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林:大山農場向生態觀光農業邁進
(原標題:柳林:大山農場向生態觀光農業邁進) 開滿鮮花的草坪走廊遊人絡繹不絕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走基層看「六穩」:農場裡的「職業經理人」
來源:央視原標題:【走基層看「六穩」】農場裡的「職業經理人」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鄉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興職業隨之誕生,農業經理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們擴大了鄉村就業空間,帶動農民增收。
-
大山深處的「脫貧」農場
在鎮村黨委的幫扶下,唐家虎與翠萍農場籤訂長期就業協議,去年工資收入7100元,農場還幫助他銷售茶葉20斤,收入6000元,去年底,他家光榮脫貧。「如今日子越過越好,今年我還準備做新房子。」唐家虎憧憬著未來。據了解,桐城市唐灣鎮屬純山區鎮,平均海拔680米,下轄8個村。近年來,該鎮大力推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脫貧道路。
-
大山深處寫人生——記全國優秀護林員獲得者聶森林
52歲的聶森林1987年參加工作,一直工作在基層一線,現為安福縣明月山林場七都分場專職護林員。工作33年以來,他心系護林員本職工作,譜寫了一曲忠誠履職、愛崗敬業的奉獻之歌。「草帽頭上戴、汗巾肩上搭,口渴飲山泉、飢餓咽口冷饅頭,爬山坡、蹚河溪、入深林、出山埡,辛勤汗水滿山灑,火災隱患細排查。」
-
「第五季龍水鳳港生態農場」
第五季龍水鳳港生態農場溫室第五季龍水鳳港生態農場北方的冬天的盛裝似乎不是只有銀裝素裹,旅行感受也似乎只有刺骨的寒風以及揮之不去的霧霾。在這裡冬日裡一抹綠,試想,與最親愛的他(她),帶上可愛的寶寶,漫步熱帶雨林深處,小橋流水,各類植物,清新的空氣,何嘗不是一種享受,簡單的生活也可以如此的愜意。
-
麻城推進基層黨建探索和實踐 大山深處開黨校
他當了37年村支書,直嘆眼下真是基層黨建的春天。 去年,麻城市投資4899萬元,對村級服務陣地全面提檔升級,村村受益。順水垸幾十年的小平房村部變成兩層樓,村民辦事大廳、談心說事室等一應俱全。 蛻變源自陣痛。去年8月,省領導暗訪麻城,基層黨建諸多問題浮出水面。
-
走基層| 一山茶幽香,他們走訪忙
走基層| 一山茶幽香,他們走訪忙 2020-07-04 0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間民宿、紅色文化、智慧農場……大山深處的村莊,這樣變身旅遊...
綠色生態遊「縣長來了」,「黃金蛋」火了「快嘗嘗我們的『黃金蛋』,這可是用當地的土雞蛋製作的。」在野趣山莊的旁邊,記者沿著修了扶梯的小路往下走便是黃金蛋的製作間,而道路兩旁的樹林裡,隨處可見原生態散養的土雞,正愜意地散著步。「黃金蛋的雞蛋就是來自於這些雞,它們吃著草叢樹林間的蟲子、小石頭還有稻穀、麥麩……」黃萍欣喜告訴記者,「今年已賣出2萬多個黃金蛋,5000多隻雞。」
-
「大山深處」唱響校園主題文化
崇仙鄉中心小學就座落在「大山深處」,在這山旮旯裡,一群執著的人唱響了山區學校特有的校園主題文化,譜寫著崇仙小學校園主題文化樂章。中心小學領導為了確立更接地氣、更具個性、更有生命力的學校校園文化主題,校長帶領其班子成員和老師,走街串巷,走村串戶,走訪鄉間名士,田野村婦,查閱歷史記載,翻閱信豐縣誌,傾聽民間故事,腳踏黃柏山(信豐縣崇仙鄉境內最高的山,南與全南接壤),手捧桃江水(崇仙段是信豐境內桃江水的源頭),因地制宜、尋根問祖,為5所學校確立了各自的校園文化主題。
-
【新春走基層】打造綠色生態農場 鋪就幸福致富道路
此時,35歲的狄成棟正在自家農場的雞舍裡拾撿新鮮雞蛋。其中一枚體形狹長、蛋殼光潔的雞蛋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狄成棟微微一笑,「這是個雙黃蛋。」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對食品的需求從「吃飽」轉為「吃好」,綠色優質農產品逐漸成為眾多消費者舌尖上的新期待。狄成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2008年,回到家鄉創業,開起了農場。
-
大山深處「懸崖村」的「膠鞋書記」
吾谷導讀:這裡處處是懸崖峭壁,好似與世隔絕的「懸崖村」。他走遍了散居在方圓31平方公裡的82戶貧困戶,幫助北坡村擺脫貧困,已成為這座大山裡離不開的「膠鞋書記」。 新華社重慶9月23日電(記者趙宇飛、張琴)盛夏時節的大巴山深處,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 這裡處處是懸崖峭壁,好似與世隔絕的「懸崖村」。僅半米寬的小路「掛」在絕壁上,最窄處只能容納一個腳尖,一個並不高大的身影,手扶崖壁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動著。
-
14名警校師生把愛種在大山深處……
這是來自大山的淳樸的夢想他們的夢想,樸素且美好他們的聲音,稚嫩且堅定興仁市大山鎮白墳小學開展扶貧支教活動他們把愛留在了大山深處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們的夢想插上翱翔天際的翅膀愛在大山深處走得遠了不要忘記自己為何出發看他們如此陽光、向上地面對生活我們又有何資格去懈怠和逃避
-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支教老師李莎 定格在大山深處的「青春之歌」
如今,這位支教女孩的生命定格在了廣西的大山深處。她是華南理工大學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去年7月,為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召,李莎在廣西龍勝開始了支教志願服務工作,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卻將她21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大山深處。 今年5月9日下午,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的李莎在赴學校開會途中遭遇車禍,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21歲。
-
看冬季下雪天大山深處農村的基礎設施
看農村小學門口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門口的門頭上標貼著康樂縣寺址小學等字樣,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在這校門口就可以看的出來。看校門口在村馬路的邊上,難怪門口貼著兩個牌子,假如學生放學剛出門口就是馬路,這也太危險了。
-
致敬燃燈者 ▏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小豐村
江西上饒市廣豐區,銅鈸山鎮——小豐村大山深處有個一個古色古香,風景秀美,風土人情濃厚,竹林茂盛的小村莊。廣豐縣城到村落大約63公裡,我們八點從廣豐出發去小豐村,看路程按正常行駛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但這裡因山路彎曲,陡坡我們驅車三小時才到達,在進入村莊,映入眼前是那些有年代的木結構的房屋,便搭建在高低錯落的山腰間,石板壘砌成的小道,曲折通向遠處!
-
致敬燃燈者|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
-
致敬燃燈者 ▏大山深處的教書人
日復一日,他們在大山深處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基礎全科教學樣樣不落;年復一年,他們在三尺講臺上見證著鄉村教育的變革,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同行與學生。他們,是鄉村教師,也是大山深處的燃燈者;他們,被稱為農村教育 「活的靈魂」,也是農村的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第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