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高究竟是什麼?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可要當心了

2020-08-27 兒科醫生王東記

一提到肌張力高,很多家長都會感到害怕。近些年,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前段時間有位寶媽正得意於寶寶會站,雙腿繃得直直的,顯得很有「勁力」,全家都高興的不得了。去體檢一檢查,醫生說是「肌張力高」,於是向我諮詢:寶寶看著挺機靈的,沒啥事兒啊,為啥醫生就說肌張力高了呢?那肌張力高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治療?

肌張力高究竟是什麼?

肌張力顧名思義指的是「肌肉的張力」,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用以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具體來講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鬆時的緊張度。肌張力高或低,是大腦神經對肌肉傳導的神經信號處理的不正確,導致肌肉總是不必要的過於繃緊或者過於鬆弛。

而肌張力高通俗的解釋就是指寶寶的「力氣太大」。肌張力過高,會因肌張力亢進出現一些異常的姿勢,肢體活動也會受到限制。

對肌張力高的寶寶,當我們屈伸或旋轉寶寶四肢時,能明顯感覺阻力升高,肌肉關節很難被拉開或活動。如果用一點力去拉伸,寶寶還會感到疼痛而大哭。

具體來說,如果肌張力增高,寶寶可能的表現有:

1.仰臥時可出現頭一直向後背;

2.上肢肩關節內收,肘、腕關節屈曲;

3.手指經常屈曲握拳狀,拇指內收;

4.坐時兩下肢向前伸直困難,站時足尖著地,行走時踮足、剪刀樣步;

5.觸摸寶寶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長粗細不均勻,肌肉較硬;

如果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可導致寶寶全身僵硬,肢體運動減少。

肌張力高有啥危害?

肌張力高的患兒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對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對寶寶以後的運動發展影響非常大。輕的容易導致肌肉生長不均勻,重的導致走路姿勢異常,同時影響智力發育和腦部神經發育。

家長應如何正確應對肌張力高?

其實,寶寶肌張力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身體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有極少部分則需要考慮腦癱或者其他疾病因素。因此家長要判斷寶寶肌張力高是否是生理性的,暫時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若寶寶是病理性的,任何高危因素引起的肌張力高(寶寶的大腦在分娩前後由於各種原因出現損傷,累及了支配肢體運動的腦區或神經束),從而導致肌張力的改變,出現姿勢和運動功能的異常,就要儘早去醫院進行幹預治療,越早啟動正規的康復訓練越容易逐漸恢復正常。

若寶寶只是單純的肌張力增高,沒有姿勢的異常改變,不影響其生長發育,沒有哪裡不舒服,可以先觀察看看,家長可以在家給寶寶做運動功能訓練。家長可以每天堅持給寶寶做被動按摩操,家長要注意應拿捏力度,動作要輕柔,切勿用力過度傷到嬰兒骨頭。

  • 當寶寶頭後仰時:可以用雙手掌心扶在頭的兩側,將其頸部向上方牽引,同時可用前臂壓住小兒雙肩以增加拉力,逐漸糾正頭後仰。
  • 當寶寶雙腿不易分開時:家長可以握住小兒的雙膝關節向上屈腿,當髖關節屈曲時,腿就會被輕輕分開,然後固定牽拉數分鐘,每日訓練4~5次。
  • 當寶寶拇指內收時:家長可用手輕揉大魚際肌,並把大拇指稍用力向外推,連續幾次後,再誘導小兒拇指向上翹。
  • 當寶寶足尖著地或小兒呈仰臥位或長坐位時:家長可一手固定膝關節,另一手把小兒的足跟放於掌心,用手握住足跟,把前臂力量作用於足底。

