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民間收藏家田會生:藏身於農家的「酒瓶博物館」

2020-12-13 法制現場

今年41歲的田會生是陽信縣河流鎮張荊楊村的村民,說起他,不少附近村民都會想到酒瓶子,不少村民稱他是一位民間收藏家。從2005年開始,愛好「喝兩口」的田會生開始了酒瓶收藏「生涯」,15年來,他收藏了近2000個造型獨特的酒瓶,並在家中辦了一個「酒瓶博物館」。

在田會生的家中,空氣中散發著酒的味道,客廳三面牆全部搭建起酒瓶展示架,琳琅滿目的酒瓶擺得滿滿當當。「小時候,爺爺奶奶家裡有個很漂亮的空酒瓶,爺爺奶奶把它當做插花瓶來用,當時我就覺得這個酒瓶好看。」田會生說,他覺得這麼漂亮的酒瓶子用來插花太可惜了,「那個時候跟爺爺奶奶要了很多次都沒給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我開始收藏酒瓶了。」

後來,田會生因為平常就喜歡「喝兩口」,親朋好友知道了他這個收藏酒瓶的愛好,有了造型奇特的酒就給他送來,家裡收藏的近2000個酒瓶裡,還有部分酒是沒有「動」過的,「平時遇到喜歡的酒瓶,不管花多少錢,託多少關係,我都要買過來。」田會生說,十多年間,他每年都會參加酒瓶文化交流會,「在會上和酒瓶收藏愛好者一起交流,有好的收藏品我們也會互相轉贈。」

最讓田會生得意的是湖北八仙過海,這是他在一次酒瓶文化暨中外酒器文化交流會上認識的收藏家手裡買來的,「其形態栩栩如生,光看照片我就喜歡的不得了。」田會生說,但這也是對方收藏家的得意收藏品,「聯繫對方多次,苦口婆心,他才同意轉給我,後來我們也成了很好的收藏朋友。」

採訪中,田會生小心翼翼地「請」出一對鴛鴦酒瓶。這對鴛鴦隔空相望。單看這別致的造型,很難將它和酒瓶聯繫起來。田會生收藏的酒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奇特」,有的是人物造型,也有動物造型,還有顏色斑斕的酒瓶。說起自己的藏品,田會生如數家珍。

田會生告訴記者,牆上的每一個酒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當年,在一文化集市上,我一眼相中一個酒瓶,身上只剩下50元錢,和對方軟磨硬泡了半天,才割愛與我。」田會生說,那次抱著心愛的酒瓶回家,晚上睡覺都抱著它睡,「妻子之前對我這種行為很不解,覺得我有些『不務正業』,但這麼多年我用實際行動堅持了下來,她也慢慢理解我,並支持我的收藏愛好了。」

此外,今年6月27日,田會生的魯陽紅色記憶館也在陽信縣河流鎮張荊楊村落成並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同時該館也成了河流鎮中學的紅色教育基地,是田會生個人投資20萬元建成。如今,100多平方米的館裡也已有1000多件藏品。

田會生還榮獲秦臺國防教育營地紅色教育指導員,山東省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酒文化研究會山東省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陽信縣河流鎮陳家小學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現如今,除了名人字畫、玉器、古家具等傳統高檔文玩古董外,還有許多收藏愛好者不以盈利為目的,根據個人喜好收藏了許多「非主流」物件。即日起,本報推出「濱州民間收藏」,報導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收藏家。

如果您有收藏愛好,又或者您有愛好收藏的朋友,歡迎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電話:8171985。

