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大家在購買零食,飯食,菜品的時候,經常看到有寫大份,小份,。在大家的潛意識裡面,大份肯定比小份划得來,如果自己胃口好,就直接買大份的。
其實,大份不一定就便宜,筆者多年的吃貨經驗,發現大份經常不如小份划得來,所以當店家推薦的時候,我經常會比較比較再決定怎麼購買!
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飯店裡面的唯怡豆奶!
唯怡豆奶
飯店裡面提供的唯怡豆奶玻璃瓶裝的是245ml,定價一般是4元,塑料瓶裝的是960ml,定價一般是18元。這個時候問題來了,4瓶245ml的合計980ml只需要16塊錢,份量比大瓶的多,價格比大瓶的便宜,喝多少拿多少,還不用擔心喝不完浪費!
再舉一個例子,薯片
零食系列裡面,本人是比較喜歡吃薯片的,樂事,子弟,上好佳,可比克,毫無例外,都有各種規格的包裝,比如說樂事薯片,最小包15克,定價一般是1元,70克的定價一般就是6元
,也就是說6塊錢買小包的可以買90克,比大包的整整多了20克,還可以買6種不同口味的,難道大包的包裝袋很貴麼?在大家的理解中6個小包不是更費材料和包裝工序時間麼?
薯片
再舉一個例子,炒菜和蓋飯
在重慶這邊餐館吃飯,老闆問你吃炒菜還是蓋飯,現在的蓋飯通常是單獨一個盤子裝菜,一般一個蓋飯12-15元,含一個人的米飯,一個炒菜16-22元,米飯另外算,。有的人發現主菜的分量居然是差不多的,那幹嘛還要點炒菜?如果想喝湯單獨點一個湯也可以嘛,而且蓋飯通常還配有一個素湯的!
其實,買東西就是過日子,對於有錢人沒有必要想這麼多。像我們這種普通窮人有時候喜歡比較怎麼划得來,怎麼吃得好,既節約還要精緻,有時候算計一下也是有用的!
你們覺得呢?你們買東西的時候會算計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