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2020-12-20 瀟湘名醫

來源:健康中國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

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嬰幼兒、老年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覺反應較遲鈍,成為低溫燙傷的「高危人群」。

儘管這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紅腫、水泡、發白,但實際可能損傷深至皮下組織、肌肉等。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接觸熱源的時間,時間越長,皮膚受損程度越重。

四肢是平時使用取暖工具較多的部位,但由於四肢血液循環較差,若老年人伴有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等疾病,更容易導致創面難以癒合,形成慢性潰瘍,並因此留下疤痕。更不妙的,甚至有需要植皮治療的情況。

畫重點:冬天取暖如果一定要用熱水袋,請在熱水袋外面裹上毛巾,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老人和小孩睡著後,要幫他們把熱水袋拿開。

燙傷急救大法

脫離熱源迅速降溫

年輕人的低溫燙傷,通常發生在使用電子設備時。所以,如果發現電子設備溫度異常,要立即停止應用,充電器的插頭及時拔掉,避免不經意間的低溫燙傷。

除了低溫燙傷,剛做好的飯,剛倒的開水,熨衣服的水蒸氣,同樣也可能把人燙傷。此時你要掌握的,就是燙傷急救大法!

燙傷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接觸時的最高溫度和接觸時間!所以記住這兩點:脫離熱源,迅速降溫。

然後,利用現場條件迅速開啟「衝、脫、泡、蓋、送」五大急救步驟。

衝:脫離燙傷源頭後,迅速把燙傷部位放在自來水的水龍頭下或者花灑下,進行流動水、冷水衝洗。衝洗時水壓不能太大,沿燙傷部位周圍進行淋洗。衝洗時間約30分鐘,或創面無痛感即可。

脫:在衝洗過程中,同時脫去燙傷部位的衣物。脫衣服時需邊衝洗邊脫,儘可能用剪刀把衣物剪開。不可硬拽衣物,避免皮膚大面積剝脫。

泡:泡是冷療的一種辦法。脫去衣服後將創面浸於冷水中浸泡30分鐘。大面積燙傷的患兒和老人應注意浸泡時間,避免受涼。

蓋:浸泡過後要覆蓋創面。如果條件允許,就用無菌紗布覆蓋。注意!不要使用掉毛的毛巾了。

醫:對於起水泡或者較大創面的創傷,在急救處理後要迅速送往有救治燒傷、燙傷能力的醫院進一步處理。

畫重點:低溫燙傷怎麼處理呢?當然是要脫離熱源,迅速降溫!還是建議冷水衝洗傷口,之後觀察創面情況。如果出現水泡,或者創面明顯較深、創麵皮膚發白等情況,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父母長點心吧

奇葩偏方千萬別信孩子被燙傷,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塗醬油、抹牙膏。殊不知,這麼做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1.傷口上塗抹牙膏、醬油

答:不可以!塗抹牙膏無益處,還會增加創面恢復的難度。塗抹醬油會加重創面脫水、損傷。顏色掩蓋創面,還會影響醫生對創面情況的判斷。

2.燙傷後抹紅藥水或紫藥水

答:不可以!紅藥水是含2%紅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劑,可用作殺菌劑,含重金屬汞,且殺菌效果較差。紫藥水會在燙傷創面結一層痂,導致創面情況被掩蓋,藥水的顏色也同樣會影響燙傷創面的判斷。

3.用冰塊代替流動水冰敷

答:不可以!燙傷後的皮膚組織沒有表皮保護,變得更加脆弱,直接冰敷更容易凍傷皮膚。

遠離燙傷,

信偏方還不如信自己!

把預防工作做在前面。

1.在家庭生活中告知孩子遠離廚房,尤其在熱油鍋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靠近。

2.用熨鬥或掛燙機器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單獨留在機器旁。一定要告知孩子遠離燒紅的物品及冒蒸汽的物品。

