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歷史電視劇。因為其內容晦澀難懂,收視率慘澹。在中國電視劇歷史上,它是一部難以超越精品電視劇,10多萬人在豆瓣打分,評分高達9.7分。因為看過它的人都被它厚重、氣勢磅礴的歷史感打敗了。
當年這部劇被湖南衛視買斷5年的播放權,5年期滿,這部劇傳到韓國,沒想到大火,接著被國內某平臺買斷,如今看還要會員,不少人為了看這部劇還專門開通會員,彈幕裡面很多真知灼見,水平遠高於那些宮鬥劇。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和海瑞的故事,其中還牽涉到一個奸臣——嚴嵩。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臣子海瑞不畏強權,敢於向腐朽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練始終把控著大明王朝的權政。至高無上的掌權者、忠臣良將與亂臣賊子——同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展開了腥風血雨的鬥爭……
這部劇為什麼可以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呢?原因無非有如下幾點:形象生動的人物塑造,凝練的臺詞,爐火純青的演員演技和可以引人思考,滿足人們歷史探索欲的劇情。
一、牢牢握住政權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在劇中說到:「35年,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兩三百人,有的人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這一句話正好透露出他的獨裁心理。他是靠著自己的本事與獨裁能力,一步步登上權力的巔峰,不管手底下的忠臣奸臣怎樣作弄,就是牢牢握住自己的政權不放。因此,嘉靖皇帝向世人昭示了他可以凌駕於法理之上的個人權威。
如何評價劇中的嘉靖皇帝呢?他雖算不上「懷天心,施德養」的賢君,卻也達到了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君主,或英明,或昏庸,或狡詐。但是卻鮮有他這樣的君主——極度聰明卻又極度自私。他沒有像其他明君一樣為國家建樹或者百姓幸福謀福利,也不想其他昏君荒淫奢靡,不問政事。他將自己所有的才智都放到為自己謀福利上,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著自己的御國之術。
在嘉靖的眼裡,沒有忠臣也沒有奸臣,利於自己統治的就是賢臣。他最喜歡的就是大臣之間互相牽制,最恨的是大臣繞過自己搞私密活動。只要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裡,嘉靖對很多事情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傷大雅……
他在劇中最後對自己不開竅的兒子說:
所謂忠臣,奸臣,只是長江、黃河之分。長江水清,能灌溉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水濁,也能灌溉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能肆虐各省,長江也可以,最重要的是,黃河泛濫了能治理,長江泛濫了也要治理。
二、雖然是虛構的歷史,也讓人為之震撼
由於這部劇貼上的歷史標籤,很多人在觀劇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這部劇一定要切合歷史,不然就不是一部好的歷史劇。雖然《大明王朝1566》裡面有虛構的歷史成分,但它卻這個地方設計的及其巧妙與精細。好人在編劇手下還是好人,比如海瑞的剛正不阿,不畏強權;胡宗憲的抗倭英雄事跡;高官黃錦的憨厚老實。壞人依舊是小人形象,也沒有失去偏頗。
劇中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在網上查到原來史實資料,劇中角色形象與歷史上並無多少差別,也沒有出現顛倒黑白的情況。這是這部劇既沒有歷史的乾澀枯燥感,也沒有失去史實的震撼感,看完讓觀眾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舒適感。
這部劇用以虛寫實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官場鬥爭的殘酷複雜,揭露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和高深莫測的治國之術。即使文中需要加入一些虛構人物,也沒有天馬行空,或者說掙脫歷史框架。迄今為止很少有一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三、演員陣容的強大
這部劇的演員陣容也是極其強大的。不像現在流量小鮮肉的口水劇,老戲骨的演技真是值得稱讚的。
飾演嘉靖皇帝的是演員陳寶國,他之前演繹過的漢武帝的霸氣形象深入人心。而他在這部劇中飾演的嘉靖皇帝也讓人深刻感受到什麼是君主的喜怒無常。
飾演太監的楊金水是由王勁松飾演的。他也曾經出演過《琅琊榜》的言侯爺而為此一炮而紅。也出演過《破冰計劃》中心狠手辣的大毒梟。可以說,他是一位挑戰任何角色的老戲骨。
如果說要給這部劇找兩個主角,那就是嘉靖皇帝和海瑞。君臣兩人在電視劇最後一集才真正見面。在一次訪談中,兩人看著銀幕中的交鋒,黃志忠激動的落淚,悄悄地問一旁的陳寶國:「還行吧?」後者回答道:「挺好的。」
《大明王朝1566》有著優秀的演員+合理的劇情+完美的細節,讓它在眾多歷史劇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精品電視劇。
《大明王朝1566》的編劇是劉和平,2005年劇組成立,幾乎所有的演員都很配合,從讀劇本、揣摩角色、背臺詞都不需要看劇本,演員都瞭然於心,在這種氣氛下,在現場背臺詞是非常丟人的一件事,看完這部劇你會發現老戲骨和流量小生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大明王朝1566》的小說更加精彩,比電視劇更加深刻而逼真,讀過小說的人就懂得我說的意思。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天有這樣說:「本書作者對歷史的詮釋已達到歷史學界研究的前沿。」
如果您對《大明王朝1566》的原著感興趣,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只得一生深讀,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