【來源:濱州傳媒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收藏酒瓶4000多種!濟南一市民家裡有個酒瓶博物館
    原標題:113秒|22年收藏酒瓶4000多種!濟南一市民在家中建了個「酒瓶博物館」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喝完酒後的空酒瓶子自然是一丟了事,但對於濟南歷城區小並渡口村的村民崔振和來說,酒瓶可都是「寶貝」。迄今為止,崔振和的家中已收藏了4000多種各式各樣的酒瓶。
  • 青島退休老人海淘稀罕酒瓶 家裡辦起博物館(圖)
    劉錫安老人從金融系統退休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迷上了酒瓶收藏,短短5年時間收藏了700餘種,多達3000餘個酒瓶。近日,劉錫安還在自家的平房內建起酒瓶博物館,免費供各地市民前來參觀。   700餘種酒瓶琳琅滿目   記者來到劉錫安老人的家——一個普通的農家院,走進臥室,只見古董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酒瓶子,有陶瓷、玻璃、紫砂、金屬等多種材質,各種酒瓶造型各異,有圓型、方形、菱形、壺形和仿古器等,酒瓶上的圖案也是各種各樣,涵蓋風景、人物和書法藝術等系列,各種酒器栩栩如生。據劉錫安介紹,他平常喜歡喝點酒,也特別愛好收藏。
  • 22年收藏4000多個 他在家中建了個「酒瓶博物館」
    有人愛喝酒,有人卻愛收集酒瓶。在山東濟南歷城區的小並渡口村,就有這樣一位村民。他叫崔振和,熱衷於收藏酒瓶,在22年裡收藏了4000多個各式各樣的酒瓶子,大約花了14、5萬。崔先生家的三層和一層都有酒瓶,三層的面積大約在130、140平米,活脫脫一個「酒瓶博物館」。1998年,飯店吧檯上擺放的精美酒瓶吸引了崔先生的注意,從此,他對酒瓶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有的是別人送給他的,有的是自己花錢收。2007年,他花150元買了一對鳳凰造型的酒瓶。因為喜愛,他常常「三顧茅廬」,就為了要人家的一個酒瓶。
  • 痴迷收藏酒瓶,濟南一市民22年淘了3000多個,還在家中造了「酒瓶...
    1998年,飯店吧檯上擺放的精美酒瓶吸引了他的注意,從此對酒瓶的興趣一發而不可收,現在家中整個三層被他改造成一個「酒瓶博物館」,正準備對外開放……3000多個酒瓶藏品,家中堪比博物館說起崔振和,小井渡口村幾乎人人皆知,他的家中第三層和別人不一樣,不是用來生活的而是專門用來收藏他的「小愛好」。
  • 「湘潭民間博物館」湖湘醉酒器收藏館:千年歷史一壺「品」
    說到愛酒,塗德華也愛,但他更愛收藏存酒的器物。今年68歲的塗德華,是湘潭市收藏協會酒器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2006年至今,他在14年時間裡,不僅攢下了五六千個形態各異的酒瓶,還在自己家中開起了湖湘醉酒器收藏館(2016年被授予「湘潭市民間博物館」稱號)。
  • 113秒|22年收藏酒瓶4000多種!濟南一市民在家中建了個「酒瓶博物館」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喝完酒後的空酒瓶子自然是一丟了事,但對於濟南歷城區小並渡口村的村民崔振和來說,酒瓶可都是「寶貝」。迄今為止,崔振和的家中已收藏了4000多種各式各樣的酒瓶。
  • 世界博物館日,帶你逛武漢那些有意思的小眾博物館
    非常有幸,近日,我們實地去參觀了漢繡博物館,這些珍貴的藏品,讓人驚嘆。武漢漢繡博物館是一座以漢繡文化、製作、收藏研究為主要展出內容的博物館。館內收藏以漢繡藏品為主,同時收藏與之相關的藏品共計3000件。博物館展廳分漢繡起源、民俗民風、宗教文化、舞臺劇裝四個板塊,展示了包括《九頭鳥》、《古黃鶴樓》在內的多幅漢繡精品。
  • 從貓王酒瓶到鹼漬魚,盤點挪威最古怪的五家博物館
    當時這裡主要有三家麻風病院,其中最古老的聖喬治醫院 (St Jrgens) 今天已經化身為一座博物館。02 迷你酒瓶陳列館坐標:奧斯陸(Oslo)挪威的啤酒大亨克裡斯蒂安·林內斯(Christian Ringnes)開始接觸酒瓶的時候只有7歲。
  • 22年收藏4000多件,有人在家造了個「酒瓶博物館」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山東臺融媒體中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有人愛喝酒,有人卻愛收集酒瓶。在山東濟南歷城區的小並渡口村,一位叫崔振和的村民就熱衷於收藏酒瓶。在22年裡,他收藏了4000多個各式各樣的酒瓶子,大約花了十四五萬。崔先生介紹,他家的三層和一層都有酒瓶,三層的面積大約在一百三四十平米,活脫脫一個「酒瓶博物館」。1998年,飯店吧檯上擺放的精美酒瓶吸引了崔先生的注意。從此,他對酒瓶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
  • 夏至又稱「夏至節」,是民間常說的「四時八節」中的「八節」之一
    夏至又稱「夏至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民間常說的「四時八節」中的「八節」之一。在古代,官民都很重視夏至這個節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風調雨順。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吃麵條,煙臺招遠吃水餃,濱州無棣習慣吃麵條、豆湯和面棋子,濟寧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裡避暑。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舔公牛,麥仁湯,舔牛飯,舔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 退休職工迷上陶瓷酒瓶,18年間收藏4000多個,裝滿地下室
