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一覺醒來「低溫燙傷」,你的「暖寶寶」是如何傷害了你

2021-01-07 PSM藥盾公益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馬嘉龍

近日,全國各地氣溫斷層式下降,霸王級寒潮上線,北京陳女士平時喜歡用艾灸和暖寶寶敷腰,誰知一覺醒來屁股大面積燙傷,自己也沒當回事,在家裡隨便塗抹了紫藥水,不料造成感染,一周後去醫院後檢查發現皮膚壞死,進行了植皮手術,需住院1個多月,可遭罪了。

現在,各種取暖物品如暖水袋、暖寶寶貼、艾灸等,迅速成為冬日裡的網紅產品。受到大家的熱捧。同時,也出現了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燙傷,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如何避免「暖寶寶們」帶來的傷害?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取暖物品屬於低熱物體(一般指 44℃~50℃),這些物品雖然基礎溫度不高,但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也會造成燙傷,尤其在冬天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感覺較為遲鈍,因此,在使用取暖物品時,應及時觀察皮膚變化,避免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的主要表現

1、膚色改變:如果熱源的溫度不高,接觸時間不長,接觸熱源的皮膚可發紅,成紅色斑塊樣改變。

2、水皰:熱源的溫度較高或者接觸時間比較長時,皮膚可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水皰,大小不等;水皰周圍的皮膚顏色發白或發紅。

3、疼痛:大多數情況下,燙傷的皮膚和水皰周圍有明顯的燒灼樣的疼痛感,少數出現感覺減退或沒有感覺。

發生低溫燙傷應該怎麼做?

1、症狀輕微的,立即用清水溼敷或衝洗,無法衝洗可以局部冰敷。

2、症狀嚴重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合適的有消炎、抗菌、鎮痛等作用的藥物藥物如:抗生素、複方燙傷油膏、龍血樹樹脂、磺胺嘧啶銀、硝酸銀等進行塗抹治療,可貼上親水性敷料,促進癒合和防止肉芽生長。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私自用牙膏、紫藥水等塗抹在燙傷部位,可能會導致燙傷部位創傷面感染,影響後期醫生的診斷並增加治療難度。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雖然不容易發覺,但是發生燙傷後常常會留下疤痕,嚴重的還需就診治療,因此我們應正確使用取暖物品:使用熱水袋時,建議用布包裹熱水袋隔熱,或放於兩層毯子中間,避免將熱水袋直接接觸皮膚,熱水袋不宜灌水太滿,並注意把蓋子擰緊,防止熱水流出來;使用「暖寶寶貼」時,應該貼在衣服上而不是皮膚上,並且不宜貼過長時間,切忌貼著「暖寶寶貼」睡覺;使用電熱毯時,不應把溫度設定過高,也不應整夜使用。

