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收藏4000多件,有人在家造了個「酒瓶博物館」

2020-12-13 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山東臺融媒體中心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有人愛喝酒,有人卻愛收集酒瓶。在山東濟南歷城區的小並渡口村,一位叫崔振和的村民就熱衷於收藏酒瓶。在22年裡,他收藏了4000多個各式各樣的酒瓶子,大約花了十四五萬。

崔先生介紹,他家的三層和一層都有酒瓶,三層的面積大約在一百三四十平米,活脫脫一個「酒瓶博物館」。

1998年,飯店吧檯上擺放的精美酒瓶吸引了崔先生的注意。從此,他對酒瓶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他家的酒瓶,有的是別人送給他的,有的是自己花錢的。2007年,他花150元買了一對鳳凰造型的酒瓶。因為喜愛,他常常「三顧茅廬」,就為了要人家的一個酒瓶。有一次,他聽說姑父那裡有個好酒瓶,說了很多好話,磨了一個月才到手。

這麼多酒瓶中,最小的和平常的打火機一般高,裡面只有一兩酒(50毫升),最大的能裝50斤酒。這個大酒瓶,瓶身沒有字,且做工精美,宛如一個大花瓶,從外表根本看不出是個酒瓶。崔先生最喜歡的,是一條價值2999元的「大鯉魚」,因為魚代表家庭年年有餘,「鯉魚躍龍門」。

