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益頻 ‖ 說「倉廩實則知禮節」(外一篇)

2021-02-19 今日作家

說「倉廩實則知禮節」

文/杜益頻

春秋時期大政治家齊國宰輔管仲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司馬遷引用時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從強調意義上講「倉廩實,衣食足」和「知禮節,知榮辱」的關係的,目的在于堅定人們對發展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的重視。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話是正確的。從準確意義上看,這個話說的有些絕對,有些片面。事實是,「倉廩實,衣食足」是「知禮節,知榮辱」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沒有「倉廩實,衣食足」,就不會「知禮節,知榮辱」,但只有「倉廩實,衣食足」不一定」知禮節,知榮辱」。

沒有「倉廩實,衣食足」就不可能「知禮節,知榮辱」。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說,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需要。倉廩空,衣食少,人不能生存,那能顧及其它?靠精神力量「知禮節,知榮辱」,只能維持於一時,不能維繫於長久。俗雲:「兵無糧,三日不打自散」。軍隊有鐵的紀律,尚無糧支撐不了幾天,遑論其他人。

但是,只有「倉廩實,衣食足」不一定「知節禮,知榮辱」。因為「倉廩實,衣食足」只能解決「倉廩不實,衣食不足」產生的「不知禮節,不知榮辱」,而產生「不知禮節,不知榮辱」還有其他原因。人們的貪慾和錯誤的價值觀都會產生「不知禮節,不知榮辱」。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缺衣少食的狀況不復存在,相當數量的人己過上小康生活,其中又以官員的富足最為明顯。但這並未使富足的人「知禮節,知榮辱」。官員們「公款吃喝,公費旅遊,公車私用」「蔚然成風」,許多官員「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大肆貪汙受賄,貪賄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一些不法商人靠行賄,靠製造假冒偽劣商品致富;一些年青人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為了致富,大搞電信,傳銷炸騙;一些青年女的,為了過」錦衣玉食,烈火烹油」的生活,破壞富人的婚姻,自己取而代之,有的完全不要自尊,做富豪的外宅,當貪官的」二奶」。等等。

由此可見,要使人們「知禮節,知榮辱」單靠「倉廩實,衣食足」是不夠的。在今天,單靠發展經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依靠道德和法治進一步使人「知禮節,知榮辱」。以法治國,強迫人們「知禮節知榮辱」一一不敢幹違法亂紀的事,做守法公民;以德治國,教育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八榮」不做「八恥」的模範公民。

國強民富,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生態美麗是人民的全面訴求,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讓我們抓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兩個方面的建設,為實現我們的目標奮鬥。


在書中尋找樂趣

文/杜益頻

快樂生活,是高質量生活的一個主要方面。對於退休的老人來說,唱歌,跳舞,下象棋,打撲克,聊天,旅遊等都可獲得樂趣。另外,讀書,也是尋找和獲得樂趣的主要途徑。

我讀《林肯傳》,知道林肯的夫人瑪麗脾氣很壞,在家裡常常對林肯出言不遜。有一次,她問林肯一個問題,嫌林肯回答地慢了,便把一杯熱咖啡潑到林肯臉上。林肯在給他的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如果把他在家中的痛苦分給世界每一個人,世界就無幸福的人了。

林肯貴為總統,在國家大政中一言九鼎,我原以為他在家中也是熙指氣使,誰知卻是一個受氣包,窩囊無以復加。讀到這些,除對林肯有些許同情外,也不禁啞然失笑。

我從讀書中,知道恩格斯失戀過。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信中,講了自己失戀的痛苦,對自己失戀的痛苦作了細緻地描述。我原以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任何事情上都是硬漢,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原來革命家和普通人也有一樣的地方。

我從讀書上知道,牛頓曾養了兩隻貓,一隻大貓,一隻小貓。兩隻貓,一會兒要出去,一會兒要回來,牛頓一會兒要開門,一回兒要關門,思考常被打斷。後來他在牆上鑿了兩個洞,一個大洞,一個小洞,大洞供大貓出入,小洞供小貓出入。讀書後,我也不禁一笑,科學家想複雜問題想的太多了,有時把簡單問題也複雜化了:打一個大洞就行了,大小貓都可以出入,何必要打一個小洞呢?

