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這首詩起句以實,結句點題,前後呼應,相得益彰

2020-12-11 天涯講文化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萎滿別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於新鄭(今河南省)。少年時因避藩鎮叛亂,曾到過江南。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上書力主緝捕兇手,為當權者所惡,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刺史、太子少傅等職。晚年閒居洛陽。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他所寫諷喻詩針砭時弊,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會矛盾。現存詩80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是一位才華橫溢而且早熟的詩人,《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作於貞元三年(公元、787年),當時作者才16歲。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定,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要加「賦得」二字。此詩共八句,是五言律詩。小學語文第三冊上只節選了前四句,並把詩題改為《草》。

據記載,白居易在十七八歲時,曾一度到過長安,並攜了自己作的詩文去見當時的名士顧況。顧況起初瞧不起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眼看到詩卷上的名字「居易」二字,就開玩笑說:「長安米價正貴,『居』大不『易』!」可是當他翻閱到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詩,特別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便很驚喜,慌忙改口大為讚賞說:「有才如此,能做出這樣的好詩,『居』亦『易』矣!」併到處頌揚。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們稱道了。

這首詩出色地把無形的送別友人時的深厚情意,用繁榮綿延的野草來作具體的形容,並且生動地描繪了不被人注意的野草的青翠和芳香,更重要的是,它把詠物和言志結合起來,熱情地讚美了野草的頑強生命力,抒發了年少氣壯的豪邁精神,表現了作者那種奮鬥不止,有所作為的信念。

首句「離離原上草」,即圍繞「古原草」三字扣題。「離離」是紛披繁盛的樣子,用它來修飾「原上草」,這就抓住了「青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徵。接下去,從草說到它的枯榮。野草是一年生植物,秋枯春榮,發發循環不已。兩個「一」字重疊,形成詠嘆,寫出了一種生長不止的情味。這樣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下面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烈火熊熊,大片枯草頓時燒得精光,這是一種毀滅和痛苦,但是烈火再猛,除了燒去野草的莖葉外,卻無法摧毀深藏地下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並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野草的頑強生命力於此可見一斑。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這兩句從草的神態進行刻畫,「遠芳」與「古道」,「晴翠」與「荒城」,分別用一個「侵」(漫延)和一個「接」聯結起來,就巧妙地把詠草和送別融合起來,擴大境界,把離別之情寫得無窮無盡。以上六句是明寫野草,暗寫送別。