「愛好酒瓶」的名聲傳開後,親戚朋友們也開始幫他留意,一發現造型別致的酒瓶,都會送到崔先生這裡來。

未來,崔先生想再下一下功夫,打造一個小型的酒瓶博物館,讓朋友都來參觀。不過酒瓶雖美,喝酒還請適量哦。

相關焦點

  • 22年收藏4000多個 他在家中建了個「酒瓶博物館」
    有人愛喝酒,有人卻愛收集酒瓶。在山東濟南歷城區的小並渡口村,就有這樣一位村民。他叫崔振和,熱衷於收藏酒瓶,在22年裡收藏了4000多個各式各樣的酒瓶子,大約花了14、5萬。崔先生家的三層和一層都有酒瓶,三層的面積大約在130、140平米,活脫脫一個「酒瓶博物館」。1998年,飯店吧檯上擺放的精美酒瓶吸引了崔先生的注意,從此,他對酒瓶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有的是別人送給他的,有的是自己花錢收。2007年,他花150元買了一對鳳凰造型的酒瓶。因為喜愛,他常常「三顧茅廬」,就為了要人家的一個酒瓶。
  • 收藏酒瓶4000多種!濟南一市民家裡有個酒瓶博物館
    原標題:113秒|22年收藏酒瓶4000多種!濟南一市民在家中建了個「酒瓶博物館」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喝完酒後的空酒瓶子自然是一丟了事,但對於濟南歷城區小並渡口村的村民崔振和來說,酒瓶可都是「寶貝」。迄今為止,崔振和的家中已收藏了4000多種各式各樣的酒瓶。
  • 113秒|22年收藏酒瓶4000多種!濟南一市民在家中建了個「酒瓶博物館」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喝完酒後的空酒瓶子自然是一丟了事,但對於濟南歷城區小並渡口村的村民崔振和來說,酒瓶可都是「寶貝」。迄今為止,崔振和的家中已收藏了4000多種各式各樣的酒瓶。
  • 退休職工迷上陶瓷酒瓶,18年間收藏4000多個,裝滿地下室
    有人喜歡收藏郵票、有人熱衷收藏錢幣,而在興平,一名退休職工卻迷上了收藏酒瓶,18年收藏了4000多個。戰士用的手榴彈、文人雅士的雕像、形態各異的動物。這些造型獨特的瓷器其實都是酒瓶。興平市的陳衛國是一名退休職工,這些物件兒都是他 的心頭好。
  • 痴迷收藏酒瓶,濟南一市民22年淘了3000多個,還在家中造了「酒瓶...
    濟南歷城區小井渡口村的村民崔振和熱衷於收藏酒瓶已經22年的時間,目前為止,已收集了大大小小3000多個酒瓶。1998年,飯店吧檯上擺放的精美酒瓶吸引了他的注意,從此對酒瓶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現在家中整個三層被他改造成一個「酒瓶博物館」,正準備對外開放……3000多個酒瓶藏品,家中堪比博物館說起崔振和,小井渡口村幾乎人人皆知,他的家中第三層和別人不一樣,不是用來生活的而是專門用來收藏他的「小愛好」。
  •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逛武漢那些有意思的小眾博物館
    非常有幸,近日,我們實地去參觀了漢繡博物館,這些珍貴的藏品,讓人驚嘆。武漢漢繡博物館是一座以漢繡文化、製作、收藏研究為主要展出內容的博物館。館內收藏以漢繡藏品為主,同時收藏與之相關的藏品共計3000件。博物館展廳分漢繡起源、民俗民風、宗教文化、舞臺劇裝四個板塊,展示了包括《九頭鳥》、《古黃鶴樓》在內的多幅漢繡精品。
  • 濱州民間收藏家田會生:藏身於農家的「酒瓶博物館」
    從2005年開始,愛好「喝兩口」的田會生開始了酒瓶收藏「生涯」,15年來,他收藏了近2000個造型獨特的酒瓶,並在家中辦了一個「酒瓶博物館」。在田會生的家中,空氣中散發著酒的味道,客廳三面牆全部搭建起酒瓶展示架,琳琅滿目的酒瓶擺得滿滿當當。「小時候,爺爺奶奶家裡有個很漂亮的空酒瓶,爺爺奶奶把它當做插花瓶來用,當時我就覺得這個酒瓶好看。」
  • 青島退休老人海淘稀罕酒瓶 家裡辦起博物館(圖)
    劉錫安老人從金融系統退休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迷上了酒瓶收藏,短短5年時間收藏了700餘種,多達3000餘個酒瓶。近日,劉錫安還在自家的平房內建起酒瓶博物館,免費供各地市民前來參觀。五年前,他去濰坊藏友那裡交流的時候,看到這名藏友家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酒瓶,讓他眼前一亮,於是便留意身邊的酒瓶。從那以後,只要遇到造型奇特的酒瓶,他都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短短5年時間,劉錫安收藏了700多個品種,多達3000餘個酒瓶子。
  • 「80後」痴迷80年代懷舊玩具 8年收藏千餘件
    「80後」痴迷80年代懷舊玩具 8年收藏千餘件   記者 朱蒙雪 實習生 楊曉天 報導巴借央著老闆帶自己去倉庫,看到滿屋的國產玩具,巴借當即就決定全部買下,用了整整14個紙板箱把它們都搬回了家。  這兩次「批量收購」使巴借的玩具收藏初具規模,他開始專心於國產老玩具的收集。 8年間,隨著國產玩具東淘一件、西收一件,巴借曾一度收集過的進口玩具只得給它們騰地方,漸漸被送走。
  • 臨沂蘭陵博物館開館 投資4000萬各類藏品10776件
    " />   日前,臨沂蘭陵縣博物館開館。  蘭陵縣博物館位於蘭陵縣順河路西段,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北門東側,建築面積18000平米,布展面積6000平米,總投資4000萬元,與蘭陵縣歷史文化展覽館合併建設。
