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語聲調的音系差異

2021-02-19 寧波大學學報

[1]  端木三. 重音理論及漢語重音現象[J]. 當代語言學,2014(3):288-302.

[2]  朱曉農. 語音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3]  CLARK J, YALLOP C.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4] 王洪君. 漢語非線性音系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  馬秋武. 什麼是音系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

[6]  史有為. 帶調音節:解釋漢語的一個出發點[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1-17.

[7]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45.

[8]  許希明,沈家煊. 英漢語重音的音系差異[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5):643-656.

[9]  ROACH 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10]  LADEFOGED P. A course in phone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 Press & Cengage Learning, 2009.

[11]  CRUTTENDEN A. Intonation[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2]  GORDON M. Syllable weight in phonetically-based phonology[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77-312.

[13]  HYMAN L M. How (not) to do phonological typology: the case of pitch-accent[J]. Language Sciences, 2009, 31: 213-238.

[14]  JONES D. 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M]. 8th ed. Cambridge: Heffer & Sons, 1956.

[15]  周考成. 英語語音學引論[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16]  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17]  包智明,侍建國,許德寶. 生成音系學理論及其應用[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8]  FRY D B. Duration and intensity as physical correlates of linguistic stress[J].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55, 27(4):765-768.

[19]  HEUVEN V J VAN, MENERT L. Why stress position bias?[J].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6, 100(4):2439-2451.

[20]  YIP M. Ton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1]  SLUIJTER A M C, HEUVEN V J VAN. Spectral balance as an acoustic correlate of linguistic stress[J].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6, 100(4):2471-2485.

[22]  HEUVEN V J VAN, JONGE M DE. Spectral and temporal reduction as stress cues in Dutch[J]. Phonetica, 2011, 68(3):120-132.

[23]  GORDON M. Disentangling stress and pitch-accent: a typology of prominence at different prosodic levels[C]//HULST H VAN DER. Word stress: theoretical and typological issu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83-118.

[24]  HULST H VAN DER. The study of word accent and stres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C]//Word stress: theoretical and typological issu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3-55.

[25]  BECKMAN M E. Stress and non-stress accent[M]. Dordrecht: Foris Publications, 1986.

[26]  HOCKETT C. 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M]. New York: Macmillan, 1958. 

[27]  CRYSTAL D.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M].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1997.

[28]  FRY D B. Experiments in the perception of stress[J]. Language and Speech, 1958(1):126-152.

[29]  許希明. 英漢語節奏類型對比研究[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

[30]  CHAO Y R.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31]  熊子瑜. 普通話語流中的聲調音高特徵分析[J]. 中國語音學報,2009(2):155-161.

[32]  石鋒. 關於聲調分析的幾個問題[C]//石鋒,廖榮蓉. 語音叢稿.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111-122.

[33]  PEPERKAMP S, VENDELIN I, DUPOUX E. Perception of predictable stress: a cross-linguisitic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Phonetics, 2010, 38(3):422-430.

[34]  KOHLER K J. Rhythm in speech and language: a new research paradigm[J]. Phonetica, 2009(66):29-45.

[35]  SHEM X S. Relative duration as a perceptual cue to stress in Mandarin[J]. Language and Speech, 1993, 36(4):415–433.

[36]  WAYLAND R P, GUION S G. Training English and Chinese listeners to perceive Thai tones: a preliminary report[J]. Language Learning, 2004, 54(4):681-712.

[37]  ALTMAN H. The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second language stress: a cross-linguistic experimental study[D]. Newark: University of Delaware, 2006.

[38]  KIJAK A. How stressful is L2 stress?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L2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of metrical system[D]. Utrecht: LOT., 2009.

[39]  王志潔,馮勝利. 聲調對比法與北京話雙音組的重音類型[J]. 語言科學,2006(1):3-22.

[40]  張洪明. 韻律音系學與漢語韻律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 當代語言學,2014(3):303-327.

[41]  PEPERKAMP S, DUPOUX E. A typological study of stress 『deafness』[C]//Laboratory Phonology 7.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2: 203-240.

[42]  許曦明. 英語重音動態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43]  郭興榮,陳曉湘. 北京話和粵語背景學習者英語詞重音產出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2):188-201.

