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這種痛連大小便都要人協助,專家提醒產後大腿根兒疼要當心

2020-12-17 騰訊網

「大夫,為什麼我生完孩子以後就像癱掉了一樣,大腿根那裡非常疼,路都走不了,只能躺在床上,簡直生無可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科近日接診了一位由家人用輪椅推進診室的產後媽媽,經檢查診斷為產後恥骨聯合分離。對此,康復科主治醫師宋成憲提醒廣大女性,如果產後出現大腿根部及骨盆周圍的疼痛,極有可能患恥骨聯合分離,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產後需警惕大腿根部及骨盆周圍疼痛

記者了解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科接診的這位患者在產後第二天盆骨便感到異常疼痛,無法完成簡單的翻身、坐起及行走,只能臥床,甚至連大小便都需要家人協助,更別提照顧寶寶了。在煎熬了6天後無法忍受,才前往醫院就診。宋成憲告訴南都記者,體格檢查發現,該患者恥骨聯合處可摸到明顯增寬的間隙,局部壓痛明顯,盆擠壓與分離試驗和主動直腿抬腿試驗均呈陽性。後經骨盆X線檢查,確認患者為產後恥骨聯合分離。

據宋醫生介紹,產後恥骨聯合分離是寶媽因妊娠或生產因素導致恥骨聯合周圍的韌帶鬆弛、斷裂,恥骨聯合間隙增寬而出現的妊娠併發症,也就是非化膿性恥骨炎或恥骨聯合關節炎。「如果產後出現大腿根部及骨盆周圍的疼痛,極有可能患上了恥骨聯合分離。」宋成憲提醒,出現這種情況寶媽們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經及時專業的治療,一般不會遺留後遺症。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都有可能會造成骨盆帶周圍的慢性疼痛,影響盆底肌和腹部其他核心肌功能的正常發揮。

產後疼痛不適下地行走時佩戴骨盆帶

時常會聽到孕產婦說:「大腿根兒疼,走路、翻身時更疼。」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產後媽媽會患上恥骨聯合分離呢?宋成憲醫生指出,分娩、胎兒、體內激素水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產後恥骨聯合分離。在孕期和產後早期,產婦因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恥骨聯合周圍的肌肉韌帶鬆弛,局部的穩定性會變差。或者產婦恥骨聯合本身存在病理性的薄弱,也容易出現損傷分離。既往有過恥骨聯合分離史的孕產婦,再次妊娠時也非常容易再次出現恥骨聯合分離。此外,如頭盆不對稱、難產或急產、助產時不適當的用力牽拉、髖關節長時間過分外展等分娩問題和巨大兒、雙胞胎等胎兒問題,都會導致女性產後恥骨聯合分離。

宋成憲表示,做好產前、產時和產後這三個時段的預防工作,能有效避免恥骨聯合分離症狀的發生。在產前,孕產婦應進行規律體育鍛鍊和盆底肌鍛鍊,避免長時間站立和重體力勞動。同時還應控制飲食,避免產出巨大兒。而在產時,孕產婦則應密切觀察產程,避免急產和長時間過度外展髖關節,如為巨大兒,可放寬剖腹產指徵。即便產後也不能放鬆警惕,要避免過早負重活動及頻繁上下樓梯的活動。宋成憲建議,如產後有恥骨聯合周圍的疼痛不適,下地行走時可佩戴骨盆帶。

專家推薦6種產後恥骨聯合分離治療法

「終於可以照顧寶寶了。」目前,這位產後媽媽病情已有顯著好轉,疼痛明顯減輕,在出院時已可以獨立行走。宋成憲介紹,在治療中,針對該產後恥骨聯合分離嚴重的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方案,比如進行磁熱療、超短波、電刺激等物理治療。此外,該院康復科的李太良醫生還利用義大利筋膜手法、米蘭整骨、肌肉能量技術等多種方法幫助這位產後媽媽進行手法治療。

不少女性朋友關心:如果真的得了恥骨聯合分離該怎麼辦?宋成憲推薦,臥床休息、戴骨盆帶、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法治療和手術治療這6種方法都可有效治療產後恥骨聯合分離。「儘量採取側臥位,上面大腿的膝關節處可墊一個枕頭做支撐。」他表示,寶媽們產後應注意臥床休息,但要避免雙下肢外展的動作。下床活動時,應正確佩戴骨盆帶。值得注意的是,骨盆帶並不是帶腰圍,普通的腰圍對恥骨聯合治療沒有作用。

