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寫茶詩,寫的是茶,品的是人生

2020-12-15 有資味的時代

「中國茶史」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開元以後,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瀰漫朝野,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這首詩講的是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其實是襯託作者對茶的喜愛之情。

品令.茶詞

宋代.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淨,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該詞上片寫碾茶煮茶。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著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講究,須先將茶餅碾碎成末,方能入水。正待寫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裡,歸來對影」,以如飲醇醪、如對故人來比擬,可見其愜心之極。

滿庭芳.茶

宋代.黃庭堅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裡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該詞先從茶的名貴說起,由於是貢品,故採擇十分講究。如此講究產地節令,且「日費數千工」,製成的方圓茶餅,故無怪要聲傳萬裡名動汴京了。以下說:更有紅巾翠袖,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侍奉身前,堪稱一時雅事。好茶葉之外,還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盞人,這才是品茶之道。

滿庭芳.詠茶

宋代:米芾

雅燕飛觴,清談揮麈,使君高會群賢。密雲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玉乳,雪濺紫甌圓。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驄弄、月影當軒。頻相顧,餘歡未盡,欲去且留連。

詞既細膩傳神地寫出了煮茶的程序,又寫出了雅宴清談中侍女的嬌美,坐客的流連,表現了高會難逢,主人情重的意蘊,充滿清雅,高曠的情致。

人生如茶,有起伏才有淡定,有苦痛才有馨香。得意之時,學會低調做人,淡泊寧靜奮鬥;失意之時,學會忍受寂寞,努力沉澱自己。學會彎下身子遷就,接受一切,就得到一切。無可無不可,心懷恬淡如流水行雲,享受已有的,這樣生活才是真實的,我們做人做事也需要這種生活態度。

