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歲的田會生是陽信縣河流鎮張荊楊村的村民,說起他,不少附近村民都會想到酒瓶子,不少村民稱他是一位民間收藏家。從2005年開始,愛好「喝兩口」的田會生開始了酒瓶收藏「生涯」,15年來,他收藏了近2000個造型獨特的酒瓶,並在家中辦了一個「酒瓶博物館」。
在田會生的家中,空氣中散發著酒的味道,客廳三面牆全部搭建起酒瓶展示架,琳琅滿目的酒瓶擺得滿滿當當。「小時候,爺爺奶奶家裡有個很漂亮的空酒瓶,爺爺奶奶把它當做插花瓶來用,當時我就覺得這個酒瓶好看。」田會生說,他覺得這麼漂亮的酒瓶子用來插花太可惜了,「那個時候跟爺爺奶奶要了很多次都沒給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我開始收藏酒瓶了。」
後來,田會生因為平常就喜歡「喝兩口」,親朋好友知道了他這個收藏酒瓶的愛好,有了造型奇特的酒就給他送來,家裡收藏的近2000個酒瓶裡,還有部分酒是沒有「動」過的,「平時遇到喜歡的酒瓶,不管花多少錢,託多少關係,我都要買過來。」田會生說,十多年間,他每年都會參加酒瓶文化交流會,「在會上和酒瓶收藏愛好者一起交流,有好的收藏品我們也會互相轉贈。」
最讓田會生得意的是湖北八仙過海,這是他在一次酒瓶文化暨中外酒器文化交流會上認識的收藏家手裡買來的,「其形態栩栩如生,光看照片我就喜歡的不得了。」田會生說,但這也是對方收藏家的得意收藏品,「聯繫對方多次,苦口婆心,他才同意轉給我,後來我們也成了很好的收藏朋友。」
採訪中,田會生小心翼翼地「請」出一對鴛鴦酒瓶。這對鴛鴦隔空相望。單看這別致的造型,很難將它和酒瓶聯繫起來。田會生收藏的酒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奇特」,有的是人物造型,也有動物造型,還有顏色斑斕的酒瓶。說起自己的藏品,田會生如數家珍。
田會生告訴記者,牆上的每一個酒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當年,在一文化集市上,我一眼相中一個酒瓶,身上只剩下50元錢,和對方軟磨硬泡了半天,才割愛與我。」田會生說,那次抱著心愛的酒瓶回家,晚上睡覺都抱著它睡,「妻子之前對我這種行為很不解,覺得我有些『不務正業』,但這麼多年我用實際行動堅持了下來,她也慢慢理解我,並支持我的收藏愛好了。」
此外,今年6月27日,田會生的魯陽紅色記憶館也在陽信縣河流鎮張荊楊村落成並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同時該館也成了河流鎮中學的紅色教育基地,是田會生個人投資20萬元建成。如今,100多平方米的館裡也已有1000多件藏品。
田會生還榮獲秦臺國防教育營地紅色教育指導員,山東省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酒文化研究會山東省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陽信縣河流鎮陳家小學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現如今,除了名人字畫、玉器、古家具等傳統高檔文玩古董外,還有許多收藏愛好者不以盈利為目的,根據個人喜好收藏了許多「非主流」物件。即日起,本報推出「濱州民間收藏」,報導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收藏家。
如果您有收藏愛好,又或者您有愛好收藏的朋友,歡迎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電話:8171985。
【來源:濱州傳媒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