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又稱「夏至節」,是民間常說的「四時八節」中的「八節」之一

2020-12-25 中原文化家

夏至又稱「夏至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民間常說的「四時八節」中的「八節」之一。在古代,官民都很重視夏至這個節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風調雨順。

一、山東夏至習俗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用麥秸編一個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裡撈麵吃,對於小孩子來說是一種遊戲,充滿樂趣。

山東民間都要改善飲食,膠東吃麵條,煙臺招遠吃水餃,濱州無棣習慣吃麵條、豆湯和面棋子,濟寧鄒城喜歡喝冰水,有的人還到嶧山山洞裡避暑。

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舔公牛,麥仁湯,舔牛飯,舔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二、浙江夏至習俗

在浙江紹興流傳著「嬉,要嬉夏至日」的侄語。古時,不論貧富悠哉夏至日祭祖的習俗,俗稱「做夏至」。除了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也會吃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

羹又稱扁食、湯包,是三門農家夏至節令食品。羹以豬肉、豆腐乾、冬筍、鹹菜、蝦皮等多種佐料,夏至正是農村插秧季節,農家以此為點心送到田頭吃,故又有「田羹」的叫法。

夏至前後是楊梅成熟期,漫山遍野綠樹碧葉間,紫紅色的楊梅綴滿了枝頭。楊梅營養豐富,還有藥理作用,民間有以白酒浸制「楊梅酒」之習慣,備以盛夏飲用,有解暑之效。

三、廣東夏至習俗

相對於北方夏至吃麵,廣東夏至的習俗比較獨特,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據說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熱,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習慣延續到今。

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夏至期間,廣東陽江地區有開鐮節。在前一天晚上,各家各戶要做麵餅、茶,備酒,在廣場上跳「禾樓舞」,該舞是古時百越烏滸族(壯族祖先)的一種舞蹈。

四、東北漠河夏至習俗

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地區在夏季產生極晝現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夏至是人們旅遊觀光的最佳季節。

因此,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為旅遊節,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及北極村進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

總之,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夏至日是我國最早的節日,如今在我國不同地區夏至有不同習俗。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 夏至|北半球最長的白天,有愛相伴 細水長流!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 俗語說:「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夏至都有啥講究
    俗語說:「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啥意思?夏至都有啥講究夏至悄然而至,相信大家應該也感受到了氣溫的變化,筆者身邊不少朋友已經換上了背心坎肩,在家裡怡然自得地吃著冰西瓜。現代社會,人們應對夏至的方法很多,製冷設備一應俱全,衣食住行都不會受到炎熱的襲擾,那麼古時候科技有限,人們是如何度過夏至的呢?我們不妨從俗語中一探究竟,來看這句:「過了夏至節,夫妻各自歇」。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字面意思說的是過了夏至以後,夫妻二人就能夠各自歇著了,也就是說度過這個階段以後,人們得以抽出時間休息或忙別的事情。
  • 夏至代表什麼是啥子意思 夏至的意義特點j介紹
    夏至是芒種之後的節氣,在夏至這天由於太陽直射的位置達到一年的最北端,所以這天白晝最長,那麼夏至代表什麼是啥子意思?它的意義特點是什麼呢?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夏至的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
  • 「手繪長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燦爛
    節氣釋義夏至,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這日,太陽運行至黃經90°,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此後漸短。《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對於古人來說,夏至既是節氣,也是節日,稱為「夏節」或「夏至節」。
  • 炎炎夏日話節氣——夏至!
    夏至是24節氣之一,與冬至相對,雖然夏至日沒有冬至日那麼多的習俗活動,但也自古就有國家祀典。民間也有吃夏至面的習俗,所以被人們當成與冬節相對的節日——夏節。夏至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是24個節氣中的「二至「之一,」二至「與」二分「都是季節的中分點,而所以稱」至「是出於晝夜長短的考慮,夏至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最多,白晝最長,其後逐漸變短。古人把這種自然現象與陰陽五行理論結合,解釋說: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之氣至極,二以明陰之氣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小桑拿天來襲!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自古以來,夏至時節,吃麵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 夏至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夏至吃什麼傳統美食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北半球白晝達到最長。那麼,文化風蘊的夏至時節,又有哪些古老民俗呢?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被最早確定的一個,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因而要注意養生。夏至的習俗主要有吃麵、吃麥飯、吃麥粒、稱重、吃狗肉、戴棗花等。
  • 夏至用英語怎麼說
    >
  • 夏至節氣養生及測量
    關於夏至,你都知道哪些呢?夏至三候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每年陽曆的6月21-22日。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過了夏至日,白晝逐漸縮短,黑夜漸長。夏至後高溫天氣的日子增多,但還不是夏季最熱的階段。夏至的候應有: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意思是說夏至這日,鹿角開始脫落;再過五日,蟬開始鳴叫;又過五日,喜陰的植物半夏開始生長。
  • 夏至:夏天如約而至,遇見最美的時光
    唐時詩人權德輿在其詩《夏至日作》對寫道: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天地運轉不停,四時輪迴更迭,寄語給炎炎夏日,從夏至起,陰氣開始漸生,陽氣漸消。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 夏至說
    首倡夏至說者為黃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秦興書局196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如涓涓之水發源於遠古時代,三代匯為川流,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3]  端午節源於夏至說聞世後,學者吞吐百家,從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
  • [網連中國]吃伏面 喝龍船酒 煮鼎邊糊……各地特色美食過夏至
    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馬麗婭、張婷婷、韓振、鄒家驊、霍亞平、李士燕)「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日,標誌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即將到來
  • 夏至節氣的含義 夏至是是什麼意思是代表夏天結束了嗎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古代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夏至適逢每年公曆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父親節遇夏至又巧合日環食千載難逢!陪父親吃碗夏至面看看日環食
    今天,2020年6月21日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今天是父親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對於部分天文愛好者來說,今天更巧合!今天下午有金邊日環食。夏至,又稱「「夏至節」。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
  • 二十四節氣夏至,遇上父親節
    琴知時,庚子夏至,熱。昨晚的霞有光,流光溢彩,且光澤亮而有力,芒射天穹。今晨十畝之間的曇花露出許多將開的蓓蕾。微信群裡有關父親父愛的詩文歌曲視頻不斷,知道庚子夏至又值父親節。廿四節氣,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這是中華民族智慧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夏至是一年中的第十個節氣。「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恪遵憲度抄本》)。夏至日這天太陽高度最高,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且越往北越長。
  • 老人常說:「冬至頭,凍死牛」,這句話靠譜嗎?現在仍有指導意義
    這是白居易在其詩篇《邯鄲冬至夜思家》中的一句,抒發了他在冬至之夜的思鄉之情。冬至,又名冬節、亞歲等,不僅是二十四節氣「冬雪雪冬小大寒」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它是最早的一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叫做夏至,這個節氣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關於這個節氣的風俗、傳統食物也是數不勝數,那麼這個節氣的含義大家要了解。   夏季節氣的含義: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 夏至吃什麼?應該怎麼吃?
    夏至,象徵著夏天的到來,古人有稱它為「夏節」。「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摘自《恪遵憲度抄本》,一般來說到了夏至節這天,太陽光線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此時在回歸線以北的各地的白晝市場到達整年最長的時候。
  • 「夏至」那些火辣辣的英文表達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是我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