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證券:當庫存積壓遇上品牌特賣 唯品會的想像空間有多大?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老虎社區

本文發布於老虎證券社區,老虎社區是老虎證券旗下的股票交易軟體 Tiger Trade 的社區板塊,致力於打造「離交易更近的美股港股英股社區」,有溫度的股票交流社區。

儘管2020第一季度,整體宏觀經濟因為疫情受到打擊,電商股Q1財報表現卻超出市場預期。不僅行業三大電商平臺財報業績盈喜,唯品會(VIPS)同樣可圈可點。以Q1來說,營收淨利大超預期,費用率繼續下降,唯品會沒出意外。

而回顧唯品會近1年來股價翻倍的表現,我們看到牽手騰訊京東,戰略回歸特賣,甩掉品駿物流,這一系列操作帶來毛利提升費用下降淨利大增,依然起效。

繼續行走在降本增效的路上

財報前市場預計唯品會一季度營收和利潤,可能由於疫情造成的運營中斷而大幅下降。普遍預期銷售額將下降16%,Non-GAAP營業利潤可能下降37%。實際表現為,一季度營收187.9億元,市場預期179.73億元;一季度淨利潤6.85億元,市場預期4.61億元,大超預期。

一季度收入收縮12%,二季度收入增長指引高達5%,這表明唯品會能夠迅速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從3月份開始業務恢復正常。成本控制方面,調整後運營利潤10.5億元,超出一季度共識59%,也因為運營利潤率擴張。

考慮到第一季度國內經濟同比下滑6.8%,而前一季度的增幅為6.0%,唯品會有可能變得更加強勁。首先,隨著中國繼續開放經濟,情況正在好轉。公司營業,大多數人都回去工作,盡最大努力回到正常的生活。

第二,新冠疫情造成國內很多零售商銷量下滑,庫存積壓。這正好發揮了唯品會的優勢,為公司折扣銷售提供空間。當零售商們都在設法處理多餘的服裝等商品時,唯品會卻將從中受益,尤其是在6.18購物節之前。

第三,在2016年至2018年毛利潤率下降後,管理層一直致力於提高利潤率。事實上,去年第四季度的毛利潤率(23.9%)是三年來最高的。唯品會依然行進在降本增效的路上。

市場會忽視唯品會的估值嗎

市場分析,唯品會在2020年的每股收益為1.25美元,2021年為1.50美元。預計營收將在2020年達到135億美元,2021年達到154億美元。

即便基於16倍的遠期市盈率(相當合理),唯品會今年的目標股價應為20.00美元,2021年的目標股價為24.00美元。對應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這兩個數字分別意味著25%和50%的上漲空間。

按市銷率計算,唯品會當前該比率不到1倍。考慮到類似公司的交易價格分別為3倍、4倍和5倍,這個價格相當低。僅基於1倍的市銷率,以2020年135億美元的收入預期和2021年154億美元的收入預期,股價應該分別為20美元和23美元。以估值指標而言,唯品會的股價被低估了。隨著利潤率的上升和運營策略的生效,這場盛宴才剛剛開始。

最後

重回特賣的戰略,將繼續促進公司差異化,提升客戶忠誠度和盈利能力。以及收購盈利的杉杉門店將改善其線下業務,與騰訊和京東的聯盟也將會繼續拉升獲客。加之疫情後的經濟彈性,有理由期待$唯品會(VIPS)$ 恢復營收增長和更高的利潤,尤其當前估值合理。

本文不構成且不應被視為任何購買證券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協議、要約、要約邀請、意見或建議。本文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老虎證券在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方面的意見,也不構成某種投資或策略是否適合於您個人情況的陳述,或其他任何針對您個人的推薦。

