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領導幹部在會上說:「敬重是對同志的態度,班子就要搞好團結,上級說下級的壞話是無能的表現,下級說上級的壞話是無德、缺德的表現。大家要用心珍惜、用情呵護一起共事的緣分與友誼。」
可我倒覺得倡導這樣的上下級彼此不講「壞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團和氣」「抱團政治」,這不符合現代民主與法治的精神。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地方班子的上下級之間,好話與壞話的標準誰能評判呢?
人都喜歡別人說自己的好話,作為不是工作關係的人與人之間交往,我也主張嘴上有蜜的是比有口臭的讓人喜歡。但作為工作關係,作為上下級關係,就應該講真話了,可真話在有些人眼裡就是壞話。
比如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在位時有「規劃之神」稱號,在山頂挖大湖,山上建百米大道,作為萬慶良下級的一位城市規劃師在微博上說了他「壞話」:這樣的官員早晚是「出事的官員」,說他「不懂常識」,說他「瘋狂又狂妄」。這樣的話在萬慶良的耳朵裡無疑是壞話,可是在黨和市民的耳朵裡就是金玉良言。當年重慶市公安戰線的警察們也沒少說過王立軍的「壞話」,說他「蠻霸」、說他「胡來」、說他「一身痞子氣」,說他的專利發明是「扯淡」,可這些「壞話」哪句不是真話,說這樣真話的警察算「缺德」嗎?
別說是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國家,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帝無論他願意不願意,都要假裝地說自己喜歡聽真話,善於納直言,也不敢把別人說了他幾句壞話都打入缺德的行列吧。
下級說上級的「壞話」大都有風險,大了是政治風險,小了也是「關係」風險。下級都是願意說上級的好話還怕好得不夠好,誰不知道說上級的「壞話」一旦被上級知道,那就不是缺德那麼簡單了,這輩子只要那個上級的領導不挪窩兒,他就永遠是你頭上的一座大山。多數下級都是忍無可忍了才說了上級的「壞話」,上級若真的不壞,下級誰去冒那樣的風險?
就像劉鐵男這樣的「上級」,在位時他的「下級」就說他違規審批工程,說他貪錢不要命了。到底是他的下級缺德?還是被說了「壞話」的劉鐵男缺德?
許多腐敗分子誰個不是「上級」?如果不是組織查出了他們,作為他們的下級,別說敢公開地說他們的「壞話」,就是背地裡說過他們的「壞話」一旦被小人告發,馬上就「運交華蓋」了。
在現代民主與法治的政治中沒什麼「好話」與「壞話」之分,上下級都要依法行政,說真話、甚至說假話、說錯話也屬正常,只要在公開場合亮明你的觀點就不算壞。無論面對你的上級你是下級時,還是面對你的下級你是上級時,我們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自身堅守了制度的底線,堅守了法律的底線,我還沒聽說過誰被下級的「壞話」給說倒臺了的。
上級不妨把下級的「壞話」認真聽聽,看看這些「壞話」是不是自己的短,下級的「壞話」有時會讓自己的行為不那樣任性,如果上級能夠將下級的「壞話」當成一種提醒、監督,從心裡敬畏民心、敬畏輿論、敬畏權力,這何嘗不是安全為官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