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 ——《傅雷家書》
人生畢竟不是下棋,對於大國手劉禹錫來說,這是再明白不過的答案。人世間,偶然中總是隱隱帶著必然,所謂世事難料。劉禹錫的一生因棋待詔王叔文而飛上高枝,也因王叔文的倒臺,而一朝淪落天涯。這一貶謫竟達23年。23年後,他終於重新又得到了朝廷的任命,在揚州遇到同樣返京的白居易,樂天寫了一詩送給他,表達了對詩豪被如此對待的極大不滿。席間,劉禹錫從容和詩一首: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酬樂天初逢揚州席上見贈》
譯:悽涼的我被貶謫在巴楚之地,時光匆匆,已過23年。有時候會想起自己的老師王叔文等人,就像當年向秀懷念被殺的嵇康,心感悲慟,空吟《思舊賦》,長安一去,二十三年的光景,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老舊的船隻已是衰朽不能再用,然而它的身邊,正上演著千舤競發的場景。這是不可改變的,枯萎的樹木旁邊不是也正長出了新枝來。你今天送我的詩,讓我很感激,端起酒杯來,打起精神,人生還在不遠處等著我。
漫長的等待
等待是一杯苦酒,讓人痛苦讓人心酸。巴山楚水,多生悽涼意,劉禹錫在王叔文倒臺時正值人生壯年,31歲,正是年富力強的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他被貶了。於是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因政治風暴見棄於朝堂,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場悲劇。他在那等待中展開了對過往的追思,一幕幕在眼前像風雨中的漂泊的傘。天道有輪迴,善惡終有報,可看蒼天饒過誰?他只是靜中守拙,靜中守樸。姜太公用等待徵服了周文王,諸葛亮用等待取得了劉皇叔的信任。學會等待竟是人生必修課。
放下才能心安
他用懷舊空吟聞笛賦,寫痛苦的回憶,用到鄉翻似爛柯人寫自己的忘記。人總是會在經歷過才學會放下,在痛苦後才懂得珍惜。二十多年的人生苦歷,已經讓詩豪對人生看得明明白白,觀其世,如數家珍,戲其果,如探囊取物。劉禹錫等到了花開也等到了花落,痴心不改的他,卻又從容放下。54歲重返長安,仍然是風清月朗,人生快意。前度劉郎今又來!這是何等的灑脫,因為放下,因為捨得,因為對人生的正解,劉禹錫笑到了最後。在回到長安後,人生一帆風順,直到公元842年,與世長辭。
希望成就人生
在頸聯中,詩人寫出的極富哲理的一句千古名句。新舊交替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沒有什麼能夠改變,那過去了的老朽了的不再有生命力的就得往後站。這是真理。經歷過的風雨就是為了見到彩虹,人生不能沒有希望,樂觀向上的心態很重要。這是劉禹錫,如果我們看到他寫的《遊玄都觀》充滿了煙火與諷刺,是感性的,是年輕的,那麼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是他從感性徹底奔向理性的一首。他用這句詩在點醒世人:絕處逢生,不是沒有可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劉禹錫的哲學。也是一切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們應該牢記的希望。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風雨無情人有情,道是無晴卻有晴。晴天只是你的一廂情願,但一定是你最美好的希望與祝願。經歷過世事滄桑之後,看山是山,水還是水。只是多了一點淳厚的味道。那味道是淡然也是恬適,更是隨意的,你看劉夢得一句暫憑杯酒長精神,隨性而自然,沒有刻意,話也並沒有說滿。是那種心裡裝著,卻永遠不再輕言的謙恭,也是世事老成後的自在與坦然。二十三年可以讓人劍走偏鋒,也可以讓人頹唐自憐,安好,便是修為,安好便是留得青山。
每次讀這首劉禹錫的詩,也常常想起《陋室銘》或者是他的《秋思》。是開闊的,也是守成的。在那人生最暗的時光裡,他完成了一個詩人的理想那就是向沒有光的地方,尋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