正確做法:戴骨盆帶

錯誤做法:戴腰帶

此外,恥骨聯合周圍可做一些磁熱療、電刺激、半導體雷射等物理治療,以起到消炎止痛目的。或者在局部進行封閉治療,使用消炎止痛類的口服藥物治療。同時,常用的方法包括義大利筋膜手法、德國整骨手法、肌肉能量技術等手法治療也是恢復恥骨聯合正常解剖位置關係的重要方法。宋成憲表示,如經規範的保守治療沒有效果且病情影響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考慮外科手術的治療,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王鑠儀

通訊員:王慧 李珊珊 胡珊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專家提醒:孕期大腿根兒疼當心恥骨聯合分離
    9月22日,因無法忍受疼痛的小莉來到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產後康復科就診。產後康復科主治醫師宮慶娟為患者進行體格檢査,發現患者恥骨聯合處按壓疼痛,診斷其為恥骨聯合分離。 相關數據研究表明,恥骨聯合分離多發生在孕中晚期及產後,約有31.7%孕產婦遭遇過恥骨聯合處疼痛或不適,孕早期發生率約為12%,孕中期可上升至34%,孕晚期高達52% 。 經常會聽到孕產婦說:「大腿根兒疼,走路、翻身時更疼。」「過來人」總是安慰她們:「懷孕、生孩子有點兒疼那是正常的,忍忍就過去了。」
  • 大腿根兒疼,你的髖關節可能出了問題!
    大腿根兒疼,你的髖關節可能出了問題!不要忽視髖關節炎! 髖關節(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說的胯部或者大腿根部關節)包括髖臼、股骨頭兩部分,髖關節炎包括髖臼和股骨頭軟骨磨損。早期髖關節炎表現為髖關節、大腿甚至涉及膝關節的酸脹痛,勞累後加重,休息可改善,或會影響行走。發展到後期會出現疼痛加重,伴有跛行、髖關節屈曲和旋轉受限,有的甚至出現靜息痛(不活動也痛),夜間痛等。本病起病隱襲,發病緩慢,有長期勞損史,多見於中老年患者。
  • 最新治療:讓寶媽痛不欲生的產後嚴重骨盆帶疼痛
    今天突然每分每秒都疼的不行,平躺著一周了,尾巴骨都疼死了,急需您的幫助!今天突然大腿內側每分每秒都疼不動都疼,您見過這麼嚴重嗎?都有點絕望了,跟您那做手法會有助於緩解疼痛嗎?大概需要多少療程呢?」四天後,我們進行了第二次治療,發現寶媽在4歲的時候右手曾經挫傷過,懷孕以前還有肩頸痛和長期的偏頭痛,針對根源進行了充分的治療,恥骨疼痛和大腿根疼痛緩解了一大半。
  • 很多寶媽產後漲奶,都疼哭了!5個緩解辦法學好,避免乳腺炎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很多寶媽產後漲奶,都疼哭了!5個緩解辦法學好,避免乳腺炎!由於產後需要哺乳,因此乳汁會通過乳腺導管分泌到乳頭,進而被新生兒所吸吮.但是由於很多女性乳腺管不通暢,在產後的幾天一般就會來奶了,來奶的時候特別漲而且會有硬塊,所以會出現產後漲奶,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硬塊。漲奶難受,簡直令很多寶媽痛不欲生,嚴重了還會出現乳腺炎,必須要及時的緩解,而對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 孕媽產後要注意,留下的後遺症問題,麥迪娜產後第1天就尾骨疼
    如果孕媽遭遇宮縮乏力宮口開得很慢的話,那就更遭罪了因為疼痛的時間就會變長,有的孕媽因承受不了這種疼痛,只能被迫打無痛,分娩對孕媽來說是很消耗體力的一件事,有的孕媽在產後,還會留下一些產後的後遺症,坐著或躺著的時候,都會有疼痛感。
  • 剖腹產為啥生一胎時不疼,二胎卻疼得要人命?
