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網際網路等領域 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加壓

2020-09-0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班娟娟)全國首例涉5G雲遊戲侵權案、全國首例盲盒盜版侵權糾紛案、全國首例媒體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全國首次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網際網路專條案件……多起涉反不正當競爭的案件近期密集曝光,「全國首例」成關鍵詞。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反不正當競爭強監管還將升級,監管部門正密集部署並召開專題會議,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醫療、教育培訓等領域將成執法重點。除了強化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我國競爭政策也在謀求制度創新,不少自貿區正先行先試。

8月31日晚,豆神教育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中文未來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起訴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佳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針對其侵害中文未來大語文教育傳播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請求法院判決被告停止不正當競爭和侵權行為,欲索賠2000萬元。該糾紛已獲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受理。近一個月來,多起涉及反不正當競爭的案件,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擴張難、企業壓力增大,導致商家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為樹立良好的競爭模式和競爭業態、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亟須強化。」清華大學競爭法與產業促進研究中心主任張晨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研究所所長張欽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6月印發的《關於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的通知》,各地要紮實開展生活消費、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直播平臺、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要素市場等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目前不正當競爭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網絡平臺領域,比如平臺要求商家『二選一』糾紛等,各地也在加大對重大疑難、新類型、典型案件的研究和查辦力度。」

據了解,多地正緊鑼密鼓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比如四川提出重點查處「保健」市場、醫療美容機構、教育培訓機構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網絡直播等平臺市場混淆、刷單炒信、商業詆毀等違法行為;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領域商業賄賂行為等。陝西將聚焦民生領域,加強對仿冒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詆毀、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執法。

與此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密集部署,召開反不正當競爭專題會議等,劃定下一步監管重點領域。7月17日召開的全國市場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部署下半年任務時提出,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強化價格監管,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強化競爭政策實施。

8月18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召開2020年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聯席會議,要求整治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法查處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限制平臺內經營者參與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經營活動;依法查處組織惡意註冊、虛假交易、虛假評價、合謀寄遞空包裹等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湖南省市場監管局、湖南省藥監局發文強調,著力規範藥品市場秩序。針對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藥品銷售終端虛假宣傳行為,以及藥品領域商業詆毀、混淆行為,持續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

除了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我國競爭政策也在謀求制度創新,不少自貿區已在先行先試。

9月1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在臨港新片區舉行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工作啟動儀式,並發布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11條措施。此前數日,山東省發布《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方案》,提出到2022年,建成較為完備的競爭政策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5月7日,針對海南自貿區的競爭政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要求細化分行業競爭制度規則,建立競爭中性評估體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競爭法中心主任黃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區域政策為先行先試提供了良好基礎。無論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還是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區域既可以通過發揮立法自主權的優勢,也可以探索區域內部和區域之間的協調機制。各項措施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回應市場對公平競爭的期待。

「近年來市場主體的發展需求已由尋求『政策窪地』轉為『環境高地』,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是市場主體的共同呼聲。平等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對民營經濟和外資更具吸引力,將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提振投資信心。」張欽昱說。

專家也指出,當前反不正當競爭領域仍存在不少難點亟待破解。黃勇指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效果顯著,對實踐中發生的問題也亟須回應。在數字經濟領域,規則適用不確定性的問題可能更加凸顯。比如平臺給特定的商戶追加流量,究竟認定為是對該商家的商業賄賂,還是對其他商家的屏蔽,都有討論的空間。

「下一步應以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實現反不正當競爭法工作現代化為導向,結合各地具體情況指導經營者建立競爭合規制度,要通過引導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市場競爭、為經營者提供競爭合規培訓指導服務、提高經營者競爭合規意識和能力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探索建立更加細化、可操作性更強的競爭政策系列制度規則。」張欽昱說。(完)

