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郴州的陰雨天格外的漫長呢,久到我已經記不起自己有多少天沒有見過太陽了。天空總是灰色的,悶悶的讓人渾身都充滿了一種無力感,做事也沒有了熱情。
也只有一份火辣辣的吃食,才能在一瞬間激起熱情,而這份吃食對我而言必須得是家鄉的紅薯粉條了,媽媽的味道夾雜著小時候的回憶,任何時候想起都滿懷憧憬。
那時候媽媽每年都會親手給我們做紅薯粉條,然後再用做好的粉條做酸辣粉。每次粉做好後,儘管剛出鍋裝碗很燙手,但我每次都還是迫不及待的端起碗來,小心翼翼的捧著碗走到飯桌前。
一邊甩著被燙的有些木的手,一邊趕緊拿起筷子,撈上一股送入嘴中,嘴唇和舌尖都燙的有些發麻,噴香的味道卻已經在滿嘴轉圈圈,柔滑勁道的粉條嚼的牙齦有些發酸了,但還是停不下嘴來,吃完粉,再喝上幾勺湯,酸辣鹹鮮一股腦兒流向肚中,頓時渾身又一陣暖,感覺整個人都充滿了力量。
那麼香的紅薯粉條,白菜姐這種資深吃貨怎麼可能只滿足於那一種吃法呢,這些年我嘗試過無數種紅薯粉的吃法,但最鍾情的還是這6種,今天就把我珍藏的食譜分享給姐妹們。
1、酸辣紅薯粉
紅薯粉、花生米、黃豆、小白菜、食用油、鹽、生抽、豆瓣醬、香醋、香菜各適量。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燒開,放入紅薯粉,煮6-7分鐘,煮好後撈出裝碗,加涼水浸泡2-3小時 , 鍋中加油燒熱,倒入黃豆和花生米炒香後裝碗,辣椒切段,姜蔥蒜切末,將泡好的紅薯粉倒入沸水中燙熟,鍋中加油燒熱,放入2勺豆瓣醬炒香,再加入辣椒、姜、蔥、蒜、生抽、生抽、香醋、鹽、蠔油,稍加翻炒後加水煮開,倒入紅薯粉,加入花生米和黃豆,將青菜放入開水中燙一下,加入碗中,再加香菜即可。
2、茼蒿煮粉條
茼蒿、紅薯粉、金針菇、麻椒、小米椒、麻辣火鍋底料、鹽、甜不辣、生抽各適量。茼蒿洗淨切段,金針菇和紅薯粉洗淨,炒鍋內加入適量水,放入紅薯粉、甜不辣、火鍋底料、甜不辣、麻椒開文火慢煮,煮至紅薯粉勁道將熟時,將金針菇和茼蒿放入鍋中,煮2-3分鐘,加入鹽和生抽,拌勻後關火即可
3、菌菇毛肚紅薯粉
金針菇、毛肚、生菜芯、千張、紅薯粉、玉米油、蒜蓉、生抽、鹽、陳醋、香菜各適量、香菇1朵、西紅柿半個、小米椒3個、香辣醬2勺。白毛肚洗淨,砂鍋中加入玉米油燒熱,放入蒜蓉碎炒香,倒入2勺香辣醬炒散、加入兩碗開水,將紅薯粉條放入煮至七八分熟,放入千張、香菇片、金針菇、西紅柿、麻椒粉、鹽、生抽、陳醋,煮兩滾兒,關火,將生菜、毛肚、小米椒放入,用筷子按進湯裡燙熟,毛肚用砂鍋餘溫燙10秒即可,不宜久煮,最後撒上香菜即可。
4、白菜燉粉條
白菜500克、紅薯粉1把、豬油渣50克、幹辣椒2個、大蔥10克、姜5片、濃湯寶1塊、生抽、老抽、食鹽各適量。粉條用溫水泡軟,大蔥切成蔥花,姜切片、幹辣椒切成小段,白菜洗淨切成大塊(幫與菜葉分開),鍋中加油,放入蔥、姜、蒜、幹辣椒炒香,再放入豬油渣煸炒,炒香後放入白菜幫煸炒,炒至白菜幫出水汽後,加入生抽、老抽繼續翻炒均勻,加入熱水、泡好的粉條和鹽,加入濃湯寶,燒沸後蓋上蓋子,中火燜5分鐘,將白菜葉放入鍋中繼續燉煮,燉至粉條軟滑,湯汁濃稠時即可。
5、炸醬紅薯粉
