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一」背後的秘密:唯品會為何緊張愛庫存?

2020-12-12 聯商網linkshop

反壟斷的劍,終於要落下,不講武德的現象以後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近日,國家層面的反不正當競爭和反壟斷監管動作不斷。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同意建立反不正當競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的宏觀指導,研究並推行實施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這是我國政府首次設立反不正當競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也是繼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要加大對網際網路巨頭涉嫌壟斷的調查和監管後,政府層面給出的重磅回復。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期,網際網路平臺在市場競爭中出現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現象成為人們備受熱議的話題,其中最為熱點的當屬唯品會與愛庫存的「二選一」事件。

我們先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今年9月份。

9月3日,愛庫存發出《關於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下稱聲明)。

愛庫存的聲明稱,近期不斷有商家向愛庫存反饋:唯品會明令要求商家不得與愛庫存繼續合作,強令商家下架在愛庫存上的所有商品與活動,並對商家商品進行日常巡檢,一經發現在愛庫存上繼續有售,唯品會即對商家進行通告懲戒,甚至直接下線商家在唯品會上的所有在售商品,該行為讓廣大商家蒙受了嚴重損失。

唯品會對媒體作出回應稱該消息不屬實,並未披露更多信息。

9月11日,愛庫存通過郵遞的形式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四家機構提交實名舉報。然而,唯品會強制要求商家二選一的行為仍在變本加厲,愈演愈烈,愛庫存受影響品牌範圍從早期的100多家持續擴大近期的超500多家。僅在2020年11月,愛庫存平臺受唯品會二選一影響的服飾類品牌商家就有接近150家。

強制的二選一不僅侵犯商家的自由選擇權,還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可謂是「商家受傷,消費者中槍」。另一方面,對於整個網際網路行業而言,「二選一」作為電商行業的頑疾,也將阻礙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會是「電商平臺發展的絆腳石」。

實則,唯品會強制商家二選一的背後,更是新老模式交替的恐懼與衝突。

唯品會:曾經的輝煌與現今的焦慮

成立12年的唯品會依靠特賣模式創造了諸多戰績。在淘寶、京東等幾個平臺激烈爭奪市場份額的時期,唯品會另闢蹊徑,通過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在電商行業立足。

2012年,唯品會在紐交所上市,一度被譽為「妖股」,唯品會經歷了一個業績高速增長的階段,營收在多個季度保持50%的增速,高峰時期市值一度超過200億美元,被認為是增長最快的電商之一。

不過,相比幾年前的迅猛發展,如今的唯品會更像是到達階段性瓶頸的運動員,既不像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有那麼大的用戶容量,也不似拼多多等新崛起的電商後來者有衝勁,用戶增長乏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6月5日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零售B2C市場,以GMV統計,唯品會以1.8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五,這一數據相比其2016年的3.7%還是差距不小。前四名分別是天貓(50.1%)、京東(26.51%)、拼多多(12.8%)和蘇寧易購(3.04%)。

唯品會通過買斷庫存挖掘尾貨市場,憑藉「品牌折扣+限時搶購」來吸引用戶的方式早已不罕見。隨著如今各大垂直電商崛起,直播平臺大行其道,用戶的消費渠道更加多元,電商的獲客門檻也在提升。低價和折扣早已不是唯品會的獨特優勢,其市場份額開始不斷受到蠶食。

在特賣模式之外,唯品會急需新的獲客來源和流量入口。在主營業務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唯品會開始發力網際網路金融和跨境電商等多元業務。

2013年,唯品會開始布局金融,設立金融事業部。在2015年之前,主要布局的是供應鏈金融領域。從2016年開始,唯品會加強了消費金融和網際網路理財幾個板塊,先後也推出了唯易貸、唯品寶等理財產品。到2016年年底,公司完成對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收購,得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最初,唯品金融曾試圖藉助電商平臺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生態圈,並推出了五大產品:消費信貸唯品花;供應商貸款產品「唯易貸」、理財產品「唯品保」、保險代銷「唯多利」、個人徵信產品「唯品信用分」。

和阿里等電商平臺做支付和理財相比,唯品會的入場時間還算比較晚的。不論是支付還是用戶規模,和阿里等差距很大。其消費金融業務還主要基於平臺上的用戶紅利,但是因為缺乏有品牌知名度的金融產品,在用戶也能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進行消費時,讓用戶遷移到其金融平臺上進行消費,相對難度較大。同時,因為僅有小額貸款牌照,唯品會目前無法做大消費信貸規模。

