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上級與上級之間的衝突

2020-10-19 職聊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職聊堂,今天職聊堂的職聊堂的老師與大家分享的主題《如何面對上級與上級之間的衝突》。

    先給大學生朋友們分享一個「夾心餅乾」的案例:

    傻強是一名大四的學生,目前在一家公司實習。他所在部門有一正一副兩個經理。正經理是新提拔的,資歷淺;副經理職位低一級,但資歷卻非常深。有一次,正經理安排他外出辦事,回來後副經理卻批評他不遵守規章制度,私自外出;而當他積極為副經理交辦的事情跑腿時,正經理也會提醒他,想要轉正的話,最後還得他籤字。

    為此,傻強上班就如同在煎熬;當一個領導給他交辦事情時,他常常不自覺地去關注另一個領導的臉色,深怕一不小心又得罪了另一方。傻強說:「兩個領導之間明爭暗鬥的這種狀況讓我無所適從,每天都提心弔膽,晚上經常睡不好,也不知道如何排解這種壓力。」

    職聊堂職聊堂的老師認為,傻強的這種情況是因為個人職場角色定位不準,顧慮太多造成的。員工的職責是做好本職工作,完成工作任務,如果一心想著取悅哪一位領導,自然就會無所適從。

    針對傻強的情況,職聊堂的老師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調整工作狀態:

    第一個方面: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崗位職責,按公司的制度流程匯報工作。

    第二個方面:把工作重心由「取悅上司」轉移到「做好本職工作」上,切記,無論在哪個單位上班,做好本職工作是關鍵。

    第三個方面:服從直接上級的安排,不要越級上報,儘量與上級的上級保持一定的距離。

    類似傻強這種「夾心餅乾」現象,對於新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屢見不鮮。面對以上情況,職場小白如何應對和化解呢?職聊堂職聊堂的老師給出以下三條建議:

    第一條建議:保持中立。

    第二條建議:不越級匯報

    第三條建議:忠誠於直接上級

    先學習第一條建議:保持中立。

    當上級之間有矛盾時,不能依據自己的個性喜歡哪個領導,就在他耳邊說另外一個領導的壞話,更不能抱著「有好事要發生了」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看待上級之間的矛盾。具體做法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不表態。對上級之間的衝突,無論誰問都不表態,平時該幹麼幹麼,工作該向誰請示還向誰請示。不過,請示工作時要有眼色,看時機,領導心情不好的時候去請示,肯定當炮灰了。事態嚴重時,可以找原因請假暫時離開。

    第二個方面:不傳播。只當這回事不存在,不把上級之間的事作為工作之餘的「談資」,不傳播上級有矛盾的事實及最新進。如果別的同事在自己面前討論,一笑而過或找藉口離開,千萬不能「口不遮攔」。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今天你圖一時之快把上級之間的事說了出去,說不定明天就得轉鋪蓋走人。

    第三個方面:客觀表達。當上級的上級問你對直接上級的印象如何時,一定不能去詆毀你的直接上級,即使他哪方面做的不好,也要用客觀的態度去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為了取悅上級的上級去詆毀你的直接上級。因為,即使上級的上級與你的直接上級有矛盾,他也不喜歡討好自己說別人壞話的人。

    以上學習的是「在面對上級與上級衝突」時,職聊堂的老師給出的第一條建議,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第二條建議:不越級匯報。

    不越級匯報指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辦事流程開展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見人下菜,一山望著一山高,為取得更大領導的關注卻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具體做法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有自知之明。不要老想著在領導面前耍小聰明,一定不要懷疑他們判斷事情和識別一個人的能力。你一個職場小白,人生閱歷尚淺,不要想著投機取巧,取悅哪個領導就可以在公司混得好一點。要知道,沒有人喜歡沒有真本事,只知道吹牛皮的人;也沒有人喜歡不務實,整天做「面子活」的人。因此,把心思花在努力工作中,做出成績才是贏得領導信任的第一步。

    第二個方面:與直接上級保持一致。對上級的上級交待你做的事情,如果你的直接上級不知情,一定要立即匯報;當兩個上級同事給你交待工作,你應該徵求直接上級的意見,以他的意見為主。

    第三個方面:凡事和直接上級商量。工作有問題需要幫助,除了找同事幫忙外,解決不了的,一定要找直接上級詢問,萬不可越過直接上級找其他領導。

    以上學習的是「在面對上級與上級衝突」時,職聊堂的老師給出的前兩條建議,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第三條建議:忠誠於直接上級

    忠誠於直接上級,要做到心口一致,只要是跟著領導幹,就不能做不利於領導的事,即使有時候你對領導的作法也不贊同,只能保持沉默。記住,你在崗位上做一天就要忠誠於你的領導一天,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具體做法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不詆毀上級。一定要在上級的上級或其它部門員工面前,誠心地讚美自己的直接上級。不能因一時看不慣上級為人處事的方法而向別的同事或領導抱怨或詆毀。這樣只能表明你自己的格局不夠大,適應能力差。