相關焦點

  • 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
    原標題: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   12月22日下午,
  • 楊堅琪 | 網際網路分層的不正當競爭
    1.問題讓我們先從TIP/IP協議的入口——域名說起,域名作為進入網際網路世界的入口,一直是我們國家線上不正當競爭行為高發之地,早期的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案件幾乎全部集中在關於域名案件領域。在這長達十餘年的司法實踐當中,法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司法經驗予以規制。然而,域名糾紛顯然不僅僅包含著關於智慧財產權權益種類的爭論,也包含著對於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爭論。
  • 全國人大常委會列出不正當競爭「負面典型」:網際網路平臺強制經營者...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梁曉輝 張素 李京澤)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檢查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施情況,形成的執法檢查報告列舉出了新形勢下的一些不正當競爭「負面典型」。其中包括,有的平臺利用優勢地位和商家對其的依賴性,採取不正當手段強迫經營者在平臺間「二選一」。
  • 監管組合拳劍指壟斷 網際網路平臺錯在哪兒
    一隻只監管「靴子」的落下,讓不少人都更明確地認知了一件事,平臺經濟不是法外之地,該領域正在走進「強監管」時代。監管出手勢在必行可以說在網際網路領域,「壟斷」行為不是一個新現象。從2015年11月京東稱阿里巴巴脅迫商家「二選一」並向原國家工商總局實名舉報,到2020年9月愛庫存發出《關於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並針對唯品會強迫商家「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四部門提交實名舉報,類似的平臺爭端可謂每年都不絕於目。
  • 今年上半年南陽市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26件
    龍騰南陽訊8月18日,全市競爭執法和打傳規直工作推進會召開,總結今年以來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規範直銷工作,安排今年下半年任務。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26件,案值21.9705萬元,罰沒入庫金額38.013萬元;查處假冒馳名(著名)標識(商標)案件15件,案值8.2758萬元,罰沒金額25.37萬元;查處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案件6件,案值10.06萬元,罰沒金額7.9萬元;查處通過製造市場混淆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其他案件1件,罰沒金額1萬元,有效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 網際網路環境下新類型競爭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司法認定標準丨實務...
    作者:  蔣筱熙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法官  蘭詩文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法官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經營方式、競爭模式的不斷推陳出新,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正在網際網路領域延伸和拓展,也催生了各種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
  • 劉世平:大數據時代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隱私保護非常必要
    原標題:劉世平:大數據時代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隱私保護非常必要 | 銀行與信貸   《
  • 河北公布10例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典型案例
    人民網石家莊11月19日電 (付兆颯)19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新聞發布會,公布了10例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典型案例。當事人的行為屬虛假宣傳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規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給予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
  • 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檢查報告表明:老問題依然突出 新問題層出不窮
    反不正當競爭法共5章33條,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採取「列舉+兜底」的方式作了概括性規定,涉及市場競爭的諸多領域,還需要健全與之配套的法規制度,保障法律有效實施。檢查發現,配套的法規制度沒有及時出臺,導致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對法律規定的有些概念和原則理解上存在差異,執行中又標準不一;部分地方配套法規制定修訂進展遲緩;司法解釋尚未及時跟進。  老問題依然突出,新問題層出不窮。
  • 河北省公布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十大典型案例
    河北新聞網11月19日訊(記者馬南)今天上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新聞發布會。會上,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十大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現場。
  • 網絡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分析
    從這些涉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類型來看,此類案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線下業務擴展到線上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如全國首例網絡拍賣案系此類糾紛中之典型;二是新商業模式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如全國首例網貸評級商業詆毀案系在網際網路金融這一新商業模式下引發的糾紛;三是利用新技術手段實施侵權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如全國首例涉用戶數據不正當競爭糾紛「脈脈案」、瀏覽器更改UA跳過廣告案、搜狗輸入法歧視性對待搜尋引擎不正當競爭糾紛等
  • 評析我國首家網際網路法院審判的首例大數據產品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三)本案爭議焦點三:美景公司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行為。美景公司的被訴行為是否具有不正當性呢?
  • 訴公眾號閱讀、投票刷量不正當競爭獲賠
    法院認為,雙方圍繞微信從事軟體產品開發與服務,存在直接利益衝突,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意義上的競爭關係,被告方存在「幫助他人虛假宣傳」以及「妨礙、破壞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該案中,被告方是否存在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要件成為爭議焦點。法院認為,兩被告雖然不是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的用戶,且未籤訂相關服務條款,但仍屬於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的、與騰訊存在競爭關係的經營者。
  • 四川公布適用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十大典型案件
    辦案機關提前引入專家諮詢制度,並在案件查辦過程中認真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準確理解把握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市場混淆」概念,順利推進案件查辦工作。同時,辦案機關有效藉助媒體作用,全程對案件予以跟蹤報導,對當事人形成強大震懾力,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彰顯了執法權威。案件評析  本案為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以來四川省查處的首例市場混淆類不正當競爭案件。
  • 電子商務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與競爭秩序問題研討會成功舉辦
    依據法理,可以適用於限定交易行為的競爭法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2條、省級《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相關規定、《電子商務法》第22條和第35條以及《反壟斷法》第17條和第14條。上述三種法律規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相對比較簡單,其次是電子商務法,而反壟斷法的適用門檻最高。
  • 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咖啡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行政處罰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今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瑞幸公司)涉嫌虛假交易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開展調查經查,2019年4月至12月期間,瑞幸公司為獲取競爭優勢及交易機會,在多家第三方公司幫助下,虛假提升瑞幸咖啡2019年度相關商品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率等關鍵營銷指標,並於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通過多種渠道對外廣泛宣傳使用虛假營銷數據,欺騙、誤導相關公眾,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 全國首次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網際網路專條案件在重慶審理
    中新網重慶8月21日電 (記者 鍾旖)記者21日從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獲悉,中國最大網際網路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騰訊公司訴被告提供虛假刷量服務構成不正當競爭一案日前已公開宣判,這是全國首次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網際網路專條第十二條的案件。2017年12月25日,譚某開始運營「企鵝代商網」為客戶提供虛假刷量服務,後又開設多個關聯分網站,均從事有償刷量、刷單業務。
  • 阻擊「掛機刷量」:訴公眾號閱讀、投票刷量不正當競爭,騰訊獲賠2374萬
    法院認為,雙方圍繞微信從事軟體產品開發與服務,存在直接利益衝突,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意義上的競爭關係,被告方存在「幫助他人虛假宣傳」以及「妨礙、破壞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近年來,國家監管層面對刷量等數據造假行為多此出臺相關政策整治,各大平臺同樣出臺相應舉措打擊刷量造假,多起網際網路企業訴刷量公司獲賠的案件也隨之增多。
  • 行政執法 以案說法——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線上線下同步舉行反不正當...
    「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大講堂」活動。案例類型涵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市場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賄賂、商業詆毀、不正當有獎銷售、侵犯商業秘密和網絡新型不正當競爭等七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示範性。
  • ...10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典型案例_中國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11月19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公平競爭審查新聞發布會,公布了10例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和打擊傳銷典型案例。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屬虛假宣傳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第一款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規範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指導意見》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給予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