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勉學》中講了一個他在鄴城辦事時聽到的故事。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覺得自己非常有學問,不管幹什麼都想賣弄一下。一天他家的驢死了,就去市場上買頭驢,在談好價錢之後,要寫一份文書作為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就讓博士自己寫一份,博士洋洋灑灑的寫了三頁紙。對於買驢之事卻一字未提,路過的人皆以此為笑談,還有人給這位博士編排了一句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腦中的想法經常是互不相關的。現在想的可能是中午吃什麼,一轉過頭去就會想還有XXX事要做。這說明人的思維是具有發散性的,而寫作則是把我們的想法按照一定的邏輯表達出來。所以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不好的文章,通常是邏輯不清楚。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寫作也有一定的規矩。那麼寫作有哪些規矩呢?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通過二十個基本寫作原則,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文章才有說服力,各種類型的文章結構和修辭類型應該怎麼運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可千萬不要被這本書的名字所迷惑,這本書對於寫作初學者來說,絕對是修煉基本功的好書。
布蘭登羅伊爾,出生於加拿大,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在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其作品先後五次榮獲「國際圖書獎」、五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從結構、風格和可讀性這三個方面,向讀者介紹寫作的基本功。掌握基本功之後,通過不斷地練習,就會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什麼是寫作結構?
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文章結構,《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提到的是「自上而下」的結構。在寫說明文、議論文等等以說明、說服為目的的文章中,開篇就將觀點羅列出會有助於讀者了解書中內容。切記,千萬不要跟讀者玩什麼「我有個秘密」的把戲。
在開篇亮出觀點之後,就需要將主題分解。在寫作中,「三」是個神奇的數字。思考圍繞三個關鍵觀點或概念構。通過將主題分解成二到四個個部分,可以充分說明開篇的觀點。
在明確打的寫作結構之後,就需要將主題中相似的部分整合到一起。就像逛超市一樣,不同的商品分區能夠讓購買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樣的,將文章中相似的內容整合到一起,能夠讓讀者明確知道文中主題。
什麼是可讀性?
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先看的必然是標題,那麼一個好的標題就是一張好的名片。好的標題能夠傳遞的信息絕對不少。
在文章中,對於重要的內容,通過羅列、加粗、斜體、破折號等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印象,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解文章內容。
什麼是風格?
如果說結構和可讀性是通過技術手段去提高寫作水平,那麼風格就需要新寫手去不斷練習才能提高。
在陳述自己的觀點時,論點+論據結構相當受歡迎。但是這要求論據詳實且豐富,有論點無論據則容易失信於讀者,有論據無論點卻又讓讀者抓不住重點。在闡述觀點的過程中,使用個性化的論據能讓你的觀點更加可信。當你講述一個蘊含著真理的故事,它就像一個調音叉,會令你的聽眾回憶起自己的經歷,並進入你所說的故事中,對你描述的「真像」產生共鳴。
作為寫作新手,長句的處理不當容易導致邏輯混亂,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應該儘量避免使用長句。通過若干短句能使文章簡潔易懂。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咋一看平淡無奇,但是細品書中所提到的二十個基本寫作原則卻能發現,這些基本上已經涵蓋了工作生活中所能用到的文書類型的寫作技巧。這本書不能讓人茅塞頓開、拍案叫絕,但卻在讓我們在基礎上對於寫作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避免像鄴城的那位博士那樣,下筆千言,離題萬裡。在熟悉這些原則之後,只有通過勤加練習,才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