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營造平臺經濟公平競爭環境 破解「二選一」難題

2020-12-16 澎湃新聞

從2015年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到2020年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可以預見,以平臺模式為顯著特徵的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而在平臺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二選一」、壟斷、大數據殺熟等隱憂也逐漸暴露,維護市場公平有序競爭有著重要意義。

快速發展背後的隱憂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 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領域數位化產業融合生態進一步構建,特別是疫情期間,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一系列線上需求呈井噴式增長。

然而,快速發展和藍海市場的背後隱憂漸顯,出現表較多的是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寡頭壟斷、電商之間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

事實上,網際網路領域的「二選一」時有發生,從早先的360和騰訊之間的3Q大戰,到騰訊從微信端封殺飛書,再到今年9月份,愛庫存通過發布聲明、郵遞的形式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機構實名舉報唯品會要求供貨方「二選一」的事件也在持續發酵。愛庫存方面透露,受影響品牌範圍從早期的100多家持續擴大至近期的近500家。

專家指出,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容易出現寡頭化趨勢,確實到了必須加強監管的時刻。快速發展中的包容本身是一把雙刃劍,鼓勵快速發展、創新的同時必然要加強規範和監管。部分網際網路的頭部經營者已經具備了技術優勢、數據優勢、流量優勢,如果不加強監管就會導致網際網路權力的過分集中,這將不利於網際網路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分析,數字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平臺的興起。由於平臺的雙邊市場特性及邊際成本遞減特徵,容易出現一個平臺匯聚海量數量用戶而導致流量壟斷的問題。

在線經濟的生態中,不管是平臺的壟斷還是平臺間的限制性競爭,最終受損的還是平臺上的商家和消費者。疫情之下,很多商戶內外交困,對他們而言是希望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和銷售渠道。

以服裝行業為例,工信部信息顯示,2020年1至6月,規模以上服裝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大量的服裝商戶和小微企業因為庫存、銷路、資金回籠而困擾。「二選一」其實是減少了選擇渠道,讓原本內外交困的商家雪上加霜。

愛庫存提交的舉報材料中顯示,僅在11月,受影響的服飾類品牌商家就有接近150家,商家、店主和消費者的利益同時受損,並對平臺的正常經營發展帶來了幹擾。

多方合力    構建良性生態

隨著在線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業態逐漸成熟,監管也在不斷趨嚴。近年來,國家持續快速推動反壟斷工作,從《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再到《電子商務法》,國家出臺了眾多重磅法律、法規,對於各行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電商領域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進行規範與治理。

尤其是今年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直指時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愈演愈烈的壟斷行為,明確列舉「二選一」或者具有相同效果的行為以及獨家交易極大可能構成限定交易。

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文件,同意建立反不正當競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的宏觀指導,研究並推行實施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而在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時也曾明確提到「二選一」問題,稱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不得濫用優勢地位幹涉平臺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具體包括,平臺不得通過不合理的搜索降權、下架商品、限制經營、屏蔽店鋪等手段強制平臺內經營者接受獨家經營。

愛庫存公關負責人康健表示:「對此我們感到非常欣喜,希望看到網際網路行業更加有序地運營,中小型平臺受到保護,商家不再任人宰割。截至目前,愛庫存平臺上的商家仍然在被迫『二選一』,我們也呼籲有關部門能夠加大相關規定落實的力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分析,當前,數字經濟在全球市場遭遇反壟斷審查壓力。「我國高度重視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從市場來看,反壟斷的目的就在於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實現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能促進數字經濟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從消費者來看,反壟斷增加市場競爭, 加速產品迭代、體驗提升,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整個社會福利水平才能提高。從國家層面考慮,我國政府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反壟斷,目的是確保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保持競爭力和創新活力、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平臺加速國際化」。

「隨著全球範圍內對於反壟斷共同的關注,反壟斷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近。《反不正當競爭法》在歐盟大量使用,進行了很多處罰,一旦中國的監管機構援引反不正當經營法、反壟斷法對機構處罰,這種罰單將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2020年(第六屆)北京金融論壇上,北京市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車寧分析,數字經濟反壟斷措施將極大地變更經濟秩序。