  • 十餘年收藏5000多件年畫 他把民居改建成藝術館
    在咱們重慶,就有這樣一位年畫收藏家李煉,十餘年裡收齊了18家國家級非遺年畫,藏品超過5000套(件)。如今,賦閒在家的李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舉辦展覽、講座、活動以及涉足文創品開發與自媒體傳播,推廣年畫藝術,「讓年輕人喜歡上年畫」成了他一直以來的收藏心願。
  • 一萬件僑批捐贈嶺南金融博物館
    其中陳集允陳氏家族的僑批比較完整,有560多件。嶺南金融博物館館方表示,這將是建館以來接受數量最大的一批捐贈。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偉榮(除署名外)嶺南金融博物館運營方負責人葉軍表示,目前博物館館藏約8000件藏品,日常展出的約800件。也就是說,馬婭、麥保爾伉儷的此次捐贈,讓這家廣州最年輕的博物館之一(2018年12月開放)的藏量猛增。
  • 十三行博物館新增100多件文物精品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為迎接國慶,增加了100多件文物精品,包括洛克菲勒紋飾廣彩瓷、廣繡、廣式家具、外銷畫、外銷銀器等,涵蓋了清代從十三行輸出到歐美各國的外銷品大部分種類。該系列活動即將於2017年9月26日啟動。清代外銷藝術品曾經在歐美盛極一時,影響了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形成了中國風的新社會時尚。
  • 從貓王酒瓶到鹼漬魚,盤點挪威最古怪的五家博物館
    當時這裡主要有三家麻風病院,其中最古老的聖喬治醫院 (St Jrgens) 今天已經化身為一座博物館。02 迷你酒瓶陳列館坐標:奧斯陸(Oslo)挪威的啤酒大亨克裡斯蒂安·林內斯(Christian Ringnes)開始接觸酒瓶的時候只有7歲。
  • 探訪網紅「發洩屋」:有人怒砸酒瓶,有人專砸假模特
    心理專家表示,有人提供有人「買單」,說明「發洩屋」是一種生活需要,但不建議採用這種方式「發洩」情緒。全文3822字,閱讀約需7.5分鐘 穿上防護服,戴上頭盔和橡膠手套,選一根棒球棍,進入一個封閉房間,30分鐘內砸碎約25個酒瓶……一個月內,600多人體驗了這種「發洩」的感覺。
  • 黑窩點藏上萬高檔酒瓶 洋河夢之藍等疑被回收造假酒
    爆料 舊酒瓶被回收 懷疑造假酒  家住豐臺區的劉先生近期在家附近發現,一些沒人要的玻璃白酒瓶被人專門撿走,放到樓下的廢品收購站,然後攤主再將這些瓶子分類,由貨車統一拉走。「之前看新聞說高檔酒瓶有人高價買走造假酒用,這些普通玻璃瓶被買走是不是也幹這個?」  根據劉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找到了這個位於花鄉橋附近的廢品回收站,在這裡看到了部分空的白酒瓶。
  • 蘭州這座博物館 高居亞太區第八位 藏多件「鎮國之寶」卻少有人知
    甘肅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以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躋身全國文物大省之列,而甘肅省博物館也因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豐富的收藏,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建議遊客在開始西北之旅前,先來這裡了解一些甘肅的歷史文化知識。
  • 山西上黨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館開館 2000餘件藏品跨越千年
    山西上黨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館開館 2000餘件藏品跨越千年 2018   中新網長治8月20日電 (楊傑英 柴佳晶)上黨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館19日在山西省長治市郊區馬廠鎮凹裡村關帝廟正式開館,展出各類醋酒藏品2000餘件,橫跨了從宋、元、明、清、民國到新中國成立直至本世紀初的上千年歷史。
  • 七旬老嫗收藏3000把算盤 欲建計算工具博物館
    辦一個西南地區最大的計算工具博物館,讓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算盤流芳百世,是77歲的陳婆婆的最大心願。  耍家?看到上海的珠算收藏家陳寶定修建了一個私人珠算博物館,陳婆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要開一個計算工具博物館,把她這些年收藏的算盤、手搖計算機、計算尺、計算器等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算盤的歷史,了解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算盤。
  • 美國律師收藏近10萬件中國老物件 在蘇州開博物館
    有著近40年收藏經驗的杜維明下了這樣一個判斷,他說他收購的老物件通常已經不被使用,當聽到有人願意出錢購買時,大多數村民都很高興。如果有人猶豫不決,杜維明往往會加上一句:「我有一間博物館,可以被放到博物館裡。」  這句補充並非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