了解以上內容後,希望大家正確、安全地使用「暖寶寶們」,讓這個寒冷的冬天變得溫暖!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使用「取暖神器」時小心低溫燙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寒潮來襲,許多市民拿出了暖寶寶、電暖扇、電熱毯、熱水袋、暖手寶等「取暖神器」禦寒。但你知道嗎?這些冬天裡的寶貝可燙傷了不少人。「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以及長期臥床者。」
  • 專家提醒:寒潮來襲,保暖還須預防低溫燙傷
    暖手寶、熱水袋、電熱毯等雖是禦寒神器,但你可能想不到,這些東西可是燙傷了很多人。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顧名思義就是由低溫物體造成的,一般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溫物體引發的燙傷,而取暖物品溫度一般在44℃-50℃左右,長時間使用足以引起低溫燙傷。   那哪些人容易發生低溫燙傷呢?
  • 年輕女孩一覺醒來腳上起了一個大水泡,最近很多人晚上睡覺抱著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宋黎勝 徐丹楓 記者 吳朝香最近寒潮來襲,很多人因為怕冷,想出各種辦法取暖:貼個暖寶寶,被窩裡放個電熱水袋等。但很多人容易以輕心的是,暖寶寶和電熱水袋等如果使用不當,會有很多安全隱患。20多歲的王女士(化名)取暖時,腳就被燙出了一個大水泡。
  • 女子天冷貼暖寶寶睡覺 醒來腿上燙傷一大片
    沒想到,一覺醒來,腿上竟然被燙傷一大片,還起了水泡。醫生說,這是低溫燙傷。這兩天,持續低溫天氣,每天乘公交上下班的李小姐被凍得有點吃不消。為了取暖,她在網上買了一大包暖寶寶,出門前貼上兩片,感覺暖和不少。前天晚上,李小姐在臨睡前突發奇想,「白天在站臺上等公交,膝蓋受涼了,能不能貼個暖寶寶驅驅寒?」於是,她把暖寶寶隔著睡褲貼在了膝蓋的位置,裹上被子就睡著了。
  • 央視曝光「傷人暖寶寶」: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貼著暖寶寶睡覺,一覺醒來發現被燙傷的孩子不計其數。 甚至有成年人帶手串聚光久了,都變成了燙傷。 這種燙傷,就是低溫燙傷。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燙傷! 它的可怕之處在於不易察覺;或者當你發現的時候,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
  • 冷空氣又來襲,冬季取暖謹防低溫燙傷
    為什麼低溫也會引發燙傷?如何預防低溫燙傷?可以在熱水袋外面裹上毛巾,或者將暖寶寶貼在內層衣物上,而不是直接貼在皮膚上。2、注意控制取暖時間取暖時不要長時間接觸同一部位。比如在使用熱水袋時,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個位置熱敷;使用電熱毯時,在被窩暖和之後可以降低溫度,睡覺前一定要關掉。
  • 低溫燙傷,悄無聲息的傷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通訊員 張夢婷 劉志俊  暖暖的,很舒服,這是許多人對「暖寶寶」的感受。殊不知,這個看似溫和的取暖物,卻也潛藏著危險,冷不丁會把皮膚燙傷。相較於高溫燙傷的「殺氣騰騰」,低溫燙傷也不容小覷,它往往會給上「溫柔一刀」。在寒冷的冬季裡,我們常常用到的熱水袋、電熱毯等,都有「低溫燙傷」的安全隱患。  接觸70攝氏度超過1分鐘就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
  • 揭秘「暖寶寶」發熱原理 小心被「三無」暖貼燙傷
    溫州網訊 這些天你是否被「冷」到了。隨著天氣轉冷,記者在市區街頭看到,商家已陸續擺出了各種「暖」產品,當然少不了電熱水袋、暖貼(暖寶寶)等取暖「神器」。然而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這些取暖產品中,特別是暖貼,有些竟然是三無產品。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如果使用不當它們是否也存在某些安全隱患呢除了「暖寶寶」貼片繼續熱賣之外又有燃油金屬暖手爐USB接口取暖設備等陸續推出受到熱烈追捧>這些取暖用品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好可許多人也因使用不當造成燙傷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
  • 女子貼「暖寶寶」睡覺肚皮被燙出水泡 醫生:典型的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即撕即貼的「暖寶寶」成了許多愛美女士的「禦寒神器」。其實,使用不當極易造成低溫燙傷。》》》推薦閱讀:江歌案今日宣判 陳方律師:日本司法不應受中國輿論影響31歲的林女士在漢陽一家公司做銷售。
  • 女子貼暖寶寶睡覺被燙傷 低溫燙傷怎麼防
