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保暖還須預防低溫燙傷

2021-01-09 中國山東網

2021/1/7 16:04:11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7日訊 (通訊員 李海強) 大風+寒潮預警,最低溫-14°!暖手寶、熱水袋、電熱毯等雖是禦寒神器,但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東西可是燙傷了很多人。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顧名思義就是由低溫物體造成的,一般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溫物體引發的燙傷,而取暖物品溫度一般在44℃-50℃左右,長時間使用足以引起低溫燙傷。

  那哪些人容易發生低溫燙傷呢?

  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以及長期臥床的患者。嬰幼兒表達能力差,如果家長照顧不夠細心就容易出現這類情況;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對溫度的刺激會不那麼敏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周圍神經的病變,對溫度的感受能力變弱,同時循環功能差,更容易導致低溫燙傷的發生。

  低溫燙傷如何預防呢?

  首先要加強對這類容易發生低溫燙傷人群的照護;其次對於老年人應常囑咐,避免長時間使用這些取暖物品。尤其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做好血糖監測,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儘量使用可設定溫度的取暖設施,且避免長時間使用,如使用電熱毯可提前打開,睡時關閉,切忌整晚開著電熱毯睡覺;使用暖手寶、暖寶寶等物品時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同時應注意查看皮膚是否有紅斑或其他不適感,如有應立即停止使用;泡腳水溫不宜過高,糖尿病患者的適宜泡腳溫度為37℃!糖尿病患者感溫能力差,應由其他人試好水溫或者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後泡腳,且泡腳時間不建議超過15分鐘。

