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老人患腦溢血後遺症,老伴兒女不離不棄精心照顧康復訓練

2020-12-23 黃河灣

近日,正值麥收天氣,在晉南地區的一個小山村,平常看似冷清的村子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在門前或揚麥或曬麥,一派夏日豐收的景像。

只見路邊有一位大娘攙扶著一位大爺一步一挪的鍛鍊走路,大爺左手拄拐,大娘左手攙著大爺,右手拉著套在大爺腳上的繩子,使勁拉一下繩子使得大爺右腳抬起,然後放下,往前挪一步,然後再拉,再走……

大爺姓姚今年66歲,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外地打工,女兒就嫁到本村,姚大爺去年冬天吃飯的時候突然拿不住筷子,老掉筷子,話也說不清楚,女兒發現不對勁,趕緊把大爺送醫院,經CT檢查是腦出血,還好送的及時,腦出血量不大。

大爺在醫院住了一個月,遠在外地的兒子趕回來和女兒一起照顧了一個月,大爺出院後兒子繼續打工去了,照顧大爺的任務就落在了老伴和女兒的身上,老伴逢人就說,多虧了我這女兒啊!

大爺出院後回到家裡,右手和右腿基本不能動,而且水腫的厲害,全靠老伴和女兒每天按摩,硬拉著大爺的手臂活動,在床上躺了三個月後,慢慢有些恢復,於是每天由大娘和女兒攙扶著慢慢鍛鍊。

大爺家裡有10來畝地,除了留下地種夠自己吃的麥子,其餘都栽了花椒樹,大爺沒生病時家裡的農活主要是大爺在做,現在大爺生病了,一提起家裡的農活,大爺就滿眼的淚,女兒趕緊拉著父親的手,告訴父親不要著急,家裡的農活有她呢。

大娘姓黨今年63歲,大娘說自大爺生病後女兒、兒子床前床後照顧了一個月,但是兒子總是還要養家,所以老伴出院後就趕緊讓兒子打工去了,女兒離的近,就住在對面200米處,女兒天天都過來給老伴按摩、量血壓、陪同父親鍛鍊,老伴在女兒的精心照料下身體恢復的越來越好了,孩子多了就是好啊!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孝敬父母是每一位兒女理所應當做的事,父母生病的時候,讓我們為父母做更多的事情。願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開心快樂每一天!願所有的子女都能夠床前盡孝!【黃河灣原創作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黃河灣」