3.家中不要存放強酸強鹼等化學物品。

4.給孩子洗澡時,牢記浴盆中先放冷水再放熱水調溫。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
    原創 健康中國 健康中國看科普·懂生活低溫還能燙傷? 溫吞吞的熱水袋, 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 小心熱水袋等物「低溫燙傷」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進入冬季,我們總是習慣使用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但長時間使用還要小心「低溫燙傷」。在醫院燒傷整形科,前來換藥的患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這其中有大約三成都是在較長時間使用「暖寶寶」或者熱水袋時不小心被燙傷的。
  •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當心這些燙傷的兇器!
    北方有暖氣,南方靠秋膘。等等?誰說南方只能靠秋膘?我們有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暖腳腳墊、暖手聖「蛋」等一大批神器。便宜、方便攜帶、保暖持久,冬季必備。實在不行,咱還有熱水杯和堅強的意志力!所以,入冬,我們不怕。不過呢,這些保暖好物,好用是好用,但卻有危險。
  • 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常州88歲老人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出現潰爛
    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各種取暖用品受到追捧。不過,這些產品使用不當也容易造成燙傷。近日,家住常州經開區88歲的黃女士,因雙腳被熱水袋燙傷後出現潰爛,不得不入院治療。黃女士長期臥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所以家中請了一位護工幫忙照料。
  • 你知道嗎?冬天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近日氣溫驟降,很多人為了禦寒,暖寶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取暖設備陸續上線,不過需要注意,這些設備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也叫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是指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一般指44~50℃)物體所引起的皮膚燙傷。低溫燙傷有哪些症狀?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使用「取暖神器」時小心低溫燙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寒潮來襲,許多市民拿出了暖寶寶、電暖扇、電熱毯、熱水袋、暖手寶等「取暖神器」禦寒。但你知道嗎?這些冬天裡的寶貝可燙傷了不少人。「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者。」
  • 新式取暖神器受年輕人青睞,醫生提醒使用不當易致低溫燙傷
    ·取暖神奇層出不窮·例如暖足貼、暖手寶、暖腳寶等·當心因使用不當引發低溫燙傷寒冬時節,不少年輕人青睞各種取暖神器,例如暖足貼、暖手寶、暖腳寶等,然而有人卻因使用不當引發了低溫燙傷。該院皮膚科主任高英介紹,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當皮膚接觸60℃的熱源持續超過5分鐘,接觸44℃熱源且持續6個小時,就可能對皮膚造成損傷。有些取暖設備剛開始接觸時不覺得燙,也不會有強烈疼痛感,但接觸得久了,熱量持續積累就可能造成低溫燙傷。
  •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北方的小夥伴還好,有暖氣加持,寒冷無懼。南方的朋友就慘了,「全憑一身正氣過冬」只能當個段子來看。南方真正的「取暖神器」是什麼呢?暖寶寶、暖手寶、熱水袋絕對必備。但,這些「取暖神器」也引發了不少低溫燙傷事件。
  • 男孩慘被熱水袋燙傷、起水泡,使用取暖用品務必小心!
    冷氣來襲,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會冷,為了不讓孩子受涼,許多家長紛紛出動取暖用品(如:熱水袋、暖包、電暖器等),但使用上千萬要小心!這些物品確實能為我們趕走不少寒氣,但使用上一定要小心可能有燙傷風險。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隨著氣溫越來越低,人們開始使用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等取暖物品。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
  • 【FM96.6 健康池州】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冬季來臨,各種取暖設備紛紛登場,除了傳統的熱水袋及前些年流行的暖寶寶貼片之外,新潮的燃油金屬暖手爐、USB接口取暖設備等,受到白領們的熱烈追捧。雖然這些取暖用品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好,但很多人卻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低溫燙傷」。
  • 數九寒天開啟,一分鐘教你預防「低溫燙傷」
    很多人為了禦寒,用上了電熱毯、暖氣片、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設備。不過你知道嗎,冬天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取暖設備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傷害。什麼是「低溫燙傷」?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
  • 一覺醒來「低溫燙傷」,你的「暖寶寶」是如何傷害了你
    現在,各種取暖物品如暖水袋、暖寶寶貼、艾灸等,迅速成為冬日裡的網紅產品。受到大家的熱捧。同時,也出現了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燙傷,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如何避免「暖寶寶們」帶來的傷害?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
  • 低溫燙傷,悄無聲息的傷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通訊員 張夢婷 劉志俊  暖暖的,很舒服,這是許多人對「暖寶寶」的感受。殊不知,這個看似溫和的取暖物,卻也潛藏著危險,冷不丁會把皮膚燙傷。相較於高溫燙傷的「殺氣騰騰」,低溫燙傷也不容小覷,它往往會給上「溫柔一刀」。在寒冷的冬季裡,我們常常用到的熱水袋、電熱毯等,都有「低溫燙傷」的安全隱患。  接觸70攝氏度超過1分鐘就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
  • 低溫燙傷:悄無聲息的持續傷害,其實更深更疼
    但有小夥伴表示睡前貼了片暖寶寶在肚子上,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肚子上竟然有一堆小小的水泡,莫不是被燙傷了?可是暖寶寶摸起來並不燙啊~沒錯,這就是低溫燙傷。在我們常規認知裡,仿佛只有開水及更高的溫度,才會產生燙傷,但實際上,即使是暖寶寶、熱水袋之類的看似很溫和的取暖工具,也會造成燙傷,且有時會比高溫燙傷更為嚴重。
  • 青春自護·平安春節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
    但使用時需要注意,   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那怎樣防止燙傷?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   快來跟著團團一起來了解吧   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   已經發生了損傷   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