事長也證實,其之所以委託張某來辦這個事情是因為張某原來是吳廳長秘書的身份,二人「關係鐵」,能說上話,吳廳長也會給面子。由此可見,本質上張某通過吳廳長打招呼,所利用的並不是其與吳廳長同一單位上下級工作關係,而是其與吳廳長長期以來形成的「密切關係」,這種關係是非權力性影響力。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案中張某的行為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相關焦點

  • 斡旋受賄罪與受賄罪的司法認定與區分
    刑法第385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其一般被稱為「普通受賄」。而刑法第388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 承諾斡旋是否構成斡旋受賄?
    對《刑法》規定的犯罪實行行為,應該作完整、全面和實質上的理解。實行行為是由刑法分則規定的客觀要件中的全部行為,實行行為必須包含該種犯罪的罪質行為。實行行為包括單一行為和複合行為。從實行行為的整體性上講,受賄罪的實行行為是一個完整的行為樣態,不僅要求行為人實施了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而且還必須實施了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2]。
  • 斡旋受賄若干問題探析
    學理上將該條規定稱之為「斡旋受賄」,但在對斡旋受賄的主體、行為等方面的認定,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理解卻有著很大的分歧,嚴重影響了該條法律的適用和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本文擬對斡旋受賄的主體、行為以及「不正當利益」等爭議性問題進行分析論證,進而明晰該條文的內在含義,以便在實務中更好的運用,以維護法律的尊嚴、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 斡旋受賄的既遂與未遂認定
    分歧  對該案進行評議時,對楊某行為如何定性意見發生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楊某構成斡旋受賄既遂;  第二種意見認為,楊某構成斡旋受賄未遂。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在評析該案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受賄罪做一下認識。
  • 受賄罪共犯與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界定
    非國家工作人員是否構成受賄罪共犯,取決於雙方有無共同受賄的故意和行為,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向國家工作人員代為轉達請託事項,收受請託人財物並告知該國家工作人員。  一、「特定關係人」構成受賄共犯與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界定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與受賄犯罪從犯罪構成來看,主要有以下不同之處:在犯罪主體上前者為一般主體,後者為特殊主體;在客觀方面上前者利用的影響力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實施,後者是利用本人的職務便利實施;在謀取利用方面,前者要求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後者僅為請託人謀取利益。
  • 【實務】如何辨析介紹賄賂和斡旋受賄?|84
    【分歧意見】 對於該案中張某的行為該如何定性,主要存在兩種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張某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李某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劉某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託人劉某財物,其行為應當認定為斡旋受賄,構成受賄罪。
  • 以案釋法|職責與請託事項無關,也可構成斡旋受賄
    法院最終認定孫震受賄罪名成立,依法判處有期徒刑3年。「斡旋受賄隱蔽性強,查處難度大。」周天鵬介紹,其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斡旋受賄中至少存在兩個國家工作人員,二是受賄人與被利用的國家工作人員之間不存在職務上的隸屬、制約關係,三是第三人對受賄人的收受賄賂行為可能並不知情。
  • 利用影響力受賄,受賄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是貪汙賄賂犯罪中的重要罪名之一。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只有嚴格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的要求時,才能定罪處罰,在很多案件中罪與非罪的界限比較模糊,存在比較大的無罪辯護的空間。那麼利用影響力受賄,受賄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網友諮詢:  利用影響力受賄,受賄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 斡旋受賄與一般受賄有何區別?
    斡旋受賄其實是受賄犯罪的一種,只是在客觀方面與一般受賄犯罪的表現形式不同,到底斡旋受賄與一般受賄行為有何區別,我們看看法律的相關規定:第一,一般受賄是犯罪嫌疑人利用自己職權行成的便利條件為請託人謀取利益
  • 公職人員及「領導身邊人」受賄,可能觸犯4種罪名
    受賄罪的立案標準有兩個,一個是1萬塊錢的標準,另一個是3萬塊錢的標準。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想要了解的朋友,翻看我以前的視頻或文章吧。第二個罪名形態是斡旋受賄,在法律條文中,斡旋受賄仍然是按照受賄罪處理的,沒有斡旋受賄罪這個單獨的罪名,斡旋受賄的行為直接定受賄罪。
  • 受賄犯罪的實行行為
    1、受賄罪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為他人謀取利益」並非實行行為,而是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伴隨的情狀,旨在說明所收財物與其職務之間存在對價關係,故而可以認為,受賄罪的實行行為只有索取、收受財物,索取、收受了財物即成立受賄罪的既遂,受賄枉法的,應當數罪併罰;2、對於所謂感情投資,只要超出了正常的社交禮儀範圍,推定與其職務存在對價關係,即為賄賂,收受之即成立受賄罪既遂,而無需查明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
  • 跟隨領導19年,司機受賄數百萬元!利用影響力受賄如何破除?
    近年來,不少利用影響力受賄案件走入公眾視野。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核心特徵是利用他人影響力進行權錢交易不僅僅是喬立志案,近年來,不少利用影響力受賄案件走入公眾視野。那麼,何謂利用影響力受賄?如何認定利用影響力受賄罪?查辦該類案件時又存在哪些難點?
  • 斡旋受賄為什麼要求謀取不正當利益
    斡旋受賄並非獨立的罪名,而是受賄罪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80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託人財物或者收受請託人財物的,以受賄論處。」
  • 以案析法——淺談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認定問題
    另外,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人,利用該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原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實施前款行為,也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在本文中我們嘗試以一個簡單案例為基礎,逐步添加或者更換不同的情節,來探討行為人的犯罪性質,以此來更好地理解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相關認定問題,並將其與受賄罪、介紹賄賂罪等區分開來。
  • 涉嫌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 安徽國元控股原黨委書記劉健受審
    10月13日,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遠程視頻方式,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安徽國元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劉健涉嫌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一案。  公訴機關指控,自2006年至2016年,被告人劉健利用其擔任淮南市代市長、市長,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黨組副書記、主任、安徽國元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等職務上的便利,或利用本人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企業經營、項目建設等方面謀取利益。
  • 甘肅省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原總隊長張江武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行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一審宣判
    12月18日,甘肅省定西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宣判甘肅省公安廳治安管理總隊原總隊長張江武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行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對被告人張江武以受賄罪、利用影響力受賄罪、行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40萬元;扣押、查封的贓款贓物,依法沒收,上繳國庫。
  • ...利用影響力受賄、貪汙、非法持有、私藏槍枝、彈藥及偽造、變造...
    近日,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原黨組成員、副廳長包洪建(正廳級)涉嫌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貪汙、非法持有、私藏槍枝、彈藥及偽造、變造、買賣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一案,經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四平市人民檢察院向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主體範圍的認定
    【分歧意見】本案中,對甲的行為如何定性有三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甲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甲利用市長乙的職務便利,為丙開辦企業提供幫助,索取巨額財物,涉嫌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條之一規定的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第二種觀點認為:甲構成詐騙罪。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醫生受賄是受賄罪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醫生受賄是受賄罪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兩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第三百八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 內蒙古醫科大學原紀委書記馬仲奎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案一審開庭
    2020年9月3日,鄂爾多斯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內蒙古醫科大學原紀委書記馬仲奎受賄、利用影響力受賄一案。鄂爾多斯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2004年至2019年,被告人馬仲奎利用擔任原內蒙古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內蒙古醫科大學紀委書記職務便利,接受他人請託,在藥品採購、支付藥款、人員工作安排、職務提拔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879萬餘元,數額特別巨大,應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2018年底至2019年,被告人馬仲奎離職後,接受他人請託,利用自己原職權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