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盡情放飛想像的翅膀
《但是,還有書籍》是B站推出的人文系列紀錄片,曾經的我對繪本並不了解,只是簡單知道是圖畫和文字的組合,通過觀看這部紀錄片,裡面有一集是《繪本的奇妙世界》,小小的繪本頁裡活躍著一個個靈動的精靈,是大人送給孩子們最美好的禮物。一本本優秀的繪本,不只是文字和畫面的排列組合,更是通往孩子純真心靈的橋梁。
《但是,還有書籍》紀錄片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滋味。
這句來源於《阿甘正傳》的臺詞曾經感動激勵過無數人,兒童的一生何嘗不是一盒巧克力呢?這盒巧克力裡可能有甜蜜、有苦澀、有酸辣、有不甘,但是無論是什麼味道,都是生活足跡的真實印跡和唯一體驗。
在孩子們當中,有一類群體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和關注,這類群體被稱為「特殊兒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語言等方面等方面都明顯區別於正常兒童的孩子。
與孩子相伴,家長自是要付出許多的心力,「特殊」孩子需要的陪伴會更多,但是對於如天使般純真的孩子,我們不應該具有「特殊」對待,以一顆平常心接納孩子、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生活依然是陽光而美好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就需要父母在綿長的歲月裡、在平靜的生活中把握幸福、多多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
親子共讀就是一種非常好的陪伴兒童成長的方式。孩子坐在家長懷中,聆聽父母悅耳動聽的聲音,看著眼前奇妙豐富的世界,這種體驗是非常愉悅的。但是親子共讀並非簡單地「給孩子讀書」,家長共讀時的狀態、情感、技巧都非常關鍵,因此,就需要在與孩子共讀時,掌握必須的共讀技巧,來提升對孩子閱讀的影響效果。
母親和孩子共讀繪本
1.建立情感連接。在與孩子共讀時,選擇自己與孩子的精神狀態都相對良好的時候,充分調動所有感官,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2.找準情感基調。思念、友愛、善良...這些高級的人類情感需要兒童體驗與成人教育,繪本是一個很好的媒介。不同的情感基調需要不同的語言來傳遞,家長要特別注意情緒情感的積累與轉換。
3.利用好奇心。成人世界習以為常的一切事物,對孩子來說,都是新奇有趣的。利用兒童特定時期對於某事某物的好奇心,選擇充滿懸念且引人入勝的繪本,能夠讓你和孩子的共讀變得和魔術、遊戲一樣有趣又好玩。
4.把握故事節奏。一本繪本通常都是作者精心設計的有關某一主題的繪本,故事線就是繪本的靈魂,把握好了繪本裡故事的起承轉合、抑揚頓挫,本質上就增加了你向孩子傳達故事的趣味性,吸引了孩子的專注度和閱讀興趣。
5.運用聲音的魅力。語言是孩子和這個世界交流的第一工具。良好的語言示範,包括準確的語音語調、精確的詞彙選擇、規範的語言結構,對於兒童聽覺思維的迅速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6.兼顧文與圖。繪本當然是文字+圖畫,不認識多少字,但是完全不影響孩子們從圖畫中吸取信息。圖文並茂與圖文合奏,才能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7.增添幼兒體驗。任何時候,親身感覺的體驗都深刻於聽說看到的知識。讓兒童觀察、觸摸、品嘗物品,並配合語言的輸入,其認知效果要好於父母脫離實物,空洞地進行語言輸入。
掌握了共讀技巧後,還需要學會一些繪本拓展活動,豐富孩子們對於繪本的親身體驗。
親子共讀教育
1.節奏韻律遊戲。音韻是語言構成的要素。在寶寶詞彙量和理解力都有限的時候,有韻律的聲音則是吸引他們關注的最佳武器。在給寶寶讀繪本時,通過適當的肢體拍打、樂器敲擊、音樂欣賞等形式,能夠通過感官刺激的形式充分調動孩子的認知興趣。
2.身體運動遊戲。運動發育與自我意識形成是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與孩子一起做遊戲的過程中,一方面活動了身體,感受到自由支配肢體的樂趣,另一方面通過運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增進了親子感情,可謂一舉多得。
3.配對遊戲。配對遊戲可以幫助兒童提高認知能力,是兒童進行視覺思維的重要基礎。和孩子一起玩配對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力,並嘗試理解不同的遊戲規則,充分拓展思維。
4.語言遊戲。孩子們在1-3歲的語言發展高峰期會出現一些關於舌頭和聲音的有意思的行為。家長適當以繪本為媒介,與孩子一起進行詞語替換、仿說、接龍等語言遊戲,在增加趣味情境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很自然地掌握了語言。
5.結構遊戲。結構遊戲是利用玩具或結構材料進行建構的遊戲。兒童在結構遊戲中可以很自然地獲得分解和合成各種形狀的經驗,獲得不同材料質量、體積、大小、厚薄、位置的概念,對兒童精細動作的發展以及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很大幫助。
6.生活體驗遊戲。生活體驗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內容,是他們獨立生活、融入社會、發展自我的必要條件。通過具體的生活,感知事物的性質、變化以及自身在其中的經驗態度,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更是兒童成長的基本動力。
7.美術創作。通過美術創作,兒童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每個幼兒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但他們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與成人不同,他們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家長應充分尊重兒童的藝術表達,切忌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和要求幼兒。
8.戲劇活動。戲劇活動本身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從劇本創編,到道具製作,再到演員排練、結果呈現,需要調用小朋友相當多的能力戲劇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兒童對文本更深入地探索,豐富表達方式,還可以增加兒童的情感體驗和想像力,提高小朋友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思辨能力、審美情趣等全方位的能力。
9.圖解故事。思維導圖是一種成熟的圖解方式,它將人的思維形象化,運用圖文並茂的技巧,將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接,更利於兒童的理解、記憶,有益於發展思維。
10.感官障礙遊戲。感官障礙遊戲給兒童完全不同的體驗,增進兒童對各種殘障的理解,讓孩子更具同理心與開放思維。
親子共讀遊戲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更是兒童的生命。親子共讀更加注重的是親子關係的培養和建立,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與審美體驗應當放在首位,所以,無須一本正經、一字不落地照書直念,尋找的是一種家長與孩子都放鬆且舒適的方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華麗有效的文字,不去踐行,也只停留在書本裡的隻言片語,形不成自己的方法論和處世哲學。在與親子共讀的繪本世界裡,《但是,還有書籍》這部紀錄片,就是最好的對照參考,尤其是《繪本的奇妙世界》這一集,當你想要給孩子挑選繪本、帶領其進入繪本的奇妙世界中時,就要從感官培養、語言訓練、邏輯認知、行動探究這幾個方面去確定所需要的繪本,再結合各自目前的知識和已有的解讀經驗,最終確定出繪本的書目。
此刻,獨坐窗前,看著窗外星星密布,也許此刻星星也在注視著我,我會聯想到現在地球的某一端,也會有和我一樣如此有趣的靈魂,在桌前執著地想寫些什麼,來表達自己對於文字的一顆虔誠之心。
孩子們何嘗不是也有強烈表達自己的欲望呢?餓了,會大聲哭鬧錶達吃的欲望;看到大人,會大聲叫喚表達親密的需要。在孩子的心裡,種下善良的種子,本身對於成人的要求,則是需要保持一顆永遠善良的赤誠之心。
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質,是一種對自我真誠、對家庭友善、對社會負責的優秀品質,純潔如孩子,需要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他們準備肥沃的知識土壤,優秀的知識養分,用心與愛的呵護,靜待善良種子長成善良之樹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