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2021-02-08 王不二

文/不二


聰明的人把他的生活變得單調,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偉大的意義。而愚蠢的人把他的生活變得複雜,以致使最小的事都折射出最大的疲倦。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說

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下一個時代是從精神中獲取更多的滿足

這句話或許有點超前,但不無道理

父母那一代人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歲月

能為家裡添置大彩電,買回個洗衣機

全家人都會歡呼雀躍,幸福感爆棚

然後再努力一點一點的積攢各種物件

從一無所有的狀態到「全副武裝」的過程

確實能給人幸福的感覺。



但現在,物質空前豐富。

在一個萬物俱備、什麼都不缺的年代

佔有物質很難再刺激我們的感官

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

在新的時代,比起金錢和物質

現代人更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充實感

物質本身是沒有思想、精神和靈魂的

物質能滿足我們最基礎的生存所需

但物質並不能替代精神

它無法替換我們平日裡的喜怒哀樂


富人不等於貴人,物質不能替代精神。

物質本身就是冰冷的

既沒有力量也沒有精魂,物質本來就不能生產幸福

說白了,物質就是工具

它一文不值,快感和痛苦都很短暫

物質價值存在於我們需要的那一瞬間

卻無法給予我們長久的慰給

物質之外,精神匱乏對人內心的折磨

才是焦慮感源源不斷的罪魁禍首

而隨焦慮感的幾何遞增,人們開始發現

剖開物質世界,我們仿佛進入了靈魂的囚牢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


物質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對精神有所追求

每個人對物質豐富程度的要求都不一樣

因此對幸福的定義差異極大

但窮兇極惡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因窮而兇而惡而極兇惡是最廣泛存在的現象

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是多數人幸福的追求


街口王大爺和王大媽為了一塊豬肉又動手了

小區李阿姨因為兒子沒考上重點高中氣得一夜禿頭

張伯伯的外甥發傳單被城管抓走了

劉大爺的女兒跳舞被混混給打了

每個人都深陷囫圇而不能自拔



一輩子我們都在尋求安定感

它來自房子、車子、票子

卻無暇顧及靈魂這件事

陽光、沙灘、音樂,都變得奢侈

責任和義務告訴你日子就得這麼日常瑣碎!


現代的生活,人們欲望過於豐盛

其實有品質的簡樸,有節制的豐盛

才是最該追求的簡約簡單的生活

願我們都能開始學會斷離舍

學會有節制的生活!



簡樸的生活,富足的精神

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故事

講到一個人鄭重地對著新買的碗筷說

接下來的日子,就拜託你們啦

這是對日子的珍重

也是對陪伴在自己身邊的物件的珍惜

極簡的生活在於當你把多餘的物件清理掉

你與留存在身邊的物件

也建立了更加清晰而親密的關係

這也是身邊的物件存在的意義。

我們所執迷的生活狀態

不過是在簡單的日常中與有趣的靈魂交談



夢想可以有,但大部分夢想是實現不了的

即使實現不了那也沒關係

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載譽而歸後的靜水深流

帶著中年光輝的妥協語調

十分認同做好世俗裡的那個好人

墨守成規不疾不徐

安放好你的夢想,看護它茁壯著

有一天蔚然成林也不一定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會是廢棋

不惑也惑,人生豈能無惑

立或不立,這是別人審視的視角

但快樂或者辛苦

只有自己才能切身體驗


希望四十以後的自己可以身心安頓,日子安穩!簡單,享受,自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好奇 | 故事 | 電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與你



悅蛋和喜安

(微信號:swkq001


每晚十點,用聲音伴你入眠



試聽點擊下方標題

三觀不合,就不要在一起了


長按下方圖片二維碼可關注

猜你喜歡,點擊下方標題直接閱讀


歡迎轉發,或分享朋友圈



蘋果手機用戶讚賞入口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我的小密圈子

補發原創,支持點讚

相關焦點

  • 【國學清賞】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漢字詞語
  • 如何理解「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中國有句名言,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奉為不變的定理,這就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述名句出自春秋時期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後來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的引文中改動了一個字:「則」改成了「而」,其內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
  • 【漲知識】「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此乃古人之訓,萬世皆然!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管子提出要注意糧食貯備。糧食足了,人們就知道遵守禮節了;衣食豐足,人們就懂得光榮與恥辱。
  • 南懷瑾老師: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司馬遷引《周書》的話,並舉出齊國姜太公和管仲的例子,說明經濟財富對政治功業的重要以後,又引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兩句名言,討論財富和德業的關係,提出「禮生於有而廢於無」的主張。因為禮節、仁義這些德性,是以安定的生活與財富為基礎的。一個君子富有了,就更樂於行善積德;而普通的人有了財富,也就安守本分,不會作奸犯科。
  •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
    古人說「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這話任何時候都適用。不挨餓的人,才有餘力思考人生。
  • 【寫材料用典】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一、倉廩實而知禮節
  • 南懷瑾先生:如何正確理解「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提  示點擊上方 南師如是說即可關注管子的政治道理:「倉廩實則知禮節
  • 杜益頻 ‖ 說「倉廩實則知禮節」(外一篇)
    說「倉廩實則知禮節」文/杜益頻春秋時期大政治家齊國宰輔管仲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司馬遷引用時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從強調意義上講「倉廩實,衣食足」和「知禮節,知榮辱」的關係的,目的在于堅定人們對發展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的重視。
  •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晏列傳》|一篇古文
    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 倉廩已實,禮儀如何知?
    引言管仲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 倉廩實而知禮節
    於是我的想法發生了巨大改變,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覺得還是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空空的錢袋子無法站得筆直,倉廩實而知禮節。再後來,也算是接觸到一些有錢人和富二代,發現他們和我猜想的一點兒也不一樣,那時才恍然大悟:其實大部分富人和大部分窮人一樣乏味無聊。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讓我差點兒忘了錢不能買到什麼。
  • 倉稟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
    講信譽,知禮節,知榮辱,這些東西的前提就是你要有生存的資本。    世人說對面的壞老頭的時候,大多言其荒誕,不靠譜,謊話連篇。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去深究這背後的關係。我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一下當前的一些現狀。      1936年,弗雷德.川普娶了瑪麗為妻,一位來自英國的移民姑娘。瑪麗一共生了五個孩子,現任總統川普排行在第四,也是最小的兒子。
  • 倉廩實則知禮節:《管子》為何稱得上治世寶典
    在這個問題上,《管子》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人民倉廩充盈了,國家就積極引導他們知節達禮;豐衣足食了,國家就適時教育他們辨識榮辱。一方面要夯實充裕人民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要提升規範人民的精神道德。二是「利出於一孔」。《管子》強調只能是國家而絕不允許某個人、某個集團掌控社會財富。
  • 高三模考作文寫作指導:低調於衣食 高貴在心靈
    關於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管子曰「衣食足而知榮辱」,孔子云「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今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你身邊的大多數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無憂,而飽暖生淫逸的事例卻時有耳聞。班級計劃舉行「衣食與修養」為主題的討論會,你有什麼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列傳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