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物語
李誕辯論首秀,贏了辯論大神黃執中41票。他一直說自己是「弱雞」,大家也以為他是「弱雞」,沒想到他欺騙了所有人。
1
最近一期《奇葩說》很精彩。
辯題如上: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正方立場是:救畫。
反方立場是:救貓。
反正先發言。
反方一辯是傅首爾,
正方一辯是詹青雲。
兩人觀點都比較平常,略過。
然後是反方二辯許吉如登場了:
為什麼不救畫而救貓?
許吉如講述了兩個論點。
第一個論點:
藝術本身就是在看見人、關注人、關注生命的本身,
如果你真的尊重藝術,
就應該選擇救那條鮮活的生命。
你救那隻貓,
捍衛的才是藝術的意義。
第二個論點:
災難面前應該拯救弱者,
相比一幅名貴的畫,
一隻可憐的貓是弱者。
如果你不拯救弱者,
有一天你是弱者的時候,
你發出的聲音也不會有人理會。
2
許吉如說完後,
正方二辯、辯論大神黃執中出場了。
黃執中首先駁斥了許吉如的論點:
「在這個場景裡面,
貓不是最弱的,
那幅畫才是最弱的。
那幅畫不會呼嚎,
那幅畫不會求救,
那幅畫不會移動,
那幅畫不會喊救命。
對方說:萬一我是那隻貓呢?
我想問:萬一我是那幅畫呢?」
駁完許吉如的論點後,
黃執中開始構建自己的論點——遠方的哭聲。
他首先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在小學教書的朋友講,
他在教室講讀朱自清的名篇《背影》,
念到父親彎下腰去撿橘子的時候,
好多同學哈哈大笑,
因為朱自清的父親是個胖子,
同學們就大笑說『胖子撿橘子』。
我這朋友開始很錯愕,
但轉念也就懂了,
不是這些小孩冷血,
是因為他們太年輕,
還不理解父親撿橘子裡蘊藏的傷感。
小孩子不懂《背影》中的感情,
不是小孩冷血,
是因為他們對感情對世界的認知有限,
他們聽不到更遙遠的哭聲。」
接著黃執中又論述:
「人的同理心和不忍心是有範圍的,
而它範圍的大小,
跟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的高低很有關係。
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高,
你聽到的哭聲就越遙遠。」
最後黃執中使出了殺手鐧:
「這道題考驗的是什麼,
不是救畫還是救貓,
它考驗的是你期待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到了什麼層次,
在那一刻你期待,
你只能聽得懂貓叫,
看不懂八大山人,
那你就去救貓。」
黃執中最後這段論述的潛臺詞就是:
「如果你選擇救貓,
那就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很有限,
你的層次比較低,
所以才聽不到遙遠的哭聲。」
黃執中這個「遙遠的哭聲」,
真的很有殺傷力,
他的二辯獲得了壓倒性票數。
3
接下來就是黃執中和許吉如的開槓。
許吉如反問黃執中:
「遙遠的哭聲一定比近在咫尺的哭聲,更值得聆聽嗎?」
黃執中回答說:
「因為八大山人對你而言,太遙遠了。」
許吉如接著又說:
「八大山人有他的價值,
但這隻貓也有它的價值,
我不希望因為那個價值看起來好像更高階,
就忽略我身邊正在流逝的生命。」
黃執中回答說:
「如果你真的認識到八大山人的價值,你就不會這麼說。」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開槓環節呢?
因為我想說說優越感。
因為在整個開槓環節,
黃執中都充滿了知識分子的優越感,
或者說充滿了精英分子的優越感:
「你們不選擇救畫,
是因為你們還沒到達這個境界,
你們還聽不到遠方的哭聲。」
潛臺詞就是:你們有點LOW。
黃執中的論述,太精英主義了。
4
接下來,反方二辯李誕出場了。
李誕從三方面對黃執中進行了駁斥。
這段拆解駁斥非常好看,
被導師和選手贊為「奇葩說上的一段經典」,
大家可以看看上面這個視頻。
李誕講述的前兩個方面我就不贅述了,
大家看看視頻就知道了,
反正就是用一頓插科打諢,
消解和稀釋了黃執中「遠方的哭聲」。
接著,李誕拋出了第三個點,
這個點非常驚豔。
李誕先講了一個故事:
「遠方的哭聲當然也很可憐,
不過我覺得我們每個人,
還是要從樸素的地方做起。
我的一個記者朋友問過我,
他說我有一個很大的困擾,
就是我經常採訪一個當事人,
他把他的故事說給我,
我覺得報導出去會幫助更多的人,
讓更多的人意識到,
這個社會的一些陰暗。
但是我報導之後這個人的人生可能就完了。
因為那些殘害他的人也會看到,
那這個報導我要不要發?」
李誕又接著講述說:
「我當時聽了是什麼反應呢?