    進入冬季,長江以北的地區是比較寒冷的,如果屋內取暖的設施不好,就會採取一些人為的取暖方式,比如睡覺的時候在被子裡放一個電熱寶,這樣至少可以睡一個好覺,可是在使用暖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近日,山東泰安的一個女士就被這個暖寶寶燙傷了,腿上海起了很多的水皰。而醫生告訴她這是低溫燙傷。
  • 開著暖腳「神器」眯了一覺,這位IT男就上了手術臺……
    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低溫燙傷」其中低溫燙傷70人次!罪魁禍首就是暖寶寶、電熱毯、電暖氣這些「取暖神器」使用不當在不知不覺中就造成人體傷害形成燙傷隨機搜索,不是小吳購買的產品這點小疼痛,小吳沒放在心上,正常洗澡睡覺。
  • 燒傷專家教你正確使用取暖神器 避免低溫燙傷是「王道」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肖瑤)寒潮來襲,除了翻箱倒櫃找出厚實冬衣外,電暖寶、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吹風型這些取暖器,也該出場了。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燒傷科的專家們卻要提醒市民,小心「低溫燙傷」。西南醫院燒傷科宋華培醫生告訴記者,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它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貼片式暖寶寶的發熱溫度最高可以超過60℃,充電式電熱寶的工作溫度在74℃以上,而灌入沸水的熱水袋錶面溫度更是超過80℃,都可能對皮膚和皮下組織造成傷害,形成低溫燙傷。
  • 男子貼7個暖寶寶後背冒煙!「低溫燙傷」中招者不少
    冷空氣一波波來襲,完全沒有停歇的意思。最近廣州一男子隨身貼著7個暖寶寶,被同事發現後背冒煙,所幸及時發現沒有傷及皮膚。視頻發到網絡之後,引發了大家討論。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雖然天氣寒冷,到醫院急診科都會陸續碰到燙傷的患者,其中不乏很多年輕人。專家表示,45℃-60℃的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 使用「暖寶寶」會被燙傷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低溫燙傷往下看↓「暖寶寶」發熱歸功於內部發生了氧化放熱反應,「暖寶寶」內高純度的鐵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釋放熱量。別小看低溫燙傷看似幾個水泡損傷可能已經發展到皮下組織甚至肌肉、神經、血管所以,一旦出現疑似低溫燙傷症狀
  • 數九寒天開啟,一分鐘教你預防「低溫燙傷」
    不過你知道嗎,冬天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取暖設備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傷害。什麼是「低溫燙傷」?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暖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低溫燙傷?快來了解一下~
    結果一覺醒來,女兒腿上起了一片紅疹子和小水泡,摸起來還很痛。經接診醫生仔細觀察、詢問後,判斷是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無獨有偶,20歲出頭的姑娘小周也是「低溫燙傷」患者之一。一到冬天,小周就喜歡囤上一大堆的「暖寶寶」,一日一貼成為了她的過冬日常。但久而久之,她卻發現自己肚皮開始發紅,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水泡、脫皮、潰爛。
  • 44℃就能燙起泡,快看看你家有沒有?
    可是,你給寶寶的保暖操作,真的對嗎?3歲的樂樂(化名)因為燙傷住院了。醫生掀開樂樂的內衣,發現他嫩嫩的小肚子上,皮膚紅紅的,還有不少小水泡,看著就疼。樂樂媽媽說,因為孩子睡覺喜歡踢被,她擔心肚子受涼生病,所以降溫天就給他隔著睡衣貼了個暖寶寶再睡。
  • 寒潮成2021「開年暴擊」,如何抵禦?專家教你!
    原標題:寒潮來了怎麼辦 專家支禦寒「絕招」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記者林苗苗、鮑曉菁)6日,對北京等地來說,2021年首個寒潮「來勢洶洶」。氣溫驟降,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專家建議,老年人和慢病患者尤其要科學防寒過冬,降低寒冷天氣對健康的不利影響。
  • 為了避免暖寶寶造成的低溫燙傷我們在使用時最好 螞蟻莊園暖寶寶...
    螞蟻莊園為了避免暖寶寶造成的低溫燙傷,我們用暖寶寶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莊園小課堂更新了關於暖寶寶的問題,使用的時候也要了解避免燙傷的危險,下面有遊戲鳥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攻略,會詳細介紹暖寶寶燙傷這一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