相關焦點

  • 特賣巨頭唯品會推出品牌庫存分銷APP唯品倉入局批發+代購
    8月10日,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推出專業代購批發平臺——唯品倉APP。唯品倉旨在服務廣大代購、批發群體,藉助微信社交平臺快速為品牌方清庫存。作為深度折扣專家,唯品會專注特賣領域已經十年,與超過6000家的國內外知名品牌有著長期且深入的合作,「正品、低價、好貨」正是其核心特色。
  • 唯品會的特賣生意還能做多久?-科技頻道-和訊網
    2.能否通過奧萊新零售模式實現市場增量,將是唯品會面對的一大重點考驗。3.行業的庫存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特賣模式仍有較大發展機會。如果不是憑藉著無孔不入的廣告投放,可能很多消費者已經忘記,唯品會這一曾經的「電商第三極」。2012年,唯品會以「在線奧特萊斯」的特賣電商故事在美上市,兩年內市值從2億美元飆到百億美元。
  • 聚焦品牌特賣,唯品會如何搞定供應鏈?
    來源:創商網投資人要的是未來有想像空間的故事,唯品會要的則是更長遠的未來。2019年6月以來,唯品會股價大漲130%,市值120億美元。唯品會在主業聚焦品牌特賣戰略以後,股價也再度重返增長軌道。對唯品會來說,品牌特賣就是那個「對的事情」,而在品控方面所做的諸多努力,就是「大量的精力」。當然,唯品會作為一個特賣平臺,用戶最關心的就是商品品質,以及正品授權。事實上,唯品會此前就曾遭到過這方面質疑,阿里巴巴、京東、網易考拉等,幾乎每個有跨境電商業務的平臺都曾面臨過售假指控。
  • 618聚焦品牌特賣,唯品會如何搞定供應鏈?
    導語:投資人要的是未來有想像空間的故事,唯品會要的則是更長遠的未來。文| 李成東、張雅坤來源| 東哥解讀電商(ID:dgjdds)2019年6月以來,唯品會股價大漲130%,市值120億美元。唯品會在主業聚焦品牌特賣戰略以後,股價也再度重返增長軌道。2020年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下,品牌銷售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也會更加凸顯出唯品會的價值。唯品會創辦於2008年次貸危機期間,直接受益於品牌的大量滯銷尾貨,以及用戶購買力被削弱。所以唯品會的品牌特賣模式吸引用戶紛至沓來。
  • 唯品會的特賣之道
    特賣的經營之道電商行業競爭激烈,風雲變化。垂直電商、海淘、社交電商、直播,風口一個接著一個,但唯品會卻一直堅持做特賣。「唯品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有什麼,能做什麼。這些年來,我們探尋出自己真正應該堅守的平臺價值——聚焦『品牌特賣』。」 唯品會相關負責人在今年的一次採訪中對「商業與生活」表示。
  • 唯品會重新定義特賣
    回歸品牌特賣後,唯品會的戰略變的清晰起來,品牌方在策略上也更容易和唯品會打配合。比如,一些國內外知名的體育運動品牌,都把唯品會的3折封頂特賣看作是一個去庫存的出口,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有一些品牌,開始向唯品會提供定製或者專供的商品,包括一些知名化妝品會在唯品會上銷售更大容量的定製裝。
  • 唯品會推出品牌庫存分銷APP唯品倉 入局批發+代購
    8月10日,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推出專業代購批發平臺——唯品倉APP。唯品倉旨在服務廣大代購、批發群體,藉助微信社交平臺快速為品牌方清庫存。唯品會專注特賣領域已經十年,與超過6000家的國內外品牌有著長期且深入的合作。
  • 攪局名品特賣噹噹「尾品匯」劍指唯品會
    5月7日,當當網正式上線「尾品匯」名品特賣頻道正式上線,產品3折封頂,首日參與特賣品牌包括Lee、Levis、MO&Co.、ZARA、歌莉婭以及阿迪達斯、耐克等鞋服大牌。  據悉,當當網推出尾品匯經過了一年多的精心準備。
  • 唯品會的去庫存生意,還能玩多久?
    儘管唯品會已經連續32個季度實現盈利,但由於毛利率原本就不高,唯品會透過降低各種支出,將費用率常年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這樣雖然保證了公司的財務健康,但也讓唯品會在除了特賣領域以外,很難有發揮空間。  原本計劃由「物流、金融、電商」三駕馬車並駕齊驅,但由於成本過高,最終唯品會放棄了自營物流公司品駿快遞和其他業務拓展的機會,最終還是回到了特賣場的業務中。
  • 不想做京東的唯品會,才是好「特賣」