相關焦點

  • 68歲老人用輪椅推患腦溢血後遺症的老伴鍛鍊,每天步行8公裡
    一邊拍照一邊和老人聊天,老人家告訴攝影師他姓梁,今年68歲,輪椅上推著的是他的老伴,今年也68歲,他們是從濱河公園鍛鍊回來,走過這座立交橋沒多遠就要到家了。梁大爺告訴攝影師,他們原來是梁家村的農民,這些年城市擴建土地都被徵收了,孩子們都外出打工去了,平時家裡就他們老兩口在家。老伴十年前突發腦溢血,住院搶救了一個多月,人雖然救過來了,可是右半邊身子不能動彈,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 晉南農村,75歲仙大爺牽手患腦梗老伴看戲,像照顧孩子一樣一刻不離
    晉南農村,75歲仙大爺牽手患腦梗老伴看戲,像照顧孩子一樣一刻不離近日,聽說皂角樹廟會上唱戲,騎車去湊湊熱鬧,剛到廟門口,看到一位戴著寬邊石頭鏡的老人,一手拿著兩個馬扎,一手牽著拄著拐杖的老伴的手,慢悠悠的從廟裡出來,看樣子來晚了,已經殺戲了。
  • 相濡以沫,不離不棄!88歲大爺為老伴洗尿布14年
    家住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的老黨員李大爺今年已88歲高齡,14年前,小他2歲的老伴楊翠英因腦溢血導致半身癱瘓並大小便失禁,由於使用尿不溼過敏,李大爺為她墊尿布,為此,他每天要洗20多塊尿布,且一堅持就是14年。樂觀的李大爺表示,洗尿布也是一種鍛鍊。
  • 腦溢血後遺症的治療方法
          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腦出血後遺症嚴重的病人會偏癱,全身癱瘓,四肢功能障礙,口眼歪斜等等的症狀讓人慘不忍睹,真是一人患偏癱,全家無笑顏!
  • 腦溢血後遺症半身麻痺康復治療手段
    腦溢血急性期的併發症,首先是腦疝的形成,這時會危及生命。昏迷的患者可引起肺部的重症感染。另外,患者也可以出現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有的患者如果在丘腦部受到損傷,可以出現中樞性的高熱。還有腦性耗鹽症候群,是由於心鈉素分泌過多而導致的低鈉血症,需要補充鈉治療。
  • 「我們有很多妙招讓老人開心」 優康護理精心營造「老人樂園」
    發展至今,服務對象已增長至6000餘位老人,其中大部分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護理隊伍也擴展至600餘人。在積極探索社區居家為老服務新模式中,優康安和護理站秉持「愛心、責任心、敬畏心」,從疾病護理到心理關懷,精心營造「老人樂園」,讓老人們都能微笑在家享受到舒心的生活。
  • 貴州丹寨卡拉村苗族好媳婦吳美,四年照顧癱瘓丈夫,不離不棄
    圖為貧困母親吳美攙扶患腦溢血丈夫在院裡幫助他康復。 就是這名普通的苗族婦女,在丈夫患腦溢血這4年的時間裡,她用柔弱的雙腿走出一個家庭的重生之路,用執著和堅持換來了老人的欣慰、丈夫生命的延續和孩子的尊重,展示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魅力和道德內涵
  • 93歲奶奶病房裡照顧95歲老伴
    93歲老奶奶和95歲的老伴 通訊員供圖快報訊(通訊員常惜悅胥林花記者劉峻)新年剛過,一張病房裡的「九旬老人生日恩愛夫妻照」在江蘇省腫瘤醫院醫護人員的朋友圈裡刷屏,醫護人員紛紛點讚:病房裡的不離不棄,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 66歲退休金高的老人為什麼很難找到老伴?真實原因讓人退避三舍
    66歲老劉老師又開始處對象了,村莊上的人聽了之後,只是一笑了之,不再過多關注他找對象的事了。老劉老師的妻子在他55歲那年因車禍去世,他頓時成了孤家寡人。雖然天天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但內心的孤獨是誰也解決不了的,於是老劉老師開始尋覓那個合適自己的人。時至11年,卻仍然沒能如願。
  • 他和她離婚,不離不棄的故事結束了
    去年,《周刊文春》拍到小室哲哉與女護士關係不一般的照片。以婚內出軌,將他盡心盡力照顧患病妻子7年的有情有義丈夫形象給砸碎。除了仍需繼續進行腦部康復訓練,她看上去與常人無異。直到2018年,《周刊文春》拍到小室哲哉趁著KEIKO回大分縣娘家康復療養,與女護士關係不一般,斷言他婚內出軌。
  • 荊州女子患病44載丈夫不離不棄執手偕老
    湖北日報(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戴軍 朱民)一個曾經20出頭的女子,婚後3年就患上間歇性精神疾病,這一病就是44年!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始終與她不離不棄、患難與共,長達44年的長情陪伴,直到自己變成兩鬢斑白的古稀老人。他用一萬五千多個日夜的陪伴和照料,詮釋出一個丈夫的責任和擔當。
  • 湛江好人陳月清: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20年不離不棄
