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三首詩,寫出了「懶」的最高境界,讀來令人捧腹

2020-12-13 騰訊網

可能誰都犯懶的時候嗎?不過能犯懶犯成一首詩的人,就不過多了。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犯懶也忘了寫詩。那麼,這位大詩人究竟怎麼刻畫自己慵懶的狀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犯懶」的白居易。

懶出

慵遊懶出門多掩,

縱暫逢迎不下堂。

不是向人情漸薄,

病宜閒靜老宜藏!

——我懶得出門去遊蕩,就把家門掩了起來。即便有客人到訪,我只在內堂內接待。並不是因為我淡薄人情,而是因為我病了,我老了,不適合出門,不適合到處走,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家裡藏著。

如果說這首詩中的白居易的「懶」,還算是有一個正當理由的話,那麼他的另一首「懶」詩,就是實實在在的懶了,懶到了極致。

慵不能

架上非無書,眼慵不能看。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彈。

腰慵不能帶,頭慵不能冠。

午後恣情寢,午時隨時餐。

一餐終日飽,一寢至夜安。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給「懶」換了個名字,叫「慵」。此時的白居易懶到了什麼程度?書架上堆滿了書,老先生就是懶得看,因為老先生的眼睛太懶了;匣中也有古琴,老先生也因為手懶不想。眼懶,手懶,就連腰也懶,懶得不願意系腰帶;頭懶得不願意戴帽子。午飯後老先生恣意睡覺,高興了就隨時吃飯。一天吃一頓飯就很飽了,一覺能睡到大晚上。

晚上睡夠了,還不滿足,老先生又寫了一首《晚起》:

爛漫朝眠後,頻伸晚起時。

暖爐生火早,寒鏡裹頭遲。

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慵饞還自哂,快活亦誰知。

酒性溫無毒,琴聲淡不悲。

榮公三樂外,仍弄小男兒。

——一覺睡到大天亮,不斷地伸伸懶腰還是不想起來。家裡的奴僕們生暖爐生的太早了,沒辦法,對著鏡子慢慢裹上頭巾吧。接下來做什麼呢?用融化了的雪水烹茶,煮了一杯乳糜。連老先生自己都承認了,我真是又懶又饞啊!但是這種境界,真的很快活啊!喝著溫熱的酒,彈著淡雅的琴,還逗弄著孩子。

三首「懶」詩,將白居易老先生的「懶」,刻畫的淋漓盡致,讀來令人忍俊不禁,也忍不住有些羨慕。但是老先生能在晚年的時候,享受這樣愜意的人生,恣意放縱自己的慵懶,也是因為年輕時期的勤奮,為自己創造了可以「懶」的條件。