    投稿來源:師天浩品牌理論中有一個「果子效應」,在消費品牌成千上萬計的當下,消費者沒有精力一一去「探索、嘗試」,他們相信,如果果樹上摘下的一顆果子是甜的,那麼這棵樹上其餘的果子也會是甜的。反過來思考,當「慕名而來」的消費者吃到的是一個「青果」,就會逃離這顆果樹。
  • 鞋服品牌特賣已成電子商務競相追逐新寵
    眾電商紛紛效仿唯品會推出品牌特賣頻道,引來諸多觀望與討論:唯品會模式可否複製?品牌特賣能持續多久?低價特賣的背後,商家是否有利可圖?各種疑問接踵而來。業內專家提醒,不管為了消庫存、賺流量還是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電商的發展都要以創新模式為基礎,力爭差異化,以消費者為核心,將品牌信譽和質量放在第一位。
  • 獨家| 回歸特賣:一場唯品會式的「飽和攻擊」
    一位唯品會內部人士說。一個多月來,圍繞「特賣」戰略,唯品會主站先後推出「唯品快搶」、「最後瘋搶」等折扣特賣頻道。8月10日,唯品會正式上線了面向小B端(代購、微商和中小型批發商)的代購批發平臺——唯品倉APP,幫助品牌去庫存。
  • 新京報年度榜單揭曉 唯品會獲「年度品牌特賣平臺」獎
    其中唯品會獲「年度品牌特賣平臺」獎項。唯品會自成立來,在「特賣」領域積累了十餘年經驗,成為了專業的折扣零售平臺。唯品會的「特賣」模式,最初是聚集品牌庫存,後又發展為暢銷庫存與定製款結合,拿到線上,以電商方式觸達給消費者,因此也有很多人將唯品會形容為「線上奧特萊斯」。
  • 唯品會一季度盈利9.86億元高於預期 特賣模式下抗周期性顯現
    在財報發布時,唯品會董事長兼執行長沈亞表示:「儘管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經濟及整體消費帶來衝擊,但公司業績依然堅挺。在這個艱難時期,我們與品牌供應商密切合作,為用戶提供品牌好貨和優質服務。隨著國內人民的生活恢復正常,唯品會的業務自3月起也出現了復甦。」
  • 唯品會:做特賣 我們還沒怕過誰
    2014年2月,唯品會以1.12億美元戰略入股樂蜂網75%股份,並將其定位為「美妝唯品會」。作為一家美妝垂直電商平臺,樂蜂網曾經有過年入20多億的輝煌時刻。但在新零售模式的衝擊下,樂蜂網作為傳統電商平臺每況愈下。唯品會在2019年9月果斷將其關閉,也屬明智之舉。
  • 「二選一」背後的秘密:唯品會為何緊張愛庫存?
    9月3日,愛庫存發出《關於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下稱聲明)。愛庫存的聲明稱,近期不斷有商家向愛庫存反饋:唯品會明令要求商家不得與愛庫存繼續合作,強令商家下架在愛庫存上的所有商品與活動,並對商家商品進行日常巡檢,一經發現在愛庫存上繼續有售,唯品會即對商家進行通告懲戒,甚至直接下線商家在唯品會上的所有在售商品,該行為讓廣大商家蒙受了嚴重損失。
  • 唯品會2019年Q1淨利潤漲近65%,品牌特賣之路面臨不小挑戰
    深耕特賣領域的唯品會,這麼多年靠走垂直路線還是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只是國內電商領域的競爭頭部效應越發明顯,唯品會的特賣優勢也逐漸被削弱。對於唯品會來說,堅持走特賣路線雖說是回歸初心,但這也意味著它難以在其它品類上有更多營收。美股研究社通過解讀唯品會的這份新財報,帶大家了解它在這個季度的發展情況。
  • 唯品會Q3財報業績亮眼背後:自營特賣差異化運營 打造品牌極致性價比
    三季度唯品會的新客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預計四季度還將持續實現突破。  唯品會已經實現連續32個季度盈利。有分析認為,隨著電商紅利消退,行業增速普遍放緩,在各大電商平臺中,唯品會的盈利能力之所以能持續經得住市場考驗,得益於其自身差異化運營戰略。
  • 貝貝新業務貝倉上線,社交+品牌特賣有多少想像空間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陳婕今年5月,繼貝店之後,總部位於杭州的貝貝在社交江湖再次出手,孵化了一個聚焦品牌特賣的新產品——貝倉。7月20日,貝貝集團董事長張良倫宣布,經過一個多月的內測,貝倉正式上線,並秀出成績單:已吸引1200多家品牌入駐、日均上新82個品牌;內測30天時,交易額就達到了2000萬元;同時,15萬帶貨掌柜在貝倉集結。2014年貝貝網抓住了跨境電商、母嬰電商的風口,2017年推出社交零售平臺貝店。有了貝店,為什麼還要做貝倉?
  • 唯品會還能「浪」多久?老闆擅長精打細算,但全面戰場頹勢漸顯
    自2018年底再次聚焦品牌特賣、回歸服裝銷售以來,唯品會就開始鹹魚翻身,股價也連續6個季度上漲。人們都說垂直電商的時代早已過去了,而唯品會卻越來越堅挺,這背後自然有其獨特的優勢支持,但這一優勢也有明顯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