    有人喜歡收藏郵票、有人熱衷收藏錢幣,而在興平,一名退休職工卻迷上了收藏酒瓶,18年收藏了4000多個。戰士用的手榴彈、文人雅士的雕像、形態各異的動物。這些造型獨特的瓷器其實都是酒瓶。興平市的陳衛國是一名退休職工,這些物件兒都是他 的心頭好。
  • ...以老酒老醋為收藏主題的專業博物館——上黨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館
    上黨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館文創產品——富硒醋 【晉東南首家以老酒老醋為收藏主題的專業博物館】中企思智庫,企業家第一智庫: 今天介紹的這家中企思優秀會員是來自晉東南首家以老酒老醋為收藏主題的專業博物館——上黨老酒老醋文化博物館。
  • 中國著名的民間博物館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古都西安的金泉錢幣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錢幣博物館,在世界博物館日前夕,它被接收為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這在中國民營博物館是第一家;它還是第一家向公眾免費開放的社會公益性博物館3、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總佔地面積八畝。1997年1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著名文物收藏家、鑑定家馬未都先生為創辦人和現任館長。
  • 相機博物館、報紙博物館、古燈博物館……藏身社區裡的博物館,你...
    「藏品均來自協會會員的個人收藏,因為場地限制,我們在這裡展出了近500餘件(套),佔我們所有收藏的一半。」 居民不僅可以欣賞到世界第一臺自動相機、世界第一臺單眼相機、原東德和西德生產的同款不同名相機,甚至還能看到當年白求恩在中國時所用過的同款相機。
  • 74歲老人收藏萬餘個酒瓶 專門蓋兩間房儲存(圖)
    74歲老人收藏萬餘個酒瓶 專門蓋兩間房儲存(圖)   能說出大多數酒瓶來歷  1989年,老劉從3513廠退休。他閒不住,在廠裡開了個小商店,除了日用百貨,還賣些菸酒。  一輩子不喝酒的他,開始對酒瓶起了興趣。「因為賣酒,供貨商經常會拿些樣品酒讓我嘗。那個年代,酒都是瓷瓶的,非常好看,特別是上面的花鳥很漂亮,很生動。」他把酒送給工友們品嘗,再挨個「回收」瓶子。
  • 空間種田文,孤女一朝穿越農家,種得了田,追得了美男,甜爆了!
    空間種田文,孤女一朝穿越農家,種得了田,追得了美男,甜爆了!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來讓小編分享最精彩的小說推薦,喜歡的小夥伴們往下看吧,今日小編來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種田文,孤女一朝穿越農家,種得了田,追得了美男,甜爆了!
  •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12月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鑑定...
    受陝西省文物局委託,我館作為陝西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單位之一,面向社會開展常態化民間收藏文物公益性鑑定諮詢服務。03鑑定諮詢地點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陝西歷史博物館安全保衛處負一樓。3、諮詢者自願籤訂《陝西省民間收藏文物鑑定諮詢申請人承諾書》,同時諮詢者需提供身份證。4、登記諮詢者及所持藏品相關信息。5、專家進行鑑定,並告知諮詢者鑑定意見。
  • 山東省濱州市3家博物館入列國家二級博物館
    日前,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濱州市博物館、博興縣博物館、霑化區博物館入選國家二級博物館,惠民博物館、無棣縣博物館、惠民惠風民俗博物館、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 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如何進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  32年前,廣東首家民辦博物館——璽寶樓青瓷博物館在深圳正式開館,跨越二十多個朝代的各色青瓷逐一亮相,成為當時文博界熱議的「新鮮事兒」。如今,遍布廣東各個角落、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已達101家,佔據全省博物館總數的三分之一。  包容的文化環境和有力的扶持政策,讓眾多收藏家帶著珍貴的民間國寶「落戶」粵港澳大灣區,與嶺南文化交融、碰撞。
  • 民間藏家收藏上千片"貝葉經" 懸賞萬元翻譯
    會展將展出的「鎮展之寶」——來自民間收藏家收藏的整卷共171片保存完好的「貝葉經」。 2015第三屆太湖國際佛文化旅遊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至26日在太湖之濱無錫舉行。揚子晚報記者從9月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會展期間各類活動豐富多彩,敦煌藝術展、玄奘之路攝影作品展、梵唄演出、百位高僧祈福法會都將在會展4天期間上演,更引人關注的是,本次會展還將展出被譽為佛教熊貓的「鎮展之寶」——來自民間收藏家收藏的整卷共171片保存完好的「貝葉經」。主辦方表示,將出萬元找尋民間高手翻譯貝葉經梵文經文,以此揭開貝葉經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