相關焦點

  • 《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那些愛喝茶的文人寫了哪些詩?
    歷代文人中喝茶寫詩一把抓的好手大有人在,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陸遊的《啜茶示兒輩》、高啟的《採茶詞》、文徵明的《煮茶》、袁枚的《試茶》、鄭燮的《紫砂壺》等,白居易寫的茶詩達64首之多,盧仝的名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流傳至今。《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收錄了歷代茶詩中最具代表性的30首,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 好書精選丨茶的品格 在一首茶詩裡,讀懂中國人千年來的理智與情感。
    2020-11-08 10:54:45 來源: 最美茶藝師 舉報   茶書庫
  • 英國原汁原味茶詩PK中文各版神翻譯茶詩
    茶詩一直是中國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至今仍然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如茶聖陸羽的《六羨歌》、茶仙盧仝的《七碗詩歌》……茶與詩的完美結合——茶詩,成為了中國茶文化中的瑰寶。中國茶在向世界傳播的同時,以詩詠茶的外國茶詩也不斷湧現。通過中文神翻譯過來的英文茶詩也別具一格。
  • 和「茶」有關的古詩詞,你知道幾首?
    撰文/陳席卿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中國是茶的祖國,又是詩的國度。古代文人多好飲茶,所作詩詞歌賦,有詠茶的,有以茶喻志的,有以茶抒情的,據統計,歷代詩人創作了13000餘首茶詩。這是歷史上第一首茶詩。如果你不知道左思,那你或許聽過「洛陽紙貴」。左思就是西晉那個寫了《三都賦》而造成洛陽紙貴的人。這段詩寥寥數十字勾勒出作者兩個白皙可愛的小女兒的舉止神態。兩個小女孩因為急著想喝茶,於是守在茶爐旁邊,對著正在烹茶的風爐吹氣,希望能使爐火旺一些。
  • 茶,清香,味怡情,淡若蘭花,四季常品之,皆是人間仙露
    茶,清香,飄逸。香自遠,味怡情。淡若蘭花,濃似茉莉。四季常品之,兩腋清風生。皆是人間仙露飲,喝之品之清神志。感嘆茗茶之事脫俗,唯覺超凡入聖之感。酒入惆悵不及香茶一碗,彌久飄散助我逍遙人間。若是坐下來喝茶,當然是一件非常令人愜意之事。約上好友,在一個悠閒的午後,喝上自己喜愛的茶葉。
  • 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壺新茗泡松蘿(著名茶詩《寒夜》等品讀)
    寒夜客來茶當酒,一壺新茗泡松蘿吳斌南宋詩人杜耒有一首名為《寒夜》的茶詩,由於詩寫得既清新明快又雅致怡人,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因而被其後的南宋著名愛國文人謝枋得,收錄在其編撰的然而唯一遺憾的是,詩人並沒有告訴我們,如此甜美的場合,他們品的是什麼茶。而號稱詩書畫三絕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有一首寓意基本與《寒夜》相同的《七言詩》,他卻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他與朋友當時品的是什麼茶。這首詩的全文為: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 蘇軾人生境遇不同,寫的茶詩也是差之萬裡
    蘇東坡寫過不少茶詩,人生境遇不同,文字差之萬裡。 1090年,蘇東坡在杭州做知州,一把手,天天遊山玩水。一天,福建沙縣朋友曹輔給他寄來了福建名茶—壑源茶。 宋朝時,朝廷在福建建安有皇家茶廠,著名的北苑龍鳳茶團就在此處生產。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在這方面,「詩仙」李白最有發言權——「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而與之齊名的杜甫同樣是愛酒之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直到晚年病痛纏身才終於「潦倒新停濁酒杯」。另一位詩人白居易不僅愛飲酒,還懂得如何飲得愜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10首關於茶的詩詞佳作或名句,茶與詩的搭配,很美很愜意
    中國自古便是茶的國度,我們中國人對喝茶,一直有著特別的感情,現在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而且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茶文化體現在各個方面,從採茶、制茶,到茶具、茶器、茶精神,再到由茶引申出的藝術品、藝術作品,都是茶文化的一部分,茶詩、茶詞,無疑也是其中最為璀璨的一個分支。
  • 秀秀老師:茶藝師茶藝課必學的30首茶詩
    茶詩,即是從有形至無形,自單純至豐富,由凡塵至脫俗的絕妙橋梁:秀秀老師長嘴壺茶藝:身為雅安長嘴壺鳳舞十八式形象代言人,於功夫茶藝的火候把握,力道拿捏想來自是高人一等。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 秀秀老師的茶藝課:3首茶詩,4套茶藝,6首古琴曲
    3首茶詩:第一首:《七碗茶歌》盧仝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七碗茶歌》是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亦可稱最精彩的部分。
  • 「茶中有詩意,詩中有茶味」,明朝如何在茶詩中展現出飲茶文化?
    文人墨客創造出來茶道思想,規定了一系列衝茶泡茶的規範,並且他們在品茶中品味自己的道,人生的道以及自然萬物的道,而在品悟中會得到許多新思想和啟發,因此創作出了許多詠茶詩歌,後世的人也能從這些詩歌中體會到當時的飲茶文化。
  •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確有情到意深之感!
    詩由茶而生,茶因詩而美,詩茶不分,或茶詩相依,確有情到意深之感,而我國最早的詠茶詩,是西晉詩人張載寫的,詩日「芒茶冠六情,滋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把品茶與人生的歡樂相連。其後蘇軾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以茶會友,品茗吟詩,鄭清之「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體現出一種文化生活,是藝術和美的享受。
  • 「從來佳茗似佳人」,以茶入詩的十首名句佳作
    煮茶茶作為古時文人騷客喜愛的飲品,早早便滲透到詩句裡,在歷史長河中,湧現了大量的優秀茶詩,據不完全統計,唐代約有500首,宋代多達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及近代,總數當在2000在唐代遺珠過甚,出彩的茶詩燦若繁星,限於10首精選,連歷史上最早的茶主題詩,詩仙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都暫未收錄。杜甫,孟郊,韋應物,劉禹錫,李商隱,杜牧的茶詩也都沒法收錄,最為遺憾的是白居易,他的茶詩數量質量俱佳,就是影響力和特色還不及上面這些,所以沒有收錄。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茶詞,堪稱詠茶詞中的奇作!
    茶雖是飲品,但其獨特的煮茶工序和清冽沉浮的姿態、清神醒腦的作用使得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無不推崇。古人甚至將茶與高深莫測「道」聯繫在一起,稱為茶道,後來還將茶與禪結合在一起。茶既然如此受古人推崇,自然也少不了寫茶的唐詩宋詞!
  • 好茶就在眼前,卻不能喝!這種痛苦誰能懂?
    今天的多傑老師要和咱們聊的這首茶詩,就是白居易為茶會而寫。不過他並沒有去到場參與,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文章咯。,都是飲茶過後所寫,記錄的是茶事心得。若是想表達的內容比較多,題目多寫幾個字當然也無妨。白居易的這首茶詩,題目就有二十個字之多。信息量相當豐富,對於我們拆解茶詩大有好處。題目開頭就用了「夜聞」兩個字,即「晚間聽說」的意思。也就是說,下面正文中的內容,都不是詩人自己的所見所聞,而是存在於別人口中的描述亦或是自己腦海中的想像。不是親身經歷,自然有不夠準確的地方。
  • 我國茶詩數量多,內容涉及廣泛,研究茶詩是對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我國茶詩數量多,內容涉及廣泛,研究茶詩是對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我國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茶文化體系中重要構成部分的茶詩數量也有很多,而且茶詩的內容涉及範圍也十分廣泛,對茶詩的研究也可以說是對茶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 茶聖是陸羽,茶仙是盧仝,那麼茶詩之冠是誰?自然非白樂天莫屬
    陸羽因寫《茶經》而被後人尊稱為「茶聖」,盧仝[tóng]也因一篇《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被譽為「茶仙」,這些人,都是茶中有名的人物。唐朝也是詩歌鼎盛的時代,當詩人愛上喝茶,自然會寫下不少茶詩,那麼,誰是唐朝寫茶詩最多的人呢?我想,此人非大詩人白居易莫屬!
  • 【茶界課堂】少兒茶藝:一位語文老師的五味「茶課」
    飲茶十德(唐 劉貞亮)一、以茶散鬱氣;二、以茶散睡氣;三、以茶養生氣;四、以茶去病氣;五、以茶樹禮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嘗滋味;八、以茶養身體;九、以茶可行道 ;十、以茶可雅志。班上一位六年來恐懼寫作的孩子,竟然第一次主動地進行茶詩寫作。母親留言:詩歌雖算不上美,但能看出孩子認真上茶課,並對茶課真切有感,今天,他敢寫就是一種進步,感謝茶課。孩子在語文上的點滴進步,不僅體現在茶詩的創作上,還在於每周的茶課課後感寫作。從我硬性規定的每節寫不少於400字課後感,到後來學生自主寫作近1000多字。