「又送王孫去,萋萎滿別情。」這兩句化用古人成句,再點明並補充表達惜別的情意。「王孫」,本指貴族後裔,這裡指離家遠遊的人。「萋萋」,草生長茂盛的樣子。《楚辭·招隱士》有句說:「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是說看見萋萋芳草而懷念遠行未歸的人。而這裡是變其意而用之,是說看見萋萋芳草而增添送別的愁緒,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著別情。這是多麼意味深長的結尾啊!全詩起句以實,結句點題,前後呼應,相得益彰。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的夜晚,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短短4句美得令人心醉!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元稹合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又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的詩以平易見長,平淡中意味深遠,直白中綿綿情長,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清明夜》,便是白居易的經典詩作之一。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白居易起床後的惆悵,因為昨夜夢到好友元稹,但是醒來後不由想到兩人之間相隔那麼遠,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惆悵。後兩句則是描寫對於元稹的思念,不過白居易顯然是很「傲嬌」的,他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思念,只是說自己昨夜夢到了元稹,不知道元稹是因為什麼事情而思念他。有一說法是你夢到了誰,說明誰正在想你。
  • 白居易三首冬至詩,你更喜歡哪首?
    今天來看看白居易的三首冬至詩歌。一、《冬至夜懷湘靈》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相對於冬至夜的普遍思親,白居易這首卻是思人,表達的是不見戀人的惆悵。戀人即「湘靈」,為白居易青梅竹馬的鄰居。
  • 白居易長恨歌非常出名,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恨的是什麼?
    白居易長恨歌非常出名,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恨的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四大美人,分別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她們的故事和人生的傳奇至今都令人們感到驚奇,在那樣的時代中,作為女子,能夠流傳千古,這是她們自己也想像不到的吧。當然,美人並不是靠美麗的外表使眾人皆知,更多的是她們與當時的國家有一段傳奇,而這段傳奇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今天所學習到的歷史,甚至於文學和文藝作品中,都能夠了解那一段故事。下邊要說的是與楊玉環相關的文學作品《長恨歌》。
  • 白居易名氣最高的六首詩,一直被世人借鑑,從未被超越!
    那就是詩魔白居易!白居易的詩,取材廣泛,通俗易懂,老少鹹宜,便於學習和借鑑。白居易的詩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在國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李白,杜甫,王維。我們從中選出十首白居易最出名的詩,供大家欣賞下!我們從兒時開始最先接觸的詩應該是這首《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白居易的一首趣詩,描寫了天真爛漫的孩子,令人讀後發笑
    富有童心的詩人很多,喜歡孩子的詩人也很多,而白居易就是一個十足的孩子迷。有一天,白居易來到了小池,看到有孩子,白居易心裡都樂開了花,詩興大發,妙筆一點,一幅頗有趣味的動感畫面緩緩展開了,於是他寫了一首趣味十足的詩。《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 為了勸朋友來喝酒白居易也是拼了,寫下首趣詩,其中14字千古名句
    所以才有了杜甫筆下的「李白鬥酒詩百篇」,也有了蘇軾筆下的「詩酒趁年華」,更有李白筆下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既然「詩酒」不分家,那自然免不了邀酒詩詞,在我看來勸酒中最著名的詩句當屬白居易的那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從中不難看出白居易也是位「酒家」。
  • 白居易的2首詩,小時候不懂,一個人可以既閒適淡泊又充滿哀愁!
    或許是因為太熟悉了,所以我們在感嘆人生滄桑變化的時候,想到的基本都不會是這首詩,倒是杜甫的「昔年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用起來更加顯得有內涵。其實,比起其他的送別詩,這首詩實在是不可錯過的千古名篇。這首詩用的是最典型的由景及情的手法。
  • 白居易的這首詩通篇就像大白話,卻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以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歷來為人所稱道。不過相較於就像大白話的詩歌語言,白居易詩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知足保和、獨善其身的閒適思想,以及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基本吻合而影響更為深遠。
  • 白居易給元稹寫過幾百首詩,最美不過這首,比情書還要感人
    其實白居易也很風流,同樣辜負過初戀湘靈,但對於元稹,也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來澆灌友誼之樹。即便是因為元稹在太和五年去世,讓這段友誼戛然而止,白居易也始終不能忘卻。他經常在夢中記起,也時常作詩紀念。雖然再也得不到元稹的回作,白居易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他的詩很少引經據典,這也就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一些詩人由於過多引用典故,使得後人往往會難以理解,然而白居易的作品沒有這方面的障礙。白居易有很多比較冷門的作品,這些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這首《徽雨夜行》,那就是很有趣的作品,當時他正是在秋天的夜裡冒雨趕路,於是信手拈來之間,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五絕,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同樣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 白居易的詩:夜雪_白居易的詩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採的小花。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
  • 白居易這首罵人詩,專罵有眼無珠的人,卻成了千古名句!
    在白居易的所有詩中,最被人稱讚的應該就是那首《長恨歌》了,這首詩排在盛唐詩歌的前幾,其中的用詞更是華麗美觀,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這也使人們認為白居易的詩歌應該是陽春白雪的,他本人也是優雅的,但是筆者這一期要介紹的這首詩,白居易一改平日的豁達,相反,他罵起了那些有眼無珠的人,其中的14個字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不得不說詩人有自己的想法,膽子也很大。
  • 春天到來,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劉禹錫和詩一首,從而成為詩壇雙璧
    「四海齊名白與劉」,白居易與劉禹錫不但是生活上的好友,更是文學上的知己。二人均是詩詞高手,惺惺相惜,互相提攜。每當一人有新作完成,另一人必寫詩相和。大和三年春天,白居易的仕途不順,他的處境如同閨婦一般,於是寫了一首詩來隱喻當時的處境。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劉禹錫一生所作眾多名句中最豪者莫過於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其時詩人被貶「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人生蹉跎無成,卻依然豪氣幹雲,豁達無比。這一千古名句振奮人心,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子書生奮發上進。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白居易這首詩,不僅創造了兩個詞語,還讓兩位女性名流千古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因為寫了《長恨歌》與《琵琶行》,而在唐代詩壇閃耀無比。關於白居易的故事,流傳下來的自然不少,可是,有兩個人卻因為他的一些詩歌而為人知曉,並流傳千古。先來看這首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 將白居易的3首《憶江南》重新編排之後,你是否還記得原詩
    白居易在江南地區任職前後不到4年的時間,但在當地做了不少服務民生的事情,深得當地民眾愛戴,他自己也對江南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獨具特色的江南美景讚賞有加,這才有了我們所知的《憶江南》3首。我們對其中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尤為熟悉,這也是3首詩中最廣為人知的一首,大概也是詩魔的這一曲《憶江南》,讓中原諸多文人騷客對於江南更加嚮往,也讓更多的人將這首詩深深印在腦海。實際上不光是這一首,3首詩一起讀的話會讓人感覺更美。
  • 中唐詩人張籍這首詩,結句為何出彩?感情鋪墊是關鍵
    他的這首《薊北旅思》,尾聯「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也是歷代學者推崇的名句。那麼,這兩句為什麼能出彩?僅僅是因為寫得含蓄麼?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這首詩就是詩人在遊歷薊州時所寫。詩題另作《送遠人》,可推測這是詩人送別友人時所作。我們來仔細讀。
  • 白居易讚美老師的詩,誇人不露痕跡,是「桃李滿天下」最早出處
    桃李滿天下"這句話最早應該是出自武則天,當年一代名相狄仁傑門下弟子頗多,武則天用一句:「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來稱讚他。但是真正讓這句話發揚光大的還是白居易。教師節降至,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誇讚老師的鼻祖詩吧,看看白居易是怎麼誇人的!《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白居易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 前後呼應!這樣的上下闋關係你看懂了嗎?
    ★再來看電影的整體感受白居易與空海,白龍與丹龍,前後兩位主角互相呼應,《長恨歌》與楊貴妃,都是我們熟悉的故事,但歷史氛圍下的虛構劇情,這叫「老調新說」。幻術的亦幻亦真,瘋魔執念+頓悟生死,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