[44]  陳曉湘,郭興榮. L2水平對中國學習者英語詞重音產出的影響[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76-83.

[45]  林燾. 語音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J]. 世界漢語教學,1996(3):18-21.

[46]  劉乃華. 漢英語音系統主要特點之比較[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3):79-84.

[47]  潘文國. 漢英語言對比概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8]  王士元. 聲調的音系特徵[J]. 國外語言學,1987(1):1-11.

相關焦點

  • 英漢語重音的音系差異
    英漢語重音的音系差異 2017年05月28日 16:31 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許希明 沈家煊 字號 內容摘要:提要:英語屬於重音語言系統,漢語屬於聲調語言系統。
  • 英漢語差異與科技論文摘要的翻譯策略
    從達晉編譯所接觸的科技論文摘要翻譯來看,英漢語在句法層面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英語句子主語明顯,每句均有主語,而漢語整個摘要往往為一個無主句;二是英語有時態變化,而漢語沒有;三是英語有語態變化,而漢語沒有;四是英語有明顯的連接和承接手段,而漢語沒有。
  • 【乾貨】英漢語之間的差異(三)
    從「語序」看,雖然在各自的語法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且通常都採用「主謂賓」(SVO)的線性排列順序,然而,英漢在修飾語(定語和狀語)的位置處理上存在著一個顯而易見的差異。英語的修飾語既可置於被修飾成分之前,又可置於其後,但此修飾語若為短語或分句,則往往置於被修飾成分之後。值得注意的是,漢語的修飾語無論是詞、短語或是句子,其位置一般處於被修飾成分之前。
  • 語音學和音系學
    當我們談到一種語言時,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這種語言的說話聲音或者它的文字系統,而語言的聲音(即語音)就是語音學和音系學研究的對象。音系學要尋找某一種語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語音以及這些語音是如何被組織起來表達意義的。換句話說,音系學研究語音的排列組合規則,解釋發生的變化。而前面提到的語音學則是要辨認、描述所有人類語言中出現的所有語音的特徵。可以說音系學是把語音學應用於分析某種語言的交際過程。
  • 【乾貨】英漢語之間的十大差異(二)
    【乾貨】英漢語之間的差異2.【乾貨】漢英翻譯技巧之隱喻的翻譯3.【乾貨】英漢翻譯技巧之句子重心的翻譯4.【乾貨】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獲獎理由及經典語錄5.【乾貨】100個中國成語俗語的英文翻譯,果斷收藏!
  • 重音與聲調的語言節律共性
    重音與聲調的語言節律共性 2018年06月13日 10:45 來源:《當代語言學》 作者:黃良喜 黃穎思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日語小課堂》初學五十音圖2:拗音,聲調
    一個假名代表一拍,包括表示清音、濁音、半濁音、促音、撥音以及長音的假名,但是不包括組成拗音中的小「や」、「ゆ」和「よ」,即一個拗音整體上作為一個音拍來看待,如「きゅ」是一個音拍,而不是兩拍。而「きゅう」和「くう」等長音則是兩拍。在學習日語單詞時,出現在單詞後面的數字即表示該詞的聲調。
  • 聲調不會讀?10分鐘解決日語單詞聲調問題!
    聲調アクセント剛學完五十音圖的小夥伴,面臨的又一難題就是——聲調/アクセント(外來語:accent)一、什麼是聲調?通俗一點來說,可以類比漢語拼音的「音調」。日語的聲調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在學習日語單詞時,出現在單詞後面的數字即表示該詞的聲調,通過數字可以知道該單詞的讀音,同時也可以區別同音詞。如:日語的音調可以用來區分同音詞。如:箸「はし」①:筷子。橋「はし」②:橋二、聲調的類型日語以東京音為標準音,其聲調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0型,①型,②型,③型,④型,⑤型等。TIPS:數字是幾,就在第幾個假名處重讀!
  • 日語的聲調的怎麼區分?
