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李煥坤報導:八月,是屬於龍眼的。海珠溼地石硤龍眼,薄脆的果皮、爽甜的果肉,吃一口就能讓人不由豎起大拇指。今年海珠溼地轉贈龍眼的行動又開始了,從6月起,海珠溼地把龍眼等嶺南佳果送到養老院、日間託老中心、徵地村社、貧困戶、入園市民,贈多少摘多少,剩餘回歸大自然。海珠溼地萬畝果園的水果就用這種別樣的方式回饋社會與大自然。
一下午送去1600斤龍眼
8日下午,烈日灼人,氣溫高達36度。當聽到汽車駛近廣東頤年養老院的聲音,空調大廳內的爺爺奶奶們坐不住了。他們紛紛站起來,走到門邊。在他們面前緩緩停下一輛白色小卡車,車廂打開,裡頭是一袋袋龍眼,他們知道,是海珠溼地又來送龍眼了。
「今天真是太開心了,不止有生日派對,還有這麼甜的龍眼吃!」謝奶奶邊剝龍眼邊說。8號是謝奶奶的84歲生日,她特意戴上一條翡翠珠鏈,穿上漂亮的衣服,慶祝生日。謝奶奶在頤年養老院住了兩年多,她告訴記者,以前自己住在海珠區大塘附近,時不時就會去海珠溼地玩。「現在去得少了,雖然看不到那裡的風景,還好現在能嘗到那裡的水果,真是太開心了。」除了龍眼,謝奶奶還吃過海珠溼地送來的荔枝、黃皮、楊桃,「每一種我都愛吃。」謝奶奶笑著說。
廣東頤年養老院院長鄺文海向記者介紹,養老院入住300位老人,大部分失能失智。「海珠溼地是廣州市地標性景點,但我們院的老人家無論是年齡還是身體情況,都挺難去遊覽。雖然不能去,但每次老人家們吃溼地送來的水果都會很開心,不在於水果的品質,而是他們知道有人在掛念他們。」鄺文海說。
當日,除了廣東頤年養老院,海珠溼地工作人員還把龍眼送到了廣州市海珠區社會福利院,50多名老人家坐在活動大廳一起分享水果,不方便走動的老人也會由護工把龍眼送到房間。據悉,這次龍眼送出1600斤,是上午6點海珠溼地果農們新鮮採摘下來的。「因為龍眼放久了品質就會下降,我們都是確定好送龍眼的時間,當天早上就採摘、裝車。」海珠溼地負責人告訴記者。
盈利從不是這個萬畝果園的目的
不止養老院,海珠溼地的佳果還有很多去處。從今年6月開始,海珠溼地已經陸陸續續向養老院、日間託老中心、徵地村社、貧困戶、入園市民贈送不少水果。據統計,海珠溼地已送出黃皮、龍眼、荔枝約4.4萬斤。
6月鮮甜荔枝,7月雞心黃皮,8月石硤龍眼,9月紅果楊桃,還有胭脂紅番石榴等嶺南佳果,海珠溼地擁有豐富的果樹種質資源和古老的嶺南基塘農業文化。據介紹,海珠溼地作為全國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最大的國家溼地公園,現存果林約1萬畝,產量可觀,但銷售一直不是這個萬畝果園的目的。「海珠溼地對果樹是以保育為目的,並不是生產。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把品質較佳的水果回饋社會,贈送給有需要的人,有一段時間進行過惠民銷售,但那只是佔很小的一部分。我們還將殘次果林野化,劃定鳥類棲息地和保護區,保留一定數量的水果不予採摘,留給鳥類食用,提升了溼地生物多樣性,經過幾年努力,溼地鳥類種類大大提升,已達到169種。」海珠溼地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是龍眼、荔枝等水果的豐收大年,果農賣的也不貴,基於各種原因,今年海珠溼地就以這種別樣的方式,把豐收的水果回贈社會與大自然。」
5年來,從飽受侵蝕、瀕臨「消失」的萬畝果園到「具有全國引領示範意義的」國家溼地公園,再到「打造全國最好、全球標杆性城央溼地」,海珠溼地展現了海珠區、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未來海珠區將以海珠溼地為核心,構建形態多元、功能複合的中央生態區,整體提升廣州綠心效應。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