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內褲,隨著樣式越來越多,它的作用不再僅是一塊「遮羞布」,還是一種時尚的象徵。
然而大家在追求內褲的不同款式的時候,是否留意過內褲的健康問題,比如它為啥穿著穿著就變黃了?應該多久才能換一次內褲?
這麼重要的一塊布,今天不得不說下。
內褲變黃了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擔心內褲變黃是疾病的徵兆,實際上,一個健康的人,即使穿久了內褲也會變黃。
首先,要向大家分享一個冷知識:穿過的內褲上平均帶有0.1g糞便。雖然洗洗會變乾淨,但是經過糞便和尿液長時間的浸染,加上長期穿著不換,最後還是會很髒。
第二,內褲中含有多種你意想不到的液體。
男性的一條舊內褲上可能會有精液、前列腺液、包皮粘液和尿道球腺液,這些東西經過氧化之後就會變成黃色,附著在內褲上面。
女性內褲也不例外。雖然沒有像男生一樣那麼多液體,但每個月的大姨媽不小心沾到內褲上,血漬中的蛋白質和纖維長時間混合,加上清洗過程中導致蛋白質變性,內褲也會變黃。
而且女性的陰道為酸性環境,內褲在長期微酸性環境下會發生脫色反應,所以就這是為啥女性的內褲比男性的更容易變黃。
另外,汗液的浸潤、長期高溫蒸煮都會導致內褲變黃,加速其老化。
內褲多久換一次?
有人問,那變黃的內褲洗洗還能穿嗎?
當然不能!變黃的內褲容易滋生細菌蟲卵,如果不及時扔掉,很有可能會感染細菌,染上各種婦科、男科疾病。
據統計,年輕女孩中80%的婦科疾病與內褲有關。不要以為自己還沒有性生活,或者性生活很乾淨就不會得這些病。若是內褲的衛生情況沒做好,依然有患病的風險。
事實上,常穿的內褲是三個月一換,不常穿的內褲六個月一換。但是,如果內褲出現變形、沒有彈性,吸溼效果和透氣性都變差了、那就要及時換掉了,不用一定等到三個月才換。
內褲可以和襪子一起洗嗎?
很多人以為襪子的細菌比內褲的要多得多,一起混著洗可能會患有皮膚病。
襪子所帶有的細菌往往都是身體表面存在的正常定植菌,即使轉移至皮膚其他地方影響也不大。
相反,內褲上所沾帶的微生物則可能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如果不小心沾到手中,就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途徑導致疾病發生。
實際上,洗衣服的過程,就是清潔、除菌、消毒的過程,只要做好這4點,一起洗也不是什麼大事↓↓↓
1、洗衣服的過程中添加衣物消毒劑,有條件的可以選擇高溫模式;
2、衣物能及時乾燥,因為在日曬高溫下會去除其他細菌;
3、家裡人的腳是健康、乾燥的,沒有腳氣或者皮膚病;
4、免疫力正常的人,不會輕易被真菌感染。
內褲夾屁股是怎麼回事?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站著或坐著不到一會,內褲就開始夾屁股了,真的讓人渾身不自在。
為什麼內褲會夾屁股呢?
簡單來說,就是布料面積不等於臀部面積。
當布料面積小於臀部面積時,內褲無法全面包裹屁股,自然就會夾進去;而寬鬆的布料,由於穿的時間長,彈性不夠,當坐下來內褲緊貼著皮膚,一旦站起就會來不及反應,導致內褲夾屁股。
內褲夾屁股不僅讓人難受,甚至還會影響健康。
對於女性來說,肛門、陰道、尿道距離近,內褲夾屁股會加大摩擦,增加感染機率。而男性的睪丸喜涼不喜熱,內褲夾屁股會升高襠溫,抑制精子的生成。
所以,為了避免這不好的事情發生,學會挑對內褲款式尤為重要了。
內褲應該挑這5種
1
中高腰內褲
雖然中高腰內褲不如低腰內褲時尚,但是它們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穿上去舒服,不容易夾屁股,還能保護腰以及腹部不受涼,減少因此帶來的不適之感。
2
臀線凸出弧線的內褲
臀線凸出弧線的內褲能讓臀部剛好合身,包住整個臀部,後面布料不容易「動來動去」。
3
襠部要夠寬的內褲
襠部太窄會影響後面的面積大小,容易發生摩擦,儘量選擇襠部寬一點的。
平角內褲、大媽型內褲都是不錯的選擇,而T型內褲對皮膚十分不友好,不僅會夾屁股,還會使皮膚受傷。
4
淺色內褲
淺色內褲利於及時發現疾病,還不容易掉色。
患陰道炎、生殖系統腫瘤等疾病時,可以第一時間根據內褲的分泌物,比如渾濁、帶紅、色黃來發現異常,及時發現疾病。
5
純棉的內褲
純棉內褲是一種以棉花為原料,表面柔軟,不刺激皮膚,而且透氣性好,尤其適合女性在生理期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