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十年後的自己:
你好!請允許我將十年後的自己還稱為「你」。因為我希望成為「你」,但我還不確定能否成為「你」。
我在前兩天聽到一個讀書訪談,是樊登讀書會的樊登老師和立德領導力創始人張萌老師的對話,講的是張萌老師的《人生效率手冊:如何卓有成效地過好每一天》這本書,也講到了張萌老師的學習、創業經歷。
當聽到「立德系的青年都是從小就有一種理想,而且願意為了理想去奮鬥的人。這群年輕人中的大部分是四點鐘起床,在別人都在熟睡,甚至別人還在看球以及玩遊戲的時候,他們已經起床開始讀書學習了。」這段話時,我腦海中就浮現了我自己未來的模樣:我要像他們一樣,奮鬥、讀書、自律。
「未來」的概念太大,未來的變化太大,我只好給未來再加一個期限,暫且定為十年吧。
十年後,「你」的身邊應該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你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能為了同一個理想而奮鬥。有這樣一群朋友在,困難可能依舊還是困難,卻能嘗到苦中作樂的味道,可以哭的時候有一個肩膀,有人遞紙巾,然後哭過了再相視一笑,一起心手相連重新努力。
十年後,「你」應該是依舊熱愛學習,甚至比我更愛學習。你或許已經體會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而不再只是老師、父母口中一句空泛的教育。你的身邊應該也有一群同樣愛學習的人,彼此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互相分享,分享一本好書,分享一點讀書心得,分享一些人生感悟。
十年後,「你」應該已經學會了自律,或者說自律不用學會,而是將「自律」刻在生活點滴、行為本能中。現在的我很佩服張萌老師團隊裡青年,他們能堅持每天四點起床,每天比別人多努力2個小時,一年就是730個小時,就是30天,等同於別人一年時12個月,他們是13個月。
看過一個計算,0.99的365次方約等於0.03,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78,意思是,每天少奮鬥一點還是多奮鬥一點,看起來差別不大,最後一年累積的結果卻相差甚遠。
這只是一個簡單類比,道理卻與每天早起2小時類似,日積月累的努力,終有回報。
我知道,要成為「你」,並不簡單,但我相信,我可以的。
期待十年後與「你」會面。
試寫了下2020年的江蘇高考作文,原題目要求為: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真的挺不好寫的,很多專家、老師解讀說重點應該在「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但我還是想寫「你未來的樣子」。
以上800字作文純屬個人興趣所作。感慨江蘇高考生的不容易。
*作者簡介:三月古木,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一個願意寫點心情故事、親子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