    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剖腹產為啥生一胎時不疼,二胎卻疼得要命?剖腹產之後寶媽需要注意些什麼?一、剖腹產為啥生一胎時不疼,二胎卻疼得要人命?二胎媽媽雖然經歷過剖腹產,了解到打了麻藥以後不會疼的,但是產後還需要打宮縮針,需要壓肚子,待麻藥過後傷口會特別疼,孕媽關注到的都是疼痛問題,自然就會有一種恐懼感,讓她們對於剖腹產更加害怕了。
  • 產後42天,恢復好的寶媽有這些表現,都滿足的恭喜你!
    文|福林媽咪一般來說,產後42天需要寶媽去醫院做個複查,因為產後的42天是產婦身體恢復的黃金時期,所以這時候寶媽們都需要坐月子,一般來說42天就能恢復的差不多了,寶媽可以自行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如果有以下這些表現,就說明寶媽恢復的不錯,反之,
  • 寶媽良心提醒:待產前一定要考慮好這4個問題,不然會很受罪
    所以,她這次專門來提醒小梅,在去醫院待產前,一定要把準備工作做好,並且把一切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提前想好解決方案。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媽去醫院待產前,需要先考慮好哪些問題。1、待產物品是否齊全寶媽生產後,不僅身體會變得非常敏感,對於衛生的要求也會變高,如果待產物品不齊全的話,除了會讓寶媽過的不舒服外,還可能引發傷口感染。所以,月子牙刷、一次性馬桶墊、產後衛生巾以及一些寶寶會用到的物品,都需要寶媽提前準備好帶到醫院。但是,由於種類過多,一旦不注意,就可能會漏下一個。
  • 大腿根兒啊,你為什麼那麼黑?| 誰在用「顏色」綁架貞潔
    常有讀者發來私信向我們傾述關於大腿根部顏色變化的苦惱,對皮膚顏色變化缺少了解的姑娘並不在少數。▲圖片來源:微博@六層樓先生一些無良美容機構據此發現了商機,利用女孩們的痛點,頂著「私密整形專家」的頭銜分析「性生活導致大腿根變黑」的種種原因,不遺餘力地為宣傳自家「漂白大腿根後『少婦也能變少女』」的業務添磚加瓦。
  • 生完寶寶,還要一種疼堪比生孩子,很多寶媽都經歷過
    現在很多寶媽都會選擇母乳餵養,雖然對寶寶好,但是,媽媽們通常會遇到產後漲奶、堵奶,乳房結塊兒等問題。感覺胸前像掛了兩個大鐵球,又漲又疼,更有的寶媽稱,感覺比生孩子還要疼,生孩子時都沒哭,沒想到栽在了漲奶上。相信這種痛苦只有寶媽才能體會。
  • 寶媽產後第一次來月經,這3件事要注意,否則傷害的是自己
    ,寶媽在孕期除了要經歷一系列的不適狀況。餵母乳與產後月經但這種自由只是暫時的,寶媽在生完寶寶出月子後,月經還是會恢復正常的,但每個寶媽在產後第一次來月經的時間都是不太一樣的,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有的寶媽在出月子後幾天就恢復了,有的寶媽在產後幾個月內才來第一次月經。
  • 產科專家說:產後恢復的好不好,不注意8個底線,讓你迅速衰老!
    你全身的肌肉都在疼,哪裡都覺得不舒服。當然,一切都會恢復正常的。但是在此之前,我要告訴你在分娩後可能遭遇的各種身體狀況,以及如何從容應對。月子如何「坐」,才能防止產後迅速衰老呢?底線一產後4~6小時之內一定要解小便產後4~6小時排尿要當任務完成,即使你沒有感覺。
  • 都說順產 宮開十指疼,到底疼在哪?很多孕媽都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順產很疼,但是沒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是永遠不會理解的。即使是很多生產過的媽媽,也只知道疼的要死要活,但是並不知道是哪疼,所以順產的疼到底疼在哪裡呢?第一,宮縮陣痛。順產首先就是要開宮口的,第一產程是要有規律的宮縮,直到宮口全開,而這個過程一般要持續12個小時左右,而且隨著宮縮的時間越來越長,痛感也會越來越強烈。這個時候孕媽可以通過有規律的呼吸來緩解疼痛,不要大喊大叫,以免消耗體力。到最後產力不足。
  • 避不開的產後腰疼要怎麼改善?