  除此之外,專家表示,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實際上,由於長期與熱源接觸,創面深層的組織也會受到熱源的影響,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一旦有低溫燙傷的情況應及時就醫,切忌自行挑破水泡或者塗抹藥膏等行為。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使用「取暖神器」時小心低溫燙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寒潮來襲,許多市民拿出了暖寶寶、電暖扇、電熱毯、熱水袋、暖手寶等「取暖神器」禦寒。但你知道嗎?這些冬天裡的寶貝可燙傷了不少人。「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者。」
  • 煙臺業達醫院專家:天冷保暖,須謹防「低溫燙傷」!
    寒冷的冬日裡,暖手寶、熱水袋、電熱毯等雖是禦寒神器,但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東西可是燙傷了很多人。可能有人會問這些東西溫度都不算太 高,怎麼可能燙傷人呢?那是因為大家對低溫燙傷不了解!那麼什麼是低溫燙傷,又該如何預防呢?業達醫院的專家給出了詳細解答。什麼是低溫燙傷?
  • 寒潮來襲!一覺醒來「低溫燙傷」,你的「暖寶寶」是如何傷害了你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馬嘉龍近日,全國各地氣溫斷層式下降,霸王級寒潮上線,北京陳女士平時喜歡用艾灸和暖寶寶敷腰,誰知一覺醒來屁股大面積燙傷,自己也沒當回事,在家裡隨便塗抹了紫藥水,不料造成感染,一周後去醫院後檢查發現皮膚壞死,進行了植皮手術,需住院1個多月
  • 天寒地凍需保暖,防低溫燙傷有技巧!
    我們在取暖的同時,也要小心使用不當導致的「低溫燙傷」。什麼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基礎溫度不高,皮膚長時間接觸比體溫高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實驗證明,45℃熱源接觸身體同一部位超過半小時,就可能導致低溫燙傷。燙傷部位出現紅腫、水泡、皮膚蒼白、脫皮,甚至皮膚潰爛,遷延不癒合,最終只能通過手術修復創面。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什麼是低溫燙傷?儘管此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可見紅腫、水皰,但實際可能損傷至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凍哭預警地圖出爐,還須低溫勞保「出手」
    中國天氣網推出2021年首個全國凍哭預警地圖,提醒小夥伴們今明(1月6日至7日)天,是此次寒潮過程最冷時段,全國各地寒冷升級,10省區需小心凍傷。中國天氣網溫馨提示,這波冷空氣將各地氣溫凍到谷底,請小夥伴們一定要派上終極保暖裝備,手套、帽子、面罩、口罩和厚襪子等都配齊,防風防凍防感冒。
  •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2021-01-13 1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大醫院各科專家給出健康提醒 注意防寒保暖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各科專家給出健康提醒,儘量減少出門,注意防寒保暖。防心腦血管意外,減少外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懸殊,心腦血管病人激增。該院急診科主任劉文革副主任醫師介紹,對於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來說,冬季是最難挨的,因此儘量減少外出,非要出門的話,建議選擇中午前後有太陽時出門。出門注意禦寒保暖,尤其是頭部和雙腳的保暖。
  • 「低溫燙傷」中招者不少
    冷空氣一波波來襲,完全沒有停歇的意思。最近廣州一男子隨身貼著7個暖寶寶,被同事發現後背冒煙,所幸及時發現沒有傷及皮膚。視頻發到網絡之後,引發了大家討論。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雖然天氣寒冷,到醫院急診科都會陸續碰到燙傷的患者,其中不乏很多年輕人。專家表示,45℃-60℃的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冬季是發生低溫燙傷的主要季節,相比於其他的燙傷,低溫燙傷損傷的組織層次深,皮膚的損傷狀況在初期表現的比實際情況輕,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而耽誤就醫,甚至可能會出現誤診,使得傷口遷延不愈,甚至感染形成潰瘍!那麼,造成這種燙傷的「罪魁禍首」究竟是什麼?
  • 燒傷專家教你正確使用取暖神器 避免低溫燙傷是「王道」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肖瑤)寒潮來襲,除了翻箱倒櫃找出厚實冬衣外,電暖寶、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吹風型這些取暖器,也該出場了。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科的專家們卻要提醒市民,小心「低溫燙傷」。西南醫院燒傷科宋華培醫生告訴記者,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它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貼片式暖寶寶的發熱溫度最高可以超過60℃,充電式電熱寶的工作溫度在74℃以上,而灌入沸水的熱水袋錶面溫度更是超過80℃,都可能對皮膚和皮下組織造成傷害,形成低溫燙傷。
  • 「楚天快報」保暖燻療 小心低溫燙傷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多位市民因「保暖過度」,導致低溫燙傷。對此,醫生提醒,冬季保暖,應當避免長時間使用「取暖神器」。「暖寶」燙成淺二度傷冬季以來,14歲的初中生然然(化名)每天抱著熱水袋做作業,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日前因腹部燙傷前往醫院就診。
  • 滬上醫院再度開啟「戰寒潮」模式 專家提醒易感人群注意保暖
    近日,瑞金醫院開啟「戰寒潮」模式,搶救室、輸液室、診室等各科室醫護人員加班加點為病患服務。  2021年的第一波寒潮來襲,上海各大醫院再次切入「戰寒潮」模式。對於兒童、老年人等疾病易感人群,專家也紛紛喊話,關注天氣變化,注意保暖,及時增減衣物,房間適當通風,身邊備好常用藥,如有不適還請及時就醫。  切忌擅自停藥,寒潮天注意出行安全  整個元旦假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虹口院區急診護士長李彤沒有歇過,「急診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在家生病屏不住了,才叫救護車送來」。
  • 專家解讀:小心冬季高發的「熱水袋病」——低溫燙傷
    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邵旦兵表示,這種燙傷叫「低溫燙傷」,尤其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屬於冬季高發病。凜冬已至,凍手凍腳,更容易「燙手燙腳」。  邵主任介紹,面對寒冬,睡覺時使用暖寶寶或熱水袋暖腳是許多市民常用的保暖方法。但從接診的患者可以發現,很多人在第二天或者更久以後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疼痛甚至水皰,才來醫院就診。臨床上把這些燙傷,稱之為「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 寒潮再度來襲,明日全天氣溫冰點以下!你準備好了嗎?
    寒潮再度來襲,明日全天氣溫冰點以下!你準備好了嗎?趁著上午風力還不大,一些市民穿戴好帽子、圍巾,來到公園綠地走一走,讓身體暖和起來,「雖然說溫度有點低,但是沒有風還可以,出來活動挺好的。」市民說。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 數九寒天開啟,一分鐘教你預防「低溫燙傷」
    不過你知道嗎,冬天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取暖設備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傷害。什麼是「低溫燙傷」?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暖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寒潮來襲,注意保暖,還有這些需要注意!
    面對來勢洶洶的寒潮 友情提醒 1.「穿衣戴帽」 (特別注意內容) 那麼 低溫雨雪天氣如何行車?
  • 寒潮來襲的冬天
    : 很寒潮到來的時候,天氣一定會發生一些變化 : 其中包括降溫大風降雪等,那麼寒潮來襲最初的變化是什麼呢?一般寒潮到來的天氣有什麼變化?經歷過寒潮的粉絲都應該知道,寒潮的到來最先是降溫,其次伴隨出現各種天氣。
  • 寒潮再次來襲,未來一周泉州將出現持續低溫天氣
    福建省氣象臺6日繼續發布「寒潮警報」,「低溫預警」提升為Ⅱ級。那麼,什麼是寒潮?寒潮是怎麼形成的?泉州曾出現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寒潮?記者採訪了市氣象臺。(泉州晚報記者吳志明)天氣:7~13日將出現持續低溫天氣不少市民對「跨年寒潮」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