我差點一腳踹在他臉上。
不要這樣想問題朋友,
不要這樣想問題,
因為那不是遠方的哭聲,
那是你想像中的哭聲。
你為了一個想像中的哭聲,
你就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犧牲掉了。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知識分子朋友,
他們知識多了之後,
就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他也不苦其心志,
他也不勞其筋骨,
他就想怎麼天天犧牲別人。
他每天就在想,
我怎麼犧牲這個去就那個,
我怎麼犧牲小的去救大的,
我怎麼犧牲這個近的去救那個遠的……
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
怎麼去管遠處的哭聲?」
李誕最後一段論述更是妙絕:
「不要這樣,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
這個世界的維繫,
靠的是我這樣『自私』的人。
我們這樣自私地活著,
但是不傷害別人,
這個世界才能運轉。
而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
為了一些遠大目標,
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
犧牲別的小貓的人,
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李誕這番妙論,贏了黃執中41票。
5
我為什麼要講這段「奇葩說」呢?
我想說說「一種很可怕的惡」。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鮑邁斯特,
有一天產生了一個疑問——世間為何會存在惡?
於是他花五年時間來研究這個問題,
然後寫了《惡在人類暴力與殘酷之中》一書。
在此書中,鮑邁斯特指出,
惡的直接根源主要有四種:
1、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和貪婪(追求權力也是重要表現形式);
2、遭到威脅的自負(惡棍、暴徒、罪犯多具有高度的自尊);
3、理想主義;
4、追求淫虐狂似的快樂(比例最小)。
這四種之中,理想主義成為惡的根源,最值得我們深思。
鮑邁斯特說了這樣一句話:
「上帝的理想,並非真主的理想。
你們的理想,
既不是我們的理想,
也不是他們的理想。
凡是人的理想,
沒有不帶主觀偏好的。」
所以幾乎總是好人給世界帶來最大的破壞。
「許許多多嚴重的罪行、暴行、災禍,
都是那些本來一心想做好事的人帶來的。」
如數百萬人參與的「十字軍東徵」,
法國大革命中發生的濫殺無辜,
仍在瘋狂進行的恐怖分子的「聖戰」。
「既然我們的理想是善的、正義的,
那麼凡是不贊同不順從我們的,
便是醜陋、邪惡、魔鬼的化身。
因此,我們應當像對付蒼蠅一般,
將他們徹底乾淨地全部消滅乾淨。」
所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耶克說:
「世界上的大壞事主要都是好人幹的,壞人只能幹小的壞事。」
正如李誕所說的那樣:
「我們要警惕遠方的哭聲,
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
為了一些遠大目標,
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
犧牲別的小貓的人,
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6
相信大家都看過《復仇者聯盟3》,
這部電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成長於泰坦星的滅霸,
目睹了泰坦星的毀滅——
泰坦的人口越來越多,
而它的資源是有限的,
終於有一天,
在被人類過度開採與大肆汙染後,泰坦大面積爆炸。
目睹這場大災難後,
滅霸誕生了一個偉大夢想:
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
但各個星系的「人類」太多了,
導致資源枯竭,環境遭到破壞。
為了避免出現泰坦這樣的慘劇,
滅霸決定將宇宙的人類殺死一半,
以維持整個宇宙的生態平衡。
於是他開著飛船帶著部下,
一個星球一個星球地展開屠殺。
滅霸為了聆聽「遠方的哭聲」,
卻製造了全宇宙最大的惡行。
最後有一句話想送給一些人:
「如果你是知識分子,
如果你是精英分子,
如果你是手握重權的人,
一定要警惕遠方的哭聲。」
不是說「遠方的哭聲」不好,
只是我們要警惕「遠方的哭聲」,
因為很多「遠方的哭聲」,
正是因為不顧「眼前的哭聲」才造成的。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