    (1)何為聲調?日語的聲調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一個假名代表一拍,包括表示清音、濁音、半濁音、促音、撥音以及長音的假名,但是不包括組成拗音中的小「や」、「ゆ」和「よ」,即一個拗音整體上作為一個音拍來看待,如「きゅ」是一個音拍,而不是兩拍。而「きゅう」和「くう」等長音則是兩拍。
  • 基因差異可能影響聲調感知能力
    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表明,DNA的細微差異會影響一個人感知聲調的能力。該研究首次為語言進化的基因偏倚假說提供了直接證據,更為基因在語言進化中的潛在影響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香港中文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黃俊文和他的同事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基因多樣性可能推動語言進化的人。
  • 日語聲調學習,送給學習日語聲調起步的你們
    日本村小編首先給你們一個信心,日語聲調學起來並不難,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突然讓自己再重新學習一種語言,聲調這一塊需要重新建立起來,所以會有一點的膽怯心理,那跟著日本村外教網的步伐來學習日語聲調吧。
  • 日語語法知識——聲調的區分
    學習一門語言必須要了解它的聲調,這樣才能夠發出不同的音,表達出準確的意思來。比如在學習日語時,掌握了50音的讀法並不代表就可以清楚地讀出單詞了,因為日語的單詞也是有聲調區別的,聲調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聲調區分方法。
  • 單音節之聲調訓練
    普通話聲調練習,要找到規律,在四聲準確的基礎上,根據內容有感受地發出每個音節。本節既練習聲調,也練習聲母、韻母的發音。注意四聲要準確,出字要有力,咬住字頭,拉開字腹,收住字尾;聲音連貫,氣息控制自如。
  • 日語入門:日語的聲調要怎麼區分?
  • 【三周入門】第六天:日語的聲調是什麼樣的?
    第六天,讓我們來了解日語的聲調是什麼樣的?日語的聲調是怎樣的?日語詞語中的各個音節之間存在的高低、輕重的配置關係叫做聲調(アクセント)。聲調可以用來區分同音詞。 日語的聲調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
  • 日語中有關聲調的知識,你全都掌握了嗎?
    所以東京方言的聲調就代表了日語的標準聲調。(PS:以上四種分類是按照聲調高低音區的特點進行分類的。)溫馨提示在日語中,聲調的標記方式大體分為兩種,一種叫做音調橫線標音法(標日教材,NHK聲調詞典使用),一種是數字加圈標音法(其他字典或大學日語教材使用)。
  • 普通話讓外國人糾結死了:換個聲調意思全變
    以「paw」(/pɔː/)這個音為例,如果你用普通的語調說,它的意思是「女性」;用提問的語氣來說,它就成了「扔、丟、拋」的意思;用不耐煩的高聲調說出就是「球」;而如果用偷偷摸摸的低聲調說出來的話,它的意思是「刺」。
  • 想要學好日文,日語聲調要掌握
    當我們成功掌握了五十音後,那麼我們就能夠念出日語單詞了,但是在念單詞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日語的聲調,因為這個對我們的日語學習非常重要。一、什麼是日語的聲調?日語的聲調是高低型的,由高而低或由低而高。一個假名代表一拍,包括清音,濁音,半濁音,促音,撥音以及長音的假名;但不包括組成拗音的小「や」、「ゆ」和「よ」,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拗音的整體作為一個音拍來看待,如「きゅ」其實是一個音拍,而不是兩排。「きゅう」和「くう」等長音則是兩個一弄愛,這個就需要我們注意啦。
  • 譜系兒童說話總是「口齒不清」?當心是構音障礙
    ,我們所說的構音障礙多數是指功能性構音障礙。功能性構音障礙是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常見的一種言語障礙,患病率為0.78%~ 10%。這種障礙嚴重者表現為沒有語言,輕者表現為詞彙量少,句短,發音不清、聲調異常等情況。對於存在語言障礙的自閉症兒童,大多數都存在構音障礙,導致發不出聲、發音含混不清等問題,使語言缺乏準確性和清晰度。
  • 關於漢語方言聲調的分類和命名
    其實語音表現為音節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聲母、韻母是可以影響聲調的調值和調型的。例如,方言調查研究人員經常會發現,同一個調值的某類聲調,有時候會出現差異,這可能就是受到某類聲母或韻母影響的結果。如此一來,聲調問題就會更加複雜。 我年輕時調查廣東西部的閩語、粵語和客家話的時候,碰到過很棘手的聲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