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管仲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
中華民族素稱「禮儀之邦」,時至今日,我們亦常常以此標榜自己。管仲之言提到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而在此之前,應該還有一句:民生厚而德正。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德行才能夠正直;倉庫的糧食充裕了,人們才能夠學會禮節;溫飽問題解決了,才能夠知道何為榮何為辱。三個分句,講了同一個主題,所謂衣食無憂,宜修德行。今日的國人,已無後顧之憂,行為舉止卻總遭國際詬病。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見到種種不合禮儀之舉,前些日子甚至發生了諸如中國遊客在日本旅行時「順走」酒店馬桶蓋這樣貽笑大方的事件。為什麼我們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丟失了禮儀的門面?我們又應如何重揚禮儀的旗幟,重拾「禮儀之邦」的榮譽?禮儀的培養,逐漸成為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正文
現如今,人們說「倉廩實而知禮節」,並不因為真的只有「倉廩實」,人們才能「知禮儀」,而是在我們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能力與條件時,提高禮儀修養便成了必需。生活條件與禮儀修養的諸多層關係中,「只有」、「才」的必要條件關係應是最低等的。事實上,真正的禮儀的構架,應是無基礎的,換言之,禮儀的構架是「成人」的基礎。孔子有言:「不學禮,無以為立」,荀子亦云:「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古時有清流,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仍有禮儀意識;現今衣食無憂的人們卻每每做出無禮舉動,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傳統禮儀文化的遺失。種種「倉廩實而禮節不識」的現象讓中華「禮儀」之名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在社會秩序趨於穩定、民生狀況良好的當下,禮儀培養成為必須。現今,破除近代中華禮儀的固封、重提禮儀要求規範的意義,我們對禮儀的要求,來源於物質保障後的精神需求。
形成傳統禮儀文化遺失現狀的原因多樣。一度,「傳統規章」被視為對民主、自由的限制,被視為是對精神發展的枷鎖和束縛。社會發展中,這種傳統的風格便被我們或有心或無意地拋在了身後。現如今,當我們重提禮儀的培養、教育,需分析其遺失的具體原因。
·歷史遺留問題
首先,戰後經濟社會的發展吸引大眾的眼球,無形中使人們忽視了禮儀的培養。
戰爭時期,對普通民眾而言,最重要的便是身家性命,亂世之中,大多數人無閒言「禮」。而後經過戰亂洗禮的國家,社會陷入混亂,發展的需求便更迫切。傳統禮儀在經歷過長達幾十年、橫跨數輩的災難性空窗斷層後,失了完整的體系,沒了以往的規範要求,也逐漸被人們所遺忘。而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現代型社會的建成,以蓬勃之姿蒙住了人們的雙眼,以為發展勢頭正好便已是前途光明,卻忽略了「禮」是成人之本、立國之基。如此,便造成了「身體」向前而「精神」滯後的現象。
教育原因
其次,禮儀是一種應自小養成的習慣,青少年的禮儀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而當今的教育現狀無法提供有效的禮儀培養。
現代教育體系雖已經歷過幾次發展性改革,但終究跳不出以「分數」作為最終評判標準的圈子。「重點」二字套上了更好的教育資源、更佳的教育環境,便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競爭。疲於「題海戰術」的學生便無精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禮儀細節。在這種大環境下,「素質教育」多數時候便成為了一種形式,或許能夠有所作用,但收效甚微。
城市學生之間的競爭尚如此激烈,何況農村的青少年。農村教育資源本就匱乏,對於這一批年輕人而言,缺少先天機遇,競爭負擔更重、壓力更大,禮儀教育就成了空談。這又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後天習慣,無師自通者畢竟少之又少,於是造成了規範禮儀「後繼無人」的現狀。
實用主義思想
最後,禮儀的繁複與極端實用主義思想不相符合,也可能造成大眾對禮儀做出「無用」的錯誤評判。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句話仿佛在任何時代都是適用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通過努力就可以獲得一切,但同樣,免不了利己主義思想的泛濫。禮儀在現實社會中無疑是有實際效用的,但當效用不抵付出時,無疑會被這些人拋棄。
同時,以為禮儀只是形式,徒添麻煩的亦是大有人在。這樣的思想下,禮儀便會被遺忘在人們前行的腳步後。
道德禮儀是社會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基礎。我們的身體與精神,應該走在同一條線上。加強禮儀的培訓教育,加速現代禮儀的規範化成為了現在禮儀宣揚工作的重點。推進禮儀培訓,需要我們得出具體政策。
從小培養加強教育力度
如上文所言,禮儀培養應從小做起。禮儀的教育和養成,需要長時間的培訓,或是耳濡目染習得,或是口傳身授教導。這是一種一旦養成便會受益終身的習慣。意識到禮儀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後,就應將其列入教育系統之中。
當前禮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缺乏完整有效的體系,二是缺乏社會的普遍認同和重視,三是缺乏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所以,應針對以上三點,制定出一套完整且切實可行的教育體系。將禮儀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形成禮儀規範
古時,我們曾有例如《弟子規》的整套禮儀規範化教材,而如今,缺失了對過去教育體系的信任,我們缺失了規範化的禮儀教育素材。流通於市面的禮儀「教科書」種類繁多,良莠不齊。當務之急,便是出臺一套規範化的禮儀素材,進行推廣成為現代的標準禮儀教科書。規範化的整套禮儀利於對禮儀的推廣。
開展禮儀培訓
禮儀教育應從小做起,禮儀培訓卻應面對大眾。人人皆需提升禮儀意識、規範個人行為舉止。面對全社會開展有組織、有章程的禮儀培訓,是解決禮儀觀念缺失的有效方法之一。
加強對禮儀的現實要求
一直以來,社會都有將道德修養、誠信系統納入個人「誠信銀行」的設想。禮儀修養同樣應該歸入這樣的體系中。無禮之舉計入個人信息系統,而日常的工作生活,都對個人信息管理內容有所要求。如此一來,禮儀的規範,對於每一個人都有強制性的具體要求,規範化管理。
結語
如今,倉廩已實,禮儀尚未知。禮儀規範化的社會需求在國人已無衣食之憂的當下更加迫切。我們對禮儀更規範化的社會也有諸多期待。解決以往歷史遺留問題、教育原因、實用主義思想對禮儀推廣的桎梏;做到對禮儀的從小培養、規範化、全民化培訓、加強現實社會對禮儀規範的要求。通過多元化的應對措施加速禮儀的推廣,對當今社會具重要意義。
相信,禮儀教育的規範化和禮儀意識的推廣、重塑,都能在不久的將來有所實現。最終,能夠成功建成一個禮儀規範、文明守禮的現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