相關焦點

  • 寶寶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可要當心了
    家長經常在醫生嘴裡聽到肌張力這個詞,但有些媽媽可能還不太明白它具體指的是什麼。肌張力是指活動肢體或按壓肌肉時所感受到的阻力,可以維持孩子的身體發育,讓孩子擺出各種姿勢,是維持寶寶正常肌肉活動度以及運動的基礎。
  •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孩子可要小心了
    說到肌張力這個詞,相信大多數寶媽寶爸都不陌生。門診有很多家長,一聽寶寶「肌張力異常」,就擔心緊張的不行,不斷地問我:寶寶肌張力異常嚴重不?是否是腦癱?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肌張力高指的是肌肉張力太過,通俗的解釋就是指寶寶的「力氣太大」;肌張力低指的是肌肉張力不足,也被稱為肌張力減退,常會出現肌肉收縮乏力,類似於肌肉病所導致的肌鬆弛。肌張力高是腦癱?低是唐氏?
  •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需留意
    導讀: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需留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需留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地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地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
  •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表現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小兒時期容易出現肌張力高的情況,而肌張力高會影響到小兒的正常生活,例如,小兒換尿布時兩腿不易分開,下肢呈剪刀狀等,對肌張力高的情況要及時的治療,那如何判斷寶寶肌張力高?
  • 關於寶寶肌張力的問題
    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就是「肌肉的張力」 簡單來說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鬆時的緊張程度什麼是肌張力高?需要重點強調一點 肌張力有沒有問題 是通過專業的醫生對寶寶肌肉的狀態、被動運動的情況等進行評估後得出的結果 絕不是家長在家隨便摸摸看看就能下定論的肌張力高對寶寶的危害有哪些呢?
  • 寶寶雙手肌張力高,會不會是腦癱?
    自從疫情之後,我們偶爾也要和主任坐門診,門診就經常遇到一些焦慮的家長,一進門診就問「醫生,寶寶飛機手!」,「我的寶寶肌張力高!」還是上文提到的,只要4-6個月齡的寶寶伸手抓到眼前的玩具,把玩具放到嘴巴,那怕他的雙上肢肌張力再高,他也不會是腦癱!肌張力低呢?腦損傷的初期,肌張力會低,比如出生嚴重窒息的寶寶,立刻表現出「軟」,如果這次窒息導致了腦癱,寶寶的肌張力會逐漸增高,就是從「軟」變「硬」。肌張力低的寶寶我們怎麼鑑別問題呢?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提醒: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近幾年來,根據婦科保健院的數據調查顯示,寶寶患有肌張力高的發病率,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這影響了寶寶日常正常的活動,對寶寶的身體健康也存在了很大的隱患。3、腦代謝和構造異常當寶寶的腦代謝和構造出現異常的時候,也會引起自身出現肌張力高的症狀,這類繼發性肌肉張力障礙發病的原因大多跟大腦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因為人體的各項運動都需要大腦進行下達指令,當大腦發育不完善或者結構有問題時,就會影響人體的形態和行為。
  • 寶寶肌張力高是不是腦癱?家長很擔心!
    肌張力,顧名思義指的是「肌肉的張力」。臨床上60%-70%腦癱患兒表現為肌張力,但肌張力高不一定都是腦癱造成的,遺傳性的痙攣性截癱也可表現為肌張力高。應在患兒安靜不哭鬧的情況下檢查肌張力高,此時家長要注意了!
  • 經常出現下面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很有可能是腰肌勞損找上門
    如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時輕時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因素較多。其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纖維索條或黏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如果你經常出現下面這些症狀,那麼一定要當心!1、腰部乏力,稍有不慎即有「扭傷感」,症狀隨之加重,並伴有腰活動障礙。