除了金融,唯品會還寄望於跨境電商。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16年,唯品會的跨境電商在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平臺銷售份額排名第三,排在網易考拉海購和天貓國際之後。但其跨境電商業務對營收增長貢獻很小,從2015年到2016年,唯品會跨境電商在營收中的佔比,一直只有5%。

2015年前,通過降低進口關稅,提升通關效率等方式,中國進口跨境電商抓住政策紅利期快速發展。到2016年5月,中國進口電商免稅時代終結,隨後進口跨境電商新政進入過渡期,一直將延長至2017年底。唯品會在這塊業務上的突圍同樣艱難。

2017年年底,唯品會引入騰訊和京東兩大網際網路巨頭作為戰略投資者。當時兩家戰略投資者均承諾將給唯品會流量資源: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界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將會在其手機APP主界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界面接入唯品會。到2019年年底,微信錢包界面入口得到保留,但京東取消了唯品會在京東微信主界面的入口,並將唯品會在京東app主界面的入口移到第二屏。

在網際網路流量較愈發稀缺的近幾年,來自騰訊和京東的流量對唯品會相當重要。唯品會2019年Q4財報顯示,微信和京東為其貢獻了約22%的新增客戶。截至2020年3月份,騰訊、京東分別對唯品會持股9.6%及7.5%。

唯品會在微信錢包界面的入口

另一方面,為了挖掘線下流量,唯品會開始進行線下布局。2019年7月,它以29億元收購杉杉商業,後者旗下運營著5個奧特萊斯廣場。唯品會布局線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和線上電商形成互補,獲取用戶增量。只是,布局線下,同時意味著店鋪租金、人力等一系列運營成本。目前唯品會的幾百家線下店尚未達到盈利狀態。

2019年下半年,唯品會進行戰略調整,重新聚焦特賣業務。除此之外,公司還在電視劇廣告植入等傳統營銷方式的基礎上,嘗試抖音等直播平臺,以加強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目前效果還有待觀望。

自2018年唯品會強勢回歸特賣,寄希望於特賣方式來做國內市場,但做品牌特賣的已經不再是唯品會一家獨大,後來者居上,除了大量特賣創業電商平臺,還有愛庫存推出去中心化品牌特賣平臺「餉店」等,都與唯品會形成競爭關係。在三大電商平臺的瘋狂補貼,以及C2M 模式日漸深入的情況下,留給唯品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唯品會在11月13日公布公司業績,這是公司CFO楊東皓在唯品會做的最後一個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三季營收2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淨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42.1%。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淨利潤為人民幣14億元,同比增長15.2%。

雖然,唯品會業績略好於市場預期,已經連續32個季度實現盈利。唯品會盈利的秘訣,主要來自於唯品會對其成本的控制,唯品會的運營費用佔營收的比重,長期都處在16%左右,而且營銷費用佔營收的比重,更常年低於5%的水平。

根據拼多多最新公布第三季業績,公司透過「百億補貼」,讓其營銷費用佔營收比重達到了70.88%,而完美日記第三季營銷費用佔營收比重也達到62.16%。

由於毛利率不高,唯品會透過降低各種支出,將費用率常年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這樣雖然保證了公司的財務健康,但也讓唯品會在除了特賣領域以外,很難有發揮空間。

另外,高管團隊在近兩年頻發動蕩,CFO楊東皓、CTO黃彥林相繼辭職,也讓唯品會的前景不甚明朗。唯品會當下選擇用強迫商家二選一的方式來維護自身日薄西山的發展,面對更加殘酷的競爭局面和失去品牌特賣的優勢,未來還有誰可以拯救它?

愛庫存:年輕後浪的模式創新與活力

隨著傳統電商流量紅利將近、獲客成本不斷攀升,提升用戶粘性獲得更高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就成為了核心問題。而社交和電商融合的新電商模式為電商企業降低引流成本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愛庫存的採用的S2b2c模式,自身則將上遊供應商、下遊物流整合,整體輸出給小b店主,並且還給店主提供各類技能培訓,這才是最大的價值。可以將其看做是店主界的MCN。其次,愛庫存創立之初,也是瞄準服裝庫存,服飾商家成幾何級數增長的速度,更是讓唯品會看到了自己在特賣這個賽道中的威脅。

2014年,冷靜的丈夫王敏在復旦大學讀MBA。課堂上,教授說:「即使全中國的服裝工廠都停工,剩下的衣服還足以支撐整個國人穿3年。」回家後,王敏把這一信息告訴了冷靜。有著10多年電商經驗的冷靜,對市場商機特別敏感。她本能的反應是這應該蘊藏著機會。

