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這樣一件事兒,某商場玩具區,有個小女孩兒一邊痛哭一邊求饒:
「媽媽我錯了,別打了。」
「媽媽我會聽話,不要再打了。」
路人紛紛駐足觀看,而這位母親卻沒有停手的意思,一直拿腳踹。原來是這個小女孩看上一個玩具,媽媽又不願意買,然後小女孩就開始軟磨硬泡,當媽的禁不起孩子的死纏爛打,最後還是決定「打服」孩子。
1
那這樣的做法對嗎?我是十分不推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打罵是最低效,且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中國式家庭教育,似乎總是在秉行「不打不成器」的原則,孩子不聽話,沒有什麼比打一頓來得更直接的。
但是打過之後,問題就解決了嗎?孩子只是暫時屈從於恐懼、疼痛,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點好處,造成的危害卻很大。
第一,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怪異,一個被用暴力約束著的人。他的性格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膽小懦弱,時時刻刻去討好別人,要麼孤僻冷漠,時時提防著別人。
第二,破壞親子關係,打罵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平等,不僅對身體上造成傷害,更是對精神上形成壓迫,這樣的孩子只會想逃離父母。
第三,產生暴力傾向,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你在打孩子的同時,也教會了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和處理事情,在孩子心中埋下暴力的種子。
但是很多家長意識不到這些,「孩子嘛,打就打了」,所以每次遇到問題,不管孩子是撒潑還哭鬧,有多少家長都會下意識地舉起手來威懾孩子,他們面對孩子的問題,顯得多麼束手無策,腦袋裡只會浮現一句「打一頓就好了」,被孩子搞得情緒激動時,打孩子就是在發洩自己的私憤。
那孩為什麼會撒潑打滾「不懂事」呢?其實呢,都是家長「慣」的,我們自以為能洞悉孩子的內心,其實孩子才是「讀心高手」,他們總是能夠敏銳地察覺的父母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所以當孩子意識到大人立場不那麼堅定時,就會採取發脾氣、撒嬌、撒潑打滾這樣的舉動來企圖達成目的,事實上很多家長往往也會隨了孩子的心願。
2
那麼我們應該怎么正確的教育孩子呢?
首先,對待孩子時態度要緩和,但立場必須堅定。
就算是孩子想要一個新玩具,或者是多玩十分鐘遊戲這樣的小事,你的底線也得把持住,不行就是不行,一旦你沒有經得住孩子的軟磨硬泡,妥協一次,那麼孩子就會知道,他的行為是有效的,可以實現目的地,所以才會出現孩子變得越來越愛死纏爛打這種問題。
第二、幫孩子建立責權意識
對於孩子來說,獲得一個玩具的成本是很低的,只要爸爸媽媽點頭就能夠擁有,所以我們得讓孩子知道:
「獲得一個新玩具這不屬於我的權利,爸爸媽媽也沒有責任來滿足我。」
要是真的想要呢,就得付出相應的勞動,比如幫爸爸媽媽跑跑腿啦、承擔額外的家務勞動啦,這樣孩子才會明白「付出才有回報」。
不是我們捨不得花這點錢,而是在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相反一昧地滿足孩子只是在溺愛孩子,這樣的孩子以後只會知道索取。
總之,打罵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要慎用,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界限,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才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