    第二個方面:為上級考慮。上級做得不對的地方,不能越級打小報告,應該找合適的時間,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提出你自己的看法,讓其覺得不失面子又能感覺到你是為他好。

    第三個方面:維護部門形象。和你的同事一起,用心維護自己的部門,讓自己的部門成為一個團結、有向心力的團隊。因為只有部門強大了,上級在公司才會有更多的話語權,別的部門的同事才會對你們刮目相看。

    如果你對直接上級有意見,打內心裡就不服他,不願跟著他幹。這時你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重新對自己的直接上級進行評價,發現他身上的優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在職場上就是為了學習和借鑑別人的優點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第二個選擇,離職走人。但這種做法有點偏激,你想,因為一個人,而且是因為自己不適應、看不順眼的一個人選擇離開一家公司,損失最大的是自己。

    因此,職聊堂的老師建議,職場上不能意氣用事,不能僅憑個人喜好魯莽行事,而是應該弄清楚我是來學習經驗的,不是來找一個和自己合得來和不得來的人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每個前輩都是自己學習的對象。把自己的心思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便會弱化你對上級缺點的關注。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共有三個方面。

    1、由「夾心餅乾」案例引出職場小白在面對直接上級及上級時處在兩難境地,不知道工作如何開展,隨後給出解決方案;

    2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應對上級與上級之間的衝突;

