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開啟,一分鐘教你預防「低溫燙傷」

2020-12-24 人道赤峰

12月21日下午6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

從冬至開始,就要進入「數九寒天」,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到了。很多人為了禦寒,用上了電熱毯、暖氣片、暖寶寶、熱水袋等取暖設備。

不過你知道嗎,冬天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取暖設備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傷害。

什麼是「低溫燙傷」?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暖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低溫燙傷有哪些症狀?

低溫燙傷導致的創面一般痛感不明顯,但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這種燙傷面積不大,但深度卻比較大,有的可深達骨質。創面深,往往造成組織壞死。

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接觸熱源的時間,時間越長,皮膚受損程度越重。

如何降低低溫燙傷風險?

冬天可能產生低溫燙傷的致熱源有電熱毯、暖氣片、熱水袋和暖寶寶等,從源頭上預防可有效降低低溫燙傷的風險。

01.電熱毯

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推薦使用能控溫控時的電熱毯。

02.暖氣片

最好避免直接接觸暖氣片,也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

03.熱水袋

在使用熱水袋取暖時,不能直接接觸皮膚,外面可以裹上一層毛巾之類的東西。另外,使用熱水袋的時間不要過長,儘量不要整夜將熱水袋置於被窩內。

04.暖寶寶

在購買暖寶貼時一定要選擇質量好的;使用暖寶寶時不宜直接接觸皮膚,最好能多隔幾層衣服;不宜過長時間貼暖寶寶,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揭下來換個部位再貼;切忌貼著暖寶寶睡覺,因為睡覺時長時間的熱力作用於一個部位非常容易引起皮膚燙傷。另外,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孕婦和嬰幼兒儘量少使用此類取暖方式。

需要特別注意的人群

◆ 老年人群:肢體感覺遲鈍,容易出現低溫燙傷。

◆ 活動不便的病人:比如腦梗塞,腦血栓,癱瘓在床的病人,這類人群遇到危險時,自己沒有辦法躲避,也容易被低溫燙傷。

◆ 糖尿病患者:該類患者肢體遠端的血運比較差,而且大多數晚期患者往往有一肢體遠端感覺障礙,肢體比較麻木,也容易被低溫燙傷。

◆ 醉酒和極度疲勞人群

◆ 孕婦和嬰幼兒

發生低溫燙傷怎麼辦?

01.降溫處理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給燙傷處降溫。

02.搽用藥

如果出現水泡,應採取局部搽用藥的辦法加以治療

03.及時就診

如有感染,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低溫燙傷」會傷及肌膚的深部,治療的時間也會加長。尤其是創面嚴重的低溫燙傷,須採用手術方法把壞死組織切除。

注意!這些「偏方」不可信

孩子被燙傷,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塗醬油、抹牙膏。殊不知,這麼做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因為在創面塗抹這些物質不但會增加創面感染的機會和增加就醫時處理的難度,還會影響醫生對燒傷深度的觀察和判斷。

