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可要當心了

2020-12-16 兒科醫生王玲

家長經常在醫生嘴裡聽到肌張力這個詞,但有些媽媽可能還不太明白它具體指的是什麼。肌張力是指活動肢體或按壓肌肉時所感受到的阻力,可以維持孩子的身體發育,讓孩子擺出各種姿勢,是維持寶寶正常肌肉活動度以及運動的基礎。

肌張力可分為正常肌張力和異常肌張力,其中正常肌張力分為靜止性肌張力、姿勢性肌張力和運動性肌張力,異常肌張力分為肌張力減低(遲緩)、肌張力增高(痙攣)和肌張力障礙。

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的肌張力都處於一個中間狀態,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不高不低處於一個剛剛好的狀態。主要表現在當我們的身體相對放鬆時,我們會感到很自然。我們的肌肉不是緊張和僵硬的,但也不是「軟塌塌」的。總之,我們自我感覺會比較適中、更舒服。

但因為一些原因,有的人特別是小寶寶,肌張力可能出現有問題,導致「肌張力過高」或「肌張力過低」;這兩者也都叫做「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增高的表現

孩子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換尿布時不易把兩腿分開;做被動操時感覺有明顯的阻力,甚至很難進行被動運動,如拉動手臂前伸、上舉均困難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難;手掌經常呈握拳狀,拇指內扣,輕輕按摩其手背也不易使小手張開,當下肢剛觸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有的患兒甚至表現為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3個月以後,把寶寶放在床上,捏住雙手把寶寶拉坐起,如果頭還是明顯往後仰或拉起時屁股離床身體挺直;4個月以後,手扶嬰兒站立硬的平面,腳一直內扣和踮腳。

肌張力低下的表現

孩子肌肉彈性比較差,摸起來比較鬆軟;孩子抱起來軟綿綿的感覺,不會使勁,主動運動很少,或動起來動作比較慢;面朝下用手託著孩子的胸部,頭和四肢都下垂,像一個倒著的U型;用手拉著孩子的手腕向對側拉,肘關節很容易就過了身體的一半(肘關節越過了中線)即圍巾徵;孩子平躺時雙手握其雙腿分開(向兩側拉)很容易就達到180度角,或者超過了180度;一手握住寶寶腳腕,一手輕輕向上推腳,使腳面儘量靠近小腿,腳面和小腿之間的角度小於60度;除了以上表現,4個月還不會豎頭,俯臥不能抬頭;6個月還不會坐。

肌張力異常除了肌張力增加或降低外,還有就是肌張力動搖不定,特別是精神緊張或受到刺激時肌張力明顯的增強。

孩子會出現肌張力異常的原因?

一般來說,由於遺傳、孕媽的年齡、孕媽待產時狀態不佳或孩子的大腦在分娩前後出現損傷,波及其支配肢體運動的腦區或神經束。因此,會出現所支配肌肉伸縮功能受損,導致肌張力的改變,出現姿勢和運動功能的異常。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生活以及運動,會出現大運動及精細運動發育的超前和落後,有可能出現以下的情況:

▲寶寶平時好哭鬧、打挺、嗆奶,換衣服時胳膊或腿不好穿脫;

▲1個月的寶寶頭豎的穩;

▲3個月的寶寶豎頭還不好;

▲4個月的寶寶拇指還經常握在手裡;

▲6個月的寶寶不會翻身等。

……

隨著寶寶月齡、年齡的增長會出現運動功能障礙,走路踮腳尖,易摔跤、走路外八、內八,不會跳等,或出現多動、坐不住、手腳無力、做作業拖拉、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膽小、自閉等問題。

孩子肌張力異常怎麼辦?