紅薯粉500克、肉末200克、大蒜4瓣、泡椒醬2勺、豆瓣醬2勺、芹菜1節、大蔥1根、小蔥1根、花椒30粒、老抽1勺、老薑、五香粉、澱粉、食用油、鹽各適量。鍋中加水,紅薯粉用清水衝洗後放入鍋裡煮至發開,芹菜、大蔥、小蔥切小節、大蒜、老薑切末,肉末中加入一勺澱粉、少許鹽和10毫升左右的清水攪拌至順滑,將發開的紅薯粉關火,繼續泡在熱水裡發,熱鍋下油五成熱時放入花椒、肉末炒香,放入老薑、蒜末繼續炒,放入豆瓣醬炒出紅油色,再放入泡椒醬一起炒,炒香後鍋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放入大半勺老抽、少許五香粉,湯汁燒開後放入紅薯粉和鹽,燉煮20分鐘,放入大蔥、芹菜粒和小蔥花即可。
6、雞蛋韭菜粉絲火燒
紅薯粉1小把、麵粉200克、雞蛋2個、黃酒1小勺、油、鹽各適量。麵粉中加入適量水和成光滑的麵團,蓋上蓋子放在一邊餳20分鐘,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鹽和1勺黃酒,攪拌均勻,熱鍋涼油,倒入雞蛋液,雞蛋定型後用筷子劃成小塊裝碗備用,將紅薯粉絲煮軟,餳好的麵團分成大小相同的幾個小麵團,蓋上蓋子再餳10分鐘,將粉絲、雞蛋和韭菜放入碗中,加香油拌勻,再加入鹽和胡椒粉拌勻,將餳好的麵團擀成圓片,包入餡料,捏攏後按壓成餅,鍋中放入少許油,將餅放入,倒入少許水,加蓋燜3分鐘,再揭開蓋,小火慢煎,煎至雙面金黃即可。
以上這些紅薯粉美食不僅好吃到爆,而且做法簡單,不擅長做飯的姐妹們也可以放心的煮。
煮粉必讀:
正宗的紅薯粉直接煮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最好把水燒開後放入鍋中煮6-7分鐘,再倒入盆中加冷水浸泡2-3小時,然後再煮就很容易熟了。
老家每年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開始忙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做紅薯粉條,先將紅薯從地裡挖回來,晾上幾天,然後清洗磨打、紗布過濾、沉澱分離、加溫成型、再自然風乾晾曬,做一批出來最少要花上7天的時間。
小時候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所以那時候等著吃媽媽做的那份酸辣紅薯粉的我,一直覺得好像等了幾個世紀,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老家有很多地方、很多事情都已變了,唯獨做紅薯幹和紅薯粉這兩件事情,一直沒變,鄉親們似乎都達成了一個共識——不買機器,和白菜姐一樣都覺得純手工做出來的更好吃,Q彈勁道、入口爽滑,健康衛生,更不會有煮不爛的硬結,好吃又放心。
沒人能承受歲月的變遷,村裡的老人越來越少,年輕一輩們也知道手工做的好吃,但也懶得去做了,所以村裡做紅薯粉條的人越來越少,以前那種純手工紅薯粉條也越來越少。
一種美味的流失,也是一種遺憾,趁著家鄉的美食都還在,趕緊回去多吃一些吧;趁著牙齒還咬的動,好好吃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吧;趁著給你做那碗熱湯粉的人還在,抽空多陪陪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