一分鐘教你預防低溫燙傷

來源:健康中國、央廣健康網、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

赤峰市紅十字會接受捐贈方式

重要提示:捐贈時請註明捐贈資金用途,如未註明捐贈資金用途,則統一記入日常捐款,按期予以公示。

赤峰市紅十字會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多份關注 多份溫暖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保暖還須預防低溫燙傷
    暖手寶、熱水袋、電熱毯等雖是禦寒神器,但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東西可是燙傷了很多人。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顧名思義就是由低溫物體造成的,一般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溫物體引發的燙傷,而取暖物品溫度一般在44℃-50℃左右,長時間使用足以引起低溫燙傷。   那哪些人容易發生低溫燙傷呢?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當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女子貼暖寶寶睡覺被燙傷 低溫燙傷怎麼防
    進入冬季,長江以北的地區是比較寒冷的,如果屋內取暖的設施不好,就會採取一些人為的取暖方式,比如睡覺的時候在被子裡放一個電熱寶,這樣至少可以睡一個好覺,可是在使用暖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近日,山東泰安的一個女士就被這個暖寶寶燙傷了,腿上海起了很多的水皰。而醫生告訴她這是低溫燙傷。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損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是正相關。有研究表明,當49℃的熱源持續接觸皮膚3分鐘,可導致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將壞死;44℃的熱源持續接觸皮膚6小時,將導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據媒體報導,已經有不少人在使用暖寶寶等取暖物品時被燙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有研究報導,人體直接接觸到溫度在70℃左右的物體1分鐘時,接觸60℃左右的物體5分鐘時,皮膚就會起水皰,如果接觸得時間再長一些,皮膚上就會形成潰瘍。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
  • 低溫燙傷,悄無聲息的傷害
    殊不知,這個看似溫和的取暖物,卻也潛藏著危險,冷不丁會把皮膚燙傷。相較於高溫燙傷的「殺氣騰騰」,低溫燙傷也不容小覷,它往往會給上「溫柔一刀」。在寒冷的冬季裡,我們常常用到的熱水袋、電熱毯等,都有「低溫燙傷」的安全隱患。  接觸70攝氏度超過1分鐘就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燙傷急救大法脫離熱源迅速降溫年輕人的低溫燙傷,通常發生在使用電子設備時。所以,如果發現電子設備溫度異常,要立即停止應用,充電器的插頭及時拔掉,避免不經意間的低溫燙傷。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如何處理低溫燙傷?03當發生低溫燙傷時,請記住這八個字:脫離熱源,迅速降溫。在脫離燙傷源頭之後,迅速用流動冷水衝洗燙傷部位,切記水壓不要太大。衝洗時間大約30分鐘,或者衝洗至創面無痛感即可。衝洗的同時脫去燙傷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與皮膚發生黏連,不可硬拽,避免皮膚大面積剝脫,建議用剪刀將衣物剪開。
  • 冬日最怕「低溫燙傷」!各種燙傷早已「盯上」寶寶了
    ,有的寶寶長時間使用「暖寶寶」而被低溫燙傷,各種各樣令人痛心的意外不時地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寶寶被燙傷,家長與其「直接不敢碰」,不如提前學習燙傷的預防和急救知識來將損失減到最小。虐心事件1張女士擔心3歲多的兒子晚上睡覺受涼,便連續三天三夜在他的背上隔著睡衣貼上了「暖寶寶」。後來,張女士發現兒子背上的皮膚很紅,還長了許多小水泡。不明就裡的張女士趕緊帶著兒子前往醫院就診。
  • 冬季低溫燙傷不容忽視!很多桂林人人已中招
    最近有網友睡覺時在被子裡使用熱水袋取暖,不料第二天起床發現腿部出現火辣辣的額疼痛感,並起水泡局部伴有輕微紅腫,被診斷為「低溫燙傷」,塗藥幾天後也不見好轉,所以低溫燙傷易被忽視
  • 小心低溫燙傷!
    暖寶寶貼的組成結構,圖片來源網絡但你知道嗎?暖寶寶貼雖好,在冬季作用明顯(輕便易攜帶,長時間提供「熱能量」),但是也有缺點,如果使用不當,容易造成「低溫燙傷」。02什麼是低溫燙傷?03做到這些可以預防低溫燙傷當然,防止低溫燙傷我們需要做到防患於未然。具體做法是:拒絕「三無暖寶寶貼」,在購買時認準正規廠家生產的暖寶寶貼,三無產品絕對不能使用。
  • 煙臺業達醫院專家:天冷保暖,須謹防「低溫燙傷」!
    寒冷的冬日裡,暖手寶、熱水袋、電熱毯等雖是禦寒神器,但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東西可是燙傷了很多人。可能有人會問這些東西溫度都不算太 高,怎麼可能燙傷人呢?那是因為大家對低溫燙傷不了解!那麼什麼是低溫燙傷,又該如何預防呢?業達醫院的專家給出了詳細解答。什麼是低溫燙傷?
  • 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過了幾天,老人破損的皮膚開始發黑,還有些液體滲出,家屬趕緊送醫。
  • 天寒地凍需保暖,防低溫燙傷有技巧!
    我們在取暖的同時,也要小心使用不當導致的「低溫燙傷」。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比體溫高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實驗證明,45℃熱源接觸身體同一部位超過半小時,就可能導致低溫燙傷。燙傷部位出現紅腫、水泡、皮膚蒼白、脫皮,甚至皮膚潰爛,遷延不癒合,最終只能通過手術修復創面。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使用「取暖神器」時小心低溫燙傷
    但你知道嗎?這些冬天裡的寶貝可燙傷了不少人。「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者。」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方朝暉提醒,市民在使用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取暖神器」時要注意預防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嚴重時會發生傷口潰爛專家介紹,低溫燙傷是指皮膚因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造成的燙傷。
  • 被暖寶寶、熱水袋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
    來源: 上海瑞金醫院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已經發生了損傷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