    3、指出初入職場應該學會去適應職場規則,而不能憑個人喜好魯莽行事,丟了工作。

    為了便於大家有效的掌握「如何面對上級與上級之間的衝突」的課程內容,請大家關注職聊堂的後續系列文章。

相關焦點

  • 上級的一句「按規定辦」,到底該怎麼辦?
    作為直接面對實際問題的一線幹部,不少人在遇到工作難題向上級請示時,都曾收到過「按規定辦」之類的回覆。對此,很多一線幹部感到困惑:如果知道如何辦,按哪些規定辦,誰還會去請示上級?究竟如何辦,沒個章程;按什麼規定辦,沒個說法;規定在哪兒,沒個影子。批示一圈「按規定辦」,其實更讓基層「不知咋辦」。
  • 職場員工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上級的關係,這份「關係攻略」請接收
    導語:職場員工如何處理好自己與上級的關係,這份「關係攻略」請接收我們今天講的這個話題呢,就是職場員工如何處理好與自己上級的關係,也就是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今天主要講的是你跟你上司還有老闆這些上級的關係,說到這一關係,我們年輕人馬上就會說這個上級是最不能得罪的
  • 如果上級的上級越過你的直屬上司派活給你,你會怎麼處理?
    就題目而言,上級領導越過直接上司給你派活,打破了職場規矩,是領導之間的銜接出了問題。你作為下級、弱勢群體,該如何處理才能自保,甚至在職場上活得滋潤呢?建議做到幾點:一、學會分清派活性質。1、涉及敏感的,不能報告。
  • 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職場規則之如何與上級溝通
          大家好,歡迎來到職聊堂,今天職聊堂的老師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職場規則之如何與上級溝通》。那麼,如何與上級溝通呢?接下來,老師從三個方面講解與上級溝通的問題。
  • 上級別怕下級說「壞話」
    日前,一名領導幹部在會上說:「敬重是對同志的態度,班子就要搞好團結,上級說下級的壞話是無能的表現,下級說上級的壞話是無德、缺德的表現。大家要用心珍惜、用情呵護一起共事的緣分與友誼。」可我倒覺得倡導這樣的上下級彼此不講「壞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團和氣」「抱團政治」,這不符合現代民主與法治的精神。
  • 向上級申請政策支持,如何打報告?
    向上級申請政策支持,很重要;但是,這個報告如何打,很有講究。  近日偶聽一大師級營銷From EMKT.com.cn老總的精闢發言,收益菲淺,現整理出來,以便共享。    向上級申請政策支持,這個報告一般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抬頭是「尊敬的**總」,或者是「尊敬的總部領導」,等等,表示敬稱。
  • 你能接受上級的哪種批評
    比如有些人,有些上級面對下屬的錯誤,不分青紅皂白,先大罵一通,罵你怎麼那麼笨,做事情不經過大腦等等,你聽完了除了一肚子的火氣,可能沒有任何對你有幫助。這樣的上級和同事在職場有不少,不要讓這樣的批評妨礙你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如果那樣你就真的掉進陷阱了。
  • 法說人:「上級命令」不是擋箭牌,「奉命行事」也難逃刑責.
    副局長認為,作出違法處理的直接決策人是局長和政委,他只是遵照上級的命令執行,不應當替上級擔責。就是說,他只是「奉命行事」,事兒做錯了,板子不該打在他的屁股上。副局長的說法有沒有道理呢?對此,可以先看看《公務員法》是如何規定的:公務員在執行自己認為不正確的上級命令時,只能提出意見,若上級執意下令,公務員應當予以執行,相關後果由上級承擔。
  • 2020年山東省考面試備考:如何面對上級領導指定的安排呢?—國培
    面試中的人際題目是大家又愛又恨的一類題目,覺得可以答得出來,但是想回答的很好又很難,需要挖掘題目當中的細節,針對性的回答問題,今天就說說面對領導安排的任務該如何回答。  2.面對領導突然安排的過重工作量:要勇於接受,不是特殊情況,領導是不會隨意點名找某個人辦事。因此,既然領導點名讓我負責,證明是領導相信我,才對我委以重任。也要努力完成工作,理清工作事項,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按照輕重緩急做好相應的工作任務。遇到困難,也可以及時向領導求助,請求更多的資源配置。
  • 作為一個年輕人,在單位如何與上級,領導相處?
    作為年輕人尤其是90後,與上級相處,有章可循。現在的職場四世同堂:90,80,70甚至是60都在職場生存。各個世代都有自己時代的生存、發展背景,一定會產生差異。這種差異與生俱來,正確對待即可。根據調查,各個世代的人都有以下四點共同的需求:尊重、能力、關係和自主。只要在這四點上求同,就可以在其它方面存異,彼此信任,相互理解。
  • 如何理解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檢查指導工作
    如何理解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檢查指導工作,既要講成績和經驗,又要講問題和不足;既要注重解決問題,又要從問題中反思自身工作和領導責任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檢查指導工作是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履行職責的重要環節
  • 酒店上級新上任,下屬管理層不服怎麼辦?
    通常來說,酒店上級的職務是酒店員工通過一定合理的篩選渠道獲得的,所以下屬管理層不服上級的現象會比較少。不過少發生,也不代表不會發生。當這種事情發生時,下級不服者們不會意氣用事地辭職,而是會在工作上表現出不配合,例如:集體請假。對此,新上任的酒店上級,應該如何處理?首先,酒店上級,不需要焦慮,應該保持冷靜。管理層的缺位,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對酒店的經營造成影響的。
  • 工作中發生問題或疑惑,該如何與上級溝通?
    首先說明,在工作中有疑惑,一定要及時與上級領導討論,不能自己憑著自己的猜測與想像來確定事情該如何做。因為,上級在安排工作的時候不可能思考的很完備,這樣,在實際的工作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這時候我們要及時跟上級溝通、反饋同時獲取上級領導的具體指示。才有助於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 馬昌博:如何把上級精神翻譯成段子
    文件表述很枯燥,大家先忍忍看完:第一,要「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第二,要「強化紀委的派駐監督」;第三,要「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第四,還專門提到要「改革和完善各級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  好,「解碼」開始。第一條:以前各級紀委書記發現線索都必須向同級黨委一把手匯報,對方同意後才查處。要是一把手想瞞報,上級也不知道。現在不行了,必須同時報給上級紀委,誰都別想瞞著。
  • 看職場老油條是如何與特別忙的上級周旋的,就4招!
    與上級交談的時候,你的上級對你有過不耐煩嗎?2. 你有沒有因為與上級的交談,而想抽他兩巴掌的衝動?【閒聊】職場中與上級交談不難,難得是與特別忙的上級交談。因為交談不暢,而想抽上級兩巴掌的員工,也不在少數。那麼,作為員工該怎麼做,才能與特別忙的上談進行正常的交談呢?
  • 只知道逃跑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知道對下級發火的上級不是好上級
    第一、員工在剛才時不要太過冒尖,雖然你有資本,但是你要懂得如何處事能夠讓大部分人接受,如果你開始就展示你的才華,可能你的崗位上去了,工資上去了,但是你會失去在同事心中分數。別人可能會想這人怎麼這樣,即使自己是由長處,資本,也不用這樣不給別人面子,直接否認他人的想法吧,真的是遇得到哦。
  • 解讀《鬼谷子》內楗篇:生活中如何巧妙地向上級提出我們的建議?
    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的人際交往中,經常會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擾:每當我們在某件事上給他人提意見的時候,很容易就會遭到他人的方案,並且從此之後雙方之間都非常尷尬甚至不再來往。這種情況在我們和朋友交往中都是一種傷害,更別提在職場上給上級提意見了。
  • 向上管理:讓上級改變
    什麼是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指為了給公司、給上級及自己取得最好的結果而有意識地配合上級一起工作的過程
  • 機關下級,平級和上級關係處理策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公文選萃,ID:liyongxin201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愚拙說機關裡下級、平級、上級關係應如此相處!在機關工作,同事之間心齊氣順、相互補臺,氣氛融洽,既有利於效率提升,也有益於身心健康。
  • 聯想全球副總裁喬健:如何處理上級平級和下級的關係?
    你的上級真的很蠢能力不如你嗎?平級同事嫉妒你如何處理?找不到完美下屬怎麼辦?如何讓下屬服你?完整筆記·組織管理在職場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樣跟你的上級、平級、下級打交道?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學了很多的知識,結果在工作中發現知識所用的比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