寶寶肌張力異常應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通常寶寶3個月就能在體檢中發現,4個月以內的治療稱為早期幹預,一般治療效果好,好轉迅速,能徹底治癒,不影響以後運動發展,最晚也應在一歲半以前予以糾正治療。如果寶寶肌張力異常不及時幹預,會影響到寶寶以後的運動發育。

家長要注意:當寶寶在哭鬧的狀態下檢查,會對檢查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最好在寶寶安靜狀態下再查。

肌張力雖是先天的,但是通過撫觸、操縱、姿勢等各種手部技巧是可以影響肌張力的。如果寶寶被醫生判斷為肌張力低或高的情況,可以通過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得到改善。當然,這也取決於寶寶的肌張力異常是否嚴重,以及是什麼原因了導致寶寶的肌張力異常問題。

相關焦點

  • 肌張力高究竟是什麼?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可要當心了
    一提到肌張力高,很多家長都會感到害怕。近些年,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前段時間有位寶媽正得意於寶寶會站,雙腿繃得直直的,顯得很有「勁力」,全家都高興的不得了。去體檢一檢查,醫生說是「肌張力高」,於是向我諮詢:寶寶看著挺機靈的,沒啥事兒啊,為啥醫生就說肌張力高了呢?
  •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需留意
    導讀: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需留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寶寶,家長需留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肌張力異常會影響寶寶運動發育!有這些症狀的孩子可要小心了
    說到肌張力這個詞,相信大多數寶媽寶爸都不陌生。門診有很多家長,一聽寶寶「肌張力異常」,就擔心緊張的不行,不斷地問我:寶寶肌張力異常嚴重不?是否是腦癱?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通常情況下,肌張力高,往往與腦癱、脊髓損傷有關;而肌張力低,常常是唐氏綜合症的症狀表現,但這並不等於有這些表現就可以斷定是腦癱或者唐氏症候群。1.不能一聽到肌張力高或者低,就下判斷。正常新生兒由於神經功能發育還不完善,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地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地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
  • 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肌張力異常?
    相信應該很多的家長對肌張力這個詞並不陌生吧,在兒寶體檢中會有這麼一項。如果醫生查出寶寶肌張力異常,很多寶媽寶爸就會開始焦慮擔心,寶寶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寶寶會不會是腦癱?會不會是唐氏兒?會不會得哪些疾病?等等。那麼,今天兒科醫生就來帶各位寶爸寶媽詳細了解一下肌張力。
  • 寶寶肌張力高的原因有哪些?提醒:這3個原因最常見,家長需當心
    因此,作為家長需要掌握以下容易引起寶寶肌張力高的因素:1、出生不順利俗話說生產對於女性而言是如同在鬼門關走一遭,其實對於新生兒而言也是如此。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胎兒不能夠正常地進行出生的現象,也被稱之為異常出生。
  • 關於寶寶肌張力的問題
    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就是「肌肉的張力」 簡單來說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鬆時的緊張程度什麼是肌張力高?>簡單來說 肌張力低 肌肉的張力不足 感覺寶寶老是全身無力 軟綿綿的狀態:不會使勁兒 不願意自己動 或動作很慢 嚴重的孩子會出現因吞咽、咀嚼能力差而餵養困難 肌張力高 肌肉的張力太過 感覺寶寶總是繃緊的狀態:肢體常保持伸直繃緊狀態 大腿外展困難 手指緊張握拳等如果寶寶經常出現異常的姿態 並維持一段時間 而且家長在改變這種異常姿勢的時候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大哭 那麼說明可能有問題 需要請專業醫生進行判斷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有一個問題可能是在嬰兒出生後才能觀察到,那就是孩子的肌張力問題,那麼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一、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人人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肌肉表現的緊張和僵硬程度。
  •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原因及3大表現
    引起寶寶肌張力高的3個原因 1、出生不順利 俗話說生產對於女性而言是如同在鬼門關走一遭,其實對於新生兒而言也是如此。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胎兒不能夠正常地進行出生的現象,也被稱之為異常出生。
  • 怎樣判斷寶寶是不是肌張力異常?要不要緊?聽聽兒保醫生的說法