相關焦點

  • 李白的這首詩,寫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卻很少人讀過
    喝酒,是瀟灑的事,是自在的事,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在酒中瀟灑自在,放儘自我。今要分享給大家這首詩,又是李白的一首寫喝酒的詩。李白寫喝酒的詩不計其數,但要說能寫出瀟灑自在的喝酒境界的,當屬這首。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的飲酒的,為人熟知的有「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會須一飲三百杯」等,這首《山中與幽人對酌》,不是那麼著名,意境卻最瀟灑。《山中與幽人對酌》,喝酒的地點是在山中,而不是在繁華都市的應酬宴席上,與詩人對酌的是幽人,是志趣高潔的朋友,而不是領導,不是狐朋狗友。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第一種和第二種孤獨很心酸無奈,卻也是塵世最常見的孤獨,而第三種是很多人嚮往的境界。可惜,三千繁華,又有誰能真正看透呢?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 元稹的這首詩,僅用開篇的十四字,就寫出了悼亡詩一種絕美的境界
    元稹似乎除了在友誼方面與白居易交好之外,剩下的感情生活、交際基本上是與不同的女性打交道了。他與薛濤的斷舍離,使他成為《西廂記》張生的原型人物,但是元稹卻不是一位薄倖的人,當他後來遇到了韋叢,倆人的愛情中成為唐朝的一段佳話。在韋叢死後,元稹寫過數首悼亡詩,並且每首詩都寫得十分出色,這在整個唐代都少有,因此顯得彌足珍貴。
  • 李白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卻寫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
    如果以李白和酒作為關鍵詞,想一句李白的詩,可能我們基本上都會想到那首最熟悉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但你知道嗎?月下獨酌共有四首,這不過是其一。而今天要說的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二,也是這四首裡最有豪氣的一首,不過相對於其一來說,這首就鮮為人知了。
  • 白居易關於江南的三首詩,通俗易懂,把江南美寫得淋漓盡致
    每每讀到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不由得感嘆他們過人的智慧。跟一些長篇大論比起來,詩詞言簡意賅有的不過幾十個字,卻能夠細緻地描繪出一個人的一生。如果你能寫出優美的文章,那是十分令人欽佩的,但是有沒有那麼的出眾。如果你能寫出優美的詩詞,絕對能夠一下子打動人心,讓人瞬間生出一種敬畏之情。
  • 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一首詩,寫出空靈的最高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劉長卿字文房,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大家都知道劉長卿的詩以五言著稱,所以他有著「五言長城」的美譽,他的作品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流暢、生動靈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讀後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今天這裡筆者要分享的是一首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五言詩,對於這首詩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就是他極其著名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次去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卻未能如願,不過詩人目睹途中美景後反而心情大悅,便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每一句都是滿滿的禪意,空靈唯美的意境令人神往!
  • 白居易名氣最高的六首詩,一直被世人借鑑,從未被超越!
    那就是詩魔白居易!白居易的詩,取材廣泛,通俗易懂,老少鹹宜,便於學習和借鑑。白居易的詩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在國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李白,杜甫,王維。我們從中選出十首白居易最出名的詩,供大家欣賞下!我們從兒時開始最先接觸的詩應該是這首《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白居易這首詩寫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蘇軾的這種豁達其實正是來源於內心的堅強,那麼詞中的意境很顯然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也就是這首《初出城留別》,我們通過對比就會發現,蘇軾完全是借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白居易也正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了打擊,為此內心極為痛苦,可是他的這種痛苦與別人有不一樣,並不會表現出來,只是把悲痛化為力量,這一點著實是難得,大概也只有白居易這樣的詩人,才能夠有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而我們從他這首詩中,同樣也能夠感受到那份從容的態度,只要學會了對於自己也是有幫助。
  • 雨蘭寫作手記:小童詩寫出大境界,寫出人文關懷
    把每一首兒童詩都寫得精到、精美、精粹,小童詩寫出大境界,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標與方向。我不敢說我的每一首童詩都能寫得精到、精美、精粹,但我寫下的每一首童詩,都是經過精雕細琢、深思熟慮的。寫兒童詩,我試著寫出對生命的尊重,寫出對自然萬物的尊重,寫出對美的欣賞與呵護。詩人寫詩的過程,也是被詩寫的過程,很大程度上說,寫詩其實是在寫自己的內心。我的童詩《開謝了的小野花》,寫一朵開謝了的小野花,寫小野花的凋零之美,用了一個和媽媽吵嘴委屈得哭了的小孩子做比擬,感覺形象又生動,而且具體可感。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其中14字千古名句
    哪怕遇上傷心事,也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或許是不少人喜歡他的原因。但若只讀這些,便不能算真正的了解了詩仙。事實上,在被賜金返還後,他的痛苦是顯而易見的,哪怕再大氣磅礴的語句也無法掩飾他在這段時間的落寞。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長恨歌》與《琵琶行》,哪一首詩?才是白居易的巔峰之作
    雖然後世將敘事詩歸為「長慶體」和「梅村體」,但是在我看來,梅村體是遠遠不如長慶體,吳偉業的敘事詩,多是以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來創作,而這些故事往往已經一部分文學影響力在其中。而類似白居易的《琵琶行》卻是有感而發,其中很多是自己憑空想像的,然而就是這些憑空想像的場景,卻能使讀者沉浸其中,如身臨其境,這才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李白寫的這首詩,典故雖多卻渾然不覺,不愧是唐詩的最高境界
    在唐玄宗天寶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53年,一生喜好漫遊名山大川的李白來到宣城,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在這裡他遇到了一位蜀僧,兩人成為知己,並留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這首詩主要講述了李白聽琴的故事。
  • 白居易最精闢一首冬至詩,全詩無一「思」字,卻寫出千萬人的思情
    閒的無聊,便尋了一些冬至詩作來消遣,也想找些靈感,賦詩一首。可見來許多冬至詩,卻只有白居易的這首詩,此時此刻,最打動我。所以說,欣賞詩作,也是要看個人心情。因為此時此刻此景,倍感動。而我此時的心情,就是想和最親愛的人一起吃水餃,卻也只能是想下,不能付出行動。
  • 領悟穿越千年的詩詞之美: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我們在品讀一首詩詞的時候,要去深入地體會詩人創作的背景,感悟他的處境,觸摸那些文字身後的深層含義,把其中蘊含的情感一一抽絲剝繭,這樣才是讀詩詞的新境界。李白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早發白帝城》,但是你真的會讀嗎?
  • 白居易的這首詩起句以實,結句點題,前後呼應,相得益彰
    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他所寫諷喻詩針砭時弊,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矛盾。現存詩80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白居易是一位才華橫溢而且早熟的詩人,《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作於貞元三年(公元、787年),當時作者才16歲。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定,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要加「賦得」二字。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白居易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20字如今家喻戶曉,值得一讀!
    到了晚年,或許白居易終於在美和真實之間找到了平衡,重新拾回了對美的感知,這時候的作品,平淡,卻讓人沉醉,正如他筆下的「新醅酒」。今天這首詩就來自晚年的白居易,回憶過往的時候不免想起當時的朋友,如果他們還能夠陪在身邊當然是一大幸事。
  • 大雪將至,屋內暖洋洋,白居易寫出最愜意詩句,乃唐詩三百首名篇
    相比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一批生活在盛唐時代的詩人,中唐的白居易的詩歌流傳的更為廣泛,而且,白居易的生活也是他們幾個詩人當中最為滋潤的。尤其是他在唐詩300首當中的一首五言絕句,更是寫出的這種瀟灑的生活。若杜甫九泉下有知,不知該做如何敢想。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6首最美田園詩,細讀忘俗,最後一首最妙,蘇軾寫出人生超然境界
    和白居易「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有同樣的內涵。二聯即寫出,雖然遠,但是踏雪也要去赴約。踏雪,本身就是文人雅事,既有不辭辛苦之意,也有志趣相投急不可耐的感覺。這首詩雖然短,卻寫出山中隱士的瀟灑脫俗,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還有文人的瀟灑與風雅,殊為不易。青龍評:此詩寫得恬淡、波瀾不驚,讀來卻如松葉酒一樣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