兩人合計了一下,便一頭扎進了去庫存市場。2017年4月,王敏帶隊做開發,7月內測,9月22日愛庫存APP正式上線運行,很快,愛庫存得到了資本的青睞。在APP上線當月,愛庫存就獲得了來自鐘鼎創投的1億元人民幣融資。

在一次媒體的採訪中,鐘鼎創投合伙人孫豔華透露說,「好多人說我們在愛庫存剛上線時就敢投一個億特別有魄力,其實是不了解這個公司和它的管理者,實則是出於對愛庫存模式和團隊的高度認可,我們在兩天內就做了投資決定。」

在2020年,愛庫存推出了去中心化特賣平臺餉店。同年,愛庫存升級為夢餉集團,致力於成為新電商基礎設施提供者,通過200多萬店主,將超過10000個品牌的億萬件商品以私域流量的模式銷售給終端消費者。公司為企業和網絡店主提供線上店鋪以及多元化商品,並為他們提供供應鏈和客服等服務。

目前,愛庫存旗下擁有餉店、愛庫存、愛豆學堂等業務線。

其中餉店是去中心化的品牌特賣平臺,連結品牌商和店主,為消費者提供來自全球的大牌小价商品,並通過數據智能優化人貨匹配,以滿足店主、商家和消費者的需求;愛庫存定位於供應鏈平臺,以國際化的貨品交易更好地促進集團生態的協同效應;愛豆學堂是全方位培養女性店主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在線機構。據公開數據,成立三年來愛庫存目前已擁有註冊店主超 200 萬,累計幫助 10000 多家品牌商累計銷售超3 億件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愛庫存的模式從整個鏈路上來說,對每一方都是受益的。

一方面他們可以用自己平臺的渠道能力幫助品牌方真正地把庫存變成現金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努力解決很多店主的就業問題;同時最終端的消費者也能因為這個模式的創新得到效率的提升,用最少的錢買到最高性價比的貨。

在現今新零售和數位化浪潮下,愛庫存這麼一家依託百萬社群流量的去中心化新電商平臺無疑是品牌商家更好的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

首先,它能培育發展產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發揮平臺賦能作用帶動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在愛庫存平臺上,數百萬數千萬的店主可以讓品牌多元、反覆、靈活地觸達用戶,有良好的持續性,快速的反饋給品牌商家,實現對供應鏈端的反哺,帶動整個產業的新發展,最終實現降本增效。

其次,它能加快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降低轉型成本。對於傳統企業而言,愛庫存旗下的去中心化特賣平臺餉店,給品牌商家提供了可以輕鬆布局線上的渠道,減少運營的投入成本,實現快速去產能、回籠資金,加速其線上線下的一體化融合。

並且,愛庫存能以信息流促進上下遊、產供銷協同聯動,發展產業服務化新生態,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進產業升級和現代化。

由於餉店平臺,上遊對接商家,下遊對接店主的特殊模式,能改變線下零售企業在數位化轉型「單兵作戰」的慣性思維,杜絕廣大線下零售企業在擁抱線上數位化時的「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發展困境。依託平臺的渠道優勢跟數位化基因,實現上下遊的有效協同,最終實現轉型的規模效應和產業鏈協同效應。

最後,愛庫存還有助新個體經濟,開闢消費和就業新空間。餉店的發展,有助於「靈活用工、共享用工」等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可向社會提供自我就業、靈活用工、「副業創新」等諸多增長點。推動自主就業、分時就業的新個體出現。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闢新收入機會,激發多元創造力。

愛庫存代表的未來,「二選一」能扼住它的「咽喉」嗎?

實際上,強制商家二選一的背後,體現的是壟斷背後的話語權,這背後是時代動能的轉換,是新舊物種交替的衝突。其實也可以從歷次銷售渠道變革與碰撞的歷史中尋找。

從1970年代到2006年之前,是「渠道為王」的時代,以沃爾瑪為代表的打折性零售商崛起,定價權從製造商轉移到渠道商手中,這也是國內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跑馬圈地最兇猛的時代。

自2006年到2016年,電商進入「流量為王」時代,流量資源成為最上遊的特殊資本,誰掌握流量,誰就站在了食物鏈的上遊,贏家通吃可以超越物理邊界,看不見的影響力才是最大的影響力。