  •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原因及3大表現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表現 1、在平時生活中,肌張力高的孩子常常表現為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進入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寶寶肌張力高的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當寶寶出現上述表現時,大家一定要注意。
  • 「我家寶寶肌張力高,網上查,說是腦癱」
    很多家長不知道什麼是肌張力,看到某視頻平臺中新生兒邁步、新生兒翻身的視頻,就評論說寶寶下肢肌張力高、背部肌張力高。 肌張力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用以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
  • 寶寶的肌張力高了?低了?這到底怎麼回事?
    但因為一些原因,有的人特別是小寶寶,肌張力可能「過高」或者「過低」,這就有問題了,叫做「肌張力過高(Hypertonia)」或「肌張力過低(Hypotonia)」;這兩者也都叫做「肌張力異常」。如果寶寶是這些情況,首先寶寶自己就會感覺不舒服,因為他/她的身體肌肉,始終不對勁,要麼肌肉太緊張,要麼肌肉太鬆弛。
  • 五個月寶寶就會站立?可能是肌張力高
    可今早帶寶寶體檢,醫生卻說孩子肌張力「高」,要做康復訓練,這可急壞了寶兒媽。寶寶看著挺機靈的,吃得好,睡得香,沒啥事兒啊,為啥醫生就說肌張力高了呢?網上查查更嚇人,還說可能跟「腦癱」掛上了鉤,這可如何是好?肌張力是什麼指肌肉處在靜止鬆弛狀態時的緊張程度。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 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肌張力異常?
    相信應該很多的家長對肌張力這個詞並不陌生吧,在兒寶體檢中會有這麼一項。如果醫生查出寶寶肌張力異常,很多寶媽寶爸就會開始焦慮擔心,寶寶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寶寶會不會是腦癱?會不會是唐氏兒?會不會得哪些疾病?等等。那麼,今天兒科醫生就來帶各位寶爸寶媽詳細了解一下肌張力。
  • 寶寶是勁大?還是肌張力高?徵兆有哪些?
    爸媽帶寶寶去兒保體檢,醫生說孩子肌張力高,咋樣才算是肌張力高?肌張力異常,特別是肌張力增高是腦癱傾向、腦癱的重要徵象。目前腦癱幹預方法有了較大改進,出生6個月前開始正確幹預,80%可達到基本正常,因此早期發現肌張力高是早期幹預的重要基礎。媽媽在家可以做個初步簡單的觀察:1、寶寶出生後是不是愛哭鬧;吐奶頻繁;不容易哄睡,哄睡了稍有動靜便會驚醒?
  • 新生兒肌張力高是腦癱?這謠言可以詳細說說
    新生兒有一些「很可怕」的症狀,比如寶寶躺在床上,脖子發挺,腳腕發緊。有些家長喜歡上網查詢關於寶寶的不正常症狀,並且對號入座自己嚇自己。據說,肌張力高的寶寶都是大腦出現問題,是腦癱的前兆,是真的嗎?當然不是。
  • 怎樣判斷寶寶是不是肌張力異常?要不要緊?聽聽兒保醫生的說法
    還有的媽媽,發現寶寶拳頭攥的緊、腳趾內扣、頭後仰、飛機手等,疑惑寶寶是不是肌張力高。,需要觀察三種狀態下寶寶的肌張力特徵。,經爸爸媽媽指導後可以恢復正常,那很可能不是肌張力高;但如果在放鬆時仍保持這種狀態,經引導不能恢復,則很有可能是真的肌張力高,應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確認。
  • 小孩肌張力高的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小孩肌張力高的治療方法?肌張力(Muscle tone)這個詞,我們經常在兒保醫生嘴裡聽到,但具體的意思,有些媽媽可能還不太明白。「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量」。肌張力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可以簡單的說,就是在身體放鬆休息而「不用勁」的時候,這時假設有人來拉伸寶寶的肌肉試圖改變寶寶原有身體狀態,所遇到的「阻力」。
  • 寶寶肌張力高是腦癱嗎?父母們注意了!這篇文章教你分辨
    當寶寶們出現什麼異常情況,家長們腦海中仿佛已經拉響了警報,生怕寶寶出現了問題得不到及時治療。其實這是很好的,有疾病的話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但是也容易造成過度擔心的情況,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寶寶肌肉僵硬,活動度受限,出現肌張力過高,聽說這是腦癱的表現,馬上坐立不安,四處求醫腦癱怎麼治。其實寶寶肌張力過高並不一定是腦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一、肌張力過高是腦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