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
哪三位?容我一一道來:
1、排名第三:沈一石
沈一石,初登場時看似只是一個為皇家服務、仰皇家鼻息的商人而已,但實際上,沈一石是一個早早地就把全局看得透徹的人。
多年的為皇家服務,讓他明白了整個局面的關鍵之處,那就是皇室揮霍無度,才導致商人們不堪重負,同樣也導致了百姓們被盤剝。
因此,他才說出了「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於民;民變在即,便掠之於商」這句話,這種一針見血的眼光,不僅聰明,並且毒辣。
沈一石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和直接的推動了真格局使得發展,在被逼得無可奈何之時,為擴大事態,竟然敢打著織造局的招牌公然去買糧,這份膽氣,著實令人吃驚,同時,設局將一乾重要人物全部牽涉進去,甚至把嘉靖也拉了進來,實在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心思縝密。
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
沈一石可以說是最早看透了1566這個死局,明白自己不得不死的處境,於是,選了個牛逼的死法,死前還扔了幾個大炸彈,同時還布了幾個局,他的行為,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而送給芸娘的血經,在後續的發展中,救了裕王一家,不知道這是不是沈一石所計劃的,若是,那他真的是未卜先知了。
2、排名第二位:呂芳
呂芳的聰明,在於冷淡處掌控局勢,在於無論何種境況,都能給自己留有後路,更重要的是,從表面上看,呂芳似乎從來沒有明顯的表露出自己的主張,但事情卻在按照他的方向在發展,這才是真正的高明之處。
呂芳對於嘉靖的感情,可以肯定是真的,但是他給自己留後路,也同樣是真的,安排馮寶,交代楊金水,種種籌劃,都在不顯山不漏水中,逐一完成。
還有就是,呂芳明白事情發展到什麼階段需要怎麼去做,在他與徐階借酒交心之時,就向徐階傳遞嚴嵩不能倒的信號,明面上是為了嘉靖,為了朝堂穩定,暗地裡也是為了自己,此時的他,尚未完全安排好退路,因此,才不得不與徐階「談判」。
同樣,在嚴嵩倒臺後,嘉靖更需要一個手段直接的人,於是陳洪出場了,此時的呂芳,能夠急流勇退,為自己贏得了時間和機會。
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楊金水的偽裝唯一一個能看穿的,就是呂芳。
正因為如此,呂芳才得以善終,這份善終,是呂芳一輩子的智慧結晶,是洞悉了真箇局勢和人心的必然結果。
3、排名第一位:胡宗憲
整個劇中,若說最難的人是誰,那必定是胡宗憲胡總督!
胡宗憲難在哪裡?難在他涉及到所有人,要顧及到所有人,裕王黨要考慮,嚴黨也要考慮,嘉靖帝更要考慮。
更難得是,他知道徐階想要什麼,也知道嚴嵩想要什麼,更知道嘉靖帝想要什麼,但自己考慮堅持自己想要什麼,這就難了。
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他明白需要怎麼做,該壓則壓,該放則放,考慮到背後的各方勢力,嘉靖帝的「公忠體國」,正是胡宗憲的能力表現。
劇中,譚倫曾說道:天下幾人知勢?在他看來,胡宗憲算得上知勢的人,事實上確實如此,對於當前的局勢,胡宗憲一語道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就壞在這裡。
各方勢力表面看似都在挺他,實際最後都是坑了他,有種明知不可為而不得不為的無奈,胡宗憲的 「事未經歷不知難 」,正是他無奈的表現。
當然,《大明王朝1566》中,還有許多非常聰明的人,如出場不多的李妃、小閣老嚴世蕃以及父親嚴嵩,包括剛愎自用的嘉靖帝,都是個頂個的聰明之極,但相對而言,最聰明的,首推以上三位,因為他們真正的透徹、洞悉、掌控了局勢,並且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下,做出正確的判斷,使事情按照既定的線路發展,這才是真正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