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首詩,寫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卻很少人讀過

2020-12-18 謝小樓

喝酒,是瀟灑的事,是自在的事,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在酒中瀟灑自在,放儘自我。

今要分享給大家這首詩,又是李白的一首寫喝酒的詩。李白寫喝酒的詩不計其數,但要說能寫出瀟灑自在的喝酒境界的,當屬這首。

山中與幽人對酌李白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的飲酒的,為人熟知的有「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會須一飲三百杯」等,這首《山中與幽人對酌》,不是那麼著名,意境卻最瀟灑。

《山中與幽人對酌》,喝酒的地點是在山中,而不是在繁華都市的應酬宴席上,與詩人對酌的是幽人,是志趣高潔的朋友,而不是領導,不是狐朋狗友。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詩人與幽人在山中喝酒,而此時山中,正是山花盛開的季節,「山花開」為詩人與友人的對酌營造了一個美好絢麗的環境,而詩人的心情一如山花一樣美好,於是兩人一杯接一杯,喝得痛快淋漓。有美景,有好酒,又有好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我喝醉了,想要休息,您可惟自行離開,如果還有餘興,可以明天早上抱著琴再來。

這兩句化用了陶淵明的典故。《宋書·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不懂音樂,但卻很喜歡古琴,家裡收藏了一把沒有琴弦的古琴,每當喝酒的時候就撫摸古琴,對來訪者無論貴賤,有酒就擺出共飲,如果陶淵明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喝酒,不是應酬,只為討好領導,不是使氣,只為把別人灌醉,而是為了放開自己的性情,讓自己的精神翱翔。

在繁花盛開的的山中喝酒,與志趣高潔的幽人喝酒,興來即飲,興盡則息,無機心,無掛礙,一切任興之所至,這樣喝酒,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文 | 謝小樓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相關焦點