    應採兒不是一個人,郭富城老婆方媛曾在微博求助:腰和頸椎都疼了好幾個月了,這個不會是傳說中的月子病吧?一彎腰就酸痛,難怪人家說坐月子只能躺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講真,產後腰疼真的蠻常見的,不少寶媽都中招了。有你嗎?
  • 產後漏尿,寶媽不敢咳嗽和大笑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康復婦科主任李曉輝提醒,懷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損傷的一個重要因素,生產過的女性都應關注盆底肌健康。寶媽產後不敢咳嗽和大笑今年初,28歲的王女士和丈夫喜得雙胞胎。但初為人母的她,就受到產後尿失禁的困擾。「平常打個噴嚏、跳躍、快走都會大量漏尿,太尷尬了,不敢咳嗽和大笑。」 產後42天,王女士到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做產後檢查,並將難言之隱告訴了康復婦科主任李曉輝。
  • 剖腹產寶媽產後4道坎,過來人:不比順產輕鬆
    剖腹產給很多人的印象是比順產輕鬆,事實上,真正經歷過剖腹產的寶媽表示,手術後24小時還有4道坎,很多媽媽都表示「不比順產輕鬆!」前六個小時:感覺有點冷,刀口沒有疼痛感,身體動不了剛做好手術的新媽媽從產房出來時,大都是半麻醉的狀態,雖然挨了一刀,但媽媽們是沒有痛感的(這要感謝「強大的麻醉劑」),受到藥物的影響,此時寶媽的下半身處於不能「動」的狀態,生個娃還體會了一把「半殘人士」的不容易,生個娃真是不容易呢。
  • 市面上都怎樣做產後修復?寶媽們一定要謹慎選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寶媽開始重視自己的產後身材,所以現在產後修復可謂是一個熱門的新興行業,由於目前市場的需求量很大,而真正會產後修復這門技術的人少之又少,縱使全屋修復成為了暴利行業,而在暴利的背後,也是由許許多多的亂象,今天我們就來揭露一下產後修復的黑幕一、
  • 寶媽深受產後腰痛困擾 骨盆修復拯救「產後小蠻腰」
    青島新聞網11月20日訊(記者 李麗濤)許多產後寶媽都普遍反映這樣一個問題:腰痛!痛的不得了,要麼彎不下去,彎下去就直不起來,就像斷了一樣。不少寶媽擔心:我這腰還好得了嗎?近日,島城一位年輕寶媽深受產後腰痛的折磨,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產後盆骨傾斜造成,所幸在進行盆骨修復後,寶媽又重回健康。專家提醒,產後盆骨傾斜不應忽視,若不及時治療將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病症。25歲的年輕寶媽宋女士(化名),生完孩子後便出現腰痛的症狀。雖然體重恢復孕前,但小腹仍然突出、臀部扁平變寬且走路左右搖晃,起初宋女士並未重視,以為只要休息幾天就好了。
  • 剖腹產什麼時候最疼?看完寶媽們的親身經歷,你就清楚了
    不少孕媽想剖腹產,可又想像不到剖腹產都會有哪些疼,什麼時候最疼,到底有多疼,感覺心裡沒底。孕媽們別太焦慮了,來看一些寶媽的經歷。最疼是剖完後按壓肚子的時候,每次看到醫生要來按肚子就害怕。@輕輕的風:回想起剖腹產生孩子的整個過程,最受不了的也是剖完之後,醫生給按壓肚子,那叫一個酸爽。
  • 產後第一天,你是怎麼熬過來了?有些比生孩子都疼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許多女性都以為生完孩子就能輕鬆了,卻沒想到「卸貨後」面對的問題更多。特別是生完娃的第一天,足以讓許多寶媽都崩潰!寶媽A:選擇的剖腹產,過程很輕鬆,打完麻藥睡一覺就好了。可生完娃就太遭罪了!需要壓肚子來排出子宮內的淤血,護士過來按的時候我疼的撕心裂肺,眼淚一直在掉,都聽人說剖腹產不疼,那都是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