    後來,陳月清的母親被檢查出患了食管胃滑動疝,但由於年事已高且嚴重貧血,醫生建議她保守治療。楊迅 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希望大家都能趁父母還健在時,多關愛父母,多多體貼父母,讓他們的晚年多一份幸福,少一份煩憂。」9日,站在湛江經典愛情(親情)演繹大賽舞臺上,陳月清以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分享著她二十年如一日,不棄不離,悉心照顧體弱多病母親的孝親故事。  「我沒有你們想像的那樣偉大,我只不過是像母親當年照顧我一樣在照料她。」
  • 「讓我再教你一次走路」86歲老父帶67歲兒康復訓練
    86歲老父親陪兒子康復訓練「每天早晨,我到河邊散步,都會看到一位頭髮雪白的老父親帶著兒子進行康復訓練。」老父親今年86歲,兒子67歲,父子倆暫住在揚州玉帶河邊某小區,年邁的父親對中風的兒子不離不棄,以大寫的父愛譜寫了一段親情佳話,附近居民把這溫馨的一幕拍了下來,發到朋友圈,也感動了無數揚州人。1耄耋老父成中風兒子的「陪練」早晨的玉帶河邊,綠樹蔥蘢,微風習習。
  • 2歲女童患膿毒血症致其大腦萎縮 父母不離不棄
    2歲女童患膿毒血症致其大腦萎縮 父母不離不棄 2015-02-09 09:38:17  患膿毒血症致其大腦萎縮 父母不離不棄  兩歲的陽春女孩李煥文因為患上嚴重的膿毒血症而一度昏迷,之後大腦萎縮超過50%,大半個腦子都是被液體填充。她至今不會說話和走路,對外界反應十分遲鈍,終日在廣州一家腦科醫院的病床上發呆。醫生估計,康復治療有望令她恢復生活自理能力,但智力是沒辦法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了。在製衣廠打工的父母為了治好女兒的病已經債臺高築,但仍然不離不棄。
  • 溫州一男子七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
    本到了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七年前妻子突發腦溢血導致嚴重癱瘓,高葉榮七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妻子,在他的細心照料下妻子未曾感染肺炎、褥瘡等併發症。他用樸實與堅持書寫「人間自有溫情在」,以實際行動詮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真諦。
  • 八旬老人照顧三個癱瘓兒子30餘年不離不棄,可憐天下父母心!
    當老福看到這條評論時,很難想像一位83歲的老人還在不辭辛勞的照顧全家,在福大爺的印象中這個年紀的人都應該是兒孫滿堂、子女承歡膝下,過著頤養天年的日子,每天就出門溜溜彎,或者拿把團扇坐在陽臺上曬曬太陽。讓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支撐著一個家,背後的辛酸該多麼沉重。
  • 一位63歲老人坦言:再婚後,嫁給比自己大10歲的老伴,我願餘生照顧他
    小區裡63歲的王姐,退休那年,認識了比自己大十歲的姚先生,兩人興趣愛好相似,有共同語言,彼此情投意合。當姚先生提出再婚要求時,王姐提出兩個要求,姚先生全都答應了。
  • 植物人昏迷百天奇蹟開口說話 家人不離不棄
    腦外科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王桂珍。她在腦部腫瘤實施手術後昏迷百天後終於醒來,是不離不棄的親人、一群醫術精湛充滿愛心的醫生護士,共同創造出生命奇蹟。開顱手術老婦陷入昏迷頭痛、頭暈,精神萎靡,成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困擾王桂珍的頑疾。
  • 老人痛心:兒女成才有什麼用,老伴走了,他們都不回來看一眼
    連父母生病住院了,也不能回來看望一下,更有甚者,父母去世也不一定會回來處理後事。有網友說,他的鄰居是大學老師,好不容易把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兒子女兒前後腳在國外留學、成家立業。老人去世前,只有老伴和他的一位學生在身邊忙前顧後,兩個親生孩子始終沒有露面。老人去世後,也只靠那位學生幫忙料理後事。老人的老伴很痛心:兒女成才有什麼用,父親走了,他們都不回來看一眼。
  • 小姑子聾啞多病,姐夫悉心照顧20年不離不棄,親戚:他都沒有再娶
    某小縣城內有這兩位人盡皆知的老人,他們分別是68歲的唐大娘和72歲的嚴大爺。從小就耳聾智障的唐大娘,前些年又得了白內障,近乎失明,就是如此不幸的一個人,大家卻都說她是幸運的。因為比她大3歲的嚴大爺一直照顧著他,這一照顧就是20年,說起嚴大爺20年如一日照顧唐大年的事,大家都禁不住豎起大拇指,除此之外,還有更特殊的是兩人的關係,唐大娘是嚴大爺的小姑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是卻始終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