來源:中國企業報  作者:劉穎

相關焦點

  • 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在「寬進嚴管」的改革背景下,探索建立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執法監管模式,關鍵在於放管結合,放棄不該管的,強化必須管的,管好應該管的,拓寬可以管的,從以往「就事論事」、「淺嘗輒止」般的執法模式中抽離出來,從「全面鋪開」式的巡查監管向「有的放矢、重點突出」的風險監管、信用監管轉變,通過對市場運行邏輯和交易規則的研究分析,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電商「二選一」有回應了!多項新政亮劍整頓無序競爭
    ● 電商平臺實施「二選一」,通過限制交易對方的選擇權,為市場設置障礙和壁壘以排斥競爭對手,違背了自由公平競爭的市場準則,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從最早的「3Q大戰」,到京東訴天貓「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格蘭仕訴天貓「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今年年初美團滴滴之間的「二選一」之爭,再到近期上海眾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庫存)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報「唯品會」要求商家「二選一」等,平臺之間的「二選一」之爭呈現出擴大態勢,考驗著政府部門的市場監管能力。
  • 「二選一」並不是提高消費者黏度的砝碼
    近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頒布,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具體到網際網路行業,保護廣大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成為業界普遍關心的話題。10月27日,新京報社在京舉辦「營造公平競爭電商環境」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在電商領域,平臺強制商家「二選一」極大損害了消費者和商家的利益,長遠來看還會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平臺經濟時代,對於普通消費者還有眾多商家而言,「二選一」已經不是陌生的概念,「二選一」帶給商家和消費者的傷害也都耳熟能詳,加強監管的呼籲越來越熱切。
  • 法治丨「二選一」或成為歷史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擬出臺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由於《反壟斷指南》從「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等多個方面對平臺經濟領域進行了規範,一經公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業界許多人認為,《反壟斷指南》的出臺,意味著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二選一」「大數據殺熟」「強制搭售」等話題,可能因此成為歷史。
  • 如何破解大學生創新創業難題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 張青  【大勢觀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力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我們應從改革教育體制、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
  • 「反壟斷」利於建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可以看到,當以網際網路為主體的數字經濟成為了新經濟的基礎設施,曾以創新探索出市場新藍海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很多時候也逐漸走向了創新的反面。特別是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極大降低了信息流通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但當「二選一」接連發生,平臺巨頭們試圖以產業鏈優勢地位來要挾上下遊的其他主體之時,其最初的創新也就走向了壟斷。
  • 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涼山州召開公平競爭...
    12月8日,州公平競爭審查工作聯席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24家成員單位、部分縣(市)市場監管局等60餘人參加了會議。省市場監管局應邀到會指導,並對公平競爭審查相關業務知識進行了培訓。會上,通報了近兩年來全州公平競爭審查工作開展情況,審議通過了州公平競爭審查聯席會議辦公室起草的《涼山州公平競爭審查工作第三方評估方案(暫行)》和《涼山州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方案》。州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州聯席會議召集人盧立武作了重要講話。
  • 為什麼電商平臺「二選一」成了「不治之症」?你懂的。
    其中,特別強調了:「網際網路領域 「二選一」「獨家交易」行為是《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禁止的行為,同時也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既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密切關注相關行為,對各方反映強烈的「二選一」行為依法開展反壟斷調查,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 平臺經濟反壟斷關鍵在於構建有效競爭的監管機制
    隨著競爭態勢日趨複雜,平臺經濟的壟斷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例如,部分產品或服務提供者缺乏公平競爭意識,甚至有意無意地忽視反壟斷合規能力建設,增加了行政執法和合規經營者的成本。  構建有效競爭的監管機制是平臺經濟反壟斷的關鍵所在。如何在推動競爭與保持創新活力之間尋求平衡,處理好維護市場有效競爭與鼓勵創新之間的關係,是平臺經濟反壟斷需要重點考慮問題。  首先,加快推進平臺經濟立法體系完善。
  • 「二選一」「大數據殺熟」面臨嚴監管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不論是從我國目前平臺經濟發展和監管現狀來看,還是從大的全球監管環境來看,加強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監管都勢在必行、不宜再拖  ●要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 如何理解公平競爭審查制度