2016年之後,國內開始熱議移動網際網路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步開始消失。開始進入「數據為王」與「服務為王」並行的時代。數據超越粗放式的流量,成為數位化大轉型中的水和空氣,當每一粒沙都可以有自己的IP位址,每天奔湧的數據量會徹底改造生意與生活。

但基於沒有感情的數據分析,聚沙成塔的店主們與費者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有著更好的溫度,他們有著撬動電商市場結構的巨大威力。而事實上,這種與消費者間高度互信的關係已經成為眼下電商市場的稀缺資源。

愛庫存的百萬店主正是匯聚了這麼一群店主資源,知名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曾在自己的著作《人民的選擇》中提出了「兩級傳播論」。他認為與其說是大眾媒體影響了民眾,不如說是大眾媒體影響了意見領袖,再由意見領袖向更為廣泛的民眾施加影響,這個洞察的價值在於凸顯了意見領袖們在信息傳播中的關鍵作用。每一個小小店主們聚集在一起蘊藏著無窮的潛力。

當變革呼嘯而來時,壟斷式的二選一,亦不能抑制住作為新物種的愛庫存,更阻擋住時代的發展潮流。

目前,中國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需要的是開放創新、協作共贏的精神,需要的是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平臺企業只有共同堅持「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為商家提供更公平的發展理念,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相關焦點