  • 李白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卻寫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
    如果以李白和酒作為關鍵詞,想一句李白的詩,可能我們基本上都會想到那首最熟悉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但你知道嗎?月下獨酌共有四首,這不過是其一。而今天要說的就是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二,也是這四首裡最有豪氣的一首,不過相對於其一來說,這首就鮮為人知了。
  • 愛喝酒的都看看,李白的這首詩,寫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
    詩仙李白嗜酒如命,我們自讀李白的詩的時候,明顯可以覺得,當他醉了的時候,是他最清醒的時候;當他沒醉的時候,是他最糊塗的時候。在李白的一生中,大概鮮有有酒不醉的事,而有酒不飲則更為罕見了。在他喝酒之際,也是李白詩性大發之際,很多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就是在他喝酒之際,寫出來的,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李白的這組詩,道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卻鮮為人知
    李白的這組詩,道出了喝酒的最高境界,卻鮮為人知說起大家最熟悉和最敬仰的詩人,李白算得上首當其衝的一位,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才華橫溢,留下了無數的經典詩篇,也被他身上那種俠客豪情和豁達胸懷所深深折服,除此之外,李白傳達出的生命感悟和人生境界也深受眾人的推崇
  • 李白月下飲酒寫下一首愛酒詩,道出喝酒的最高境界,古今無二
    文|丁十二如果用「酒」、「劍」、「詩」三個關鍵詞聯想一位詩人,我想應該所有人的答案都會是李白。畢竟這三點對於這位大詩人來說,就如同他的影子一樣,密不可分。以至於千年後的今天,當代一位著名詩人以這三個詞入詩寫出千年來對李白最美的評價——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喜歡喝酒,與酒相關的詩文俯首皆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李白最酷的一首詩,開篇就寫出了愁的最高境界,其中14字千古名句
    世人心中的李白是浪漫的、灑脫的。哪怕遇上傷心事,也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或許是不少人喜歡他的原因。但若只讀這些,便不能算真正的了解了詩仙。事實上,在被賜金返還後,他的痛苦是顯而易見的,哪怕再大氣磅礴的語句也無法掩飾他在這段時間的落寞。
  • 李白喝酒的最高境界,一杯酒一明月一殘影,勾勒成千古名句
    詩仙大家都知道吧,李白,字太白,青蓮居士,又是謫仙,李白的詩大多都是渾然天成,猶如天地中就有一般的,他的詩在任何時候,你都會感覺到李白的浪漫與不拘束,或許就是這樣的人,他才有這樣的存在,在大唐這樣的盛世之中,他做到了許多人都最後不到的詩,也做了許多人不敢做的事,或許這就是李白,大家心目中的李白
  • 領悟穿越千年的詩詞之美:讀詩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讀人!
    豐子愷曾說「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我們便會設身處地的當了一名思念故園之人,這樣感同身受的處境會引發我們無限的離愁;當我們讀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候,我們總能想起曾幾何時的春花秋月,一瞬間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 李白寫的這首詩,典故雖多卻渾然不覺,不愧是唐詩的最高境界
    在唐玄宗天寶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53年,一生喜好漫遊名山大川的李白來到宣城,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在這裡他遇到了一位蜀僧,兩人成為知己,並留下了這首千古名篇《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這首詩主要講述了李白聽琴的故事。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第一種和第二種孤獨很心酸無奈,卻也是塵世最常見的孤獨,而第三種是很多人嚮往的境界。可惜,三千繁華,又有誰能真正看透呢?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 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李白登上高山寫首詩,20字寫出孤獨的至高境界
    筆者本期要介紹的李白登上高山寫下的這首千古名作就是其中之一,可謂是寫出了孤獨的至高境界。《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的是詩人所見之景。不管是「盡」字還是「閒」字,其實都是為了描寫環境的幽靜,這是很明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的手法,以此也襯託出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寂寥。如果我們去品讀這兩句的象徵意義,所謂的「眾鳥」其實可以看作詩人生命中存在的那些人。曾經,他得志時,身邊的人來來往往,但是等到他被賜金放還落魄之時,那些人也慢慢地離他遠去。而他就像那片「孤雲」一樣,只能一個人在飄零中慢慢遠去。
  • 窮酸才子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一詞成名
    一生所作不多,佳品也少,為了能出好文,他學李白,仿李清照,終於寫出了成名作《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這首詞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也令他一詞成名。《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向滈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恓惶的我。這首詞被收錄在《全宋詞》中,是公認的佳品。全詞朗朗上口,詼諧可愛,卻又滿是憂愁,各種心結糾結在一起,道盡了詞人心中的孤寂和無奈。詞意是:明月下誰在窗前陪伴著我,只有我的影子願意和我相依。夜深人們都睡去時,油燈也快燃盡,連影子也要躲我而去了。
  • 詩酒成仙:李白月下獨酌,一首詩道出愛酒的最高境界
    提起詩歌大家就會聯想到盛唐,提到盛唐大家想到的會是李白,他一生放浪形骸,「詩」、「劍」、「酒」是他的三絕,往往酒入愁腸,三分化為劍氣,七分釀成月亮,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就連最終的歸宿都是那麼天真浪漫,水中撈月成了他的終點,讓人感嘆!
  • 李白有多麼愛喝酒?在醉酒之後為什麼還可以寫出這麼好的詩呢
    很多人在醉酒後會失憶,胡亂說話,打人鬧事。因此大多醉酒的人第二天清醒後感到萬分的懊悔。可是詩人李白卻完全不同。李白非常愛喝酒,在他寫的1000多首詩中有200首在寫酒。酒仙這個雅號對於李白可是名副其實。就連杜甫醉酒後寫出詩詞也不如李白多。
  • 李白這首詩自問自答,寫出了新意,讀來更是朗朗上口!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李白一首非常獨特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山中問答》,這首詩可能有的朋友,並不是很熟悉,其實這也是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詩人在這首詩中,以一種非常自然的口吻,先是提出問題,然後又自己回答,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在唐詩裡那是不多見。
  • 讀李白這首詩,能夠讓人忘卻人間煩惱,單純的美到極致
    所以,當李白來到這裡的時候,終南山肯定是要去的,下面這首詩中的記聞,正是李白遊覽終南山時所寫的。當李白遊覽此山的時候,或許正有一位隱居在終南山姓斛斯的隱士陪同。一天遊覽尚未盡興,到了晚上,李白便和這位朋友一起到了他的家裡。
  • 詩仙李白最長的自傳詩,有兩句成千古絕句,是至簡至美的人生境界
    而眾多詩人中,李白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詩人了,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詩就是他寫過的最長的一首詩了。生命的大美是什麼?生命的莊嚴又是什麼?無非就是素雅和簡單,能夠做到這兩個字的人說明他們的人生境界比普通人更高。李白的一首詩就達到了這個高度的人生境界,這首詩就是《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 李白去朋友家做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還寫下一首經典有趣的詩
    李白的詩自成一派,而且文風獨特,一些經典的詩作,那更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特別是早期的作品更是別具一格,這一時期詩人充滿熱情,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而然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我們都知道李白是詩仙,一生嗜酒如命,許多的詩作中都帶著濃濃的酒味,讀他的作品即使是不會喝酒的人,那也會喜愛上酒。
  • 李白的這三首詩,寫出了大唐盛世最美的容顏
    當這三個人聚在一起,便是盛唐時期最耀眼的時刻,而這最耀眼的時刻,被李白留在了他的詩《清平調三首》裡,讓後人得以在他的詩中,想像那個絕世的美人,那個偉大的帝王,那個流光溢彩的時代。 今天小樓就仔細品讀李白的《清平調三首》,看看李白怎樣用他絕世的詩才來表現楊貴妃傾城傾國的美。
  • 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一首詩,寫出空靈的最高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劉長卿字文房,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大家都知道劉長卿的詩以五言著稱,所以他有著「五言長城」的美譽,他的作品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流暢、生動靈活,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讀後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今天這裡筆者要分享的是一首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五言詩,對於這首詩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就是他極其著名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次去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卻未能如願,不過詩人目睹途中美景後反而心情大悅,便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每一句都是滿滿的禪意,空靈唯美的意境令人神往!
  • 李白的這首詩只有28個字,只要「煙花」二字讀懂了,妙不可言
    甚至有人會覺得李白的詩缺乏嚴謹。還有人覺得李白的詩寫的太隨意。其實這些都可以理解,詩仙這兩個字可不是白來的,沒有那種自由灑脫,那種豪情和瀟灑,哪裡稱得上仙?小時候語文老師特別愛喝酒,甚至他上課的時候都帶著一點白酒,邊喝邊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