讀書讀到一個新天地,和自己原來想的迥然不同的天地,往往會產生一種發現新大陸的樂趣。

蘇軾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要補充一句:書中自有無窮趣。

相關焦點

  • 倉廩實而知禮節
    於是我的想法發生了巨大改變,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覺得還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空空的錢袋子無法站得筆直,倉廩實而知禮節。再後來,也算是接觸到一些有錢人和富二代,發現他們和我猜想的一點兒也不一樣,那時才恍然大悟:其實大部分富人和大部分窮人一樣乏味無聊。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讓我差點兒忘了錢不能買到什麼。
  • 【國學清賞】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漢字詞語
  • 南懷瑾先生:如何正確理解「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提  示點擊上方 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管子的政治道理:「倉廩實則知禮節
  • 倉廩實則知禮節:《管子》為何稱得上治世寶典
    《管子》是治世寶典,它的特色不僅在於一書含多家之說,還在於保存了政經一體的國家理財學說。《管子》託名管仲而成書。管仲生活在春秋前期,經好友鮑叔牙舉薦,得以輔助齊桓公。他幫助齊桓公富國強兵、匡正天下,受到孔子的稱讚。在梁啓超等人編著的《中國六大政治家》中,管仲位列首位。
  • 【漲知識】「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乃古人之訓,萬世皆然!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管子提出要注意糧食貯備。糧食足了,人們就知道遵守禮節了;衣食豐足,人們就懂得光榮與恥辱。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說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下一個時代是從精神中獲取更多的滿足這句話或許有點超前,但不無道理父母那一代人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能為家裡添置大彩電,買回個洗衣機全家人都會歡呼雀躍,幸福感爆棚然後再努力一點一點的積攢各種物件
  • 南懷瑾老師: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司馬遷引《周書》的話,並舉出齊國姜太公和管仲的例子,說明經濟財富對政治功業的重要以後,又引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兩句名言,討論財富和德業的關係,提出「禮生於有而廢於無」的主張。因為禮節、仁義這些德性,是以安定的生活與財富為基礎的。一個君子富有了,就更樂於行善積德;而普通的人有了財富,也就安守本分,不會作奸犯科。
  •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
    胡適先生言:從生物學意義上說,人生與狗生、貓生一樣,並無特別的意義。任何動物的肉身都有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自然過程,這是不能強求的。但是,人類又跟阿貓阿狗判然有別——人有理性的大腦,人有創造意義的能力。在《人生有何意義》的第一篇,胡適以老同學朱子平為引子,拉開了「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什麼的?」這個千古迷題。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晏列傳》|一篇古文
    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 如何理解「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中國有句名言,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奉為不變的定理,這就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述名句出自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後來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的引文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其內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
  • 倉廩已實,禮儀如何知?
    引言管仲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 【寫材料用典】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倉廩實而知禮節
  • 傳統文化有「五禮」之說,分別用在不同場合,「五禮之冠」指的啥
    大家好,我是「楚何知」。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話題是:傳統文化有「五禮」之說,分別用在不同場合,「五禮之冠」指的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先輩們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並且形成了許多禮儀規範,「衣冠上國,禮儀之邦」並非虛有其表。
  • 「散文」杜益頻 ‖ 時窮而後工
    時窮而後工文/杜益頻韓愈說,時窮而後工。意思是:人處困境,就會認真思考,認真做事,修成正果。這是韓愈從先賢和自己的實踐中得出的結論。範仲淹最終官至參知政事(副丞相),成為北宋的一代名臣。他不但在政治上有很大貢獻,而且在文學上也很有造詣,一篇《嶽陽樓記》成為千古名文。時窮而後工也為今人所證實。陳忠實出身於農家,一九六二年高中畢業,高考落榜,回到農村。那時的農村,衣尚能遮體,食不能裹腹。在這種處境,陳加倍努力,成為公社副書記,又努力寫作,寫的作品拍成電影《渭水新歌》。
  • 倉稟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講信譽,知禮節,知榮辱,這些東西的前提就是你要有生存的資本。    世人說對面的壞老頭的時候,大多言其荒誕,不靠譜,謊話連篇。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去深究這背後的關係。我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一下當前的一些現狀。      1936年,弗雷德.川普娶了瑪麗為妻,一位來自英國的移民姑娘。瑪麗一共生了五個孩子,現任總統川普排行在第四,也是最小的兒子。
  • 如果學外治法非要背一篇內經,那就選擇【經脈】吧,就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二】
    10)如果學外治法非要背一篇內經,那就選擇【經脈】吧,就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