  • 電商江湖再現「二選一」 愛庫存動了唯品會哪塊奶酪?
    愛庫存稱,唯品會強迫商家"二選一"的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違背了市場經濟公平的基本原則。對於愛庫存的指控,唯品會則表示該消息不屬實。天眼查資料顯示,愛庫存由上海眾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9月創辦,是新電商基礎設施提供者。作為社交電商新秀,愛庫存主打「特賣」市場。今年上半年,愛庫存共獲7次消費評級,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
  • 小商家面臨唯品會愛庫存「二選一」要求之困 數百萬貨值服裝積壓
    來源:經濟觀察網數百萬貨值服裝積壓 小商家面臨唯品會「二選一」要求之困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做了十來年的服裝,吳明覺得今年是很難的一年。就在其準備下半年生產計劃時,作為同時在唯品會和愛庫存上入駐的商家吳明突然遭遇了一場「二選一」風暴。
  • 為何唯品會如此忌憚愛庫存呢
    某寶和某東的二選一之戰,相信很多人依舊記憶尤深。當年的那場大戰對消費者和商家造成的影響還歷歷在目。近來,平地一起驚雷將記憶深處的這段回憶再次炸了出來,起因是愛庫存發出《關於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
  • 唯品會的去庫存生意,還能玩多久?
    但隨著C2M的興起,以及服裝、母嬰等領域通過數位化進一步改善品牌商的庫存水平,加上愛庫存攪局、三大綜合電商不斷加碼補貼,將會從根本上未來將會給致力於「去庫存」的唯品會帶來致命的打擊。  另外,高管團隊在近兩年頻發動蕩,CFO楊東皓、CTO黃彥林相繼辭職,也讓唯品會的前景不甚明朗。
  • 格力集團與小米達成合作;唯品會遭愛庫存抵制;英超官方宣布與PPTV...
    格力集團與小米達成合作;唯品會遭愛庫存抵制;英超官方宣布與PPTV解約 | 中企十條 2020-09-04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唯品會之後下一個是誰?
    1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根據舉報,將依法對唯品會(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唯品會方表示已接到通知,將積極配合調查。據了解,唯品會此次遭遇調查,源於去年同樣為品牌特賣平臺的競爭對手「愛庫存」對其要求商家「二選一」行為的舉報。
  • 唯品會「正品低價」背後的奧秘
    同樣是特賣,堅持「好貨、好價、好品牌」特賣模式的唯品會為何能牢牢把握市場頭把交椅?實際上,從供給端來說,唯品會為供應商提供全鏈條的庫存解決方案,助其加速資金流轉。從需求端來說,唯品會確保在服飾穿戴品類為用戶提供好貨好價。供給和需求兩端同時保障服務,這是唯品會在特賣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
  • 寒冬中的魔法,唯品會(VIPS.US)連續25個季度盈利背後的秘密
    美股 寒冬中的魔法,唯品會(VIPS.US)連續25個季度盈利背後的秘密 2019年2月21日 13:53:59
  • 唯品會被查,特賣、超值之路將受到約束,下一個會是誰
    是誰舉報了唯品會?從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是一家知名度不高於唯品會的電商平臺——愛庫存。2020年9月3日,愛庫存官微發布《上海眾旦(愛庫存)關於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 》。9月14日,愛庫存官微稱愛庫存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四家機構實名舉報唯品會不正當競爭。
  • 進店先加群、拉寶媽做導購 唯品會為何搞起「微商式」拉新?
    作者 AI財經社 邵藍潔  與愛庫存陷入「二選一」的口水戰後,唯品會反而開始向愛庫存的模式靠近,嘗試通過社群和微商導入新的流量。
  • 電商「二選一」有回應了!多項新政亮劍整頓無序競爭
    這些規範性文件將電商領域爭議已久的平臺「二選一」、低價傾銷等問題,都納入重點監管領域,並提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幾種情形,包括限定在競爭性平臺間進行「二選一」、獨家交易、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交易相對人不得與特定經營者進行交易等。
  • 如何營造平臺經濟公平競爭環境 破解「二選一」難題
    而在平臺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二選一」、壟斷、大數據殺熟等隱憂也逐漸暴露,維護市場公平有序競爭有著重要意義。快速發展背後的隱憂《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 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
  • 唯品會推出品牌庫存分銷APP唯品倉 入局批發+代購
    8月10日,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推出專業代購批發平臺——唯品倉APP。唯品倉旨在服務廣大代購、批發群體,藉助微信社交平臺快速為品牌方清庫存。唯品會專注特賣領域已經十年,與超過6000家的國內外品牌有著長期且深入的合作。
  • 法治丨「二選一」或成為歷史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擬出臺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業界許多人認為,《反壟斷指南》的出臺,意味著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強制搭售」等話題,可能因此成為歷史。這些話題中,「二選一」是爭議最大、影響最廣泛熱門話題之一,本次《反壟斷指南》能否徹底遏制「二選一」行為,也成為社會各界較為關注的問題。
  • 唯品會重新定義特賣
    「不論是唯品會人的心理上,還是在實際行動上,我們都在找一個方向去形成合力,讓大家能看到唯品會在實實在在地做重大轉型,從而對唯品會有強大信心。」黃紅英說。唯品會現在的戰略非常明確,就是想真正以匠心精神,實實在在把『品牌特賣』這件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事情做好、做深、做久,真正做到用戶心裡去,讓用戶一想買好貨不貴的東西,就上唯品會。
  • 特賣巨頭唯品會推出品牌庫存分銷APP唯品倉入局批發+代購
    8月10日,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推出專業代購批發平臺——唯品倉APP。唯品倉旨在服務廣大代購、批發群體,藉助微信社交平臺快速為品牌方清庫存。作為深度折扣專家,唯品會專注特賣領域已經十年,與超過6000家的國內外知名品牌有著長期且深入的合作,「正品、低價、好貨」正是其核心特色。
  • 手機淘寶或將迎來改版;支付寶回應用戶下載螞蟻金服App被騙;唯品會...
    手機淘寶或將迎來改版;支付寶回應用戶下載螞蟻金服App被騙;唯品會工作人員回應愛庫存舉報 據晚點 LatePost消息,雙十一前夕,手機淘寶即將迎來重大改版:手淘首頁將全面信息流化
  • 又一電商攤上大事,新華社點名批評!
    一網際網路反壟斷又一槍打響,這次中彈的是唯品會。1月14日上午,國家市監總局發布通告稱,依法對唯品會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立案調查。所謂字少事大,這裡說的「不正當競爭」,很大程度可能指代的就是「壟斷競爭」,而這正是國家自去年底開始對網際網路反壟斷整治的核心。第一個挨錘的是阿里,12月24日,阿里正式因「二選一」壟斷行為被立案調查。
  • 獨家| 回歸特賣:一場唯品會式的「飽和攻擊」
    8月10日,唯品會正式上線了面向小B端(代購、微商和中小型批發商)的代購批發平臺——唯品倉APP,幫助品牌去庫存。不過,8月14日,一場「連續23個季度盈利」的財報數據發布後,資本市場依舊不「買帳」。二季報發布後的首個交易日,美股上市的唯品會股價再跌16.2%,總市值已不足50億美元。
  • 唯品會公布2018 Q4財報:活躍用戶重回兩位數增長,存量戰場的突圍戰
    但2018年,在電商消費領域,確實是具有轉型意義的一年,從拼多多上市,到愛庫存等一批去庫存的企業獲得融資。當經濟下行壓力變大,理性消費正在快速回歸,圍繞巨大的存量市場,去庫存變成了當務之急。不過,要順應一個階段的規律,切中爆發的節點,是一個需要放眼十年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