    還有的媽媽,發現寶寶拳頭攥的緊、腳趾內扣、頭後仰、飛機手等,疑惑寶寶是不是肌張力高。,需要觀察三種狀態下寶寶的肌張力特徵。,寶寶會有哪些表現?如果診斷為是疾病引起的肌張力異常,那就真的要及早治療,不要耽誤。
  • 寶寶肌張力低是腦癱嗎
    肌張力低不能確診是腦癱,有可能是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功能差。雖然腦癱的診斷不是以肌張力為標準的,但是肌張力低是要考慮腦癱的可能性的。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都會出現肌張力低的情況。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腦梗、糖尿病所致的代謝性障礙、服用過量的安眠藥物、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先天性肌炎、多發性肌炎、周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小兒麻痺、運動神經元病等等都會有肌張力減低。肌張力低只是腦癱的一個症狀而已,腦癱還有反應遲鈍,固定姿勢,斜視,嬰兒頭頸鬆軟抬不起頭等症狀。
  • 寶寶站立雙腿直,特有勁?家長別得意啦!可能是寶寶肌張力太高
    寶寶從生下來一舉一動就牽扯著全家人的心,寶寶開始學會說話、會翻身、會爬、會站立,都讓新手爸媽們感到無比的開心和驕傲。有的寶媽很自豪很開心的說,「我的寶寶會站了,還站的直直的,腿特有勁!」。那麼,寶寶「腿直有勁」真的健康嗎?兒科醫生告訴家長們,不一定!有可能是寶寶肌張力過高!那麼,什麼是肌張力呢?
  • 寶寶的肌張力高了?低了?這到底怎麼回事?
    但因為一些原因,有的人特別是小寶寶,肌張力可能「過高」或者「過低」,這就有問題了,叫做「肌張力過高(Hypertonia)」或「肌張力過低(Hypotonia)」;這兩者也都叫做「肌張力異常」。如果寶寶是這些情況,首先寶寶自己就會感覺不舒服,因為他/她的身體肌肉,始終不對勁,要麼肌肉太緊張,要麼肌肉太鬆弛。
  • 寶寶雙手肌張力高,會不會是腦癱?
    自從疫情之後,我們偶爾也要和主任坐門診,門診就經常遇到一些焦慮的家長,一進門診就問「醫生,寶寶飛機手!」,「我的寶寶肌張力高!」還是一樣的道理,只要運動能力正常,低肌張力寶寶也是正常的。比如6個月內會翻身,8個月內能獨坐,1歲能扶走,肌張力低就沒有問題。當然,肌張力如果太低,往往會導致粗大運動發育(翻、爬、坐、走)落後,太低的肌張力也可能存在神經或肌肉系統的疾病。總而言之,肌張力低但不伴隨運動落後的寶寶,不需要就診。但是,太低的肌張力,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發育,要及時就醫。
  • 寶寶四肢緊、易受驚,是膽小麼?別大意儘快篩查肌張力!
    科大大今天就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肌張力異常】!肌張力?何方妖孽?肌張力指的是「肌肉的張力」,簡單說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鬆時的緊張程度。通俗一點就是寶寶的「力氣大小」,肌張力過高,具體表現就是寶寶特有勁兒,經常是身體挺的倍兒直,小胳膊掰都掰不動。肌張力過低,就是沒力氣,頭也沒勁兒抬起來,抓手指也沒力氣,翻身、爬這些動作都難以完成。
  • 寶寶肌張力高是不是腦癱?家長很擔心!
    肌張力,顧名思義指的是「肌肉的張力」。臨床上60%-70%腦癱患兒表現為肌張力,但肌張力高不一定都是腦癱造成的,遺傳性的痙攣性截癱也可表現為肌張力高。應在患兒安靜不哭鬧的情況下檢查肌張力高,此時家長要注意了!
  • 「我家寶寶肌張力高,網上查,說是腦癱」
    很多家長不知道什麼是肌張力,看到某視頻平臺中新生兒邁步、新生兒翻身的視頻,就評論說寶寶下肢肌張力高、背部肌張力高。 肌張力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用以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
  • 醫生說的肌張力到底是啥?教你自測寶寶肌張力是否正常
    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肌張力異常應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通常寶寶3個月應能體檢發現,早期幹預,一般治療效果好,好轉迅速,能徹底治癒,不影響以後運動發展。如何判斷寶寶肌張力是否異常?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肌張力顧名思義,就是肌肉的張力,是指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即肌肉在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氣,而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1、寶寶肌張力高的典型表現就是姿勢異常,如: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等。 2、肌張力過高的孩子常常表現為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
  •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
    最近不少患者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帶寶寶去醫院評估肌張力的發育情況,檢查結果是肌張力異常,聽說偏高就是腦癱,是真的嗎?肌張力異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跟腦癱是否有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