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某段路,只能你一個人走;總有許多事,需要你一個人扛。別畏懼孤獨,它能幫你劃清內心的清濁,是你無法拒絕的命運歷程;別躲避困苦,莫讓冷世的塵埃,冰封你的笑容,遲滯你的步履。走得越久,時光越老,人心越淡。忘不掉昨天,它就是束縛你的陰影;嚮往著明天,你才能描繪它的模樣。
1.《哭劉尚書夢得(其一)》
四海齊名白與劉,
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
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
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
應共微之地下遊。
賞析:
詩人一開始便陳述二人深厚的友情:「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抬眼望去,詩壇裡劉白齊名,兩人的交往算得上情深義厚。
接下來的四句敘述二人友情的基礎:「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我們同時在洛陽任閒職,年近古稀,老病纏身,兩位摯友同病相憐,心心相印。我和劉禹錫就像劉備與曹操那樣煮酒論英雄,他的文章委婉如同孔子的《春秋》。詩人將自己和劉禹錫比作三國時煮酒論英雄的劉備與曹操,說明兩人都是詩壇的集大成者,水平也是在伯仲之間,可謂惺惺相惜。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劉禹錫這樣的詩豪雖然離世,但英靈還在,應該是和元稹一起在另一個世界漫遊。詩人以揣測的口吻認定劉禹錫雖然逝去但英靈還在,而且還和他的另一位好友元稹在另一個世界裡結伴遊玩。
2.《客中月》
客從江南來,
來時月上弦。
悠悠行旅中,
三見清光圓。
曉隨殘月行,
夕與新月宿。
誰謂月無情,
千裡遠相逐。
朝發渭水橋,
暮入長安陌。
不知今夜月,
又作誰家客?
賞析:
本詩寫作時間不詳,但從內容看,應該是中年以後的作品。「客中月」,就是旅途中的月亮。「客」指詩人自己。全詩圍繞自己和月亮的關係展開詩文。詩人離開江南回長安,旅途整整三個月,一路陪伴的只有那輪千古明月。作者對月亮充滿了感激之情,也說明詩人一路無人相伴,旅途孤寂清冷。
這首詩以「客」開場,以「客」結尾,全詩都圍繞「客」與「月」的關係展開描寫。古人與月亮有著深深的淵源,中國文人更是有很重的月亮情結。人在旅途,一輪明月掛在天空,身邊又無家人好友相伴,詩人必是感慨頗多。這首詩在流露出對月亮感激之情的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一路的艱辛與寂寞。
3.惜牡丹花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賞析:
《惜牡丹花》,看到題目如若依常理去推測,內容一定是看到花落而感到惋惜!但白居易這首詩一反常情,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此詩雖然通俗淺顯,但白居易惜花的表述方式很獨特,不是直接去描寫殘花落紅,而是獨闢蹊徑從其他角度入手,「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拿著火把晚上看花,這才是惜花的極致。
4.《楊柳枝詞》
一樹春風千萬枝,
嫩如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
盡日無人屬阿誰?
賞析:
這首詩借描寫楊柳而言志,是一首詠物詩。柳樹在詩人筆下常常與春天緊密關聯:「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於絲。」春風吹拂,千萬枝柳條隨風起舞,那些嫩黃的枝條像絲帶一樣輕盈。一棵柳樹有千萬枝條,可見柳樹之繁茂。在春風的吹拂下,如此茂密的柳枝隨風招展,煞是好看。「嫩於金色軟於絲」表現的是柳枝的狀態——嫩黃、柔軟。「金色」「絲」貼切形象,將柳枝的顏色與狀態描繪得淋漓盡致。「如」,也作「於」,與後面「於」連用,一方面突出了柳條的軟與嫩,另一方面讓詩文的節奏更加靈巧輕快。
5.《春詞》
低花樹映小妝樓,
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幹臂鸚鵡,
思量何事不回頭?
賞析:
「斜倚欄幹臂鸚鵡」,女子斜倚著欄杆,背後是鸚鵡。滿面的愁容,又倚靠著欄杆發呆,由此可見女子心事之重。那麼她到底在想什麼呢?是莫名的傷感還是因為丈夫的無情?是迫於生計還是苦於名利?這一切詩人沒有交代,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一個女子如此憂愁地發呆,陷入深深的思緒中,即便後邊的鸚鵡嘰嘰喳喳的吵鬧也不回頭。這一畫面讓人疑惑,於是詩人不禁發出了感慨:「思量何事不回頭?」她究竟是因為什麼而這麼投入呢?
這首詩細膩含蓄,韻味深厚,《唐詩鏡》評價說「每覺淺出藏情」。全詩圍繞著「愁」去寫,描繪一個在春光爛漫的日子裡,斜倚欄杆、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年輕女子形象。景美人愁,以「思量何事不回頭」問句作結,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
謝謝閱讀!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