    4、哪些文件需要進行公平競爭審查?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範性文件及其各類政策措施等(包括「一事一議」形式)。制定機關負責起草的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地方性法規,由政策制定機關在起草的過程中進行公平競爭審查。5、公平競爭審查的標準是什麼?
  • 亞馬遜推遲在法國的「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旨在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為了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此前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呼籲超市和在線零售商推遲「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因為在疫情封鎖期間,那些銷售非必需品的商店將繼續關閉。但是,部分實體商家認為,推遲「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並不能消除不公平競爭,因為網店的超低價格已經侵蝕了他們的市場份額,甚至讓顧客對實體商鋪產生了反感。
  •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我國從反壟斷視角規制平臺「二選一」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明確提出平臺『二選一』有可能被認定為構成反壟斷中的排他性交易情形,在立法層面從反壟斷的視角對平臺經濟『二選一』的不當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定。」
  • 小法庭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興華、鳳凰人民法庭立足基層,積極推進訴源治理,打造便民化、現代化的人民法庭,為轄區高科技企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該案對依法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支持市場主體創新、引導正確的競爭觀念起到了示範作用。 除了上述國內首例遊戲地圖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興華法庭還依法辦理了涉「無比滴」「養樂多」商標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件,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 劍指網際網路等領域 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加壓
    近一個月來,多起涉及反不正當競爭的案件,引發業內廣泛關注。「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擴張難、企業壓力增大,導致商家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為樹立良好的競爭模式和競爭業態、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亟須強化。」清華大學競爭法與產業促進研究中心主任張晨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 【支招】如何破解高三備考三大難題?
    【支招】如何破解高三備考三大難題?   這和想像中的高三狀態差距好大,學業壓力、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成為小奕高三備考路上的攔路虎,如何破解這三大難題?   分析   學業壓力、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是高三生備考路上的三大「難」事,需要考生具備積極的心態,學做情緒達人,管理好情緒,用更加平和和積極的心態面對「難」題。   首先,高三學業壓力是正常的。
  • 「二選一」仍存在,易店無憂解讀網絡交易新政策
    在電商行業中,「二選一」一直就是其中所存在的弊端,而國家為了解決這一不良現象,近期已發布了許多相關的政策,以此來規範市場上的營銷行為。「二選一」現象就是指網絡交易經營者運用各種措施和手段,使交易對象只能與自己一家公司合作或者拒絕和自家公司合作,並且網絡交易經營者會運用一切辦法使交易對象選擇第一個選項。今年10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發布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這個就是針對「二選一」,不法評價等焦點問題所出臺的。
  • 預付消費市場難題找到破解之法 杭州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協會成立
    成立杭州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協會,是建設信用杭州、規範預付卡市場經營行為、破解預付卡市場難題的重要舉措。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破解預付卡市場難題迫在眉睫   近年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使用範圍越來越廣、頻次越來越高,對拉動消費,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預付卡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市場運行載體。
  • 著力營造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從國內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我們完全有條件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把經濟下行、結構調整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包容」,就是要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包容科技工作者個性,鼓勵其張揚特長,寬容其探索創新中的失誤失敗,寬容不同的學術觀點甚至離經叛道的「異端學說」,讓其放膽探索求創造。「激勵」,就是要體現知識價值的分配原則,讓科技工作者名利雙收。要在改革中形成以國家重點科研基地為骨幹、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探索性研究為生力軍、競爭協同機制為紐帶的科研開發體系。
  • 營造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次交流會主題為力戒形式主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紮實開展「三服務」活動,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營造有利於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給資源,把城市空間更多地讓渡給企業發展,規劃建設十大產業平臺。特別是將2700畝土地一次性調整為創新型產業用地,打造智慧網谷小鎮,引進了新浪、360等一批網際網路頭部企業。  在著力破解基層痛點難點上做好「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